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尼拔的悲剧和迦太基的没落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汉尼拔的悲剧和迦太基的没落

导语:8月6日晚,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宣布45天后禁止美国个人或公司与TikTok母公司字节跳动进行交易。这被认为是美国对字节跳动全球业务的全面封杀。在此之前,特朗普已经同意由一家美国公司接管TikTok在美业务。

一些网上的声音并不理解TikTok面对特朗普封杀所做的努力和牺牲。有人认为TikTok应该直接退出美国市场,专注国内发展,也有人不认同字节跳动的全球化尝试。这让人想起那位被拿破仑奉为“战神”的迦太基名将汉尼拔。

迦太基位于北非,跟强盛的罗马一度势均力敌。公元前218年,汉尼拔挺进到意大利腹地,甚至有望攻克罗马城,但他的远征并未得到国内的支持,最后难以为继。国内舆论的短视,让汉尼拔撤回北非本土,后又因为政敌和舆论的内外打压,出走小亚细亚。罗马共和国的真正目标不是汉尼拔,而是迦太基,乃至整个地中海世界。

图:汉尼拔像

图:汉尼拔像

没有人走过的路

迦太基是一个倾向于和平的商业民族,以航海和贸易为主,跟意大利半岛上的罗马共和国隔海相望,中间隔着西西里岛,这是迦太基重要的粮仓。

罗马共和国以民主制度闻名于世,设有元老院、公民大会和执政官,组成了三维政治架构。这样的框架影响深远,美国参议院Senate就源自罗马时期的元老院,国会山(Capitol Hill)来源于代表古罗马政治中心的山丘。

可以说,那时的罗马就如同现在的美国。它拥有强大的军团组织,不断扰乱地中海的商业活动,阻断交通路线,逼迫迦太基签订贸易协定,并且抢夺了物产丰富的西西里岛。与此同时,罗马也扮演着世界警察的角色,对周边的城邦和部落有着很强的政治辐射力。

在汉尼拔之前,迦太基和罗马就已经进行了一次战争,最后以失败告终。他继承了父亲的权力,成为迦太基的军事统帅,一边负责国内事务,同时准备出征海外。

汉尼拔集结了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军队,并用一种更加平等的关系将不同族群和语言的人们凝聚在一起。他给西班牙人放了一整个冬天的假,以示信任,并向腓尼基人承诺,给与他们公民资格。除此之外,还有众多部落,也加入了汉尼拔的阵营。

公元前218年,30岁的汉尼拔集合队伍,有10万之众。军队先是翻越了比利牛斯山,又兵走险招,挺进阿尔卑斯。高大的战象踏向积雪的群山,未知的命运需要汉尼拔的判断力和耐心来拆解。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复杂的地形和山地部落的侵扰让他们付出巨大的代价,失去了半数军队,但却赢得战机,打破了罗马人的作战计划。

“要么发现一条路,要么走出一条路。”汉尼拔说。相比于罗马军团在陆战领域的工程优势,汉尼拔的特点是他的战略思维。敏捷的行军,往来倏忽的冒险作战,造就了一支具有现代意味的移动化军队。当时的这支军队代表了一种崭新的模式,让滞重的罗马军团难以抵挡。

接下来的8年时间里,汉尼拔在意大利半岛取得了提基努斯河会战、坎尼战役等重大胜利。坎尼战役中,罗马伤亡惨重,死者名单包括一名共和国执政官、超过一半的军团将领和五分之一的政府议员。汉尼拔的兵锋直指罗马城下,当时城里的贵族已成惊弓之鸟,贵妇们整日以泪洗面,纷纷奔向寺庙,以秀发拂拭神像。

汉尼拔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也给迦太基带来了大量的财富和战利品。他像是一枚嵌入意大利半岛的钉子,让罗马兵团不可战胜的神话彻底成为过去。罗马人明白胜利无望,不再与汉尼拔正面交战,而是寻求其他手段,试图消耗和拆分这个可怕的对手。

孤掌难鸣的远征

公元前210年,汉尼拔37岁,创业远征已历八年。这一年,他仍然取得了局部战役的胜利,但罗马军团的体系核心依旧完整。双方陷入僵持状态。当时,汉尼拔有两个选择,继续留在意大利半岛,保存有生力量,或是直接撤回到迦太基本土,守成保业。

如果留在意大利的力量能够保存下来,在维持牵制力的基础上,汉尼拔有可能改变整体的势力格局,将意大利半岛、西班牙和北非串联起来,成为那个时代的“国际化”巨头,同时打造一个开放的地中海商贸格局。

而如果从意大利撤退,长期来看,将会付出远甚于此的代价。因为罗马共和国的真正目标不是汉尼拔,而是整个地中海。迦太基所控制的西班牙矿产丰富,是最大的一块肥肉。汉尼拔远征的牵制力是迦太基得以发展的基础。

图:汉尼拔远征路线

图:汉尼拔远征路线

汉尼拔需要增援。只不过,国内的舆论对他的状况并不支持,就像现在一样。汉尼拔一方面要应对国外瞬息万变的战局,另一方面也要面对国内各种各样的阴谋论和猜忌。为什么一定要走出去呢?为什么汉尼拔要一直待在国外?当时流行的一个论调是,“打胜仗的将军是不会伸手要钱的,而是送钱回国,给他的人民。”

同样是在210年,汉尼拔的一生之敌大西庇阿出场。西庇阿家族势力广泛,虽然已经有两位将领被迦太基的军队打败,但整体势力仍然雄厚。大西庇阿并不大,当时只有24岁,稚嫩的面孔给人一种温和的假象。

虽然年轻,但大西庇阿还是取得了元老院的政治支持,负责开辟新战场。正如当年汉尼拔从西班牙翻越阿尔卑斯突袭罗马一样,大西庇阿也试图复制汉尼拔的成功模式,从意大利半岛反方向奇袭西班牙,从而牵制汉尼拔。

从英雄到“叛徒”

自此之后,迦太基的格局不断恶化。汉尼拔已经在外出征了十五年,因为缺少增援,越来越难以为继。罗马人得以恢复力量,于公元前203年跨越地中海,进攻迦太基。汉尼拔只好撤离意大利,回到北非本土。

迦太基与罗马达成了求和协议,而围绕在汉尼拔身上的谣言并没有终止。有人声称,汉尼拔无比贪婪,打仗时习惯于将战利品据为己有。

更严重的指控是,汉尼拔在兵临罗马城下的时候,明明可以跟对方决战,却与罗马达成秘密协议。没有人提及汉尼拔当时的困境,也没有人质疑为何不增援。叛徒、投降派,种种污言恶语指向这位一心想要抗击罗马的名将。古罗马传记作家奈波斯曾说,“如果没有本邦人的憎恨,那么他似乎有可能打败罗马人。”

不仅如此,还有人向罗马政府送信,控告说汉尼拔与那些反对罗马的国家暗通往来。罗马人对汉尼拔的惨痛记忆再次浮现,战神一日不死,罗马就不会安宁。他们派遣代表团,赶赴迦太基,要求将汉尼拔带回罗马,进行制裁。

无奈之下,汉尼拔只好流亡西亚,试图借助其他国家的力量继续自己的远征。但遗憾的是,再也没有哪个国家有足够的实力和意愿去挑战罗马的权威。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84年,64岁的汉尼拔面对罗马人的追捕,最终服毒自尽。

然而,这并没有让罗马人停止征服的步伐。

图:迦太基遗址

图:迦太基遗址

“迦太基必须毁灭”,这是当时著名的一句话。没有了汉尼拔这样的对手,罗马更加肆无忌惮地向外扩张,直抵迦太基腹地。公元前146年,迦太基的城池被摧毁。据说,当时罗马人在废墟和田野里撒满了盐,让这片土地不再生长任何作物和草木。

迦太基失去了改写时代格局的机会。汉尼拔也曾经无限接近过那个国际化的目标,但国内的猜忌与短视葬送了这一切,让他的远征留下无尽的遗憾。相比之下,罗马则继续扩张,进入帝国时代,成为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绝对霸主。

博尔赫斯曾经说过,“落在庭院里的雨,也曾落在迦太基”。现在,历史的雨水仍然没有终止,TikTok 的团队也面临着当年汉尼拔的困境。

——写于特朗普颁发总统令意在封杀TikTok全球业务之际

(作者:明山)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