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永超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全国的男女老少纷纷团结在抗日救国的大旗下。因为政见不同而分道扬镳的宋氏三姐妹,也摒弃了前嫌,共同为救国奔走。她们分别为抗战做过哪些贡献呢?
宋蔼龄:捐款捐物,走出官邸,参与公开活动
作为宋氏家族的大姐大,宋霭龄一向深居简出,很少抛头露面。但在抗日大潮的影响下,她还是走出官邸,参加了一些有利于抗战的公益事业。
淞沪抗战爆发后,宋霭龄正好在上海。她第一次意识到,这个世界上有比发财更重要的事。为此,她走出公馆,来到难民营和医院,组织人手,将粮食送到饥肠辘辘的灾民手中,又出资购买了3辆救护车和37辆军用卡车,送给了红十字会。
1937年10月底,宋霭龄在国际饭店的招待会上,用流利的英语致词,她呼吁世界各国的妇女团结起来,保卫和平。第二天,她又作了一次广播演说,谴责对日本的侵略。
上海沦陷后,宋蔼龄来到香港避难。1940年初,宋美龄也来到香港疗养。三姐妹再次聚首。
当时,汪精卫等人在南京成立了伪政府,向重庆国民政府的正统地位发起挑战。日本的电台大肆宣扬,说宋氏家族的主要成员正在香港,她们准备带着金银珠宝逃跑,去别的国家享乐。
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表达她们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三姐妹决定:在公开场合共进晚餐。
她们的这次露面引发了巨大轰动,记者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她们却像往常一样,安静地用餐,气质高雅而脱俗。
几天后,三姐妹又当着中外记者的面,宣布成立 “伤兵之友”香港分社。
3月31日,宋蔼龄和两个妹妹一起,来到川渝大后方。从4月3日起,她们频繁访问孤儿院、医院、工厂、学校、机关,以及遭日军轰炸的灾区。面对记者,平时很少公开露面的宋蔼龄难免感到拘束,所以在当时留下的照片中,很容易看出她的紧张、严肃。
18日,美国广播公司邀请三姐妹发表广播演说。那天早晨,日机轰炸了重庆。宋蔼龄冒着危险,准时来到电台,这让工作人员非常感动。在演讲中,她痛斥汪精卫是卖国求荣的贼,表示会抗战到底;紧接着,又回忆起自己在美国求学的经历,呼吁美国人民支持中国的抗战。
宋蔼龄的这些举动,改变了她昔日贪婪、冷漠的形象,成了一个有人情味的女性。
宋庆龄:创立保卫中国同盟
七七事变爆发后,宋庆龄写出了《中国是不可征服的》,她说:“我坚决地相信,中国不但能够抵抗日本的任何侵略,并且能够而且必须准备收复失地。”
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见形势危急,国民政府先后调遣了80万军队投入淞沪战场。
此时,宋庆龄在南京成立了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总会,不但号召妇女捐钱捐物支持抗日,还前后两次亲赴前线,慰问伤员。
上海失陷后,宋庆龄来到香港继续开展抗日工作。1938年6月14日,“保卫中国同盟”在宋庆龄寓所中成立。
除了宋庆龄以外,宋子文、邹韬奋、冯玉祥、孙科、许乃波、廖承志、廖梦醒、爱泼斯坦也加入其中。他们的目的是一致的:尽可能多地争取国际援助。
在宋庆龄等人的努力下,不到一年时间,就募集捐款25万港币。宋庆龄把这些钱,大部分购买了急需的药品和医疗器材。1939年冬,保卫中国保盟又以中国红十字会的名义,将10吨医疗器材、药品,运送到延安。除了医疗器械与药品,宋庆龄还先后联络了白求恩、柯棣华等人,由他们组织医疗队,援助中国军民。
1940年5月,宋庆龄离开重庆。1941年12月,香港沦陷,宋庆龄再次来到重庆,住在大姐家中。次年8月,她在重庆重建了保卫中国同盟,继续从事战时救济工作,先后赈济了河南、广东、湖南等地的灾民。
抗战胜利后,保卫中国同盟正式更名中国福利基金会。
宋美龄:领导战时儿童保育
抗战初期,宋美龄曾与邓颖超一起,参加了战时儿童保育会,为收养孤儿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
1938年初,《大公报》上报道过“敌掳我战区肥壮少年,作为伤员兵输血之工具,因此辈纯洁精壮,输于出血过度之负伤者,得能早日健康,重返支那战场”。
面对这种情况,《妇女生活》杂志主编沈慈九找到了邓颖超。1月24日,邓颖超联络了各界贤达,准备成立儿童保育会。国民党特务却叫嚣着,要破坏大会。怎么办?邓颖超想了想,决定邀请宋美龄出席。宋美龄听后,欣然赞同。表示愿意出任主席。
保育会成立那天,她身穿黑色丝绒旗袍,发表鼓动人心的讲话。她说:“当此国家存亡之际,何为男子应尽之职务?何为女子应尽之职务?原无分别,只与抗战有关,乃均能参加”。
保育会宣告成立后,首先要面对的问题是无米下炊。宋美龄站了出来,带头捐了26000元,这是2549名儿童一年的生活费。在蒋夫人的号召下,各界人士纷纷慷慨解囊。
4月8日,台儿庄大捷的喜讯传来。邓颖超提议去徐州前线收容难童,曹孟君当场表示,愿意带队奔赴前线。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她们从一个个死人堆里,找到200多名惊魂未定的孩子。后来,日军包围徐州,曹孟君又历经艰辛,将幸存的8个孩子带回大后方。就这样,在保育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短短三个月时间,就收容了2万名难童。
转眼到了1938年下半年,针对保育儿童的教育开始提上日程。宋美龄在讲话中强调,保育院不仅要保护其身心健康,还要培养儿童的爱国情怀。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赞同。
这些难童在成年后,相当一部分选择了入伍参军。在缅北、缅西战场上,许多连队甚至是清一色的保育生。有些人的英灵更是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