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印度,如狼似虎! | 地球知识局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NO.1511-印度如狼似虎
作者:德米特里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养乐多
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山脉以南的南亚地区又被称为南亚次大陆、印度次大陆,其东北方向被全世界最高的山脉所阻隔,西北是阿富汗的崇山峻岭,其余三个方向被印度洋海水所包围,是一个相对隔绝的小世界。
亚洲看似巨大
其实分为中央内陆和数个边缘板块
中东是一个、东亚是一个、印度半岛是一个
(图片:shutterstock@AridOcean)▼
在这个小世界里,印度是当之无愧的巨无霸,无论是从领土面积还是从人口上看,印度在这个区域占据的优势都是地区内的其他国家所无法比拟的。
和周边的一众邻居比,确实是老大
巴铁如果不是有外援,也是压力山大▼
而作为英属印度在南亚的继承者,印度在南亚次大陆始终怀有扩张的野心,吞并锡金、克什米尔冲突、操控不丹政局等事实证实了这一点。山巅之国尼泊尔,就经受了印度数十年的渗透。
帝国之间
尼泊尔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是南亚历史悠久的古国,释迦牟尼就出生于今尼泊尔境内。它北与中国接壤,东西南三面被印度包围,人口多信仰印度教,穆斯林和佛教徒也在尼泊尔有着相当比例的人口。
虽然固有观念中两大标签,喜马拉雅山和佛教
但其实是大部分人信仰印度教
(图片:shutterstock@Belikova Oksana)▼
18世纪中期,尼泊尔出现了一个统一的国家——廓尔喀王国。廓尔喀王国在成长壮大的过程中曾经入侵过西藏,与当时的大清进行了两次廓尔喀战争。战争以清朝胜利为结果,明确了中尼边界和当时清廷与廓尔喀王国的宗藩关系。
这种宗藩关系对于清廷有着一种特别的意义:由于东印度公司正在印度次大陆逐渐扩张,莫卧儿王沦为傀儡,孟加拉臣服于英国,谁也不知道这个来自西洋的神秘力量会不会继续北上对西藏造成威胁。在喜马拉雅山南部保留这一个藩属国可以替内忧外患的大清挡住来自西南方向的第一发子弹。
而且莫卧儿帝国在蚕食下也没有坚持很久
崩溃之后取而代之的马拉塔帝国则更加孱弱
全印度的分裂瓦解给了英国人大举鲸吞的机会▼
1814年,廓尔喀王国与英属印度发生战争,尼泊尔战败。次年尼泊尔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塞格里条约”,把南部相当于尼泊尔三分之一的土地割给英属东印度公司,同时在内政和对外贸易方面接受英国监督。
在这场战争开始前
英国人侵占整个半岛的趋势已经越发明显
任何仍抱有野心的王国都是打击的对象
(1813年南亚地区大致状况)▼
尼泊尔就此变为大英帝国的保护国,与锡金、不丹一道作为中国和英属印度之间的缓冲国而存在,在此期间并没有遭到外部的殖民,因而保留了尼泊尔原有的国家建制。
在喜马拉雅山这条缓冲带上
英国人和中国人还是达成了最低层面的妥协
不过英国人也在通过各种办法搞动作向北渗透▼
第二次世界大战让英国国力大幅衰退,难以维系对海外殖民的控制。1947年8月14日,巴基斯坦获准独立,次日印度宣布独立,印巴分治标志着英属印度时代的彻底终结,也让南亚的国际局势陷入了由殖民时代遗留下来的纷扰当中。
英属印度被依据宗教分割为印度和巴基斯坦,印度占据了绝大部分人口和领土,因而印高层也认为自己有权继承英属印度时期对喜马拉雅诸国的监管权力。
赶走英国人的下一步,其实是取代英国人
在这方面,两位政治家的想法未必一致
(图片来自:wikipedia)▼
从1947-1950年,印度通过外交、军事、政治等手段半胁迫地与锡金、不丹和尼泊尔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其中锡金与不丹都成为了印度的附属国,外交上受印度指导,境内有印度派兵驻守,只有尼泊尔与印度签订的《和平友好条约》,双方是以平等互惠的原则签订的。
除了东西巴基斯坦之外
北边这几个小国,印度显然是想吃下去的
(东西巴基斯坦之后也被拆了)▼
然而,这一条约对尼泊尔的主权也造成了实质上的侵害。
在尼泊尔本国的法律上,该国是不对外国开放的,外国人想要进入需要证明自己获得了尼泊尔公民的邀请。
尼泊尔-加德满都佛塔夜景
(图片:shutterstock@Peter Porrini)▼
但该条约的签订让尼泊尔和印度公民能在没有护照或签证的情况下相互在彼此的领土上流动,无限制务工并取得居留权。这破坏了尼泊尔边境管理的原则。
印度庞大的体量让其成为了实际上的受益者,大量印度人开始移民尼泊尔南部低地,他们带来了印度的语言、文化,使在尼泊尔信仰印度教和讲印地语的人口比例上升。
参与反对印度示威活动的尼泊尔学生
虽然以后也有可能要去印度打工
(图片:shutterstock@Marc Venema)▼
除了民间自发的移民行为之外,印度政府还于1952年派遣了一个军事特派团进入尼泊尔,该特派团包括了200名左右的陆军士兵和军官。这一举动引起了尼泊尔王室的不满。
整个20世纪50年的,印度和尼泊尔的关系急剧恶化,尼泊尔开始发展与中、美等国的外交关系来试图摆脱印度的控制与渗透。
1954年,尼赫鲁来北京
(图片来自:wikipedia)▼
直到1962年,中印战争爆发。军队在战争中惨淡的表现给印度社会上下造成了极大地恐慌,为了防止尼泊尔倒向中国,印度选择与尼泊尔修复关系,不仅撤出了大部分军队,允许尼泊尔抬高移民人口限制,还开放了很多经济政策用以收买尼泊尔。尼印关系进入了一段相对平稳的时期。
其实尼泊尔的武德还是相当充沛
不过面对印度这样体量的大国就难以独自支撑了
(图片:shutterstock@PAULO FILEMON)▼
被吞并的锡金
所谓相对平稳的时期,其实也只是面上过得去,私下里依然暗流涌动。
60年代印度庞大的人口依旧在利用《和平友好条约》到尼泊尔南方务农经商,而前文说到印度驻军引发尼迫尔不满,后来印度也终于在尼泊尔方面不断敦促下,于1970年撤出了最后一批军事小组。
位于现印度-锡金邦-甘托克的印度哨所
(锡金邦紧挨尼泊尔)
(图片:ABIR ROY BARMAN / Shutterstock)▼
印度的撤军并不能彻底缓解尼、印双方的紧张情绪,原因有三:
首先,印军虽然从尼泊尔撤出了,但是印度拒绝承认驻军条约的失效,也就是说如果印度想要再次派驻军队进入尼泊尔依然有法可依。
整整齐齐的印度大军随时准备踏上山去
就问尼泊尔人怕不怕?
(图片:Abhisheklegit / Shutterstock)▼
其次,印度始终与尼泊尔有着边境争议,在殖民时期,英殖民者对印度北部边境划分不够明确,留下了很多影响至今的漏洞,其中就包括尼印边境的两处争议地区。这也是尼印双方摩擦不断的重要原因。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地图上的尼泊尔三面被印度环绕,北部是中国西藏自治区,看似是两个邻国,而实际上中尼是以喜马拉雅山脉的山脊为界,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就位于中尼边界上,在当时几乎是不可能翻越的,所以尼泊尔实际意义上的陆上邻国只有印度。
中印之间的尼泊尔
(底图:AridOcean / shutterstock)▼
由于尼泊尔本身是一个内陆国家,所以尼泊尔与第三国贸易进出口货物的约98%要经过印度。至于燃油等一些关键商品供应,尼泊尔几乎百分之百依赖印度。
面对强大而咄咄逼人的印度,尼泊尔始终有一种危机感,这种危机感在印度吞并锡金王国之后达到了巅峰。
锡金是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古老王国,从部落时代算起有上千年的历史,立国有300余年,位于尼泊尔的东部。
就在尼泊尔旁边
曾经是锡金王国,如今是印度锡金邦▼
在英殖民时期,锡金王国是大英帝国的保护国,印度独立之后“自行继承”了英帝国在锡金的权力。1949年印度以“防止动乱和流血”为借口,派军队入侵锡金,强行接管成立不到一个月的新政府,并委任印度人拉尔为锡金首相。
一块插上了印度国旗的土地
(印度-锡金邦-甘托克附近)
(图片:Shubhammittal04 / Shutterstock)▼
此后印度操控了锡金王国的国防、外交、邮政、医疗以及银行等诸多方面的权力。印度过剩的人口也在这一时期慢慢进入锡金,加上此前英国有计划地将信仰印度教的尼泊尔人迁移到锡金地区,锡金本地信仰藏传佛教的人口反而成为了少数。
曾经的锡金国旗
(图片来自:wikipedia)▼
1975年驻扎在锡金的印度军队突然发难,软禁了锡金国王,并在锡金开展加入印度的公投。公投以印度教人口的压倒性优势通过,锡金就此成为印度的一个邦。
最后一任国王
(图片来自:wikipedia)▼
锡金被吞并之后,尼泊尔成为了一座被印度包围的孤岛。
在极大的不安全感之下,当时的尼泊尔国王兰德拉向联合国提出申请,要求认定尼泊尔为“和平区”,各国在尼泊尔及周边地区的军事行动都将受到限制。该申请得到了中国和巴基斯坦的支持,但遭到了印度方面的反对。
公民身份法
吞并锡金以及关于尼泊尔安全区问题的纠纷让尼印关系再次掉入低谷。考虑到尼泊尔在经济上对自己的依赖,印度多次对尼泊尔进行封锁制裁,有说法称正是因为印度的经济封锁政策,导致尼泊尔从亚洲相对富裕的国家变为了第三世界国家。
人均GDP低于印度和缅甸,确实是非常艰苦了
(图片来自:google.com)▼
1984年,尼泊尔再次提出“安全区”的建议,这被印度视为是对国家安全的一种挑战,印度开始再次支持尼泊尔境内的反对派势力,手段包括但不限于武器输入、舆论支持和经济援助,甚至收容尼反对派武装在印度境内发展势力。
尼泊尔也有自身的武装力量
不过从人数到装备到物资(完全依赖进口)
如果印军发难,实难抵抗
(图片:De Visu / Shutterstock)▼
这一时期政治上的冲突并没有过多引起民间交往的冷淡,还是有大量尼泊尔人去到印度工作,也有更多的印度人移居尼泊尔。
90年代,尼泊尔以印地语为第一母语的人口攀升到了总人口的1/3,这还不包括未能取得尼泊尔国籍的侨民,尼泊尔全国大多数人能听懂印地语。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印度的文化,他们看印度电视剧、宝莱坞电影,以及收听印地语新闻。
其实各方面条件都不太好,文化资源也很匮乏
那印度的全方位进入(包括文化上的)就很难抵挡了
(图片:Abdelrahman Hassanein / Shutterstock)▼
这极大的方便了印度立场的声音传入尼泊尔——1988年印度对尼泊尔进行经济制裁导致尼国民生活水准大幅下降,印度媒体很快把批判的风向对准了尼泊尔王室,最终推动了尼宪法的重新修订,尼的国王权力遭到限制。
1996年的兰德拉国王
(图片来自:wikipedia@Nabin K. Sapkota)▼
90年代中期,在诸多矛盾激发下,尼泊尔内战爆发,直到2006年才最终尘埃落定。
战后,尼泊尔新政权和议会着手重新决定这个国家的未来,修订了包括《公民身份法》在内的一系列新法律条文。
然而新的《公民身份法》刚一问世就备受争议,和原来严苛的入籍制度相比,新的公民身份法规定,只要有尼泊尔血统,或者在尼出生年满16岁、且有固定居所的人都可以获得国籍,按照这个标准,约有480万人可以申请尼泊尔国籍,其中超过400万是印度籍。
其实大部分都是印度教徒了
(参考:wikipedia)▼
尼泊尔人认为,该法条损害了国家主权,尤其是面对印度的同化和渗透,国家应当保护本国国民而不是对外开放。
同时印度人也对新一届尼泊尔政府大为不满,因为新政府抛弃了原本优先发展与印度关系的外交政策,采取中-印均势的外交策略,而且在与印度的移民和边境冲突上表现强势。
因此双方又会在机会到来时相互较劲,像2015年,尼泊尔境内爆发民族矛盾问题,印度在没有正式宣布的情况下就对尼泊尔实施了5个月的经济封锁,试图插手尼泊尔内政。
同样的办法,用在不丹身上也完全适用
同样是山地国家,同样完全依赖印度交通线
切断公路线,困上几个月,就不得不让步
(图片:S B Stock / Shutterstock)▼
即便到今年,两国冲突的戏码还在上演。
今年5月8日,印度国防部长辛格宣布将在北安查尔邦修建一条公路连接里普列克山口,这一举动引起了尼泊尔方面的不满,因为该公路经过尼印双方争议领土,而印度方面的回应则是:该公路全线都在印度境内,尼泊尔无权干涉。
据印度新德里电视台5月31日报道,为了应对印度的修路行为,尼泊尔议会拟通过一项修订案,对尼印双方的争议地区进行声索。面对印度的渗透与威压,尼泊尔不管是执政党还是反对党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不能容忍尼泊尔变成下一个锡金。
但他们的这种国家意识或许正中了印度的下怀。在疫情不退、经济下行、民心不稳的现下印度,一个脾气暴躁的小邻居,不正是转移注意力的好靶子么?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图片:Shutterstock)▼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图片来自: jiayun / Shutterstock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