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骑兵如何改变中原战争?赵武灵王:再不胡服骑射就亡国了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匈奴骑兵如何改变中原战争?赵武灵王:再不胡服骑射就亡国了

匈奴的作战队伍以骑兵为主,规模庞大,战斗力强。优良的战马和骑射技艺精良的士兵在战斗中紧密配合,气势逼人。而中原的作战队伍以步兵为主,作战方法多为车战。虽然有骑兵,但数量也很少,且主要是配合战车和步行兵作战。

因此,在匈奴强势凌厉、行动迅速的骑兵队伍面一前,中原军队显得过于笨重,迟钝。在与匈奴交战的过程中,中原王朝逐渐认识到仅仅依靠战车和步兵战胜强大的匈奴骑兵是极为困难的,而且北方和西北边疆地区多丘陵山地,非常不利于战车的运行,只有借用匈奴的优势,发展骑兵队伍建设刁‘能与匈奴相对抗。所以,战国时,赵武灵王便提倡学习“胡服骑射”。西汉时,从汉高祖开始汉朝就大力提倡养马。汉文帝还颁布复马令,鼓励民间养马,规定曰:“民有车骑马一匹者,复卒三人。”即百姓中若有马一匹交给官府,可免除家中三人的兵役和田赋。

汉景帝时,中央政府在北边和西边郡县设立三十六处养马的苑所,大规模经营养马。到汉武帝时,汉朝的马匹量已形成相当大的规模了。在骑兵队伍的建设方面,汉文帝时晃错提出“以蛮夷攻蛮夷”。他说:“今降胡义渠蛮夷之属来归谊者,其众数千,饮食长技与匈奴同,可赐之坚甲絮衣,劲弓利矢,益以边郡之良骑。令明将能知其习俗和辑其心者,以陛下之明约将之。即有险阻,以此当之。”

汉武帝时己有降汉匈奴人组成的骑兵队伍了,设长水校尉,掌长水和宣曲胡骑;胡骑校尉,掌池阳胡骑。东汉时,汉政府仍对胡骑有所使用,“诸王来会辟雍,事毕归蕃,”顺帝则令骑兵护送,这些骑兵“皆北军胡骑,便兵善射,弓不空发,中必决毗。”汉朝骑兵还有一部分是来自西北各个边郡的能骑善射的“良家子”。这些地区接近匈奴,当地的人们受匈奴影响很深,也崇尚武力,善于骑射。正因为具备了马匹和兵力,汉武帝时汉王朝方可敢于在建有一支强大骑兵队伍的基础上大规模出击匈奴。汉王朝屡次打败匈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师夷长技以制夷”以匈奴之骑兵和战法去抗击匈奴则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

自南匈奴部众归汉之后,匈奴人精弓善射,英勇善战的特点有所发挥,成为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在中原地区的政治、军事斗争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内附初期,南匈奴民众一协助东汉政府屡次出击北匈奴,迫使其向西远逃。东汉末年,局势混乱,单于被迫率数千骑与农民起义军白波军结合,流入混战中,后又卷入了袁绍和袁术等的割据战争中,匈奴军辗转作战。

曹魏时,曹操将南匈奴众分为五部,为曹氏所用,掌握了控制南匈奴力量的大权。魏晋时,匈奴人更是大规模的向内地迁徙,散落各地,一部分被抓为壮丁,参与到了中原混战中,被汉族贵族统治阶级所利用,成为他们政治、军事斗争的工具。特别是西晋末年“八王之乱”时,几个王侯竞相招募匈奴和其他民族的民众编入军队为自己扫一仗。

如,八王之一的成都王司马颖因在混乱中处于劣势,便拉拢匈奴作为外援,以增强自己的势力。但匈奴中的贵族仍然具有较高的地位。晋武帝曾以匈奴屠各部首领刘渊为北部都尉,晋惠帝以刘渊为五部大都督,成都王则拜其为“北单于。”与此同时,通过战争,中原的匈奴军队也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刘渊在北部建立了“汉一前赵”匈奴族政权,开创了十六国的局面。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