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式收音机静静地放在阳台,树荫和阳光刚好一半一半,今天讲《三国》。单田芳老人用东北普通话声情并茂地讲述着三国故事,“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有序的节奏从阳光飘进耳朵。
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莫急,还有,请看:
“刘备哭荆州——假充善人”,俗语“你怎么哭得像刘备似的”等等。
刘备是真的像大家传言的那般爱哭?还是另有隐情?
事实上,在三国里面还真有人很爱哭,但这个人不是刘备,而是一代枭雄——曹操。
无论是谁提到曹操,首先想到的便是运筹帷幄,或是阴险狡诈、多疑任性。谁能想到,他居然是三国历史上,数一数二能哭、爱哭的人。
鲍信死了之后,曹操“购求信丧不得,众乃刻木如信形状,祭而哭焉”;典韦死后,曹操“募间取其丧,亲自临,哭之,遣归葬襄邑”;最爱的儿子曹冲早夭之后,曹操“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言则流涕”;淯水之难后,面对战死的将士,曹操“祠亡将士,歔欷流涕,众皆感恸。”...
这些可不是笔者杜撰的,也不是野史,而是《三国志》记载的。曹操仅仅记载在册的哭的次数,就高达十六次。而被大家网传的爱哭刘备,事实上只有六次。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在哪些情况下刘备忍不住哭泣呢?
第一次泣别田豫,“备为豫州刺史,豫以母老求归,备涕泣与别。”
第二次髀肉复生,“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想到老之将至却一事无成,一股悲凉感油然而生。
第三次祭拜刘表,“备过辞表墓,遂涕泣而去”,着实感性啊。
第四次庞统战死,“统率众攻城,卒,先主痛惜,言则流涕”。
第五次法正病逝,“以正为尚书令,明年卒,先主为之流涕者累日。”
第六次赐死刘封,“於是赐封死,使自裁。先主为之流涕。”
明明《三国志》记载刘备只哭了六次,每次都是有所因,人之常情,可为什么在后人心中,堂堂一代皇室贵族,竟成了爱哭鬼?
这可能就是拜文字艺术所赐了。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不但爱哭,而且每次都哭得楚楚可怜,感天动地。
在蜀魏吴三国君主当中,说实话,刘备确实没有曹操和孙权二人有才华,而且刘氏香火也不咋地,刘封犯事被杀后,留下一个不太中用的刘禅继位。所以刘备为了光复汉室的事操碎了心,一心想求各路人才,人才怎么求呢?哭。
将才都渴望跟着“仁君”做事,以实现人生报复,蜀国有什么呢?刘备手下有什么留得住将才的呢?显然很少。为了留住贤才,在《三国演义》里,不知道刘备“被迫”哭过多少次了。楚楚可怜的刘备哭来了赵云、徐庶、诸葛亮等,有一言总结“刘备一哭天下开,文武百官滚滚来。”若“哭”能带来这么多益处,多哭又何妨?
在罗贯中的笔下,刘备哭的姿态是容易让人心生怜悯、妥协之心的。选对时机,摆好姿势,调整情绪,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哭!
哭,让刘备少了很多麻烦。他痛哭,感动了曹操,逃跑成功,保住小命;他痛哭,哭刘表,打动了百姓,成功树立仁君形象;他痛哭,潸然泪下可怜之态,打破孙权计谋,不仅扳回沉迷美色的事实,还让小妻子更加爱自己,这要是放在现代,真是一个可怕的渣男啊。
小说中有很多关于刘备哭技的描述。
“泪沾袖袍,衣襟尽湿”,“一手掩泪,一手执其手”,“相对而泣”“泪如雨下”“凝泪而望”等等。这一八尺男儿,水汪汪的眼睛望着你,泪如泉涌,跟你诉苦“卖萌”,这谁抵得住啊!一大波贤才就这样被刘备降住。
《三国志》道刘备是“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典型一面瘫男,人狠话不多。
罗贯中之所以如此塑造刘备形象,也是有依据的。他一代皇室后裔,沦落到卖草鞋;千辛万苦筹集人马想大干一场,却接连遭受好友、左膀右臂逝去的消息;寿终正寝之际,也只能留下一个中庸的继承者,如此这般,谁心里不脆弱啊,没点技能,还怎么在乱世生存?
说在最后,刘备是真苦。不苦,想哭也没那个能耐。但是不能一味把小说人物和历史真相混淆。刘备,也是人中豪杰啊!
今日知道曹操爱哭的小秘密,和刘备的心里苦。磁带按频率转动,单田芳老人的声音流进耳朵,告诉我更多三国的故事。
部分参考资料:三国志、三国演义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