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芬兰装甲兵:感谢运输大队长斯大林,给我们送来了坦克!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二战芬兰装甲兵:感谢运输大队长斯大林,给我们送来了坦克!

(温馨提示:本文约5400字,配图32幅,原创不易,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在二战德国的东线盟友中,芬兰军队的战斗力是数一数二的,无论1939年到1940年的苏芬战争,还是1941年到1944年的续战,都已经证明芬兰军人的表现足以跻身世界上最优秀战士之列。然而,芬兰毕竟是北欧小国,工业基础薄弱,军工规模有限,虽然芬兰人在武器技术上不乏创意,也设计过较有特色的武器,比如索米冲锋枪等,但终究不具备自主研发制造坦克、重炮、飞机等现代化重型装备的能力,其装备水平不论相比盟友德国,还是敌手苏联,都有较大差距,这一点在芬兰陆军装甲部队身上尤为明显。在战前,芬兰陆军总共只有60多辆坦克,其中一半还是一战时的古董,在战争期间芬兰军队始终努力加强装甲战力,将弱小的装甲部队扩充到师级规模,其大部分装备则来自于战场缴获。

■1942年夏季徒步行军的芬兰步兵,最前方的士兵挎着一支索米冲锋枪和两个备用弹鼓。

一战暴富

芬兰装甲部队的创建可以追溯到其建国初期,1917年12月,芬兰脱离发生革命的俄国宣布独立,经过短期内战后确立了共和体制。1919年到1920年间,芬兰陆军从法国购买了34辆雷诺FT-17轻型坦克,打下了芬兰装甲兵的基础,然而此后十多年间始终原地踏步,再未添置装备,直到1936年才向英国购买了33辆维克斯6吨轻型坦克B型,以替换老旧的雷诺坦克。大概是出于节约经费的目的,芬兰购买的维克斯坦克没有武器和电台,计划交货后安装本国自产武器。维克斯坦克直到1939年1月才交付完毕,但武器生产进度迟缓,当苏芬战争在1939年11月爆发时,没有一辆维克斯坦克安装新型火炮,只能以机枪和老式坦克炮充数,而FT-17也依然留在现役行列。

■芬兰军队装备的法制雷诺FT-17坦克,摄于1939年夏季的军事演习。

■1939年夏季军事演习中沿公路开进的芬军维克斯轻型坦克纵队。

1939年12月,芬兰陆军将所有可用的坦克编成第23坦克营,下辖4个坦克连,其中第1、2坦克连装备雷诺FT-17坦克,第3、4坦克连装备维克斯坦克,但只有第4坦克连参加了战斗,13辆坦克中有6辆战损,1辆受伤。在苏芬战争期间,芬兰国家兵工厂向军方交付了18辆安装37毫米Psv.K/36型坦克炮的维克斯坦克,这种火炮是博福斯37毫米反坦克炮的车载版本。上述18辆坦克中有16辆于1940年2月交付第4坦克连,余下2辆交付第3坦克连。至于过于陈旧的FT-17已经没有作为坦克使用的价值,其中一部分坦克被埋入土中作为固定火力点使用,余下的坦克转为训练车辆使用到1943年。

■芬军维克斯坦克的局部近照,注意炮塔上安装着雷诺坦克的老式37毫米短管坦克炮。

■今日在军事博物馆内陈列的芬军维克斯轻型坦克,安装的是博福斯37毫米坦克炮。

1940年3月,苏芬战争以芬兰乞和割地而告终,但芬兰装甲部队却在这场失败的战争中一夜暴富,通过战场缴获实力大增!有资料显示,苏联在战争中投入了超过6500辆坦克,而损失高达3500辆之多!由于战场地形恶劣,加之芬兰缺乏大量回收和修复坦克的能力,只有少量苏联坦克被缴获并被芬军纳为己用,大部分坦克在拆除武器和可利用部件后就被遗弃在森林中任其锈蚀。尽管如此,从战场上捡来的洋落也足够让芬军装甲部队在规模和质量上得到大幅提升。

■在1939年至1940年冬季的苏芬战争中,苏军损失了超过3500辆坦克,图为被遗弃的苏军BT-5快速坦克。

■1940年1月被芬军歼灭的苏军机械化纵队,近处可见两辆T-26轻型坦克。

在所有缴获坦克中,最受芬军欢迎的是T-26轻型坦克,因为这种坦克本身就是基于英制维克斯坦克设计的,与芬军原有装备的维克斯坦克很相似,易于上手,方便维护,而且缴获数量比较大,备件弹药也便于补充。据统计在二战期间芬兰缴获了114辆T-26,是1940年到1944年间芬军装甲部队的主力战车。不过,芬兰人对于苏军BT系列快速坦克缺乏兴趣,只有少量使用。除此之外,芬兰人还利用缴获装备对原有的维克斯坦克进行了武器升级,用苏制45毫米坦克炮替换了37毫米坦克炮,以强化射击威力,车载机枪也换为苏制DT坦克机枪。经过改装后的维克斯坦克被称为T-26E型,不过从炮塔外形上很容易与苏联原装的T-26区分开来。

■今日保存在博物馆内的芬军T-26轻型坦克,炮塔上绘有卐字标志,车体正面还有一个髑髅图案。

■在芬兰帕罗拉军事博物馆内陈列的T-26E轻型坦克,即安装苏制45毫米坦克炮的维克斯坦克。

在苏芬战争后,芬兰陆军在利用战利品的同时也着手扩充装甲部队,组建了新的装甲营,下辖3个坦克连、1个重坦克排和3个装甲车排。到苏德战争爆发前的1941年5月31日,芬兰陆军账面上的装甲部队实力较一年前大为增强,据统计拥有29辆T-37两栖坦克、13辆T-38两栖坦克、26辆维克斯坦克、34辆T-26坦克、2辆T-28坦克、2辆OT-26喷火坦克、4辆OT-130喷火坦克,加上少数老旧坦克和6辆从瑞典购买的40毫米自行高炮,其可用战车数量已经超过上百辆。

■二战时期列队接受检阅的芬军坦克部队,近处的几辆坦克为T-26E型,采用了两种不同形式的卐字标志。

续战风云

1941年6月22日,芬兰作为盟友参与了德国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行动,配合德军在卡累利阿地峡和北极地区展开作战。不过,芬兰对于同德国结盟并不情愿,其目的只是希望收复一年前失去的领土,并将这场新的战争称为“续战”,视为苏芬战争的延续。德国在1941年夏秋未能取得决定性胜利,“巴巴罗萨”行动也在莫斯科城下归于失败,芬兰对于战争的热情也迅速消退,只满足于守住既有战果。

■1941年夏季续战初期正向前线开进的芬军T-26坦克部队,最前方的1辆T-26A。

1941年6月,芬兰陆军决定采用卐字徽作为国籍标志涂绘在作战车辆上,这个标志与德国纳粹卐字并无联系,实际上芬兰空军自从1918年就已经采用作为机徽。芬兰陆军的卐字标志与芬兰空军有所不同,其外侧的横臂较短,为黑色卐字加白色阴影的样式,在具体应用时很多陆军士兵将其绘成与空军机徽相同的形式,后来经过官方反复重申,短臂版卐字才逐渐得到普及,成为二战芬兰战车的特色标志。不过,卐字徽仅在二战时期得到使用,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芬兰陆军和空军于1945年采用了蓝白双色同心圆作为新的国籍标志,不过芬兰空军依然在旗帜、徽章上使用卐字徽,直到今年7月才正式弃用,因此还上了新闻!

■1941年夏季芬军自行车部队与坦克纵队并肩行军,注意芬军坦克炮塔后部的卐字标志。

■一辆被芬军缴获的T-28中型坦克在接受测试,车体上涂绘了迷彩,炮塔侧面可见短臂版卐字标志。

在1941年到1942年的交战中,芬兰军队得到了更多的战利品用于加强自己的装甲部队,除了T-26外,芬军还缴获了5辆T-28、4辆T-34/76和2辆KV-1,其中后两种是苏联的新型主力战车,其战斗能力让德国人都深感头疼,只是苏军在芬兰战场上投入的新型坦克数量不多,因此芬军缴获也很少。值得注意的是,德军在苏德战争最初两年中缴获了数量庞大的苏军坦克,然而德国人宁可大费周章地将它们运回国内改装或回炉,也不情愿将这些战利品就地分配给盟友使用,作为轴心国老大属实有些抠门!

■上面两张照片为1943年夏芬军测试缴获的T-34/76(上)和KV-1(下),车体上施以迷彩。

在得到更多战利坦克的同时,芬兰军队在1942年进一步扩大了装甲部队。1942年2月10日,芬军将原有的装甲营扩编为装甲旅,下辖第1、2装甲营,第1装甲营下辖第1、2、3坦克连;第2装甲营下辖第4、5坦克连和一个不满编的重坦克连。除重坦克连外,其余各连下辖3个排,每排5辆坦克,加上连部的1辆指挥坦克,全连共计16辆坦克。1942年6月,芬军又再次重组装甲部队,将装甲旅与第1步兵旅及其他支援部队一道合编为装甲师,当然其装备的坦克仍以缴获装备为主,而且随着战争的推进正在迅速过时。到1943年7月时,芬兰军队拥有约150辆坦克,其中超过120辆是维克斯坦克和T-26坦克。

■在前线作战的芬军T-26轻型坦克,炮塔侧面的卐字标志清晰可见。

■一个芬军T-28中型坦克及其车组乘员,芬军缴获了7辆T-28坦克,并且使用到1951年。

除了直接使用缴获车辆外,芬兰军队也尝试进行改装以增强缴获车辆的战斗力。在1942年,芬军计划在BT-7坦克上安装英制QF4.5英寸Mk II型(114毫米)榴弹炮,将其改装为突击炮,用于对抗苏军T-34、KV-1坦克。这项计划选择了BT-7 M1937型坦克,修改了炮塔外形,扩大了后部和顶部空间,以容纳大口径火炮。样车于1942年9月接受了测试,并命名为BT-42突击炮,最终改装了18辆,在1943年2月至同年秋季陆续交付,芬军利用这批改装突击炮组建了一个独立突击炮营,于1943年底投入实战。

■1943年初刚刚完成改装的一辆BT-42突击炮,炮塔侧面绘有长臂版卐字标志。

■保存于芬兰帕罗拉军事博物馆内的BT-42突击炮,外观状态相当好。

战斗表明BT-42的改装并不成功,首先114毫米榴弹炮的分装式弹药在狭窄的炮塔空间内装填困难,导致射速缓慢;其次,BT-42缺乏合适的反坦克弹药,尽管德国提供了反坦克榴弹技术,但依然无法有效对付T-34、KV-1的新改型。随着从德国购入的III号突击炮加入芬军作战序列,BT-42从突击炮营撤装,转而编成独立装甲连,在1944年夏季参加了维堡地区的防御战,在为步兵提供近距离火力支援时非常有效,但对付装甲目标则完全无力。在某次战斗中,1辆BT-42向1辆T-34发射了18发炮弹,竟然无一击穿。在1944年夏季的战斗中,独立装甲连的18辆BT-42损失了8辆,其余车辆也在很快被淘汰。

强援迟至

早在1942年,芬兰军队就已经认识到,在苏芬战争及续战初期缴获的苏制坦克已经难以抗衡苏军新型坦克,芬军装甲部队的作战也变得十分谨慎,只有确定不会遭遇苏军新锐坦克的情况下才会投入战斗,而T-34、KV-1的缴获数量稀少,在后勤供给上也存在困难。鉴于这种情况,为了强化装甲部队的战斗力,芬兰人只能求助于德国盟友,于1943年初签订协议,向德国购买45辆III号突击炮G型。

■保存在博物馆内的芬军T-34/76中型坦克,车体上涂绘着三色迷彩和短臂版卐字标志以及车辆战斗序号。

德国人在进行此项交易时狠狠地敲诈了这个三心二意的小弟,在原价基础上加价50%,标准型单价16.5万帝国马克,装备Fu 8型电台的指挥型单价16.8万帝国马克,芬兰为此支付了高达550万芬兰马克的货款。1943年7月到9月间,德国分三批向芬兰交付了30辆III号突击炮,其中24辆取代BT-42成为突击炮营的主力,其余6辆作为后备用于补充战损。芬军对III号突击炮进行了少许改装,比如将车顶的MG 34机枪换为苏制DT机枪等。

■1944年6月列队接受检阅的芬军突击炮部队,装备着从德国购买的III号突击炮G型。

1944年1月,苏军打破了德芬军队对列宁格勒的围困。芬兰眼见战争局势愈加对轴心国集团不利,为求自保,开始与苏联展开谈判,寻求和平。柏林方面在获悉芬兰的媾和意图后,撕毁协议,拒绝交付剩下的15辆III号突击炮以及追加订购的9辆T-34/76,德国人居然将缴获的二手坦克也卖给芬兰,真可谓奸商!

■一辆芬军装备的III号突击炮G型,摄于1944年9月,车体侧面捆扎了圆木以加强防护,炮管上有5个击杀环。

1944年4月,芬兰拒绝了苏方提出的苛刻条件,谈判破裂。6月,苏军发动大规模进攻以求迫使芬兰退出战争,割地求和。此时,芬兰装甲部队仍保持着百余辆坦克的规模,但除了III号突击炮和少量T-34外大多不堪使用,其中87辆T-26在夏季战斗中损失了25辆,18辆BT-42损失了8辆,而高价购入的III号突击炮则证明了它的价值,成为芬兰装甲兵手中最有力的武器。芬军突击炮营在6、7月间的战斗中累计击毁了87辆苏军坦克和13辆自行火炮,自身仅损失8辆,包括为了避免被俘由乘员自行破坏的车辆,交换比超过1∶12!两相对比,芬军在7月7日果断下令将已经失去作战价值的T-28、T-26、BT-42等旧式战车撤出一线装备,并准备获取更多的德制战车充当主力。

■田宫公司推出的芬军III号突击炮G型的模型封绘,注意车顶机枪为苏制DT机枪。

■陈列在帕罗拉军事博物馆内的III号突击炮G型,再现了二战时期的涂装特征。

苏军的攻势让德国人的态度发生了改变,转而同意继续向芬兰提供装甲车辆,以支持芬军尽可能长地拖住苏军。这次德国人表现得相当慷慨,除了交付更多的III号突击炮和缴获T-34外,还以25万帝国马克的单价出售IV号J型坦克,不过订购上限为40辆,此外还向芬兰提供了大量“铁拳”火箭弹,以加强芬军步兵的反坦克能力。考虑到当时德国当时已经陷入两线作战,装备损失严重,德军装甲部队同样面临装备匮乏的困境,德国的举动相当难得了。

■1944年夏季德国交付芬兰的1辆IV号J型坦克,炮塔附加装甲上绘有卐字标志。

到1944年8月,德国向芬兰交付了3辆T-34/76、29辆III号突击炮G型和15辆IV号J型坦克,然而还没等这些新锐战车发放到前线部队,芬兰与苏联就签订了停战协议。除了外购德制战车外,战场缴获依然是芬军装甲部队的装备获取来源之一,在1944年6、7月间缴获了7辆T-34/85坦克和2辆ISU-152自行火炮。芬军计划为T-34/85换装与III号突击炮同款的德制75毫米火炮,但在具体实施前就与苏联停战了。

■1944年夏季被芬军缴获的T-34/85坦克,车体和炮塔上均涂以卐字标志。

■一名芬兰军官在观察一辆ISU-152自行火炮粗大的炮管,芬军在1944年夏季缴获了2辆ISU-152。

1944年8月中旬,面对苏军持续的猛烈进攻,芬军已经难以支撑,局势迅速恶化,迫使芬兰政府重启谈判,苏芬两国于9月4日签订停战协议。根据协议条款,芬兰将协助苏军驱逐境内的德军部队,在此之前驻芬兰的德军部队就已经开始向挪威撤退,芬兰军队则装模作样地展开追击,进行了一场半真半假的“拉普兰战争”,而少量T-26和T-34/85参与其中,这也是芬兰装甲部队在二战时期的最后行动。

■1952年芬军装甲部队的1辆IV号J型坦克引领着一队T-26轻型坦克接受检阅。

■今日陈列在帕罗拉军事博物馆内的IV号J型坦克,炮塔侧面为战后采用的同心圆标志。

■同样在帕罗拉军事博物馆内陈列的T-34/85坦克,采用二战时期的涂装,其左侧是1辆KV-1B重型坦克,同样是芬军缴获的战利品。

值得一提的是,德国在1943年和1944年间提供的III号突击炮和IV号J型坦克,以及缴获的T-34/76、T-34/85,在战后作为芬兰装甲部队的主力战车一直服役到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更有趣的是,直到如今芬兰装甲兵的主战装备依然来自德国,200辆豹2A4/A6主战坦克就是这个北欧国家的陆地守护神。

■今日芬兰陆军装备的德制豹2A6主战坦克。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