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氏鱼:“铜头铁嘴”的泥盆纪之王居然没有牙?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邓氏鱼:“铜头铁嘴”的泥盆纪之王居然没有牙?

邓氏鱼:青面钢牙的泥盆纪之王

在恐龙之前,地球上就已经出现过许多超级掠食者,其中很多都来自于海洋。在3.8亿年前的海洋中,生活着一种青面獠牙的巨型食肉鱼类,它就是邓氏鱼。作为最著名的古生代大杀器,邓氏鱼以其粗壮的身体和凶悍的外形成为当之无愧的“泥盆纪之王”。

恐怖的鱼

19世纪中叶以后,凭借着大量的化石,美国的古生物学开始发展起来。在田纳西州和怀俄明州,人们发现了许多奇怪的化石。1868年,约翰·纽波利(John Newberry)根据一块不完整的头骨和下颌骨化石(编号AMNH 81)建立了恐鱼属(Dinichthys),模式种为赫氏恐鱼(Dinichthys herzeri)。

图注:早期的古生物学家在修复恐鱼的化石,它其实是邓氏鱼,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早期关于恐鱼的复原图,图片来自网络

在恐鱼属被命名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所有在北美洲发现的盾皮鱼类都被归入这个属,恐鱼属成了分类学上的垃圾堆。1956年,古生物学家吉恩·皮埃尔·雷曼(Jean Pierre Lehman)在研究纽波利于1873年命名的泰雷尔恐鱼(Dinichthys terrelli)之后判断这完全是一种新的动物,于是就将其命名为邓氏鱼(Dunkleosteus),属名来自“Dunkle”(克利夫兰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大卫·邓克尔David Dunkle)和古希腊语中的“οστεος”(意为“骨头”),意思是献给邓克尔的化石。

图注:克利夫兰自然历史博物馆,馆内保存着邓氏鱼的化石,图片来自网络

到目前为止,邓氏鱼属内已经有至少10个种,其中模式种为泰雷尔邓氏鱼(Dunkleosteus terrelli)。大部分邓氏鱼的化石都发现于北美洲的美国,此外在欧洲也有发现。邓氏鱼的脸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的脸非常恐怖。

图注:邓氏鱼可怖的头骨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图片来自网络

水下的“铁甲舰”

邓氏鱼是一种大型的掠食性史前鱼类,关于其最大体长一直存在着误区。由于网上的不实资料,大家一直认为邓氏鱼是体长超过10米的巨兽,其实最大的邓氏鱼(泰雷尔邓氏鱼)体长为6米,体重不超过1.5吨。

图注:邓氏鱼与人类的体型对比,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6米的邓氏鱼,和一辆校车差不多大,图片来自网络

邓氏鱼属于甲胄鱼类,它的脑袋和脖子上都覆盖着厚实的骨质盔甲,也正因为如此,它们的化石往往都保存了脑袋和颈部。邓氏鱼的脑袋圆溜溜的,一对圆圆的眼睛长在脑袋两侧。邓氏鱼长有让人不寒而栗的大嘴,它那巨大锋利的刃状牙齿赫然可见。尽管一眼可见,但是邓氏鱼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牙齿,其上下颌的牙齿其实是头骨盔甲的一部分。

图注:邓氏鱼的脑袋上有骨甲保护,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邓氏鱼的牙齿其实是头骨的一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根据化石的外形,邓氏鱼脑袋向后的颈部和背部变高,其身体应该非常粗壮,后面长有有力的大尾巴。粗壮的体型、骇人的大嘴、坚固的盔甲,这一切让邓氏鱼成为水中的铁甲舰。

图注:身体粗壮的邓氏鱼,图片来自网络

泥盆纪之王

邓氏鱼生存于距今3.8至3.6亿年前的泥盆纪晚期,泥盆纪被称为“鱼的时代”。鱼类的大繁荣是泥盆纪的标志性事件,在这个时代有颌鱼类出现,包括邓氏鱼在内的盾皮鱼类更加多样,代表现代鱼类的硬骨鱼类也已经出现。正是由于海洋中出现了大量的鱼类,掠食者也不断变大,最终诞生了像邓氏鱼这样的大杀器。

图注:邓氏鱼正在浅水区追踪一条鲨鱼,作者:儒略·斯托尼

凶悍的邓氏鱼无疑位于泥盆纪食物链的最顶端,它是脊椎动物出现之后演化出的第一个重量级超级杀手。为什么说邓氏鱼是重量级的杀手呢?因为它们具有强大的咬合力,一只6米长的邓氏鱼咬合力达到750千克,这样的咬合力足以咬碎菊石、三叶虫的硬壳啦,其他盾皮鱼类的盔甲就更不在话下了。

图注:邓氏鱼头骨肌肉示意图,这是其强大咬合力的源泉,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邓氏鱼的头骨结构,图片来自网络

许多资料中称邓氏鱼的咬合力可以达到5吨,这已经与13米的暴龙一个级别啦!5吨的咬合力是以10米的体型进行推算的,而邓氏鱼并没有如此巨大的体型,当然也不会有如此逆天的咬合力。750千克的咬合力在泥盆纪的地球上已经是前无古人的啦,邓氏鱼不仅将这可怕的力量用在猎物身上,也会用到同类身上。古生物学家曾经在邓氏鱼的头骨上发现了同类牙齿的咬痕,有些骨头甚至被咬碎了,同类之间的仇恨才是赤裸裸的哦。

图注:在邓氏鱼头骨上发现的来自同类的咬痕,图片来自网络

作为脊椎动物出现之后的第一种超级掠食者,邓氏鱼最终在泥盆纪末期的大灭绝中消失,但是它们保存在地下的化石诉说着盾皮鱼类曾经的辉煌。

图注:博物馆中邓氏鱼的化石总是引起观众的驻足,图片来自网络

参考资料:

1.Anderson, P.S.L.; Westneat, M. (2009). "A biomechanical model of feeding kinematics for Dunkleosteus terrelli (Arthrodira, Placodermi)". Paleobiology. 35 (2): 251–269. doi:10.1666/08011.1.

2.Carr, Robert K. (2010). "Paleoecology of Dunkleosteus terrelli (Placodermi: Arthrodira).". Kirtlandia. 57.

3.Carr R. K., Hlavin V. J. (2010). "Two new species of Dunkleosteus Lehman, 1956, from the Ohio Shale Formation (USA, Famennian) and the Kettle Point Formation (Canada, Upper Devonian), and a cladistic analysis of the Eubrachythoraci (Placodermi, Arthrodira)". 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159 (1): 195–222. doi:10.1111/j.1096-3642.2009.00578.x.

图片 / 网络(侵删)

文字 / 江氏小盗龙(江泓)

排版 / 江氏小盗龙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