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的历史:因中医的错误判断险些灭族的动物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穿山甲的历史:因中医的错误判断险些灭族的动物

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穿山甲未被继续收载其中。今年6月5日,穿山甲正式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升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穿山甲被猎杀至几近灭绝。

穿山甲现状

全球现存穿山甲有8种,其中分布于中国的野生穿山甲有3种:

1.中国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各省及中国台湾、海南岛,以及尼泊尔、锡金、缅甸、泰国北部和印支。

2.印度穿山甲(M.crassicaudata):分布于印度半岛,巴基斯坦,东至孟加拉西部和中国云南,南到斯里兰卡。

3.马来穿山甲(M. javanica):分布于缅甸、泰国、印支、马来半岛、苏门答腊、爪哇及婆罗洲以及中国云南。

中国穿山甲曾广泛分布于中国国南方各省,历史上以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湖南、台湾为多。从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资源蕴藏量开始下降,尤其是最近 10 年递减最为剧烈,至少减少 80%

2014年,来自世界自然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穿山甲专家组的数据显示,穿山甲是涉及全球非法贸易最多的哺乳动物。过去 10 年,全球有 100 万只穿山甲被捕获与贸易。中国每年对穿山甲的市场需求量达 30 多万只,药用和食用各占 50%。

【最可笑的地方在于——杀死这么多穿山甲却没有帮助到人】

猖獗的非法捕杀是穿山甲濒危的根本原因促使过度利用的动力是因为穿山甲具有重大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 这些价值所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刺激人们去疯狂捕杀。过度猎捕利用必然导致资源衰竭,是穿山甲资源濒危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强大的破坏力远远超过了穿山甲维持自身种群结构稳定性的能力, 从而导致穿山甲种群数量迅速降低并逐渐衰退。根据本文对穿山甲药用部位甲片的国内贸易数量、 当前国内对穿山甲的需求量,以及食用价值和食用情况的分析,认为当前每年被捕捉食用的穿山甲数量大约在100000~120000只,略高于药用穿山甲的需求数量(大 约80 000~100 000 只),故食用和药用对中国穿山甲的致危所起的作用基本相当。

而中国人之所以如此热衷将穿山甲用于食用、药用与中中国人根深蒂固的错误医学观念以及东亚地区的权贵崇拜。

穿山甲悲剧的历史来源——迷信权威,拒绝科学实证

将穿山甲的鳞片入药在东亚自古有之,其肉也被视为滋补极品而受到追捧。中药传统方剂和古代医书中穿山甲起主治疗效的方剂就多达489个。时至今日,依旧有许多中医学者相信穿山甲的鳞甲片和皮肉、胃、鲜血均可入药,特别是鳞甲片,具有消肿排脓、攻坚散结、通经下乳、疏风通络等功效 。之所以有这么多权威学者相信穿山甲的医用价值,在于古代的“权威”著作就是这么认为的。《本草纲目》记载 :“穿山甲入厥阴、阳明经,疮科、通经、下乳,用为要药。”

但中医,尤其是古代中医迷信穿山甲的理由往往十分可笑。例如穿山甲擅长钻地打洞,传统中医相信其“通”的功能。在他们看来,人类的很多疾病是因为体内血脉“淤积和不通所致”,于是穿山甲的鳞片就成为了中药当中的“百通之神”。

【今天依旧有许多人迷信着已经过时的医书】

值得一提的是,中医这种“反智”的操作,在18世纪以前并非孤例的个案。事实上,大科学家牛顿在晚年也痴迷于炼金术。许多人还声称发明一种药膏:将药涂抹在造成创伤的刀剑上,伤口就会痊愈。现代医学属于科学,而科学需要反复实验。这种反复实验,并不单单指代研究室里的实验,也指质疑精神。近现代的科学家们无论成绩如何,无一例外地敢于挑战权威。赫赫有名的比萨斜塔实验,就是一场经典的科学实证挑战传统权威的故事。(注:比萨斜塔实验由伽利略的学生维维安尼记录,其确切内容有争议。但不可否认其表达的就是科学精神。)

而18世纪前的人,之所以显得如此“反智”,盖因其认知结构中,近现代的科学实证精神并未完全成型。对于他们来说还许多东西处于“尽信书”的阶段,即相信早先的研究,相信先贤的“智慧结晶”,这本身是一种经验主义做法,与科学精神背道相驰。知名经济学家凯恩斯,也因此将牛顿称之为“最后一个魔法师”。

【牛顿的时代,正好处于认知结构更新的时间段,他本人介于二者之间】

按理来说,只要是现代人,都不应该相信这种论述。可是,东亚大陆对“权威”的迷信,堪称根深蒂固。许多人将《千金要方》或者《本草纲目》奉为圣典,将孙思邈、张仲景等人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偶像。所有吸纳进中医体系的先进技术,只能被用于证明权威的正确。比如在2001年,浙江的中西医结合杂志就刊登《穿山甲煎液诱导》,用现代科技证明穿山甲的医用价值。在穿山甲被开除药典后,我们再回顾它,自然会觉得不对。可21世纪,人们还在坚持古老的传说,用18世纪以前的经验主义科学,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穿山甲悲剧的历史来源——部分人希望模仿上层社会

在 2008 年,吴诗宝教授在调查中发现,广州的一些高档酒楼里在明目张胆地售卖穿山甲,价格高达1600~2000元 /千克,一只穿山甲的肉就能够卖到2万元以上。考虑到10年前的平均收入水平,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不吃不喝不租房一整年的净收入,可能才堪堪买得起一只穿山甲。

【与河豚一样,味道属于次要,心态才是关键】

其实这个价格完全属于虚高,就和鱼翅一样,完全是人为炒高。它的原理也很简单——上行下效,算是现代版本的楚王好细腰。其逻辑也不难理解,价格贵+猎奇让有钱人出于某种心态去食用穿山甲。许多人因高净值人群食用穿山甲,也去食用穿山甲,让自己感觉自己像进入了上流社会。结果导致穿山甲的价格进一步提高,如此恶性循环,导致百害无一利的穿山甲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穿山甲的悲剧并非孤例。江豚的肉并不好吃,而且还带有轻微的毒性。即便是这样,也无法阻止人们食用的猎奇心理,依然有人偷猎江豚。冯永峰曾经在乌鲁木齐的菜市场上,看到了以每 500克80元的价格出售江豚肉的情景。

结语

事实上,这种出于猎奇心态食用野味的行为,会导致环境被严重破坏。穿山甲的最大实用价值不是它的肉和鳞片,重要的是其在保护森林和堤坝、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有着巨大作用,有“森林卫士”之称的它们擅长通过钻洞直捣白蚁的洞穴,穿山甲的胃一天最大限度能够装得下500 克的白蚁或蚂蚁。一只3-4千克的穿山甲每天能够捕捉 300~400克的白蚁或蚂蚁,按照这样的数据推算,一片面积为 250 ~ 500 亩的森林里,一只穿山甲就可以保护整片森林,能够保护这片森林的树木免遭白蚁所害。

更别提许多野生动物自带病毒,在这个人口流动速度极高的时代,一个人出于猎奇心态食用野味,有可能造成一场全球范围的大瘟疫。或许这也是今年国家药典委员会的那些专家将穿山甲鳞片逐出中药典的原因吧。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