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 易中天可以骂乾隆是“王八蛋”吗?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那么 易中天可以骂乾隆是“王八蛋”吗?

作者 | 陈无术

先说答案: 可以

前段时间,北京市民 爱新觉罗焘赤 ,因为听到著名文化学者易中天在一次演讲中说乾隆帝是“王八蛋”,于是便向有关部门投诉,要维护他“先祖”的名声。

▲截图来自微博@张宏杰

▲截图来自微博@张宏杰

易中天先生是著名文化学者,爱新觉罗焘赤何许人也?我们并没有太听说过,他不是一个名人。但他自称姓爱新觉罗,名字里还有个焘字,这是爱新觉罗宗谱里规定的字辈之一,相当于溥仪的 曾孙辈

自从满清灭亡之后,很多爱新觉罗氏子孙都不再姓爱新觉罗,大部分改成 “金”,少部分改姓“爱”、“罗” 等。

▲百度搜索“爱新觉罗宗谱网”可以正本清源,查询你的皇室血脉

▲百度搜索“爱新觉罗宗谱网”可以正本清源,查询你的皇室血脉

其实,爱新觉罗在满洲并非大姓,源流也不甚可考,这个姓氏很有可能是清朝皇族刻意创造以彰显其身份的。

由于满人日常不称姓,也造成很多满族人在清亡以后直接放弃原来的满洲姓氏,直接以清末民初那一代人名字里的字辈排行为姓,如大书法家 启功 先生就是此类。

总体说来,清朝列位皇帝的直系后人,现代常不用爱新觉罗为姓,但非皇帝后代,也即清朝称呼远支皇族的所谓“ 红带子 ”后裔中,许多人为了彰显所谓“身份”,故意以爱新觉罗为姓,其中还不乏很多假冒者。

▲爱新觉罗·州迪,本名周佑钱

▲爱新觉罗·州迪,本名周佑钱

自称“大清皇室后裔”、“多尔衮的10世孙”,“中国最后一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堂弟”

据这位爱新觉罗焘赤说,他的先祖是努尔哈赤长子褚英,祖上无人做过皇帝或者亲王。

褚英的后代中有一个很有名的历史学家,名叫 金承艺 (曾著《清朝帝位之争史事考》),旅居澳洲。

根据褚英嫡系子孙的谱系,他们并没有按照爱新觉罗皇族的字辈来取名,而是另有行辈,金承艺先生的“承”就是褚英家族的字辈。

如果一个人自称褚英的后代,却又以并非自己家族的行辈“焘”来取名,似乎有些问题。

笔者在这里绝非对这位爱新觉罗先生进行个人攻击,只是就笔者所了解到的爱新觉罗家事进行一番考证,也没有得出任何有关爱新觉罗先生本人的确定性结论,特此声明。

说完这位爱新觉罗先生,再来说说易中天先生骂过的另一位爱新觉罗·弘历。

一、乾隆不是王八蛋?

作为一位帝王,在中国历史上,乾隆绝对不是最坏的,甚至还算不错。

清朝的皇帝都比较勤政,文化水平也很高,乾隆是集大成者之一。乾隆的书法虽然比不上真正的书法家,但作为一个普通人来说,已经属于出类拔萃,这离不开从小的练习和熏陶。

▲《弘历雪景行乐图》局部

▲《弘历雪景行乐图》局部

乾隆一生作诗 四万 余首,虽然其中绝大多数都只是五言、七言的章句,谈不上“诗”,而且一定还有不少旁人代笔,但一个人每天都能鉴物言志,以五言或者七言的规范化章句表达一些想法,也足以证明他具备远超常人的文学素养。

乾隆酷爱在古代书画作品上题跋,很多古代优秀书画作品被乾隆题满了空白处,严格意义上来说这都属于破坏文物。

题跋的多少,体现出乾隆对作品的喜爱程度,题跋越多越喜欢。

▲王献之22个字的《中秋帖》被乾隆盖了80多枚印章

▲王献之22个字的《中秋帖》被乾隆盖了80多枚印章

而乾隆喜欢的作品,几乎都是现代艺术界公认的最优秀的古代艺术作品,这里不得不承认,乾隆的艺术鉴赏水平是很高的。

清乾隆时期的器物,做工复杂、精细,颜色艳丽、华贵,甚至显得纷繁复杂,色块也过多、过饱和,有一种过犹不及的感觉。

但是,乾隆时期器物的风格,并非乾隆本人的审美品位,还要考虑到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更要看到的是,乾隆帝曾经下令景德镇仿制古代的汝窑、越窑、钧窑瓷器,而乾隆帝本人也能够一针见血的指出这些仿汝窑瓷器 “仿汝不似汝”

▲北宋 汝窑 青瓷无文水仙盆

▲北宋 汝窑 青瓷无文水仙盆

▲清仿汝窑水仙盆

▲清仿汝窑水仙盆

应该说,乾隆时期器物外观风格的形成,主要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空前繁荣,工艺水平空前高潮,艺匠也有意展现自己手艺精湛。

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乾隆帝本人的审美品位低下,甚至还有反证,证明乾隆帝的 审美品位绝对是高于一般人的

之所以乾隆时期能有如此花团锦簇的社会图景,是因为清朝经过顺治、康熙、雍正等时期的励精图治,积攒实力,到乾隆时期国力达到顶峰。

与他的父祖一样, 乾隆十分勤政 。每天早上不到五点就起床读书,批阅奏章。因而也才有时间写下四万多首诗,平均一天要写两首,只有整天都在书案前的人才能做到。

▲《乾隆皇帝写字像》局部

▲《乾隆皇帝写字像》局部

乾隆号称“爱民”,他的爱民之心就在于减轻人民的负担。

乾隆帝多次大规模地按地区蠲减正额赋税,并于乾隆十年、三十五年、四十三年、五十五年及嘉庆元年五次下达普免全国一年钱粮的谕旨。

此外,乾隆还三次全免南方漕粮,累计蠲免赋银二万万两,相当于五年的全国财赋收入。乾隆十年,当时虽然国库存银约四千万两,基本相当于一年的财政收入。

于是乾隆决定在该年普免天下钱粮,此举引来了大臣反对,乾隆却说道:

“民有恒产”,“本固邦宁”,“朕以爱养百姓为心,早夜思维,惟期薄海内外,家给人足,共享升平之服。”

从乾隆的话中可以看出,乾隆具有朴素的藏富于民、全民共享发展红利的思想。

二、“十全武功”的评价

乾隆时期,曾多次对外用兵,开疆拓土,清朝疆域达到极盛。对于乾隆时期的对外征战,乾隆帝自诩为“ 十全武功 ”。

言下之意,是有十次对外征伐的胜利。

但这十次战争,并非所向披靡的全胜,其中也有不少败仗,并且消耗了天量成本。

▲1820年时的清帝国疆域

▲1820年时的清帝国疆域

平定 大小金川之战 ,清军历时五年,死伤惨重,耗银更是超过了七千万两。

清缅战争,历时四年,耗费白银一千三百多万两,统帅阵亡,也没能取得完全胜利。最后是缅甸支撑不了长期战争,向清廷求和而告终。

▲《平定金川图册》之《郊劳将士》,清乾隆,徐扬绘

▲《平定金川图册》之《郊劳将士》,清乾隆,徐扬绘

在“十全武功”里,对开疆拓土贡献最大的要数灭准噶尔的 清准战争

准噶尔汗国是位于中亚地区的厄鲁特部蒙古人建立的政权。清代初年,准噶尔汗国虽然保持独立,但一直对清称臣。

▲《平定准噶尔回部得胜图》局部 郎世宁、王致诚、艾启蒙、安得义等绘

▲《平定准噶尔回部得胜图》局部 郎世宁、王致诚、艾启蒙、安得义等绘

康熙年间,准噶尔首领噶尔丹降服叶尔羌汗国,征服吉尔吉斯、哈萨克等部落,称霸中亚。准噶尔部的崛起,构成清廷对于蒙古高原东部和京师安全的担忧。

康熙年间,清军曾经击败过噶尔丹,但并没有把准噶尔汗国控制的领土纳入大清版图。噶尔丹的继任者策妄阿拉布坦、噶尔丹策零等继续与清国为敌。

鉴于准噶尔夹在清俄两国之间,一旦准噶尔归顺俄国,清廷将难以对付,所以康熙、雍正和乾隆前期,都与准噶尔相安无事。

乾隆十年开始,准噶尔发生内乱,国力衰落。乾隆十九年,乾隆帝认为灭准噶尔的时机已到,决定于次年出征准噶尔。

清军仅用了半年时间,就攻占伊犁,俘虏了准噶尔大汗达瓦齐,准噶尔汗国灭亡。乾隆二十四年, 乾隆又派兵剿灭了准噶尔残余势力,彻底将天山南北路都并入清国版图。

在灭亡了准噶尔汗国之后,乾隆帝认为准噶尔人豺狼成性,应该将曾经与清国为敌的部落剿灭杀光。在剿杀准噶尔人的过程中,不仅有误杀、滥杀,更有因为没有及时处理尸体而造成的瘟疫大流行。

屠杀和瘟疫,让准噶尔部众几乎消失殆尽,剩余的部落部分被编入蒙古八旗,部分逃到俄罗斯、哈萨克。

在整个清准战争的历程中,康熙三征准噶尔,是奠定清军对准噶尔优势的重要战争。此后,准噶尔已经无力与清军对抗。

乾隆时期,准噶尔发生内乱,进一步削弱了自身的力量,乾隆对准噶尔的征伐,并不能体现多少清军的“天威”,更多是顺势而为。

这次胜利,作为乾隆的“武功”,多少有些水分。而且,乾隆帝在胜利之后并未善待准噶尔地区的人民,导致民众大量死亡,无异于一次 种族灭绝

三、文化禁锢愈深

20世纪的著名历史学家 柳诒徵 在《中国文化史》中指出:“前代文人受祸之烈,殆未有若清代者。故雍乾以来,志节之士,荡然无存。……稍一不慎,祸且不测。”

特别指出,清代文字狱在雍正、 乾隆时期达到高峰 。据不完全统计,清代文字狱,顺治年间有6宗,康熙年间有10宗,雍正年间有20宗,乾隆年间130宗,嘉庆年间1宗,光绪年间1宗。

▲《清代文字狱档(增订本)》依专题分别辑录清代前期近七十宗文字狱的原始文献

▲《清代文字狱档(增订本)》依专题分别辑录清代前期近七十宗文字狱的原始文献

乾隆朝以三位数傲视群雄。

其实,在乾隆初年,乾隆帝认为其父雍正统治已经属于严刑峻法了,应该适当宽仁以收民心,所以下诏停止文字狱,自称“朕从不以语言文字罪人”。

然而,乾隆十六年,民间开始流传一份托伪雍正朝著名铮臣孙嘉淦的文章。该文指责乾隆帝金川用兵糜费国帑,数次南巡劳民伤财,皇后早逝中宫常空等。这篇文章被人举报到乾隆帝这里,乾隆大怒,掀起了一股追查伪奏稿的狂潮。

自伪孙嘉淦奏稿案后,乾隆就忘记了自己“不以语言文字罪人”的承诺,那句话只是一句历史语言,不具备现实意义了。

▲徐述夔(1703—1763)江苏栟茶人,在死后遭剖棺戮尸之祸,其生平所著亦遭禁毁

▲徐述夔(1703—1763)江苏栟茶人,在死后遭剖棺戮尸之祸,其生平所著亦遭禁毁

乾隆四十二年,有人举报东台的徐家藏有先祖徐述夔的《一柱楼》诗,其中多有“悖逆之词”。乾隆得知后严令有司详查,经过查察之下,果然发现徐述夔的诗中多有暗含反清复明意思的语句。

经过乾隆帝钦定,将已经死去的徐述夔父子开棺戮尸,挫骨扬灰,在世的徐述夔之孙斩立决。

此后不久,福建、江西又先后查出冯王孙所著《五经简咏》有“复明削清”之语,祝廷诤所著《续三字经》有“发披左、衣冠更,难华夏、遍地僧”。前者被凌迟处死,后者开棺戮尸,在世的孙子辈斩立决。

乾隆朝的文字狱,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隐含反清复明之意;二是或者侮辱清朝统治者的;三是批评或修改前代皇帝钦定的书籍、文章的;四是批评时政的。

其中绝大多数案件,都是莫须有的罪名,完全任凭乾隆帝个人的意气用事,完全没有可预测的一定之规。

▲《钦定四库全书》书影

▲《钦定四库全书》书影

乾隆三十八年,乾隆帝下旨命纪晓岚修纂所谓《四库全书》。

为了修撰这本书,下令广征天下图书。但天下图书征集的时候说朝廷有赏,可是交上去以后才发现,并不是人人有赏。

因为这些书被分为三类,分别是“著录”、“存目”、“禁毁”三种,只有著录的才会被收录进去,存目只留书名。而抵触乾隆帝本人想法的,统统禁毁。

修撰 《四库全书》 期间,大规模的文字狱就有三十四件,禁毁的书籍有 3100多种,15.1万部。

而《四库全书》收录的书籍也才 3503 种,禁书毁书的数目几乎与收录的书数目相当。可以说,修撰《四库全书》的过程,就是一次大规模的文化清洗过程。

四、对外贸易是与非

乾隆五十七年,英国派遣使臣马嘎尔尼访问清国。马嘎尔尼使团来访的目的,是要清国开放更多通商口岸,在北京设立使馆,允许英国人在清国居留,明定关税税则等。

虽然历经波折,使团还是见到了乾隆帝,但使团的要求全部被乾隆拒绝,无功而返。

▲英国使团沿运河北上

▲英国使团沿运河北上

后世人们认为,乾隆对国际贸易的态度是消极的,乾隆拒绝马嘎尔尼的要求,是闭关锁国的表现。

事实上, 清朝并没有完全“闭关锁国” ,相反,清朝对外贸易一直在 官方的控制 下,保持一定规模。自康熙二十三年“开海”之后,清国的海上贸易日益兴隆。清国对外出口的茶叶、生丝,进口的主要是粮食、布匹等。

自1684年到1757年,清国一共有四个口岸对外通商,分别是福建、广东、浙江、江苏,设立了闽、粤、浙、江四个海关,直接向朝廷和户部负责。

1755年,在宁波发生了英国商船不请自来的事件。英国商船虽然是商船,却也都装备有火炮等武器,这引发了清廷对于海防安全的担忧。

1757年,乾隆下令把四口通商改为一口通商,只允许广州一个港口开展对外贸易。尽管如此,清国的外贸总额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一方面是西方对清国商品的需求没有减少,另一个方面是在西北内陆口岸,与俄国和中亚的贸易路线没有受到影响。

▲清代人口变化图

▲清代人口变化图

统计显示,即使在高度管制的对外贸易下,乾隆时期的白银流入依然是非常可观的。乾隆四十四年,中国的人口估计约为2.75亿,而乾隆五十九年则达到了3.13亿人。

如此迅速的人口增长,对货币的需求产生巨大推动作用。明清时期的白银主要依赖进口,铜钱则是受国家控制的,所以白银流通量可以从一两白银折合铜钱的多少来反映。

从1757年,到1790年这三十年间,清国的银铜比价相对比较稳定,也就是说并没有出现白银通货紧缩的问题,清国的对外贸易总量维持在一个稳定水平上。

弄清楚乾隆时期外贸的基本背景,就可以看出,乾隆帝规定一口通商并非是因为他抵制对外贸易。 乾隆所拒绝的马嘎尔尼使团的要求主要是增加通商口岸、首都互设使馆、划出小岛供英国商人居住。

这些要求虽然是为了增进通商的方便,但是在乾隆帝看来,与通商本身并没有太大关系。

▲1973年11月4日,扬州附近

▲1973年11月4日,扬州附近

今天我们知道,清朝时期的对外贸易主要有官府控制、官商垄断,虽然维持着比较大的外贸规模,但是国内和国外的经济体系是相对割裂的。

这也正是清朝统治者所需要达到的状态,以保障政权安全。英国人所提的要求,是要清国经济进一步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以乾隆帝当时的见识来说,确实 与“家天下的体制”不合。

当然,世界近代经济的发展,本身就与“家天下的体制”是完全不一样的体系,要想融入世界,就必然打破“家天下的体制”。

既要维持“家天下的体制”,又要融入世界经济,是绝不可能的。除非全世界都俯首,完全按照“家天下”的体制来重构,这是多么愚蠢的梦呓啊。

结论

乾隆是不是“王八蛋”?易中天先生有认为是的自由。

从某些角度来看,乾隆好大喜功、文化专制、闭关锁国,让清国失去了一次拥抱世界的机会,也奠定了19世纪后半叶东西冲突的基础,甚至将自绝于人类文明的思想糟粕延续至今。

但这一切也不能完全怪在乾隆头上。

从个人的能力、水平、修养的角度来看,乾隆是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的优秀帝王。作为一个优秀人才,达到一定高度之后,滋生出骄傲自大的毛病,导致国家和人民跟着遭殃。

虽然他曾自诩:“今明足授受,为千古第一全人,不特三代以下所未有,以视尧舜,不啻过之。”但事实上, 他并不是个完人。

在他生活的历史时期,以他的见识水平,他无法认识到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无法意识到必须变革自身体制才能真正在全球化的新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他更多从自身安全的角度考量,拒绝变革,这虽然是他对历史犯下的错误,却不能完全由他本人来承担这个历史责任。

至于举报易中天的那位爱新觉罗先生,还是要劝他一句,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