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燃烧的岛群”第42篇原创文章。全文共3381字,配图30幅,阅读需要10分钟。本文曾于2017年6月8日首发于TTH。如果不能阅读全文,请到同名公众号(ID:bikunet)搜索,或直接输入编号。
在各种神剧里,见得最多的肯定不会是裁剪合体贴身的德军军服,而是近邻死敌日本的军服,今天就来看看这套军服有什么特别之处。本文只讨论军服设计,帮助理解和识别神剧,请自带批判眼光阅读。
图1. 《最后的武士》里着西式军服的日军,注意与教官的美式军服相比,这套军服就是仿照美国北军制服
与欧美近代长期以来形成的军装风格不同,日本自明治维新之后才开始使用西式军装,在此之前日本和中国一样,只有东方式的铠甲和衬底。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日军汲取西方经验和本国国民的身材特点,特别是作战环境的差异,逐渐形成了极具东方特色的极端简约型的军服。
图2. 同样是电影最后的武士,与政府军对抗的武士部队
近代日军军服师承欧洲军服的设计,明治维新后首批日本政府军的军服类似清军号服,带有浓烈的旧日本风格,在阿汤哥的大片《最后的武士》里有所表现。
图3. 大和剧《坂上之云》里,丁汝昌和周围着西式军服的日军形成了显明对比,形同两个时代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陆军组建参照法国,海军参照英国,日军很快换装更西化的明治十九式军服。兴许是为了节约材料,又考虑到日本人四肢短、肩膀窄、脑袋大躯体短,这套军服里的日式大檐帽是所有国家军服里形制最小的。
图4. 19世纪末期的法国陆军军服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成为日军战斗帽标记的“屁帘”,也并非日军原创,而是抄袭自法国外籍军团的军帽设计。外籍军团主要在北非沙漠服役,为避免后颈部被晒伤故设计了这几块布片。
图5. 驻地在北非的法国外籍兵团的早年军服,注意遮阳帘
图6. 八国联军里的日军,注意脑袋后面的屁帘
日军考虑到未来的主要战场包括东南亚和接近赤道的太平洋海岛的大量热带地区,因此就加入了这个设计。Anyway,这几片布不是拿来防止大刀砍脑袋的。
图7. 电影《八甲田山》里,身着明治十七式军服的日军,时间大约是1902年
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和1902年爆发的日俄战争中,日军普遍穿着明治十九式军服。
图8. 日俄战争中的乃木希典,着三三式将官军服,特点是肋骨式的纽扣
日军军服最大的特色是立式肩章,始自三八式军服,跟三八式步枪同期定型装备于1905年。关于竖形领章的设计理念仿照自法国陆军和美国陆军,但西方国家到二战时期已经全部淘汰。因为立式领章不便于携行大量装备,容易磨损。
图9. 身穿三八式制服的陆军大将乃木希典,因肉弹攻击和三典同葬而闻名,注意首次出现的立式肩章
随后日军分别于1912年和1930年定型四五式和昭五式军服,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再到淞沪会战乃至南京大屠杀,日军都是穿着昭五式立领军服,同时这也是日本陆军最后一款立领军服。
图10. 台湾抗日大片《赛德克巴莱》里,着昭五式军服的日军,注意当时尚未装备软式战斗帽
1938年,日军定型了九八式军服,最大特点是将肩章修改为领章,并去掉领口的铲形兵种领章,在右胸增加倒山字形的兵种识别章。这个修改是因为战场上需要军人作出更加灵活的动作,因此低级军官和士兵军服的衣领被仿照德军式样改为宽松式折领。
图11. 九八式军服带红色山形兵种胸章,但领章明显偏大
一般神剧里出现的都是红色的步兵科胸章,这套山形兵科胸章只使用了两年,就在1940年被取消。
图12. 接受英军投降的两个鬼子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发明了用于热带作战的防暑衣,特点是领部外翻,而且连带里面的衬衣一起外翻,有点类似今天的职业女装。另外日本陆军军官不配武装带,海军陆战队则配发武装带。下面接受英军投降的两个鬼子就分别来自于陆军和海军。
图13. 《南京南京》是一部好电影,用日本人演出日本人,军服细节很考究
图14. 演员的表情很到位,但是陆军不装备武装带,这个鬼子中队长的武装带有点穿越。
二战日军军服最大的特点是上窄下宽的战斗帽,最初版本是昭五式时期的试制略帽,九八式军服才正式列装。战斗帽可戴在钢盔的里面,夏季还可以在后面加挂三片用来遮阳防晒的垂布,在中国又称为“屁帘”,屁帘最初的使用者是驻台湾的旧陆军,像东北这些得用防寒帽的地方不用这玩意。
图15. 战斗帽在佩戴钢盔时反戴,这个细节只在本剧里体现
日军略帽在佩戴钢盔时通常同时佩戴,方式是反转帽檐向后,以避免帽檐遮挡视线,这个细节在陆川拍摄的《南京 南京》里有表现,这部电影的认真程度可见一斑。
图16. 身着九八式军服的山下奉文(左)和三式军服的小矶国昭(右),注意领章大小的差异
1943年,最后一款被定型的军服为三式军服,主要是扩大军衔领章,增加了军衔袖章,以便于识别。由于十四年抗战中,经历了日军三代军服的更替,后勤补给的混乱更是难以梳理。
图17. 鬼子最后的投降仪式里,各种混搭风格的鬼子们
上图为日本投降仪式中位于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的鬼子,分别穿着三种不同的军服。第一排最右侧与第二排最左侧的鬼子着的是三式军服,第二排最右侧与第三排最右侧的鬼子穿着九八式军服,后排戴眼镜的鬼子则穿着开领的防暑衣。由此可见日军军服装备的混乱程度。
图18. 《亮剑》里的瑕疵
说完日军军服演进史,下面从几个神剧的着装来大致测试下。上图是亮剑里的日本军官,肩章和领章同时出现是最大的败笔,另外日本陆军军官不配发武装带。
图19. 这张立式肩章,红色步兵科铲形立领兵科章,表明是昭五式军装,但是佩戴九八式战斗帽
上面的神剧演员着带立式肩章,红色步兵科铲形立领兵科章,说明为昭五式军服,战斗帽虽然是九八式军服才正式列装,但在之前的昭五式军服时期即有部分装备。嘴里叼的烟就露馅了,带过滤嘴的香烟最早也要到1952年才发明出来,如果是拍摄之余的休闲时光另当别论。
图20. 潘长江的鬼子开创了抗战神剧的鼻祖,这身衣服莫非是后期的山寨版
图21. 《太平洋的奇迹》里,竹野内丰扮演的大场大尉,注意开领的防暑衣和领章
同时期欧洲使用类似便帽的主要是德军,但上下基本一样宽,当时中国的中央军也采用德式便帽。日军的设计可谓独此一家,也算是有特色。但若是一个圆滚滚的肥大脑袋带上这个便帽就会显得十分滑稽,可悲的是当时的日本人多半有头大身子小罗圈腿的毛病。
图22. 另外一张剧照,注意领章在胸口也是正确的,只是不知道大场居然还有两套军服替换,这个细节的用意不明
图23. 投降仪式上的大场,领章在衣领上,衬衣按规定外翻
由于日军只区分海陆两个军种,军装颜色比较单一,陆军主要是土黄色,海军以藏青色加白色为主。
图24. 海军使用藏青色和白色军服,领章较小,也使用战斗帽,帽徽区别于陆军的黄色五角星为黄色船锚
图25. 栗林忠道的扮演者渡边谦和导演东木桑在一起,栗林忠道着三式军服
图26. 栗林忠道的真实照片
日军的绑腿是二战强国军队里少数仍保留的,绑腿的作用是避免长期连续行军导致的腿部浮肿,从拿破仑战争时期开始欧洲军队大量通过行军来实现战术机动,所以绑腿这个东西曾经非常有用,而且绑腿紧急情况下可用于包扎伤口。
图27. 昭五式军服,打绑腿的鬼子,最右边的属海军陆战队,钢盔上不是黄色五角星而是船锚
自一战以后,德国人发现了铁路的战略运输作用,到二战时,长距离行军在欧美军队里已经改用机械化形式,所以大国里只有中国和日本军队仍有普遍装备。日式绑腿通常还会斜着打上两道。
图28. 硫磺岛来信里的马术冠军,头戴昭五式军帽,据说仿造自捷克军帽
总体来说,日军军服是一切从简约出发的设计,除了领章和兵种标示基本上没有任何配饰,这是贴合日本国土窄小,资源贫弱的特点。同样的道理,日军早年也考虑过装备冲锋枪,由于后勤补给压力太大而不了了之。西方人戏称日军手中的三八式步枪是一支能发射子弹的长矛。
图29. 在靖国神社搞兽性纪念的日本顽固分子
日本的这身土黄色的皮堪称恶魔的符号,是中国人心中永远的伤痛,但是希望我们的导演认真对待,不要再出现类似下图的笑话,否则只会被别人轻视。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