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陈锡联直言:我是个忠臣但绝对不是个孝子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开国上将陈锡联直言:我是个忠臣但绝对不是个孝子

陈锡联直言自己不是孝子!

南方开讲:一样的军史,不一样的品读!

自动播放

1997年6月12日,已经82岁高龄的陈锡联上将回到阔别44年的故乡湖北红安高桥镇彭家村,这是他14岁参加红军后,第二次回到家乡。站在母亲的坟前,将军大声呼唤着:“妈妈,我喊你听不到,四十多年没回来,对不起老人家!我的母亲啊,千辛万苦,把我这个儿子养大,能够出去参加革命,参加革命以后就靠党了,你还是在家里受苦啊,妈妈,我不流泪,我想家啦,我想母亲啊!”

陈锡联的父亲陈永厚是个石匠,与母亲雷敏,生育了两女两男。陈锡联排行老三,下有一个弟弟。陈锡联3岁时,父亲帮人家盖房,不幸被大门顶上掉下的石梁砸伤,因无钱医治,不久逝世。为料理后事,陈锡联的母亲把家中仅有的两亩地卖掉了一亩。从此,年轻守寡的母亲便带着两双儿女,靠两间旧屋和一亩山地在苦海中挣扎。

1929年4月,由徐海东领导的游击队在陈锡联的家乡开展活动,14岁的陈锡联当时正在替人家放牛,听说这支队伍是为穷人打江山的,他就动心了。陈锡联和母亲商量,母亲是无论如何不让他去,为了阻拦陈锡联,到晚上睡觉的时候,母亲将自己的手和儿子的手用绳子绑在一起。就这样,有天夜里陈锡联听到母亲打呼噜,他就悄悄地用另外一只手把绳子解开了,还是走了。

天亮后,陈锡联就去了童家湾,打听到游击队的住处,正向门内张望时,从屋里走出一位中年人。那人见陈锡联在门口转悠,就问:“你来这儿做什么?是不是想参加游击队?”陈锡联连忙使劲地点了点头。“来吧来吧!”那人说着就把陈锡联领进屋里。那人见陈锡联只穿着一条短裤,便将自己的衣服拿出来,比着陈锡联的身高把袖子、裤腿剪短,给他穿上。从那人的口中,陈锡联得知这支游击队的队长是徐海东,副队长是詹才芳。游击队员们听说来了一位“小队员”,都过来看望,这个送点儿吃的,那个送点儿用的,使陈锡联第一次感受到了革命大家庭的温暖。

参军以后,就是战火纷飞,陈锡联根本抽不出时间回家探亲,有一次,他实在是想家想的不行了,上级领导就派了个战士替他回家看母亲。战士走到半路上,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要饭老太太,便向她问路。结果那老太太支支吾吾半天,就是不说实话。

战士急了,再三追问,要饭的老太太才说:我就是陈锡联的妈妈。原来母亲只要听说哪里有红军路过,她都要去看看,就是希望可以再见到儿子一面,甚至有一次因为在路上生了病,差点没挺过来。后来有一回,陈锡联带着部队路过家乡时,母子终于如愿相见了。

临走的时候,陈锡联指着自己的行李对母亲说:我这里面的被褥和用品,家里需要就都拿回去用吧。谁知母亲却告诉他:只要见到了你,我什么都可以不要。听了这话,陈锡联泪如雨下。从那以后,他常说:我可以说是个忠臣,但绝对不是一个孝子!

陈锡联(1915.1.4-1999.6.10),原名陈锡廉,字廉甫,湖北省红安县人。1929年参加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军团政治委员、师长,八路军团长、旅长、军分区司令员,纵队、兵团司令员,炮兵司令员兼炮兵学院院长,沈阳军区、北京军区司令员,中央军委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等职。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川陕苏区反“围攻”和长征,率部参加了阳明堡、响堂铺、上党、邯郸、鲁西南、进军大别山、淮海、渡江和进军西南等战役战斗。他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对革命事业矢志不渝。是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第九至第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82、 1987年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故事讲述人王南方,安徽岳西县人,1983年入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记者协会理事,《军营文化天地》杂志原副主编,《解放军生活》杂志原主编,新浪网十大博客博主之一,《北京晚报》专栏作家。出版的作品有散文集《明星360度》、《情感私语——走进名人的亲情世界》、《苦恋树》、《八荣八耻——辛勤劳动篇》、《中小学课本里的“星火燎原”》,报告文学集《神龙汽车团》(与人合著),绘本《捉迷藏》等。报告文学《星火燎原》曾获解放军文艺奖。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