要说在二战时期诞生的能够改变人类历史的武器,非原子弹莫属。虽然直到战争临近尾声才问世,原子弹的实战运用并未改变二战的历史进程(但确实加速了战争结束),但核武器的恐惧却成为奠定战后世界格局乃至今日世界秩序的重要决定因素。由于原子弹的威力远远大于人类之前发明的任何武器,其杀伤效果和威慑力也远超各种常规武器,确实具有扭转战局的能力,于是在军迷当中就产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假如德国抢先研制成功原子弹,希特勒会如何使用它以改变战争局面?
●1945年8月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升起的蘑菇云,这是人类历史上仅有的两次核武器实战战例。
谈起这个话题,估计很多人会想起美剧《高堡奇人》里的故事背景,德国在率先获得了原子弹后,使用远程核导弹攻击美国东海岸,最终迫使美国投降,德日瓜分美国。当然,这样的情节太过架空,但背后的潜在含义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德国先于盟国拥有了原子弹,它的确有可能改变二战进程。在二战前,德国在核技术领域的研究位居世界前列,但由于纳粹高层的短视,种族政策造成的人才流失,德国自身资源的匮乏以及盟国方面的破坏阻挠,最终导致德国的核武器开发计划进展迟缓,无果而终。但是,如果排除上述不利因素,德国确实是轴心国阵营里最有希望获得原子弹的国家。所以,这个话题的讨论还是有一定现实基础的。笔者以为在讨论德国手握核大棒后先揍谁的问题前,应该先确定三个问题:第一,德国最初获得的原子弹的性能和体量如何;第二,德国会以什么方式投送原子弹;第三,德国是在什么时间节点上获得了实用的核武器。
●1945年4月,盟国技术人员在检查一处德国的试验性核设施。由于种种原因,德国的核武器开发计划未能取得成功。
众所周知,美国的“曼哈顿”计划直到德国投降后的1945年7月才制造完成了第一颗原子弹,并进行了首次核爆炸。最初生产的原子弹都是尺寸重量很大的铁疙瘩,比如投掷在广岛的“小男孩”重量达4.4吨,投在长崎的“胖子”为4.6吨,爆炸当量均在2万吨TNT上下,只能由B-29重型轰炸机运载,以空投方式攻击敌方目标。假设德国的技术水平与美国相当,那么其最初制造的原子弹在重量和爆炸威力上应该与“小男孩”大致相仿。
●被吊放到拖车上的原子弹“胖子”,通过与工作人员的对比可知其尺寸相当大。
如果按照这样的设定,那么第二个问题的答案也可以基本确定。以二战水平尚无法实现核弹小型化,所以载荷能力均在1吨以下的V-1、V-2导弹是无法搭载早期原子弹的,德国人能够用于投送核弹的运载工具也同样仅有远程轰炸机。在二战时期,德国空军中载弹量超过4吨的远程轰炸机只有一种,那就是亨克尔He177“狮鹫”重型轰炸机,该机理论上的最大载弹量可达7吨,转场航程为5600公里,不过He 177的弹舱仅能容纳2500公斤炸弹,连同外挂炸弹才能达到最大载弹量,而且在大载弹量下航程必然受到影响。所以,He 177必须接受特别改装才可能搭载一枚原子弹。假定He 177实现了上述改装,并且具有1000公里左右的作战半径,那么其作战区域也就限定在欧洲战场范围内,没有能力攻击远隔重洋的美国,除非德国的“美利坚轰炸机”项目同样取得成功。有传闻说,德国空军的1架容克Ju 390原型机曾在1944年1月从波尔多起飞,横跨大西洋,直达美国东海岸并安全返航,最近时距离纽约仅有20公里,但是这次飞行并未得到证实。即便是真的,Ju 390距离实用化仍有相当的距离,更不用说搭载核武器进行洲际飞行了。
●亨克尔He 177远程轰炸机是德国人唯一可能的核武器运载工具。
●容克Ju 390远程轰炸机的三视图,据说该机原型机曾进行过横跨大西洋的飞行。
最后,关于德国获得原子弹的时间节点问题,肯定不可能太早,如果在1939年之前就搞出来,弄不好二战都打不起来了,直接进入德美冷战。也不能早于1943年,因为He 177的技术性能还不成熟,没有合适的载具。比较合理的时段是1944年初到1945年初。笔者以为1944年6月是最关键的节点。在这个月份德国在东西两线的形势都急剧恶化,在西线盟军登陆诺曼底,在东线苏军发起“巴格拉季昂”行动,摧毁了中央集团军群,解放了白俄罗斯,一口气冲到了波兰。假设德国首批完成的原子弹跟现实中的美国差不多,也就两三枚的样子,这种极具威力的武器肯定要优先打击对手的中枢核心,那么在希特勒的目标清单上只可能有两个备选:莫斯科和伦敦。至于首选炸哪里,笔者觉得要视形势而定。
●网上流传的德国在1944年设计的原子弹草图,采用了枪式原子弹结构。
如果在1944年6月之前获得了原子弹,那么首选目标肯定是莫斯科,那时盟军尚未登陆,西线还比较平静,德军的作战重心仍在东线。而且,那时德军仍控制着白俄罗斯地区,莫斯科尚在德军轰炸机的有效航程内,东线的德国空军部队还有组织远程空袭的能力,因此有可能实施大规模的佯动掩护对莫斯科的远程奔袭核轰炸,因为数量少,肯定要确保万无一失,一击中的。如果原子弹在克里姆林宫上方引爆,最好的结果是包括斯大林在内的苏联领导层非死即伤,苏联最高统帅部瘫痪,前线和后方陷入混乱。假如斯大林躲在防空洞里幸免遇难,但由于莫斯科被毁,势必要迁移并重组指挥中枢,首都毁灭也会严重打击苏军日益高涨的士气,对于兵力调动和后勤供给都会造成明显影响。无论哪种情况都会让德军在东线获得某种喘息机会,不过能不能扭转战局还要看德国在核爆后的其他操作了。
●假如蘑菇云在莫斯科上空升起,那么对于东线德军而言无疑将赢得喘息之机。
如果在1944年6月之后获得原子弹,尤其在7、8月间诺曼底激战正酣时,德国人会优先选择轰炸伦敦,结合V-1、V-2的突袭和常规轰炸,能够为核轰炸行动提供掩护,而且从西欧德占区飞往伦敦的距离也更短。一旦原子弹在唐宁街10号上空爆炸,最好的结果是能将艾森豪威尔、丘吉尔等一干盟国军政领导人消灭,即便未能实现这一目标,也会造成空前的心理震撼,西方民众的意志力恐怕比苏联民众更加脆弱,毫无疑问会让刚刚开始的盟军西线反攻受到顿挫,前线部队和后方民众将陷入混乱和恐慌,无疑都有利于德国在西线寻找战机将盟军反推,进而通过核讹诈迫使西方和谈,从而遏制两线战局恶化的趋势,为改变战争颓势创造良机。当然,德国也可能对莫斯科和伦敦同时实施核打击,考虑到攻击的突然性有利于加强核武器的威慑效果,所以东西两线的行动必须高度协调,以防任何一方在得知消息后加强戒备,这个难度有些高。在载机和实弹都非常少的情况下,集中打击一个目标要比分散攻击两个目标成功率更高。
●如果在二战后期V-1和V-2导弹具备搭载核弹头的能力,那么德国将极可能扭转战局,改变历史。
如果时间拖到1944年底到1945年初,德国在基本丧失制空权,资源匮乏,燃料短缺的情况下,想要实施对伦敦或莫斯科的核轰炸将变得极为困难,飞机能否飞到目标上空都是问题。那样的话,原子弹还是留给希特勒自己用吧,在苏军冲进总理府的那一刻引爆,来个玉石俱焚,这可比在地堡里拿小手枪爆头或吞毒药胶囊壮烈得多。
当然,上述情况是按照常规使用方式推演的,其实德国人还有一种非常规的核弹投送方式,就是用潜艇隐秘地运载核弹潜入到美国近海,在纽约曼哈顿附近引爆,从而在美国制造恐慌。不过,考虑到航程遥远,且盟军在大西洋上的反潜封锁,能否成功还靠运气。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