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哪家上帝?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为何西方人却说他是伪基督徒?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拜哪家上帝?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为何西方人却说他是伪基督徒?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在广州附近生活的普通学子洪秀全,科举考试屡次不中。心灰意冷之下,这位落魄的文人放弃了儒学,从新传来的基督教中寻求精神慰藉。或许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他的这一转变,影响到了整个大清朝的命运。

洪秀全利用基督教的信仰,创立拜上帝会,领导太平天国运动,占据了大清的半壁江山。洪秀全的事业与基督教分不开,我们自然地也认为,他本人肯定也是一名忠实的基督徒。然而,事实上,洪秀全本人对基督教的理解,以及他是否算得上一个合格的基督徒,其实是有争议的。

太平天国运动

一、一位德国驻华大使的困惑

洪秀全和太平天国的故事对欧洲人来说,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一个普通的中国文人利用基督教的信仰,组织了一场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和政府分庭抗礼。这样的故事在欧洲人听来,多多少少具有一些魔幻现实主义。

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驻华大使,当代著名作家埃尔文·魏克德,就对这个故事非常痴迷。他大致在1943年听说了这个故事,令他好奇的是,洪秀全是如何从一个儒家知识分子转变成了异教徒?他的宗教思想和传教活动那么怪诞,是如何吸引了那么多的信徒的?

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

这样的疑惑困扰了他30多年。直到1976年他担任德国驻华大使,有机会到中国来亲自解决这个疑惑。来华不久,魏克德专门跑到了洪秀全的故乡——广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在花县的布禄村,魏克德参观了洪秀全的故居以及博物馆。

洪秀全故居纪念馆

参观完后,魏克德更困惑了,以宗教起家的洪秀全,为什么看不到一点关于基督教的内容呢?讲解员跟他说:洪秀全起义的过程,是有一些“迷信思想”,正是这些迷信的想法,天平天国运动才失败了!

洪秀全故居之旅后,魏克德从一名基督教徒的角度认定:“尽管洪秀全把他的使命追溯到上帝,而且他也相信自己是耶稣的兄弟,但是根据资料判断,显然他并没有理解基督教。”也就是说,在魏克德看来,洪秀全是一名“伪基督徒”。

按照魏克德对基督教的认同,他对洪秀全的批评是有道理的。但问题是,洪秀全和他的太平天国,都认可自己就是“基督徒”,而且和洋人信仰的是同一种基督教。这样的分歧的确令人困惑。

米兰大教堂,基督教标志性建筑

二、洪秀全的升天怪梦

1837年,也就是道光十七年,24岁的花县“童生”洪仁坤,第三次到广州参加科举考试,为秀才的学位继续奋斗。一路上他心事重重,前两次科举失败的阴影不断环绕在他的心头。他家境一般,迫于生计,只好一边务农,一边学习。18岁就成家立业了,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对洪仁坤来说,实在枯燥,他想出人头地,干一番大事业!所以他将这次考试看得很重很重。

然而,命运之神并没有垂青于他,洪仁坤再次名落孙山。郁闷的洪仁坤在回家路上,得到了一本叫作《劝世良言》的小册子。发册子的人介绍说:“它可以治愈凡人的所有疾苦。”

基督教经典——《圣经》

但是洪仁坤的心情糟透了,根本没有心情去看。他只是随手翻了几翻,就束之高阁了。三次应试不中,对洪仁坤的打击非常大,从此一病不起。洪仁坤卧病时,精神恍惚,家人甚至觉得他撑不下去了。直到有一天,他忽然做了一个怪梦,梦的大致内容是:

他一闭上眼,来了一顶美丽的轿子,轿子抬着他来到了一处光明的殿堂,两边聚集着许多高雅的男女,向他致敬......大厅之上有一位高龄老人,须发金黄,穿着黑色的长袍,显得十分威严庄重。一见到洪仁坤,老人就哭着说:“世人都由我所造,由我所养。但是却没有一个有心肝纪念我,尊敬我;更可恨的是,他们将我给的礼物用来供奉魔鬼。你不要效法他们的榜样。”于是老人交给洪秀全一把剑,吩咐他去斩杀魔鬼……

《太平天国》中的洪秀全

说来也怪,之后,他的身体似乎好了一点,家人让他走动走动。洪仁坤走在村里,口中念念有词,见了人就大喊“斩!斩!”。吓得村里人见了他就躲着走。人们都说洪仁坤疯了。

之后洪仁坤不断向人诉说他的梦。对他的父亲说:“天上至尊的老人,已领世人归向我了,世间万宝都是我的了!”也就在此时,洪仁坤改名“秀全”,宣称自己将是“天王”。

《太平天国》中的洪秀全

三、 誓与大清不两立

洪秀全真的疯了吗?或许此时的洪秀全正是“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他的内心世界已经多多少少发生了转变。从洪仁坤变成洪秀全,变得不只是名字,这一场升天怪梦让洪仁坤的精神得到了一次洗礼!原先那个一心只想金榜题名的洪仁坤,心中已经滋生了反清的思想了!有诗为证:

手握乾坤杀伐权,斩邪留正解民悬。眼过西北江山外,声震东南日月边。

掌握生死乾坤大权的,除了九五之尊的皇帝,还有何人?洪秀全的反清思想已昭然若揭了。

再说,一个人为自己起的名字往往包含着自己内心的想法。洪仁坤将自己改为“秀全”,这两个字有什么含义呢?学界普遍认为,“秀”来自他的小名“火秀”,而“全”则来自洪秀全还在生病时写的书的最后一句话的最后一个字:“天王大道君王全”。不管怎么说,“秀全”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名字,没想到14年后却响彻寰宇。

洪秀全梦中奇遇并没有就此结束,他不断回想、建构那场梦。反清的思想虽然已经萌发,但是他还是不甘心,决定再去试一次。

1843年,而立之年的洪秀全怀着复杂的心情,再次到广州考秀才。他又失败了,但是这一次却没有上次的痛苦,反倒下定决心:“不考清朝试,不穿清朝服,与清朝势不两立!”

回家之后,洪秀全发现了之前被自己扔下的《劝世良言》,这本书原是一本简单的《圣经》汉译本,但洪秀全将其中的内容和自己的怪梦结合起来,终于大彻大悟,原来他梦见的那个老人就是上帝。洪秀全展开了行动,他向周围人传播他的上帝和天国,不久,他的堂弟洪仁玕和冯云山成为了洪秀全的忠实信徒。

影视剧中洪秀全和冯云山的形象

其后,一个称作“拜上帝会”的组织在两广山区开始传播。洪秀全的升天怪梦也将在现实中变成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运动的起点——金田起义

文史君说

洪秀全到底算不算一个合格的基督徒,这里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但是必须承认的一点是,洪秀全和太平天国确基督教的一部分因素,作为反清的精神动力。

同时,我们要知道,洪秀全毕竟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在接触到基督文化之前,他的知识结构几乎完全都是儒家的,他的思维方式也是中国式的。所以他后来理解和接受某些基督教思想时,必然会将中国的文化习性加入到其中去理解,正因为如此,他的“拜上帝教”虽然也信仰上帝,但看起来不伦不类。

参考文献

茅家琦:《太平天国兴亡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

夏春涛:《天国的陨落——太平天国宗教再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作者:浩然文史·玉米酱)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