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巴伐利亚州为什么有独立倾向?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德国的巴伐利亚州为什么有独立倾向?

巴伐利亚独立

作者|雄鹰

责编|Thomas

近年来,欧洲由于经济不景气,使得民族主义和地区分离主义思潮抬头,威胁很多国家的主权统一,加上英国脱欧导致“欧洲怀疑论”喧嚣至上,导致欧盟内部的团结备受打击。

德国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和欧盟最早的创始国之一,在世人眼中一直是欧洲团结的代表和象征。不过,德国内部的矛盾也逐渐显露,联邦面积最大的州—巴伐利亚也有独立倾向。

▲巴伐利亚位于德国东南部,人口约1300万

位于德国东南部的巴伐利亚州,不仅是德国联邦州中面积最大的,也是德国经济发展的引擎,人均GDP在各联邦州(除城市州)中排名第一,是宝马、西门子等世界著名公司的总部,是名副其实的“欧洲科技重地”。

然而,根据调研机构YouGov在2017年的一份调查显示,32%巴伐利亚受访者希望脱离德国独立。巴伐利亚州为什么有独立倾向?他们到底有什么诉求呢?

▲德国各州GDP,巴伐利亚在大州中排第一(汉堡和不莱梅为面积较小的城市州)

一、巴伐利亚的自治传统

巴伐利亚州的独立思潮,跟其自治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最早在巴伐利亚确立统治的是罗马帝国,随着生活在欧洲北部的日耳曼蛮族逐渐南下,他们灭亡了罗马帝国,并成为欧洲西部大部分地区(包括巴伐利亚在内)的主人。

蛮族日耳曼人在5世纪灭亡罗马帝国后,开始接受被征服者—罗马人的文明,其中就包括基督教。公元6世纪,法兰克人(日耳曼人一支)建立起地跨中欧和西欧的法兰克王国,巴伐利亚被纳入到了法兰克王国之下。

▲德国地势图,东南部的巴伐利亚是地形最崎岖的地方

查理曼大帝时期,法兰克王国达到了历史的巅峰。位于南部的巴伐利亚因坐拥山脉和河流的优势,成了抵抗东部的斯拉夫人、马扎尔人等少数民族入侵的屏障。查理曼帝国也因此把公国的地位赋予巴伐利亚。

▲法兰克王国地图

查理曼大帝死后,法兰克被一分为三,其中东法兰克在10世纪成为神圣罗马帝国。此时的虽然名义上是一个统一的帝国,但各地的诸侯权力很大,各地均有机会选举帝国国王。

▲法兰克王国一分为三

萨克森、巴伐利亚、施瓦本和法兰克尼亚是帝国内部最大的四个公国。918年,来自萨克森的公爵“捕鸟者”亨利被推选为帝国国王,遭到了巴伐利亚公国的反对。作为抗议,巴伐利亚选出了自己的国王,并要求独立。巴伐利亚和帝国诸邦爆发了战争。

▲捕鸟者亨利

在这场战役中,谁也没有吃掉谁的能力,因此双方签订了协议,巴伐利亚放弃独立,但国王保证巴伐利亚高度自治的权利。在随后的历史长河中,巴伐利亚都保持了自治权,成为德意志诸邦中特立独行的成员之一。

二、宗教改革,分歧扩大

早在东法兰克王国时期,巴伐利亚就建立起相对独立的政权,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文化。而宗教改革运动则使得巴伐利亚和北德意志诸邦的矛盾越来越突显。

中世纪时期,罗马天主教会牢牢掌控着德意志地区(神圣罗马帝国)的权力,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地方诸侯各自为政。在这种情况下,德意志各地的国王要想控制该地区,只能求助于教廷的帮助。

四分五裂的状态以及教皇权力的扩大,为教皇剥削德意志提供了便利。从中世纪后期开始,教皇开始以兜售赎罪券等名义,在德意志地区搜刮财富以供自己享乐。这时候的德意志也被称为“教皇的奶牛”。

▲教廷腐败,搜刮德意志地区的漫画

随着教廷和德意志人的矛盾日益升级,一场宗教改革在德意志地区诞生。1517年,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改革的序幕。基督教的两个派别—新教和天主教从此水火不容。

德意志北方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河网稠密,其中莱茵河有着“欧洲黄金水道”之称。北方紧靠波罗的海和北海,是通往北欧的交通要道,工商业发达。

经济相对富裕的北方越来越不满天主教的控制,他们迫切需要改变旧的基督教教义。北方的居民热情地拥护新教。

▲德国北方的汉萨同盟

南方的地形以山地为主,经济发展依靠农业,农场主们恪守天主教的传统。神圣罗马帝国的主导权恰恰掌握在南方的哈布斯堡王朝(奥地利)手里。因为地理上距离奥地利更近,加上经济发展方式跟奥地利十分相似,巴伐利亚和奥地利一样,都是天主教的势力范围。

随着宗教改革的推进,天主教和新教的矛盾日益凸显。1618年,南北方爆发了长达30年的战争。巴伐利亚公国则站在了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一边,同北德意志作战,最终以新教同盟的胜利结束。

▲三十年战争图

战后,新教和天主教同盟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根据《和约》,包括巴伐利亚在内的各个帝国内部的公国的独立自主权得到了进一步确立。

▲三十年战争后的欧洲秩序

三、带有抵触心态,加入德意志帝国

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后,自由民主思想传播到欧洲各地,严重动摇了欧洲各地的旧封建秩序。

拿破仑战争过后,神圣罗马帝国部分地区被法国占领,成立了莱茵联邦作为拿破仑的傀儡国,神圣罗马帝国正式宣告灭亡。

帝国灭亡之前,哈布斯堡王朝(奥地利)是整个德意志地区的主导势力,帝国灭亡之后,奥地利尽管逐渐失去西部广大的德意志地区主导权,但依旧继续维持着多民族大帝国的局面。

▲拿破仑入侵使得神圣罗马帝国解体,莱茵同盟成立

拿破仑的入侵激起了德意志民族的反抗情绪。在欧洲各国的联合打击下,1814年,拿破仑战争以法国的战败而告终。

然而,拿破仑战争后的德意志地区(特别是原莱茵同盟)并没完成统一,而是形成大小300多个独立的邦国。邦国林立的局面不仅不利于对抗外来入侵者,也不利于德意志经济发展,要求统一的呼声更是不绝于耳。当时能完成德意志统一任务的有两个:一个是以北方新教势力为主的普鲁士,另一个是以南方天主教势力为主的奥地利。

奥地利提出了以奥地利为主导的“大德意志”邦联,不仅包括德意志人,也包括奥地利治下的马扎尔人、斯拉夫人等诸多民族。与之针锋相对的,是普鲁士提出“小德意志”方案,即建立一个纯德意志民族组成的国家。

1866年,为了争夺德意志地区的领导权,普奥爆发战争。最终,普鲁士击败奥地利,将奥地利踢出德意志邦联,统一了以新教为主的北德意志地区。

▲1870年代德意志南方(橙)加入北德意志邦联(红),德意志完成统一

但由于宗教分歧,位于南方的巴伐利亚、符腾堡、巴登、黑斯—达姆斯塔四邦支持奥地利,强烈反对与北方普鲁士建立同盟。如何争取南方加入统一的德意志,成为了普鲁士的一个难题。

普鲁士意图统一德意志,加上普鲁士与巴伐利亚的矛盾,给了法国插手的机会。作为长期以来的欧陆霸主,法国不希望出现一个统一且强大的德国,因此积极插手德意志内部诸邦问题。法国成为了德意志统一的主要障碍。

1870年,普鲁士和法国之间爆发了普法战争。法国的插手使得巴伐利亚等南方各势力选择了跟随普鲁士。最终,普鲁士战胜了法国,将巴伐利亚在内的南德意志地区统一进来,德意志的统一完成。

▲德意志帝国中的巴伐利亚王国(蓝色)

此时巴伐利亚虽然加入了德意志,但由于宗教分歧依然存在,而且巴伐利亚不愿意失去长期以来的自主自治权,因此反对北方普鲁士新教势力的声音从来就没有停息过。出于安抚巴伐利亚的需要,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给予了巴伐利亚王国更多的自主权,巴伐利亚王国在帝国内部的实力仅次于普鲁士王国。巴伐利亚享有除外交之外的许多自主权,包括军事、铁路、邮政等方面。

▲德国最著名景点—新天鹅城堡,修建过程反映的是巴伐利亚王国君主不服从普鲁士领导的决心

四、经济矛盾导致民族主义抬头

德国在1871年统一以来,虽然巴伐利亚获得了最大的自主权利,但北方新教和南方天主教水火不容,使得矛盾一直存在。两次世界大战让双方的矛盾更加凸显。

一战最终以德国和奥匈帝国为首的同盟国失利而告终。德国的战败使得巴伐利亚的独立情绪一度达到顶峰。战败的德国面临着来自协约国的严重的惩罚,巴伐利亚也未能幸免。越来越多巴伐利亚民族主义分子怀疑当时加入德意志帝国是否明智。

▲奥匈帝国解体,奥地利成为德意志人占绝对主体的国家

1918年奥匈帝国解体,奥地利成为了以德意志人为主的国家。因为同奥地利有着相同的民族(德意志人)和宗教信仰(天主教),巴伐利亚希望加入奥地利的呼声不绝于耳。

就在此时,共产主义思想也开始席卷欧洲,巴伐利亚一度独立,成立了短暂的“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然而,出于对共产主义的恐惧,加上以英国为代表的列强不希望过分削弱德国,最终巴伐利亚独立的希望胎死腹中。

▲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的声称领土(红色)

一战后的惩罚性苛刻条款使得复仇情绪始终弥漫在德国的上空。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严重打击了德国。纳粹党通过选举上台,成为了德国的第一大党。但在巴伐利亚却是例外。

由于一战德国战败后的巴伐利亚的民族主义情绪达到顶峰,当地成立了以推动巴伐利亚独立为目的的巴伐利亚人民党。在全德压倒性支持纳粹党的情况下,纳粹党在巴伐利亚天主教徒中的支持率竟一直低于巴伐利亚人民党。

▲上图:1932年纳粹支持者分布;下图:1934年德国天主教徒人口分布

随着二战中德国败局已定,巴伐利亚民族主义者积极寻求同盟国支持巴伐利亚独立。但美苏冷战导致东西德分裂,巴伐利亚独立会严重削弱西德对抗东德的资本。盟国不可能支持巴伐利亚独立,但允许巴伐利亚在西德拥有更多的自治权。

为对抗苏联和东德势力,战后美国全力扶持西德,为西德经济的起飞奠定了基础。随着制造业的转移,巴伐利亚也完成了经济的转型。 历史上的巴伐利亚因为地处内陆山区,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经济发展不如以平原为主的北方。 随着二战后德国工业转移中,大批高科技和工业企业选择了向南部转移,巴伐利亚成为了德国的新兴工业中心和 经济最发达的州(除城市州外)。

▲宝马在巴伐利亚的总部

1990年代,东德并入西德,统一的“新德国”屹立在欧洲的版图中。但东德的加入使得德国面临东西部差距越来越大的困扰。为了促进东德地区的发展,政府通过财政转移,政策支持、资金投入等方式来发展东部的经济。到两德统一20周年之际,大约1.4万亿欧元资金涌入到了东部地区。

荣誉越多,承担的责任也就越多,GDP总量全国第二(第一为北威州)、人均GDP第三(前两名是汉堡和不莱梅城市州)的巴伐利亚州自然要承担更多的重任。

▲德国各州GDP排名,巴伐利亚州位居第二

但高额的税收却没有换来相应的回报。巴伐利亚州获得联邦的拨款却比东德的州要少很多。德国国内不合理的分配政策引起了许多巴伐利亚人的不满。

此外,作为欧盟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德国不仅承担着更多的援助欠发达国家的重任,在欧债危机中,还承担了帮助希腊等债务危机严重国家渡过难关的重任。

眼看创造的财富流入“穷地方”和“穷国”,巴伐利亚居民的不满情绪日趋高涨。近年来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和英国苏格兰等分离运动也顺势影响到了巴伐利亚,对于巴伐利亚分离主义抬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但德国宪法规定任何地区没有脱离联邦独立的权利,使得巴伐利亚的独立的操作起来几乎是不可能。分裂情绪的高涨更多的是对政府政策的不满情绪发泄和呼吁政策改革的诉求,而不是真正付诸于实际行动。

1870年代以来,随着德国南北方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实际上巴伐利亚人早把自己视为德国人,但这个身份更多是基于“巴伐利亚人第一,德国人第二”的认同上。 巴伐利亚至今依然强调自己与德国其他地区的不同,在德国各州中特点鲜明,独树一帜。巴伐利亚人始终保持着对于当地文化的骄傲和自豪感。

长期作者|雄鹰

责任编辑|Thomas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