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西南太平洋:敲开拉包尔的大门——布干维尔岛战役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燃烧的西南太平洋:敲开拉包尔的大门——布干维尔岛战役

经过了血腥的新乔治亚岛之战,哈尔西将目光对准了所罗门群岛北部最重要的大岛布干维尔岛。岛的南北两端分别是百武晴吉的第17军集中防御的布因和布卡基地。如果哈尔西像强攻蒙达角一样攻击这两个基地,那么必然血流成河。然而,哈尔西这次却明智地决定避实击虚,攻击岛中部的托罗基纳角。于是,在布干维尔岛人迹罕至的丛林和附近的海面上,所罗门战事将要走向一个缓慢的终结。

➤ 序幕:哈尔西的计划与外围作战

美军登陆之前轰炸布干维尔岛的B-25机群

正如前文所述,自从占据了蒙达角之后,美军就以持续的航空攻势夺取了所罗门群岛上空的制空权。接下来,哈尔西的目标自然是所罗门群岛北部最重要的布干维尔岛。如果占领了布干维尔,那么不仅所罗门群岛就将实质上被美军控制,从这里起飞的飞机也可以攻击并封锁至关重要的拉包尔。

所罗门群岛与拉包尔:右边的所罗门群岛中左上端大岛的就是布干维尔岛,而西边的新不列颠岛顶部的就是拉包尔,可见距离十分接近

因此,日军在布干维尔岛上的陆军力量十分强大,主力是神田正种中将率领的第6师团。这个师团就是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的元凶之一。坐镇指挥的第17军军长百武晴吉也将手下部队主要布置在了南北两端的布因(Buin)和布卡(Buka)基地以及容易通行的东岸,只待美军来攻,撞个头破血流。

布干维尔岛上日军的布防情况和美军的登陆计划

不过,刚刚在蒙达角领教了一次攻坚战难度的哈尔西并不打算重蹈覆辙,而是选择了从奥古斯塔皇后湾(Empress Augusta Bay)登陆位于布干维尔岛西岸中部的托罗基纳角(Cape Torokina)。这里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丛林、沼泽无处不在,但是也因此,日军在这里的防御最为空虚。哈尔西的登陆计划被命名为颇有日式风格的“樱花行动”,由海军陆战队第三师来担任登陆部队。另外,陆战队第二伞兵营将偷袭舒瓦瑟尔岛(Choiseul)以吸引日军注意力,新西兰第三师的部队则受命攻击特雷热里群岛(Treasury Island),为布干维尔岛的攻势扫除障碍。

托罗基纳角植被茂密的树林:由于地理环境过于恶劣,日军没有派重兵防守这里

1943年10月27日,布干维尔岛之战的序曲正式开始:登陆了财政部群岛的新西兰部队迅速打退了守岛的大概200名日军,但是他们中的幸存者对新军占领的一座堡垒于11月1日发动了一次大规模冲锋,最后以死亡50人告终。加在一起,美新军队以52死、174伤的代价打死了200名日军,控制了群岛。期间,25架日本一式陆攻试图攻击盟军舰船,结果12架被击落,可见到了1943年末日本航空兵的战斗力已经急剧下跌。

特雷热里群岛之战的经过、新西兰军队在战斗中使用的一门迫击炮、反映新军登陆的画作

突袭舒瓦瑟尔岛的陆战队第二伞兵营于10月27日晚登陆,随即攻击了几处日军的集结点和补给站。不过,到了11月初,试图向内陆渗透的不少伞兵部队被切断,只能通过美军鱼雷艇撤离。值得一提的是,肯尼迪指挥的PT-59就参与了行动,撤离了55名伞兵。最终,由于战略目的已经达到,整营在11月3日撤离,代价是9死、5人失踪、12人负伤,战果是至少打死了143名日军士兵,还摧毁了一个基地。

舒瓦瑟尔岛突袭战的经过:阴影部分是陆战队第2伞兵营控制的地区

➤ 樱花盛开:陆战三师的登陆

11月1日清晨,经过了对滩头的狂轰滥炸后,陆战三师和陆战队第2、第3突击营登陆托罗基纳角,完全出乎日军意料。深受震惊的日军航空兵出动了120架轰炸机,但是却被击落了26架之后基本无功而返。除此之外,对于整个登陆来讲最大的麻烦是强劲的海浪:许多登陆艇被拍到岸上,因此损坏。

掩护登陆的一架陆战队SBD轰炸机:下面冒着烟的就是刚刚被攻击过的托罗基纳角

被大浪打到海岸上损毁的美军登陆艇

成功登陆的陆战三师。注意登陆的四个阶段:士兵从运输船进入登陆艇、登陆艇在水上转圈编队、接近滩头、抢滩登陆

不过,在托罗基纳角南端,登陆一度陷入了危险:一门日军41年式75mm山炮从隐蔽良好的工事中突然开火,先后击中了6艘登陆艇,炸死了26名美军。要知道,登陆战中一门海角上的火炮就可以对整个滩头上的登陆部队造成巨大的破坏(参见。就在这时,陆战队的罗伯特·欧文斯中士(Robert Owens)挺身而出,只身冲进了日军火力点的射击口,吓得日军炮组丢下了火炮逃跑。只可惜,欧文斯在追击日军炮手时中弹身亡。他以自己的生命拯救了登陆滩头上的众多美军,因此被追授荣誉勋章。我也有幸在马尼拉的美军公墓里找到他的十字架。

罗伯特·欧文斯和他突击的日军工事:可见正中间的山炮炮口

罗伯特·欧文斯在马尼拉美军公墓里的十字架:这些以生命获得了美国最高军事荣誉的勇敢军人都以金色标出,十分醒目

总之,美军在登陆当天共阵亡了78人、伤104人,却歼灭了270名日军,而且牢牢控制住了滩头阵地。

肃清托罗基纳角的陆战队员们:注意最上图前排的一名陆战队突击队员拿的是一把M1903春田步枪而不是M1加兰德,可能是用来发射枪榴弹的。

不过,对于陆战三师来讲最大的威胁并不是托罗基纳角虚弱的日军防御,而是来自拉包尔的日本海军。支援登陆的美军舰队实力并不强,因为美军主力舰队此时正在驶向塔拉瓦,全力支援尼米兹自己的中太平洋攻势。因此,在布干维尔的美军舰队相当有可能被一举歼灭或者击退,然后像瓜岛战役中一样,留下陆战队员们在岛上孤立无援。

果然,登陆当天的晚上,大森仙太郎海军中将率领两艘重巡洋舰、两艘轻巡洋舰、六艘驱逐舰驶向奥古斯塔皇后湾攻击美军登陆船队。尽管实力不如日军,美军的梅里尔少将(Merrill)听取了驱逐舰专家阿利·伯克(Arleigh Burke)的建议,将八艘驱逐舰和四艘轻型巡洋舰分开,进而发挥驱逐舰灵活的优势。

依靠着雷达的帮助,梅里尔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轻巡洋舰成功抢了T字位,驱逐舰则从两边分别放雷,将日军川内号轻巡洋舰直接炸成了两半。慌不择路的日军在转向中发生数次碰撞,最后留下了受伤的初风号驱逐舰被美军击沉。

奥古斯塔皇后湾海战中的美军哥伦比亚号巡洋舰

总之,在奥古斯塔皇后湾海战中,美军以一艘巡洋舰和两艘驱逐舰受伤的代价击沉了一艘巡洋舰和一艘驱逐舰,还另外击伤了一艘重巡洋舰和两艘驱逐舰。跟瓜岛战役中情况类似但是美军惨败的相比,可见美国海军早已非昨日阿蒙。次日,又有至少25架日本飞机被击落。美军的登陆舰队终于暂时保证了滩头的安全。

11月2日早晨一架被击落的日军99舰爆在哥伦比亚号面前坠入海中

不过,更大的威胁也在酝酿:日军在拉包尔集结了强大的海空力量试图攻击奥古斯塔皇后湾的美军舰队,代号“吕号作战”。幸亏哈尔西手中非常有限的海军航空兵发动了拼死攻击,最后迫使日军放弃了进攻企图。我们将在之后专门讲这一系列的空袭行动。

➤ 扩大滩头阵地:陆战三师的推进

美军滩头阵地的一步步扩大

登陆成功之后,陆战三师的部队开始向内陆进发,同时,陆军第37师也在11月8日到12日之间登陆。不过,首先采取行动的是日本人。严重低估了美军登陆人数的百武晴吉决定从北边突袭美军的滩头阵地。

增援布干维尔岛的美军第37步兵师部队

由于日军在滩头旁边无兵可用,于是四艘驱逐舰载着第17师团的800人于11月6日凌晨在北边的科洛莫基纳泻湖(Koromokina Lagoon)登陆。然而,由于登陆混乱,日军指挥官只集结起来了100人就强行发动攻击,后果可想而知。随后两天内,日军倒是趁着陆战队换防的机会占据了一些阵地,但是最终在8号被陆战队的反击打退,留下了250具尸体。美军的损失仅为16死30伤。

荣誉勋章获得者:赫伯特·汤玛斯中士

阵亡者中包括被追授了荣誉勋章的赫伯特·汤玛斯中士(Herbert Thomas)。他以自己的身躯盖住了日本人的手榴弹,拯救了战友们的性命。在美军中,这类英勇行为司空见惯,也是几乎保证追授荣誉勋章的行为。由此可见,“美帝少爷兵怕死”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科洛莫基纳泻湖之战:日军800人的部队面对美军一整个师无异于杯水车薪

科洛莫基纳泻湖之战中的陆战队员:在密林中作战十分危险,敌人可能从任何地方冒出来

在布干维尔岛的树林中作战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员

就在日军从北边反击的同时,第6师团23联队也从布干维尔岛最南端的布因通过丛林行军,试图从东边攻击美军的滩头阵地。从11月5日晚到8日,日军向陆战队两个突击营在皮瓦小径(Piva Trail)上的阵地展开了持续的进攻。但是拥有坦克和火炮支援的美军轻松以8人阵亡、27人受伤的代价打退了日本人的进攻,还打死了至少125名日本兵。然而,随后反击的美军突击营却遭遇了日军的顽强抵抗,还正好与日军的进一步攻击来了个硬碰硬。在战斗中,一等兵亨利·古克(Henry Gurke)以最为英勇的方式赢得了荣誉勋章:他扑到了一颗手榴弹上,牺牲了自己拯救了战友。

一等兵亨利·古克

皮瓦地区的战斗:注意几条小径和椰树林

经过了一番血战之后,陆战队突击营于11月10日占领了皮瓦村(Piva Village),正式结束了皮瓦小径之战。在这一段双方互相进攻的期间内,共有800名日军士兵被击毙,陆战三师的滩头阵地也得到了保障。

11月9日在皮瓦路障作战的陆战队员们:可见美军的散兵坑是完全泡在雨水里的

11月13日,陆战三师接管了皮瓦地区,开始沿着奴马奴马小径(Numa Numa Trail)继续向东攻击。陆战21团的部队首先遭到了日军从椰树林(Coconut Grove)中的伏击,进展十分缓慢,还有两辆轻型坦克被击毁。但是凭借着强大的火力支援,陆战21团最后摧毁了日军的防御。

开火中的陆战队4.2英寸迫击炮

在之后的奴马奴马小径和东西小径(East-West Trail)上,陆战21团在11月19日到24日之间正面强攻日军的两处路障。战斗一度十分混乱,双方你来我往,战线犬牙交错,一股陆战队员们还占据了日军背后的一处山岭。于是,到了24日,美军集结了7个炮兵营的155mm榴弹炮,还有大量迫击炮和机枪对日军的路障展开了至此以来太平洋战场上火力最强的20分钟炮击。等到炮声沉寂之时,日军的阵地已经荡然无存,陆战队轻易地肃清了整个区域。在皮瓦之战中,日军共死亡1,107人,第23联队战斗力丧尽。美军则仅仅伤亡了115人。

11月24日开火的其中一门美军155mm榴弹炮:美军的火力优势完全是欺负人

当然,美国人也不会总是占据上风。在11月29日对托罗基纳角南边的一次突袭中,陆战队第1伞兵营就捅了马蜂窝。贸然登陆的伞兵营遭到了强大的日军反击,几乎不支。幸好155mm榴弹炮和三艘驱逐舰直接开火压制了日本人,美军才在付出了15人阵亡、6人失踪、99人受伤的代价后仓皇撤出。

同时,双方海军驱逐舰也在圣乔治角(Cape St. George)于11月24日进行了所罗门海域的15次海战中的最后一次。日军海军少将香川清登率领的5艘驱逐舰被美军的驱逐舰专家阿利·伯克率领5艘驱逐舰拦截。在这场势均力敌的战斗中,伯克依靠雷达优势先行放雷、开火,瞬间击沉大波、卷波两艘驱逐舰,然后在追击中集中火力击沉了夕雾号,自身全身而退。

航行在圣乔治角海域的美军奥斯波恩号驱逐舰(USS Charles Ausburne)

终于,从盟军的惨败到圣乔治角海战中美军零比三的胜利,美军终于证明了他们完全可以在夜间驱逐舰鱼雷战这一日本海军优势最大的战斗方式上打败日本人。在这15场海战中,日本海军不仅损失了数量巨大的军舰、飞机和海员,丢掉了战略主动权,还逐步在技战术上全面落于下风。美国对日本的优势远不仅仅是单纯的数量、资源优势,而是

海尔扎尔波品岭(Hellzapoppin Ridge)之战的地图,还可见右边的600A高地

回到陆地上:到了12月初,美军陆战队伞兵团和陆战三师的部队继续向东进攻,撞上了日军坚固防御的海尔扎尔波品岭(Hellzapoppin Ridge)和1000号高地。从12月3日到18日,美军与日军展开了艰难的山地战,在几次进攻失败之后,最后依靠着陆战队TBF鱼雷机的准确支援和两个方向迂回攻击拿下了海尔扎尔波品岭。耐人寻味的是,东边600A高地上的日军从12月22日到23日数次击退陆战队的攻势,眼看就要演变成第二场海尔扎尔波品岭的血战,但是日军却在24日离奇地放弃了这座视野开阔的高地。

海尔扎品波尔山上的一处日军洞穴:清理这些洞穴十分困难、血腥

至此,美国海军陆战队员们在布干维尔岛的行动正式结束。陆军第37和亚美利加师在1944年1月初逐步接替了陆战队员们。在陆战三师短暂的战斗经历中,他们以阵亡423人、伤1,418人的代价消灭了2,500人的日军,而且占据了一个牢固的防御圈。

扛着缴获的日本军旗志得意满地离开布干维尔岛的陆战三师陆战队员

到了12月10日,工程兵们终于完成了托罗基纳角的机场,随即陆战队的F4U和SBD开始近距离支援布干维尔岛上的美军。随后,皮瓦机场也在1月3日被完成。部署在此的更多AirSols的飞机将展开对拉包尔最后的绞杀战。

第一架SBD其实在11月24日就迫降在了还未完成的机场上(上图)。下图是修建完成的托罗基纳机场。

➤ “彼号行动”:日军的攻势

1944年从海军陆战队手中接管了托罗基纳防御圈的陆军第14军,军长是新乔治亚的“老熟人”格里斯沃尔德少将(Griswold)

指挥交接:左边是陆军第14军军长格里斯沃尔德少将,右边是海军陆战队第一两栖军(IMAC)军长罗伊·盖格(Roy Geiger),就是之前瓜岛战役中“仙人掌航空队”的指挥官

到了1944年2月,格里斯沃尔德少将(Griswold)指挥的美国陆军第14军已经全面接管了托罗基纳防御圈。美军第37步兵师和亚美利加步兵师(Americal Division)分别负责防区的左半边和右半边。两个师交界处的700号高地则是控制整个防御圈的关键,由第37师145团负责。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从1944年2月开始,哈尔西不再担任南太平洋战区指挥官,而是开始参与领导中太平洋攻势,担任第三舰队司令。接替他的是陆军航空兵出身的哈蒙中将(Harmon)。

左二和左三分别是第14军军长格里斯沃尔德少将和新的南太平洋战区司令哈蒙中将

果然,神田正种的第6师团正在酝酿一次大规模攻势,代号为“彼号作战”,打算一举将美国人的防御圈摧毁。按照计划,以第23联队和13联队1大队为主的4,150人的岩佐部队将担任主攻,从中间进攻关键的700号高地。西边的则是以第45联队的4,300人组成的勾田部队,负责从700号高地以西的低地攻击美军第37师的防线。最后,负责在东边进攻美军亚美利加师防守的260号高地的是第13联队剩下两个大队的1,350人组成的牟田部队。气焰嚣张的日军严重低估了美军的实力,甚至将计划接受美军投降的地点都标好了。更严重的是,日军士兵只带了两周的口粮,也就是从布卡和布因基地行军到美军防御圈的单程口粮。

日军的进攻计划

1944年3月8日,日军的火炮突然对美军的皮瓦机场开火,但是火力很弱,仅仅摧毁了四架飞机。随即反击的美军的炮兵、驱逐舰和飞机以排山倒海之势摧毁了日军的炮兵阵地。次日,日军的步兵部队正式全面出击,展开了进攻。

1944年3月对日军炮兵阵地展开反击的美军155mm“远程汤姆”(Long Tom)榴弹炮

被寄予厚望的岩佐部队首先趁夜对700号高地展开了夜袭,但是却发现面前的高地极其陡峭,只能手脚并用往上爬。在美军的火力打击下,攀爬的日军自然是损失惨重,但是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日军冲破了美军第145团的防线,一连占领了7个掩体,并且占据了高地的山头。于是,美军在9日上午就展开了反攻,艰难夺回了五座掩体。在这第一天的战斗中,日军就死亡了至少500人,美军的损失则是23死、128伤。

美军第37师的士兵们向700号高地上的阵地送水,可见山体非常陡峭

第145团在700号高地上的一门60mm迫击炮:这些武器给进攻的日军造成了很大伤亡

不死心的岩佐部队在3月10日早晨再次发动了全面进攻,但是这次在早有准备的美军火力网下寸步难行,一无所获。不过,日军依托着占据的剩下两座掩体负隅顽抗,愣是坚持到了3月12日,还在其间发动了几次小规模进攻。最后,美军从飞机、大炮、坦克到火焰喷射器都用上了,才消灭了这最后几座掩体中的日军。据说最后一名日军士兵在已经被火焰喷射器严重烧伤的情况下还使出最后的力气扔出去了一枚手榴弹,险些炸到美军士兵。至此,日军对700号高地的进攻完全宣告失败,死亡了至少上千人,而美军仅有78人阵亡而已。

3月9日沿着山路开上700号高地的两辆美军M3轻型坦克

700号高地上被美军摧毁的一座掩体:看来是被火焰喷射器直接点着了

东边的牟田部队也在3月10日对美军亚美利加师的182团防守的260号高地展开了进攻。其实,260号高地分为北高地和南高地(North and South Knobs),而且并不处在美军防御圈内。高地上最为重要的是南高地上的一棵大榕树,上面有一个可以清楚看到四周的观察哨,被美军称为“OP树”(OP Tree)。

260号高地的南高地上的OP Tree

突然来袭的日军迅速占领了整个260号高地,几乎消灭了美军驻守在那里的一个排。然而,格里斯沃尔德少将却强令亚美利加师夺回260号高地,于是从3月10日开始,双方进入了美军白天进攻、日本人晚上进攻的奇怪循环。经过了连续的失败进攻,美军在夺取了北高地后放弃了对南高地的进攻,损失更为惨重的牟田部队更是无力进攻。从3月13日开始到18日,美军改为不间断炮击南高地,以至于最后炸断了重要的OP树。从18日到20日,美军再次展开了进攻,但是仍旧在日军坚固的防御面前撞得头破血流,彻底放弃了攻势。最后是日军在28日主动放弃了260号高地,留下了560具尸体。美军则阵亡了98人、失踪24人、受伤581人。

260号高地的北高地

3月19日已经被炸的一片狼藉的南高地:美军不是没有攻上过南高地,而是因为每次都未能全部肃清高地,又不愿意在夜间与日军近战而主动选择撤离高地,以炮火将其覆盖

不间断开火的美军105mm榴弹炮

最后投入进攻的是负责攻击700号高地西边的勾田部队。这里的地形最为平坦,也最适合大规模进攻,但是也因为如此,美军第37师在这里的防御阵地尤为坚固,前面布设了数道铁丝网,只待日军进攻。更要命的是,日军的进攻方案在被美军在700号高地上的一具日本军官尸体上发现,所以这里的美军早已严阵以待。

3月12日清晨,勾田部队发动了攻势,结果在美军的机枪火力扫射下损失惨重。但是靠着密集的人海冲锋,日本人竟然夺下了7座掩体。美军第129团立即组织反冲锋,遏制了日本人的进一步进攻。之后几天内,美军的火炮、坦克和步兵组织了完美的协同作战,到3月13日已经彻底摧毁了日军占据的剩下5座掩体。

对日军勾田部队进行反击的美军坦克和步兵:其中上图是布干维尔战役最著名的一张照片

3月15日,日军故技重施,但是这次仅仅夺下了一座掩体,而且在当日就被美军的步坦协同进攻消灭。在这天的战斗中,日军丢下了190具尸体,美军的伤亡则是10死53伤。次日,日军的另外一次进攻更是被迅速打退,丢下了194具尸体,而美军的伤亡则降低到了2死63伤而。

亲自在前线指挥作战的第37师师长贝特勒少将(Robert Beightler)

至此,日军的攻势已经彻底宣告失败,尤其是因为美军集中了多达七个炮兵营对日军占据的全部阵地进行系统性地炮击。这样的打击迫使日军彻底放弃进攻,丢下了9门75mm山炮、3门37mm反坦克炮、5门90mm迫击炮、两门20mm高射炮、90挺轻机枪、51挺重机枪、52具掷弹筒、数百把步枪,甚至还有73把指挥刀!日军的总损失高达5,500人死亡、3,000人受伤,其中死亡者可能有一半死于撤退途中的饥饿和疾病。美军的总损失仅为395人阵亡、1,940人受伤。在美军阵地面前是一片人间地狱:很多地方多达5具日军尸体摞在一起。日军第6师团从此丧失了进攻能力,仅能勉强防御布卡和布因基地。

等到美国陆军在1945年2月初被澳军替换的时候,美国陆军部队一共打死了5,700名日军,还另外有16,600名日军在这段时期内因饥饿或者疾病死亡。

➤ 第6师团的末日:澳军的攻势

击退了日本人的美军和岛上的日本人形成了默契,进入了休战状态。在这段期间内,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说,在一场美军第37师对亚美利加师的棒球比赛中,士兵们惊讶的发现远处山上有个日本兵居然在兴致勃勃地看球,而且不知为何选择支持第37师的球队!此外,美军反复实弹演练攻击早已被日本人放弃的250号高地,学习在炮火掩护下攻坚。

澳军第3师的士兵们

澳军第2军的指挥官们

不过,到了1944年11月25日,澳军第2军开始逐步接替美军第14军。到了1945年2月1日,史丹利·赛维志中将(Stanley Savige)以第3师、第11旅和第23旅为主的澳军第2军已经完全接管了布干维尔岛战场。他在布莱梅的授意下展开大规模攻势,准备彻底占领布因和布卡基地,消灭岛上的日本守军。

澳军攻势中的主要战斗地点

布干维尔战役的另一张著名照片:澳军士兵举着“欧文”式冲锋枪在沼泽地中前进

于是,澳军兵分三路,分别向岛的东岸、北端、南端进发。第23旅首先在1944年12月末沿着奴马奴马小径向岛的东岸攻击,先后占领了小乔治山(Little George Hill)、火炮山(Arty Hill)和珍珠岭(Pearl Ridge),可以直接俯瞰东岸的小路和海岸。其中,日军500人之众防守的珍珠岭竟然被澳军一个营在两天内攻克,足见日军战斗力的下降。

珍珠岭上的澳军部队

同时,第11旅从1月16日开始向北进攻,艰难地攻克了日军在辛巴岭(Tsimba Ridge)的防线,将日军挤压到了北部的博尼斯半岛(Bonis Peninsula)中。不过,仍有1,800名日军死守着半岛的狭窄入口,让澳军寸步难行。于是,澳军在6月8日早上以6艘登陆艇将第26营的190人登陆在了半岛上的波顿种植园(Porton Plantation),打算从背后偷袭日军。结果,他们至少陷入了12挺机枪的交叉火力中,在6月11日才艰难地逃出来。这仗中,澳军伤亡高达23人阵亡、106人受伤,而日军只阵亡了26人。至此,澳军再也不在博尼斯半岛采取冒险行动了。

波顿种植园的滩头、掩护澳军撤退的25磅榴弹炮、从波顿种植园撤下来的伤员

最后,第3师的主力向南进发,先后在数个高地和河流与日军激战,还在斯莱特小山(Slater's Knoll)于3月27日到4月5日遭遇了日军上千人的反攻。最后,依靠着迫击炮和玛蒂尔达坦克的直接支援,日军参与进攻的2,400人中的620人被打死,还有1,000人受伤。澳军阵地前方简直血流成河,日军尸体一层层地垒在了澳军的机枪阵地前面。澳军的总伤亡仅仅是189人。

向斯莱特小山行军的澳军步兵和坦克

此战的胜利并不意味着日军抵抗的结束,从4月26日到5月22日,澳军艰难前进,尤其是在Hongorai河遭到了日军顽强的抵抗,最后依靠着从内陆的迂回才瓦解了日军的防御。

在Hongorai河附近作战的澳军坦克和工兵

最后,老天爷帮了双方士兵一把,以倾盆大雨封锁了战场直到战斗的结束,避免了更多无意义的流血。在澳军的攻势中,澳军一共阵亡516人、伤1,572人,日军则死亡了18,000人,其中大部分是饿死病死的。失去了补给的日本人最后狼狈到必须依靠大部分部队种植蔬菜糊口。

总之,布干维尔之战中的日军死亡人数成了一笔糊涂账,等到投降时,只剩下大概23,500人向盟军投降。至于日军死亡总人数则说法不一,少到18,000,多到44,000人的说法都有,其中超过一半死于非战斗因素。盟军的阵亡人数则仅为美军727人、澳军516人,但是区别是大部分美军都是在建立和保卫这一重要的基地中不可避免的伤亡,但是澳军的大部分伤亡则完全来自于他们在1945年年根本没有任何战略意义的攻势。当地人更是在战争中损失巨大:战前52,000的人口中的13,000人死于战争中。当战争的台风刮过南太平洋的时候,当地人也是巨大的受害者。值得一提的是,昔日威风凛凛的百武晴吉在1945年4月中风瘫痪,由神田正种接管第17军指挥,最后向澳军赛维志中将投降(关于投降的地点,详见去年看过的)。

神田正种向塞维志投降

所罗门群岛之战从战略上讲的最后尾声是发生在1944年2月15日格林群岛之战(Green Islands)。格林群岛位于整个所罗门群岛的最顶端,而且离拉包尔比布干维尔还有近很多。新西兰第3步兵师的14旅从泄湖内侧登陆,然后轻松消灭了岛上的120名日本守军,自身损失仅为13死、26伤。

格林群岛之战的地图和登陆的新军部队:日军主要集中在南边的天主教教区(小红圈),在一天的战斗中被新军第30营消灭殆尽

至此,整个所罗门战役正式从战略角度上宣告终结,拉包尔也被置于盟军飞机的直接打击下。很快,麦克阿瑟就将把尖刀对准拉包尔南边的格罗斯特角和西边的海军上将群岛,完成对南太平洋最重要基地:拉包尔的彻底封锁。

注:历史图片、地图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公众号联系。所有照片均为亲自拍摄(除非另行注明),未经同意不得使用。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