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桐城派代表人物之一的方苞,对明朝为何灭亡,他的评论可谓一语中的,方苞说“明之亡,始于孙高阳之退休,成于卢忠烈之死败。”(《书(卢象晋传)后》)。
方苞对卢象升评价是非常高的,他把明王朝失败的起因和卢象升不幸战死挂上了钩。
[披麻戴孝上战场的卢象升(剧照)]
甚至,就连《明史》对卢象升也赞誉有加。说卢象升为“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卢象升在庄烈帝(崇祯)时,岂非不世之才,乃困抑之以至死,何耶!至忠义激发,危不顾身,若刘之伦、邱民仰之徒,又相与俱尽,则天意可知矣。”
清初为何会对卢象升做出如此之高的评价呢,究其原因是什么?卢象升又是何许人也,在此不烦一一展开。卢象升,他是明朝末年的兵部尚书,一个没有半点水分的正部级高官。
大明王朝到了朱由检是为崇祯皇帝,国家已经处于内忧外患,百孔千疮之际。
内部,由于灾荒和瘟疫,老百姓处于生死边缘苦苦挣扎,各地百姓为了能够活下去,纷纷铤而走险揭竿而起。外部,女真建立的后金,日益做大,已经有能力威胁大明的安危。
正是在这样的险境面前,卢象升出于浓烈的忧患意识,文官跨行干起了武将的行当,被崇祯皇帝推向了前台。标志性的事件是在公元1635年8月,卢象升升任兵部侍郎,成为仅次于兵部尚书,统管大明王朝军队的重量级官员。
卢象升担任这样重要的职务时,他只有35岁,真的是年轻有为。要知道崇祯皇帝之所以任命卢象升如此年轻就担任这样的高官,是对他多年来在征讨农民起义,以及出征边关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的肯定和褒扬。
而卢象升又是以怎样的手段脱颖而出,当然是有迹可循的。如同所有的文官走进仕途一样的道理。卢象升于公元1622年考取进士,有了做官的资格,天资聪颖的他,自公元1633年起,参与镇压李自成等农民起义时,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
这个现象就是在他随部前往征讨农民军的过程中,发现明朝的军队兵已不成兵,在和农民军作战时,畏战、怯战,当逃兵还是好的,更厉害的是屠杀平民来冒功,甚至发生挖新埋葬的尸体充作砍杀的流寇。
[无力回天的崇祯帝]
这让卢象升感到这样的军队怎能打胜仗,这不是活活的要把老百姓都逼为盗匪的节奏。这在他初次领兵作战时,卢象升由于自幼学过武功,本人又身高马大在和农民军作战时,身先士卒,与部下同甘共苦,赢得了属下的信任。
但是,数次战斗之后,让卢象升迫切地感到要想打败敌人,个人的本事再大也是不行的,必须严格训练一支纪律严明,能征善战的过硬的部队。
为此,卢象升抱着兵不在多而在精,将不再勇而在谋的原则,建立起号称 “天雄军”的部队,他为了便于更好地发挥这支部队的作用,依据他们作战对象的不同,组建了一支 3000人的铁骑,并配备了当时非常先进的火炮,这支部队建立后的目的就是正面阻击敌人,与此同时,还建立了一支1500人的特种部队,专门用来趁敌人未稳之际发动劫营和长途奇袭。
卢象升率领的“天雄军”这两支队伍建成后,一改明朝军队颓废无论的弊端无论是对付后金的侵犯,还是镇压农民军都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
特别是表现在和农民军作战时,卢象升打造的这支铁军,在和高迎祥,以及当时最大的13家农民军对阵中,“天雄军”这支精锐之师在卢象升的率领下,无论是在深山野岭中和高迎祥等农民军陷入苦战,都发挥出了比农民军更强的战斗力,九战九捷,斩首万余,硬是把处于绝对优势的高迎祥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给剿灭,并亲手活捉了高迎祥。
在卢象升的凌厉攻势面前,一度风风火火的农民军被打击的七零八落,让李自成只能率领十几个人马仓惶逃离,很长时间一蹶不振。
卢象升正是凭借拥有“天雄军”这支精锐之师,屡战屡胜,无疑为他在年仅35岁,就被任命为兵部侍郎这一重要职务奠定了基础。
担任兵部侍郎的卢象升,没有呆在北京城里听各方向京城传递的各种加急文书,再向崇祯皇帝奏明哪里军情特别紧急,需要向哪里调兵。
[天雄军在和清军战斗]
卢象升知道崇祯皇帝把他放在这个重要的岗位上,就是要让他更好地发挥光和热。就在卢象升全力以赴为了使明王朝这艘千疮百孔的大船,能够艰难的前行。当然,他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几乎是每天,甚至每个时刻都在想该怎样做,才能对得起皇帝的信任。
公元1367年5月,正在前线指挥作战的卢象升接到了父亲去世的消息。这对于完全按照儒家行为规范,作为自己人生标准的卢象升痛苦万分。他立刻按照明太祖朱元璋规定的,先人去世必须回家守孝三年的祖制,向崇祯皇帝上书,他要回家奔丧,尽一个儿子应有的孝心。
崇祯皇帝当然知道卢象升这一请求是非常合理的,也绝不是卢象升在国家危难时期的故意刁难。但是,当时的兵部已经有几位重量级官员家里发生了同样的情况,崇祯皇帝面临到处都是烽烟,以及女真后金咄咄逼人的气势。
崇祯皇帝更知道卢象升手里拥有那样一支精锐之师。只是,卢象升不在军营,谁还能够指挥得了,尤其是这支部队就是调动出来,会真心真意的和敌人打仗吗。出于这样的考虑,崇祯皇帝只好命令卢象升在职守丧,那意思是国家已经摇摇欲坠忠孝不能两全,为国尽忠不也是最大的孝吗。
面对崇祯皇帝的不允,卢象升强忍悲痛披麻戴孝,脚穿草鞋,化悲痛为力量,全身心的在前线处理军务。
[被俘后凌迟处死的高迎祥]
当某天崇祯皇帝见到卢象升后,心中虽然有万般不忍,但在国家大义面前卢象升还是敢于担当的,感觉卢象升没有辜负他的信任,于是再一次的赐予卢象升尚方宝剑,让他指挥全国各地来增援的部队去和女真决战。
由于卢象升的赫赫战功,自然让同僚们嫉妒不已,同僚们想到既然不能在战场上与你争功,退而求其次,只要你遇到危机,那就袖手旁观,看你带的这两支部队到底有多大能耐,就算你卢象升有了尚方宝剑,又能怎么样。
卢象升哪里知道同僚们是这样想的呢。公元1638年12月中旬,卢象升领兵至蒿水桥被清军主力包围。卢象升亲自率领亲兵于中军阵地架起大炮与清军死战,直到炮弹全部打光,所有的弓箭都全部射完。卢象升感到报国的时候到了,他拒绝部下要他带领一部兵马突围的建议,拿起长剑冲入清军阵营与攻击到身边的清军拼杀,最终英勇战死,壮烈殉国。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