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中期确立的藩镇制度,为何会造成中国近百年的大分裂?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唐朝中期确立的藩镇制度,为何会造成中国近百年的大分裂?

文/文定

藩镇,也称方镇,起源于唐初在边境地区设立的军镇,以防御周边游牧部族对内地的侵扰。它的形成与发展,也同唐初对周边少数民族实行"羁縻统治"和"以蕃制蕃"的政策有关。唐玄宗年间(公元712—755年),对全国区划进行了一次统一调整,将内地划分为十五个行政区,称十五道(相当于现在的"省");在接近少数民族的边境地区(主要在北方)设置了十个藩镇(军事单位),任命了九位节度使、一位经略使,简称"九节度一经略"。唐代宗时,一位经略使也升格为节度使,合称"十节度"。

(唐玄宗设立的节度使,成为了藩镇的开头)

(唐玄宗设立的节度使,成为了藩镇的开头)

唐朝内地的十五道,每道设一名观察使,或采访使(管监察)、一名度支使(管赋税),各道下属的州、郡刺史、都督,仍分别主管本辖区的军政、民事。

藩镇问题的要害,是朝廷赋予他们的权力过大。每一位藩镇节度使都掌管几个州甚至十几个州的军事、政治、经济、人事大权,"户版不籍于天府,赋税不入于朝廷"。节度使职位,父死子继,或由部将承袭,或由士卒"自择将帅",号为"留后",强迫朝廷颁发正式节度使委任状,予以承认,变为合法。每个节度使都把各自的藩镇搞成一个独立王国,形成了事实上的藩镇割据。

唐朝的藩镇之乱,是安史之乱的严重后遗症。"安史平而藩镇之祸方始"。安史之乱虽然平定了,"毒瘤"割掉了,但"癌细胞"却扩散了。"毒瘤"越长越多,藩镇之乱终于成了唐朝的"不治之症"。

(唐朝末年的藩镇割据图)

(唐朝末年的藩镇割据图)

随着藩镇势力的不断壮大,中央对地方控制力日益下降,终于到了唐朝末年,形成了自成一系的藩镇割据图,也就是五代十国的前身。主要割据人物如下:

朱温兼并北方:

朱温(朱全忠),父亲是乡村私塾教师,早死。随母王氏到今安徽萧县刘崇家当佣工。朱温凶悍狡诈,不肯干活,经常被刘崇鞭打。朱温投入黄巢起义军,转战南北。黄巢任命朱温为同州防御使。朱温眼看起义军形势转衰,举同州投降唐朝。朝廷任命朱温为同华节度使、右金吾大将军、河中行营招讨副使,并赐名朱全忠。唐僖宗中和三年(公元883年),朝廷又任命朱温为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并加任东北面都招讨使。从此,朱温成为镇压黄巢起义军的得力打手。黄巢起义军中有许多降唐将领,都成为他的部将。此后,朱温参加藩镇割据。

(朱温,割据河南山东,后来的后梁建立者)

(朱温,割据河南山东,后来的后梁建立者)

经过二十余年的一系列争夺,朱温先后兼并了河南境内的蔡州节度使秦宗权(曾一度称帝),山东境内的三位节度使时溥、朱瑄、朱瑾,打败了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成为北方最大的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后梁疆域图)

(后梁疆域图)

李克用割据山西:

李克用祖先是西突厥沙陀部人,唐德宗时内附,居定襄神武川新城(今山西大同西南),有骑兵一万,称沙陀军。唐懿宗威通九年(公元868年),庞勋在徐州叛变,朝廷发兵攻徐州,沙陀酋长朱邪赤心率沙陀军在义成节度使康成训部下充当先锋。翌年,唐懿宗任朱邪赤心为大同军节度使,并赐名李国昌。但李国昌儿子李克用杀死大同防御使段文楚,反叛唐朝,占据云州。

(李克用画像)

(李克用画像)

唐僖宗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唐军击败沙陀军,李国昌、李克用父子率亲属逃往鞑靼。黄巢农民起义军攻入长安后,在河东监军宦官陈景思的建议下,朝廷招回李国昌父子,唐僖宗任李克用为代州刺史、雁门以北行营节度使。李克用的野心得到满足后,率沙陀军、鞑靼军向长安进军,沿途征兵至四万人。李克用与各镇来兵共同击败起义军。唐朝任命他为河东节度使。从此,李克用以晋阳为中心,割据河东。此后,与朱温展开了长期争夺,他在这场长期争夺中虽然不占上风,但保住了河东。

(割据河东的李克用为后来的后晋奠定了版图)

(割据河东的李克用为后来的后晋奠定了版图)

王建割据四川:

王建是河南舞阳人,在乡里干宰牛偷驴贩私盐等勾当,地痞流氓一类角色。后来投身忠武军当兵。黄巢攻入长安,唐僖宗逃往四川,忠武军派兵八千勤王。每一千人有一位都头,王建是八都头之一,混入禁军。后来西突厥沙陀部人李克用进攻关中,唐僖宗又逃往兴元(今陕西汉中)。这时,由宦官杨复恭掌握禁军,王建被清出禁军,出任利州(今四川广元)刺史。王建坐地为王,逐个攻灭当地头目,先攻取西川,又夺取了东川,最后攻入成都,自称西川节度使,成为独霸四川的割据势力。

(王建像,割据川蜀的藩镇,前蜀建立者)

(王建像,割据川蜀的藩镇,前蜀建立者)

杨行密割据安徽:

杨行密是庐州合肥人,黄巢起义军经过安徽境内,杨行密响应起义。作战中被唐军俘虏,留在庐州刺史手下当州兵,逐步提升为牙将。后来,杨行密杀掉州兵将领,自称八营都知兵马使。唐朝廷任命杨行密为庐州刺史。杨行密手下有三十六将,号称"三十六英雄"。杨行密以这批人为骨干,割据淮南,又攻占了扬州。

(杨行密割据安徽一带,吴国政权的奠基者)

(杨行密割据安徽一带,吴国政权的奠基者)

钱镠割据浙江:

钱镠,杭州临安人,私盐贩子兼海盗头子。唐僖宗年间(公元873—887年),浙西狼山守将王郢叛乱,攻掠浙东、浙西诸州。临安人董昌等人组织土团抵御王郢,钱镠在董昌土团中当偏将。黄巢起义军经过临安时,钱镠用计骗过黄巢,使临安免受攻击。

(钱僇,吴越国的建立者)

(钱僇,吴越国的建立者)

后来,董昌为杭州刺史,任命钱镠为都指挥使。浙东观察使刘汉宏以两万兵力攻浙西,被钱镠击败。光启三年(公元887年),唐僖宗任命董昌为浙东观察使,钱镠为杭州刺史。当年,镇海军(治所在润州,今江苏镇江)发生叛变,钱镠以出兵平叛为名,攻取了苏州。唐昭宗任命钱镠为镇海节度使,驻杭州,拥兵十三部,成为浙西强镇。

唐昭宗乾宁二年(公元895年),董昌在越州(今浙江绍兴)称帝。钱镠出兵攻杀董昌。钱镠为镇海、镇东两军节度使,占据整个浙江。

(吴越国疆域图)

(吴越国疆域图)

马殷割据湖南:

马殷是河南鄢陵人,在秦宗权军中当小将。在藩镇混战中,马殷夺得淮南。后被杨行密击败,逃往洪州,在江西聚众数万。乾宁三年(公元896年),湖南节度使刘建锋被部下杀死,马殷被推举为湖南节度使。马殷陆续攻取湖南各州县,占有湖南全境。后来又攻占桂管五州(广西、贵州部分地区),并将桂管全境并入湖南。

(马殷割据湖南,成为湖南王)

(马殷割据湖南,成为湖南王)

刘隐割据岭南:

刘隐祖籍河南上蔡,祖父在广州经商。父亲刘谦为封州(今广东封川县)刺史。刘谦死,刘隐袭父职。唐昭宗乾宁三年(公元896年),岭南东道节度使李知柔从长安去广州赴任,行至湖南,广州牙将叛变割据。刘隐起兵杀叛将,迎李知柔入广州。李知柔任刘隐为行军司马。唐哀帝天祐二年(公元905年),岭南东道节度使刘彦若死,刘隐被部众推举为岭南东道节度使,割据岭南东道。

(刘隐割据广东广西,南汉建立者)

(刘隐割据广东广西,南汉建立者)

结语

唐朝灭亡后,藩镇割据势力很快就演变成了五代十国。诚然,藩镇在早期的确对于唐朝扩展疆域和保卫边疆做出了极大贡献,但是随着藩镇势力的不断强大,中央对其控制力的减弱。导致了唐朝的灭亡,正所谓,唐朝的强大是因为藩镇,其衰亡也是因为藩镇。

参考资料:《新唐书》《中国历代地图册》《唐代藩镇》《长安与河北之间》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