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玄策“一人灭印度”唐太宗为何认为没什么大不了?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王玄策“一人灭印度”唐太宗为何认为没什么大不了?

‍原题:唐太宗:收拾个印度没什么大不了的

一、蜜月

公元7世纪初,正值大唐盛世。唐朝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王国维在《读史》中曾写道:南海商船来大食,西京祆寺建波斯。远人尽有如归乐,此是唐家全盛时!

而在佛陀的诞生地印度,此时则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大天竺国。玄奘法师在天竺“留学”时,曾经受到中天竺国王戒日王尸罗逸多的接见。戒日王在印度东征西讨,威震四方,统一了整个北印度,是一位声名显赫的军事强人。

他问玄奘:“偿闻汝国有圣人出世,尝作秦王破阵乐,汝能为我说明圣迹否?”玄奘便向戒日王讲述唐太宗是如何的英明神勇,文武双全,打遍天下无敌手,所有的外国人都称呼他为天可汗。大概是英雄惜英雄,戒日王听后对唐太宗无比仰慕:“如汝所言,吾当东面朝见汝王。”

戒日王不但提供给玄奘回国的经费,还派使者跟着玄奘一起回到中国,谒见唐太宗。唐太宗在皇宫亲切接见了天竺使者,他在会谈中强调指出,大唐与天竺是山水相邻、唇齿相依的邻邦,近年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友谊关系持续发展,文化交流日趋活跃,为地区和平、稳定、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唐太宗还向戒日王和天竺全体人民致以诚挚问候和良好祝愿。

天竺使者则代表天竺政府和全体人民热烈欢迎大唐使团对印度进行国事访问,相信此访必将成为一次历史性访问,将掀开中印关系新篇章。在此背景下,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三月,唐太宗派遣22人的使团护送戒日王使节回国,使节正使为卫尉寺丞上护军李义表,副使为融州黄水县令王玄策。

使团跋山涉水到达印度后,戒日王问大臣:“自古曾有摩诃震旦(中国人)使人至吾国乎?”皆曰:“未之有也。”戒日王便与大臣在郊外迎接,全城观望,焚香夹道。戒日王还赠送给使团郁金香、菩提树、火珠等礼物。

此时,大唐与中天竺的关系进入了蜜月期。

▲黄晓明饰演的玄奘

二、政变

646年,大唐使团回到长安。仅仅两年后,唐太宗就决定再派使团出访天竺。这一次,王玄策作为正使,蒋师仁为副使,使团还包括玄奘的师弟辩机和尚,以及五十多个骑兵。

唐太宗这么着急派出第二拨使团去印度,其真实目的很可能是为了取得印度的制糖技术。当时中国虽然也有国产糖果,但是水分太多,极易融化。而印度人用甘蔗汁经过熬煮后精炼出来的蔗糖制品,“味甜如蜜,其硬如石”,故美其名曰“石蜜”。“石蜜”从三国时期就已经引入中国,深受中国吃货们的吹捧。唐朝时期,长安的吃货们更是扬言,听说下雨天,音乐和石蜜更相配哦。

唐太宗也很喜欢吃“石蜜”,他可能突发奇想,以前都是从西域诸国的商人们那里购买“石蜜”,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很不方便。现在既然已经与“石蜜”的原产地建立了外交关系,那为什么不派人把“石蜜”的制作技术学到手,自产自销呢?

不料,王玄策使团还没到印度,戒日王就在洹河晨浴时突然溺水而死,中天竺的政局也随之陷入动荡。这是因为,戒日王表面上虽然统一了北印度,但是并没有建立一个真正的中央集权体制。

帝国内,三十余个王国各有自己的君主、军队、官僚制度及法律制度,完全是国中之国,他们只是暂时屈服于戒日王的武力威慑,与中天竺组成一个松散的联盟。

这种政治体制非常类似于中国的夏商周时代,但是中国三代的中央政府,不但有着优势的军事实力,同时还有德治的思想基础,所以能维持长期的政治稳定。戒日王的帝国则缺乏德治的基础,一旦戒日王本人死去,帝国的统一也就分崩离析。

果然,戒日王治下的帝那伏国主阿罗那顺发动政变,自立为王,篡夺了戒日王室的一切。但是,因为自己的上位名不正言不顺,他便担心周边强国会乘机干预,尤其是吐蕃。

当时,吐蕃西部的小国泥婆罗(今尼泊尔)已经臣服吐蕃,吐蕃的势力得以进入北印度,对于阿罗那顺来说是如芒在背。吐蕃与唐朝的关系非常紧密,松赞干布甚至娶了唐朝的文成公主为妻。

因此,阿罗那顺便以为唐朝使团此行的目的是来干涉天竺的内政。他完全没有想到,唐朝使团从长安出发已经是半年以前,那个时候戒日王还在位。他更想不到,比起关心谁来当天竺的主人,唐朝皇帝更关心的其实是怎样制作美味的甜品。

于是,阿罗那顺一不做二不休,抓捕了整个唐朝使团,并抢掠了天竺诸国进贡给唐朝的聘礼。混乱之中,王玄策和蒋师仁得到戒日王之妹拉迦室利公主的帮助而逃走。

如果是一般的外交使节,王玄策应该直接逃回长安。但是他偏偏不按套路出牌,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脑中成形。

三、复仇

王玄策骑马北上,渡过甘地斯河和辛都斯坦平原,来到泥婆罗国,以唐朝使节的名义面见国王。他以不亚于德云社相声演员的口才,说服了泥婆罗国王,借给他7000骑兵向阿罗那顺复仇。然后他又去吐蕃,向松赞干布借了1200名精兵。松赞干布答应借兵,也是因为他想借王玄策之手来除掉这个这个强邻。最后,王玄策发出檄文,向西域各国征招人马,这次又征来一千余人。

此时,王玄策麾下已经有一万人,他自任总管,任蒋师仁为先锋,从北向南,直扑阿罗那顺所在的都城茶鎛。

阿罗那顺当时都懵了,他完全想不到一个外交使节居然能纠结起一支复仇的大军随后的战争细节,正史上并没有记载。近年来,日本漫画家田中芳树(《银河英雄传说》的作者)写了一本讲述王玄策在天竺的冒险故事——《天竺热风录》,这个故事后来又出了漫画版。

故事中说,阿罗那顺迅速集结六万兵马防御,其中包括很多能征善战的象兵。这些象兵体型巨大,令人望而生畏,是印度传统军队的精锐。

▲《天竺热风录》中的王玄策

双方在甘地斯河一线迎面相撞。面对强大的象兵,王玄策效仿战国名将田单的火牛阵。他把附近的牛收集起来,在牛角上缚上兵刃,尾上缚苇灌油,以火点燃。牛被火烧后疼痛难忍,就向前狂奔,冲入敌军阵中,不但冲乱了敌军的阵型,而且吓得大象纷纷惊惧奔跑。

大象乱跑,导致阿罗那顺军的很多士兵被踩踏而死。此时,王玄策指挥大军发动攻击,斩杀三千人,而溺水而亡的天竺士兵则超过万人,被俘虏者至少一万一千人。

阿罗那顺在甘地斯河惨败后,只得率领残兵败将固守都城茶鎛。王玄策率领大军赶到后,将茶鎛围个水泄不通,同时命令工匠打砸唐朝式样的攻城武器,比如云梯,弩车。利用这些先进的武器,王玄策三天便攻破了城池。

虽然田中芳树故事中写的火牛阵之类的情节属于杜撰,但是阿罗那顺惨败的数据是真实的,《旧唐书·西戎传》记载,“玄策与副使蒋师仁率二国兵进至中天竺国城,连战三日,大破之,斩首三千余级,赴水溺死者且万人”。

阿罗那顺在城破时乘乱逃走,投奔到了东天竺,并从东天竺王尸鸠摩那里借来军队,企图反攻。王玄策设分兵用计引阿罗那顺上钩,一举全歼敌军,活捉阿罗那顺。

同时,蒋师仁也攻破了阿罗那顺妻子据守的朝乾托卫城。阿罗那顺势力“余众尽坑杀,远近城邑降五百八十所,虏男女万二千人,牛马三万余头匹。天竺震惧”。王玄策不仅维护了唐朝的国家尊严,也为被阿罗那顺驱逐的戒日王王室出了一口恶气。

王玄策救出被俘的其他外交官员,并将阿罗那顺和一万名俘虏,以及数不尽的战利品带回长安。唐太宗教训阿罗那顺说:“夫人耳目玩声色,口鼻耽臭味,此败德之原也。婆罗门不劫吾使者,宁至俘虏邪?昔中山以贪宝取弊,蜀侯以金牛致灭,莫不由之。”得意之情,溢于言表,连王玄策没来得及把制糖技术带回来的事都给忘了。

唐朝的军威给了天竺各国极大的心理震撼,各国纷纷向唐朝示好。唐书记载:“乾封三年,五天竺皆来朝。开元时,中天竺遣使者三至;南天竺一,献五色能言鸟,乞师讨大食、吐蕃,丐名其军。玄宗诏赐怀德军。使者曰:‘蕃夷惟以袍带为宠。’帝以锦袍、金革带、鱼袋并七事赐之。”

不过,唐太宗一辈子也没能吃到中国国产的“石蜜”。直到唐高宗龙朔年间,王玄策才从印度大陆带回十名制糖高手,向唐朝系统传授了从把甘蔗汁熬成糖浆到加牛乳制成“石蜜”的全过程。

很快,唐朝的本土制糖业就渐成规模,足以满足全国吃货的需求。再然后,唐朝的工匠对“石蜜”制造技术进行了改良,产品“色味愈西域远甚”,风头远远超过了印度制糖。

▲天可汗唐太宗接见各国使臣

四、尾声

这段历史最让人惊奇之处在于,王玄策只不过是一个文官,从未有过统兵打仗的经验。可是,他却能统率一支七拼八凑起来的“联合国军”,以猛虎下山之势,在北印度攻城略地,战无不胜。田中芳树就认为,“即使是把他当成如好莱坞电影般具有华丽风格的冒险电影主角也不是不行的”。

然而,贞观年间,无论是文臣武将,都可谓群星璀璨。因此在唐朝中央政府看来,王玄策所取得的成就并不突出。更何况天竺在唐朝皇帝眼里,跟突厥、薛延陀、高句丽之类的不是一个级别的强国,打败它也不是什么特别值得夸耀的事。

况且,当时阿罗那顺并没有真正掌握戒日帝国的全部资源。他的实力,不超过一个藩国。王玄策打败的不是一个帝国,而是一个虚有其表的统治者。所以,唐太宗只给王玄策升任了朝散大夫,这个官位从五品下,文官第十三阶。后来,白居易也当过朝散大夫,而他既没有王玄策这样的战功,也没有王玄策打开中国-印度交通的贡献,由此可见王玄策是多么不受重视。

直到681年,王玄策才升任陇右道巡察使,行殿中侍御史,而此时他已经是一个耄耋老人。

不仅如此,唐朝的史书上也都没有给王玄策立传,以至于王玄策的很多生平事迹都已经不可考。而他撰著的《中天竺国行记》一书,也在宋代之后亡佚。直到1900年,法国著名梵学学者烈维在《亚洲学报》上发表了王玄策出使印度的论文,王玄策研究才逐渐受到学界的重视。

最后再说个题外话,最近,中印两国又在边境起冲突,双方还都有人员伤亡。如何对待目前火星直冒的边境局势?

毛泽东曾在1959年谈及中印冲突时指示外交部,“我们两国之间吵架,不过是两国千年万年友好过程中的一个插曲而已,值不得我们两国广大人民和政府当局为此大惊小怪。”战争终究不会是最终的选项。和平来之不易,且行且珍惜。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