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燃烧的岛群”第325篇原创文章。全文共2356字,配图13幅,阅读需要12分钟。
当山本下令终止中途岛作战,联合舰队全体返回日本那一刻起,太平洋战争的走势就面临着重大的变化。
图1. 九段渐减邀击作战的早期构想,注意从珍珠港出发的美国舰队反攻对象正是菲律宾
首先,日本人精心准备的“九段 邀击 渐减作战”和“舰队决战”方案基本上宣告破产了。本来按照几代日本海军将官从日俄对马海战中汲取到的经验教训,一场以逸待劳的海上伏击战的确有其成功的可能性。我们仅仅从偷袭珍珠港时刻日本舰队的备战和训练程度,就可以分析出当时正是日本海军的巅峰期,也是日本相对于美国来说海军力量差距最小的时刻。
图2. 描绘一战时期的舰队决战的场景图,这也是日本人梦寐以求的理想作战方式
然而,山本自作主张地废弃了经过多年精心研究和设计的海上伏击战术,改以风险极大且战果并不明显的偷袭敌方港口的“高招”,虽然取得了战术冒险的成功,却没能彻底瘫痪对自己威胁极大的美国舰队主力,属于典型的短视且急功近利的行为。
虽然山本在得知美国航空母舰部队未受损失后,拼命创造再一次海上大决战的机会,然而由于种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最后导致了中途岛的惨败。
那么,日本人该怎么继续这场由自己挑起的人类历史上战场范围最大的战争呢?
图3. 九段邀击渐减作战的主要内容
其实也还是老一套,必须在美国强大的生产力爆发前,尽快逼迫美国人和自己决战,就 象 象棋中的兑子,只有以自己的“卒”兑掉对手的“车”,才有让对方弃子认输的可能性。
不过难堪的是,在中途岛日本人丢掉了自己的四只“车”,只兑掉了美国人的一只,这就让后面的仗越发难打了。
图4. 这是一幅神奇的地图,粗大的箭头表达了日美双方舰队倾巢而出的战斗态势
难打也要打,美国人的生产潜力虽然大,但一支强大的舰队仍然需要通过建造和打磨才具备战斗力。日本人仍然必须保持进攻态势,在1942年剩下的半年内再进行一次决战,消灭美国舰队,打击美国和美国人的士气,求得一个对日方有利的求和态势。
当然,以上只是日本海军,尤其是山本大将本人的如意算盘,日本陆军并不认同。早在中途岛海战前,日本陆军就更加倾向于以逸待劳,打防守反击战,这一点倒是跟“九段邀击”作战的思路一致,以至于对海军提出的需要动用大部队陆军的作战方案,日本陆军都是拒绝的。
图5. 日本人耗费八十年民脂民膏攒出的一支大国舰队,如今的主力都躺在海底
中途岛海战后,正是基于日本陆海军两者间对战略方向的不同判断,再一次出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战略战术误判。
为了创造新的决战机会,日本海军意图继续保持扩张态势,至少要先完成MO、RY和FS作战计划,当时联合舰队仍然保持有一定的实力,与美国舰队的差距并不大。
图6. 1942年5月实施的珊瑚海海战实际是MO作战计划的一部分,按原计划五航战还将空袭澳大利亚的空军基地
只是战场的选择就需要非常谨慎了,在偏远的孤岛作战,舰载航空兵已经成为毫无疑问的第一主角,但在双方舰载航空兵都有较大损失的情况下,立即启动跨越大洋的远洋作战有难度。联合舰队保有的快速航空母舰有“翔鹤”、“瑞鹤”、“隼鹰”、“飞鹰”、“瑞凤”、“龙骧”六艘,慢速航空母舰有“凤翔”、“大鹰”、“云鹰”,其对手美国舰队剩下五艘快速航空母舰,日本人理论上至少不输于对手。
图7. 这是一幅不太准确的描绘,从起飞的双引擎飞机推断可能是杜立特空袭
美方的角度,同样认识到日美海上力量尚未发生根本性逆转,美国舰队也无力保护庞大而慢速的登陆舰队深入日本控制区,需要找到一个力所能及的反攻切入点。
瓜岛由此进入美国人的视野中。
位于所罗门群岛南端的这个岛屿不大也不小,东西长约150公里,南北最宽约80公里,形似一个平放的土豆,在岛的中央横跨有高耸的奥斯丁山,很多地方都是无人区,从奥斯丁山上发育的众多河流中,有几条最大的河流向北流入海峡,而在山脉北侧由隆加河、田纳鲁河及马塔尼考河冲击而成的隆加平原是岛上最大的一片平地,适合建造机场及城市。
图8. 瓜岛简易地形图,岛中部的山脉最高峰高达2332米,岛北部的平原地带适合建机场,对双方都是一处好战场
说起来,这个风水宝地还是日本人率先发掘的,战前的瓜岛属于英属殖民地,委托澳大利亚人代为行政管理,众所周知大英帝国和他的小伙伴们在全世界霸占了许多好地方,却没有能力予以开发。英国在南所罗门群岛的行政首府设置在瓜岛北面的小岛图拉吉,瓜岛和所罗门群岛的众多其他岛屿一样都属于未开发的原始地带。
图9. 瓜岛地形细节,大部分战斗发生在岛北侧和西北侧,加明博角和马罗沃沃是日军最后放弃的一批阵地
早在1942年5月的MO作战计划实施期间,第四舰队就实施了图拉吉攻占行动,一来赶跑了在此地的少数澳大利亚守军和行政官员,二来也为下一步入侵瑙鲁岛和大洋岛建立前进机场。美英澳盟军当时忙着准备海上决战,无暇顾及日本人在这些偏远小岛上的登陆。
但在中途岛海战后形势又不同了,美国人迫切需要寻找一处反攻地点,以应对国内群情汹涌的反击民意,这个地点不能是孤悬海外的荒岛——以当时美国舰队的实力不足以掩护登陆,也必须起到阻止日本人步伐的作用。
图10. 南太平洋地图,日军据点新不列颠岛和美军新喀里多尼亚大岛与瓜岛的距离实际上差不多都是1000公里
瓜岛恰好在盟军控制的新喀里多尼亚大岛以北约1000公里处,从此处起飞的重型轰炸机作战范围可以轻松覆盖,而且新喀里多尼亚首府努美阿经过多年的建设,具备一定的后勤补给能力,很早就被确定为保证美澳交通线的重要节点,作为一处伟大的反攻的出发点和后勤支援基地非常合适。简单来说,就是即使舰队航空兵一时半会罩不住前线,美国陆航也有机会。
瓜岛的日本军力尚比较薄弱的因素也被考虑在内,总之,这是一个美国陆海军都能够接受的有限烈度的反攻地点。
图11. 时任美国舰队司令,尼米兹的顶头上司欧内斯特·金上将
具体的反攻计划仍由美国海军主导,尤其是战斗意志高涨的海军作战部长欧内斯特·金上将,亲自主导了反攻目标的选取,并摆平了陆军方面的意见,金甚至给这次行动起了个名字:暸望塔行动(Operation Watch Tower)。我们大胆猜测一下,是不是有点“得陇望蜀”的感觉?
当然,首先得把“陇”打下来并守得住 。
图12. 1942年8月7日当天,正在冲上瓜岛沙滩的美国陆战一师的士兵,本照极富动感,成为瓜岛反攻的标准照
1942年8月7日,经过一个多月的策划、训练、运输和准备工作,以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师为主力的反攻部队,在三艘快速航空母舰“企业”、“萨拉托加”、“大黄蜂”号的掩护下,于瓜岛隆加角海滩登陆,掀开了太平洋战争反攻的正式篇章。
图13. 后期的美国航母图,从体型上判断可能是一艘独立级轻航母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