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朝的文字狱最严重?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为什么清朝的文字狱最严重?

「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本来是一句听起来很有意境的诗句,但它却早已成为「文字狱」的代名词。也恰恰是因为这句诗,很多人都误以为「文字狱」是清朝才有的。然而放眼历史长河,多少人杰都因言获罪而最终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我们今天就说说「文字狱」的那些事儿。

史上首例「文字狱」发生在汉朝,司马迁的外孙杨恽继承了外祖父的一身正气,经常直言进谏。后来得罪人被废后,他非常消沉,朋友孙会宗劝他重整旗鼓,却换来杨恽写下的奇文《报孙会宗书》。在这篇颇具司马迁《报任安书》风格的文章中,他挖苦讽刺汉宣帝,使得皇帝最终找借口腰斩了他。杨恽因此成为「因言获罪」的「第一人」。

魏晋名士嵇康与吕巽、吕安兄弟交好,在吕巽迷奸了自己的弟媳后,他还出面调停。谁知吕巽反而诬告弟弟不孝,这让嵇康极为愤怒,并写下《与吕长悌绝交书》。这篇文章后来被与嵇康有过结的钟会利用,在司马昭面前诬告嵇康,最终导致嵇康被斩于东市。行刑当日,三千名太学生集体请愿,但最终没能换回嵇康的性命。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曾立下「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的祖训,但他的后代貌似执行得并不怎么好。最著名的「乌台诗案」几乎要了苏轼的命,而奏邸之狱、同文馆之狱和车盖亭诗案等「文字狱」也都波及甚广。有宋一朝,又以宋高宗时的文字狱最多,当时「察事之卒,布遍京城,小涉讥议,即捕治」,可谓人心惶惶。

明朝的文字狱也十分严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朱元璋的「出身」问题和朱棣的「正统性」。由于朱元璋当过和尚,因此十分忌讳「光」、「秃」、「僧」等字眼,稍不小心就会触了他的霉头,然后在莫名其妙中死去。朱棣则因篡了自己侄子的权而对自己皇位的「合法性」十分在意,诛了方孝孺十族后,所有跟方孝孺有关的文字都成了禁忌。

终于说到清朝了,不可否认,清朝的确是中国古代文字狱最为严重的朝代,没有之一。清朝的文字狱大致分为三类:清朝先世曾在明朝受官封爵,唯命是从,清政府想抹去这段历史;对「反清复明、夷夏之防」思想大力打压;找借口打压夺位、党争中的对手。按鲁迅先生的说法,清朝的「文苑中实在没有不被蹂躏的处所了」。

清朝著名的「康乾盛世」也是文字狱最为严重的时期。康熙朝的文字狱多达二十余次,其中以「《明史》案」和「《南山集》案」最为有名。「《明史》案」最恶劣的影响是开了以「逆书」索贿的先河,此后一些奸佞小人专门去挑别人书文中的纰漏,牵强附会,并漫天要价,敲诈勒索,导致了整个清朝文坛一派萧索之气。

乾隆时期,「文字狱」的猖獗程度达到了顶峰。乾隆兴起的文字狱多达130多起,是清朝所有其他皇帝施文字狱总数的两倍左右,其中又以望文生义、捕风捉影居多。尽管从嘉庆、道光开始,「文字狱」大有改观,甚至出现了一些被平反的冤案,但龚自珍那句「避席畏闻文字狱」还是可以看出文字狱对读书人的戕害之深。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