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住帝国咽喉的群狼:卡尔•邓尼茨的狼群战术(五)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扼住帝国咽喉的群狼:卡尔•邓尼茨的狼群战术(五)

9.后继乏力

3月下旬起,在大西洋上活动的U艇陆续返回基地进行补充和休整。留大洋上活动的U艇数量很少,以至于在4月最初的一周里,作战海区几乎成了真空地带。一时间,大西洋上风平浪静,与3月间殊死争斗简直是天壤之别!

从4月中旬起,随着大批潜艇经过补充和休整后再度出海,北大西洋上又集结起空前数量的潜艇,邓尼茨满怀信心,准备再创3月那样的辉煌战绩。但在整个4月,德军潜艇只击沉了56艘运输船,吨位也下降至32.7万吨,只相当于3月的52%,而损失的潜艇却达到15艘之多!4月下旬,尽管遭到了很大损失,但邓尼茨仍然决定在大西洋上集中了60艘潜艇,准备全力攻击盟军船队。

正在对U艇实施攻击的“卡特琳娜”式反潜机

从5月4日夜间到6日凌晨,ONS-5船队遭到了两个艇群40多艘U艇的连续攻击,但是盟军护航舰队的表现与以往护航作战迥然不同,在“卡特琳娜”式反潜飞机的支援下,反潜舰艇凭借其装备的先进雷达和“刺猬弹”接连对准备抵近“狩猎”的U艇展开了一次次勇敢的攻击,其中“奥瑞比”号驱逐舰则以“海上白刃战”的形式,直接撞沉了U-531号潜艇。虽然ONS-5船队在U艇的疯狂攻击下,被击沉12艘运输船,计5.7万吨,但U艇亦被击沉6艘,击伤4艘,这样惨重的损失在开战以来还是第一次!这场二战大西洋战场上规模最大的潜艇破交战最终以德军的惨败而告终。

接替雷德尔出任纳粹德国海军司令的邓尼茨

此次作战结束后,邓尼茨在作战日志中写到:敌军装备在飞机和舰艇上的雷达不仅极大妨碍了潜艇的作战,而且还由于敌军掌握了潜艇位置而设法加以规避。潜艇隐蔽性上的优势已经丧失了。敌军航空兵几乎能对整个北大西洋航线上的船队提供空中掩护,以往没有空中掩护的空白区敌军也将于不久利用岸基飞机或舰载机加以填补。当大量飞机出现在船队周围海域上空时,潜艇就受到压制而不得不下潜以躲避攻击,这样就会落在船队后面,失去有利的战机,甚至不可能取得任何战果,特别当敌实施海空协同护航时,更是如此。

一艘U艇正在高速逃逸,试图躲避“解放者”反潜轰炸机的攻击

正如同邓尼茨写到的那样,盟国在冰岛、纽芬兰、格陵兰等地均部署有大量的岸基航空兵,其中远程飞机作战半径达1100公里至1400公里,而护航船队也始终在航空兵作战半径以内航行,从而能够及时得到有力的空中掩护。反潜舰艇利用装备的雷达、高频测向仪和声纳等设备能先敌发现,发射深弹和新型的“刺猬弹”一旦命中对于潜艇造成的损伤极大。而U艇只要使用无线电进行联络,就会暴露位置,随之就将遭到攻击,其优势已荡然无存。

被深水炸弹击中的U

在5月11日至14日,对HX—237船队和SC—129船队的攻击中,盟国共损失5艘运输船,计2.9万吨,而U艇损失却相当惨重,共有5艘被击沉,1艘被重创。这次护航战,充分显示了水面舰艇和岸基航空兵、舰载机协同反潜的巨大威力,护航航母及其舰载机逐渐开始在护航战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整个5月,盟国共有50艘运输船被击沉,损失吨位26.4万吨,而U艇则损失惨重,41艘被击沉,因此5月被德军潜艇部队称为“黑暗的五月”。5月24日邓尼兹在日记中哀叹道:“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损失已经到了无法容忍的地步。”

5月活动在大西洋上的德军潜艇共有118艘,作战中损失高达41艘,战损率达34%。在此之前,德军每损失1艘U艇可以击沉运输船10万吨,而这一指标在5月急剧下降为0.64万吨!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邓尼茨只得承认失败,于5月23日下令U艇部队全面撤出大西洋航线,南下至危险性较小的亚速尔群岛附近海域,待技术条件成熟之后再重返大西洋。这就意味着德军曾猖獗一时的“吨位战”和“狼群战术”开始走向覆灭。这一天也就成为大西洋护航保交战发生伟大转折的史诗般里程碑!

标图员正在标记航空反潜任务,线条最密集的地方就是比斯开湾

为进一步削弱U艇的整体作战实力,将“海狼”扼杀在“巢穴”当中,盟军充分在英吉利海峡附近确立的空中优势,从4月份开始,使用进攻型反潜力量,尤其是反潜航空兵,对邓尼茨U艇的“老巢”——比斯开湾进行了遮断式反潜封锁作战,截止8月初,在持续97天的封锁作战中,共击沉U艇26艘,击伤17艘,给予德军潜艇部队沉重打击,史称“比斯开湾潜艇大屠杀”。

大西洋战役期间的盟军商船数量及吨位损失表,其中1943年由于反潜战的大规模开展以及反潜技术的提升,商船损失数目大幅下降

1943年是大西洋反潜战关键性的转折之年,从年初U艇的辉煌胜利到年底的日落西山,真可谓“其兴也忽焉,其衰也忽焉”。而对于盟国而言,黎明前最黑暗的艰苦时期已经过去,胜利的曙光已经来临!全年,盟国损失运输船466艘,约220.3万吨,尚不及1942年的一半!而U艇损失则高达237艘,被迫放弃了集群攻击战法,使同盟国能够从下半年起,比较安全地将大量的人员、装备和物资横渡大西洋,运抵英国。这些人员、装备和物资,也为1944年6月盟军顺利实施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可以说,大西洋航线护航战的胜负,对于战争的胜负,是具有决定意义的。

10.垂死挣扎

早在1943年5月,邓尼兹就曾向希特勒汇报了潜艇战面临的极其不利的局面,由于盟军空中力量的急剧增强和新式定位仪器的大量使用,潜艇面临着极大的危险,希望能在技术条件解决后再恢复在大西洋的破交作战,但希特勒绝不允许放弃潜艇战,因为即使进行战略防御,U艇在大西洋上的活动也要比在欧洲沿岸进行被动防御要好,而且潜艇战牵制了盟国大量的兵力兵器,一旦放弃潜艇战,盟军用于护航的大量兵力兵器将被转用于其他任何地方,其产生的结果都将是难以想象的。在这种情况下,邓尼茨决定不惜巨大的牺牲和代价,将大西洋上的破交作战“硬着头皮干到底”。

经常在海上执行反潜任务“威灵顿”式轰炸机

进入1944年后,U艇的日子越来与难过,如何消灭敌人的问题已不再那么重要,生存问题已成为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此时盟军岸基航空兵飞机数量已超过3000架,每艘U艇平均要对抗20-30架飞机,除去在冰岛、爱尔兰、纽芬兰、百慕大群岛、格陵兰岛和亚速尔群岛等地建立的完善的基地网,护航航母的舰载机的空中掩护几乎覆盖整个大西洋航线,再加上护航航母的舰载机和水面舰艇所组成的攻击性反潜特混舰队,都有效挫败了德军的“狼群战术”,盟国的运输船队终于可以在大西洋上安全航行。

盟军运输船队在大西洋上畅行无阻

在1944年的最初3个月中,盟军横渡大西洋的105支船队的3360艘运输船,只有3艘被U艇击沉,而德军则付出了36艘U艇被击沉的惨重代价。邓尼茨也被迫下令取消了对横渡大西洋船队的攻击行动。

到5月底,邓尼茨在美国沿海只部署了2艘潜艇,在非洲沿海也不过2艘,海上活动的U艇数量已经下降到最低,而且都只在为生存而奋斗,根本谈不上取得什么战绩。邓尼茨在大西洋上部署了3艘U艇,而且都只是负责报告天气预报,在比斯开湾各港口集结了约70艘U艇,准备用于抗击盟军即将在法国的登陆。

安装有通气管的U艇作战示意图

为抗击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的的登陆行动,6月6日当天,邓尼茨调集36艘U艇,企图冲入密布盟军登陆输送舰船的英吉利海峡,但是在由岸基航空兵、舰载航空兵和水面舰艇所组成的立体反潜防线面前,U艇5沉5伤,仅有9艘安装有通气管的U艇进入英吉利海峡,其余17艘未安装通气管的U艇直到6月15日,仍滞留在比斯开湾附近海域。6月7日至9日,突入英吉利海峡的U艇多次使用音响自导鱼雷对海峡中的盟军舰艇实施攻击,但由于盟军舰艇都安装了拖曳式的“福克瑟”噪音发生器,先后发射的10枚音响自导鱼雷无一奏效。

遭盟军飞机扫射的U

7月,为拖延盟军后续登陆物资输送的步伐,部分U艇冒着被击沉的巨大风险,突入英吉利海峡攻击了盟国登陆输送船队,击沉运输船2艘、登陆舰和武装拖网渔船各1艘,击伤运输船和油船各1艘,德军潜艇损失高达8艘。尽管德军潜艇在攻击船队时付出的代价非常巨大,但邓尼茨认为每击沉1艘运输船,船上所运载的武器、物资和人员随船沉没,是对盟军最沉重的打击。因为要是在陆地上消灭1艘运输船上所运载的武器、物资和人员,必将付出更大的代价!所以他向出击的潜艇下达特别训令:勇敢地接近船队!为了减少敌人最后的成功机会,在登陆之前就要给以打击,即使因此损失潜艇,也应在所不惜!考虑到这一训令出自于一贯注重U艇及其艇员安危的邓尼茨之手,可以想象出他内心的极度痛苦惜,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德国海军的困境已经到了何种地步。

8月底,眼见盟军登陆场已越来越巩固,U艇部队的拼死战斗已无力回天,邓尼茨命令尚在英吉利海峡活动的5艘潜艇撤回挪威。在抗击诺曼底登陆战斗中,德军潜艇在力量对比众寡悬殊的情况下,英勇地投入攻击,总计击沉12艘运输船、4艘登陆舰和5艘护航军舰,击伤5艘运输船、1艘登陆舰和1艘护卫舰。但U艇损失惨烈,面对此情此景,邓尼茨痛心不已,他在日记中写道:“潜艇部队官兵所表现出来的坚忍不拔精神,令我感动,我惭愧比不上他们!”

U1944年取得的战绩与之前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1944年,U艇在大西洋上的作战行动遭到了强力的遏制,共击沉运输船131艘,总吨位约51.1万吨,但损失潜艇总数则达到了无法忍受的264艘!大西洋上的殊死搏斗渐渐平静,但邓尼茨仍顽强坚持着代价高昂的潜艇战,他的心中还有一丝希望,那就是只要性能优异的新型Z1潜艇服役参战,目前的困难局面就会得到扭转!

新型U艇下水,但是再也没有形成“气候”

事实上,盟军统帅部再也没有给邓尼茨和他的“狼群”以任何翻盘的机会,将对新型U艇的生产工厂的空袭,与对V—1、V—2火箭生产发射基地一样列为最优先的攻击目标,对其制造工厂和工厂附近的水陆交通线进行异常猛烈的战略轰炸,对Z1型潜艇的生产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使其在1945年初建成服役的计划被大大延迟。

在1945年1至4月间,为削弱盟军西欧战场的进攻步伐,邓尼茨的“狼群”先后多次发起带有着某种“自杀性色彩”的攻击行动,虽然偶尔取得些许战果,但是每次作战付出的代价往往是10余艘U艇的有去无回。4月底,邓尼茨企盼已久的第一艘Z1型潜艇终于建成并出海参战,但为时已晚,于事无补。

(未完待续)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