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NO.1495-第三大核事故
作者:酸奶没泡沫
校稿:猫斯图 / 编辑:养乐多
提到核事故,很多人脑海浮现的便是切尔诺贝利或日本福岛,甚至美国的三哩岛核泄漏事件。作为世界第三大核灾难,苏联“克什特姆核事故”却鲜有人提及。
克什特姆纪念碑
(图片:Marina Zezelina / Shutterstock)▼
克什特姆核事故1957年发生在苏联东部乌拉尔山脉的深处,核辐射的影响甚至延续至今。不过当时的苏联对此事件秘密处理,闭口不提,因而也就没多少人知道它。而名字中的“克什特姆”这个地方实际上也并非事故爆发的真实地点,因为实际爆发地点属于苏联的保密行政区,在地图上压根找不到……
苏联时代在全国建立了众多“保密行政区”
往往是有战略意义的军事、资源、研究地点
在下图中部可以找到“克什特姆”
距离最近的大城市车里雅宾斯克很近▼
秘密核厂与城市
上世纪30年代,苏联就有了发展核武器的想法,并在1940年制定出了比较具体的核发展计划。但接下来苏德战争牵制了苏联发展核能的步伐。二战即将结束之时,眼看着日本腾起的蘑菇云,苏联终于意识到自己行动慢了,便迅速成立了专门委员会来负责核项目的实施。
杜鲁门:美国有非凡武器
领袖:呵呵
晚上就催核项目负责人加快进度
(图片来自:wikipedia)▼
美国的曼哈顿计划开始不久
苏国防委员会就通过了第2352ss号
“关于铀的工作组织” 的法令
任命苏原子弹之父库尔恰托夫为第一任负责人
(图片来自:wikipedia)▼
1945年5月,寻找第一座核反应堆建造地址的工作迅速展开,并于5个月后确定了位置——位于中乌拉尔东麓的卡斯利(Касли)与南乌拉尔东麓的克什特姆(Кыштымская)之间,距车里雅宾斯克市西北仅70公里处。
卡斯利和克什特姆之间的奥焦尔斯克和马雅克
(图片来自::google map)▼
位置确定后,一个名为马雅克生产协会(Mayak Production Association)的核燃料生产基地于三年内在此迅速建成,并在此后成为苏联以及俄国最大的放射性物质加工中心之一。
玛雅克生产协会管理处
(图片来自:ScriptMaster/wikipedia)▼
该基地为苏联最早的几座工业核电站——别洛亚尔斯克核电站以及新沃罗涅日核电厂提供服务,还兼带进行放射性废物的储存、处理,并从1948年以来开始生产武器级钚——也就是纯度达到92%~93%的钚239,聚集6-9千克就可制造出核爆炸装置。
1948年12月22日分离武器级钚的化工厂投产
(图片来自:https://www.po-mayak.ru/)▼
当时的苏联认为,建立起庞大的武器级钚储备是扩充核武库的重中之重,所以光顾着加紧生产,对核废料可能导致的污染并未放在心上。生产处理过程中的很多放射性废料都被直接倾倒进入当地的捷恰河(沿河两岸的24个村庄的唯一水源)中,另有部分被直接储存到密封的钢铁容器里,这种容器外层会糊上厚厚的混凝土外墙,接着被埋在地下。
捷恰河被污染区域也有相应警示牌▼
核专家曾多次警告当局这样做的风险,并建议将废料填埋至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底深处。不过当局错误地认为,少量的废料通过捷恰河进入自然环境并不会导致严重后果,而进入地下的废料已经被严格密封,足以承受任何重压,不会有什么隐患,像专家说的那样处理反倒带来不必要的成本。
不管是当局还是从事核项目的工作人员
在那个时候对核事故的认识都不足
毕竟那时的苏联人也对西伯利亚抱着人定胜天的想法▼
为了这座重量级的核处理基地,苏联还围着它建立起了一座为其服务的、地图上找不到的秘密城市:奥焦尔斯克(Озёрск)。
但新建城市并非容易之事,毕竟一开始这座新城附近连一条公路也没有,甚至由于运输困难,连保证马雅克生产基地建筑工人的食品供应都做不到。不过在之后的十年间,奥焦耳斯克先是建起了通信系统,接着是学校、商店、澡堂、火车站,以及文娱公园和医院,到1954年时已经成为一座功能完备的新城市。
现在的奥焦尔斯克大多的建筑是上个世纪保留下来的
(卡尔·马克思大街,图片:Sergey Nemanov / wikipedia)▼
然而新城市安稳了没多久,就遭遇了世界第三大核事故。
秘密核事故
1957年9月29日晚上,车里雅宾斯克州克什特姆的居民描述,自己正在门口做家务时,发现西南天空中出现了“极光”,光呈现强烈的红色,有时又会变成淡粉色、淡蓝色。
那个方向是马雅克基地,而极光则来自基地发生的核事故——一个装有70-80吨废物的、容积有300立方米的地下混凝土罐爆炸,罐身被撕裂,几十吨废弃内容物喷薄而出,放射性废料电离产生的光穿透天空,明亮非常。
而发生爆炸的原因,则是废物储存罐的周身冷却系统出现问题。
本来,由于废物存在高放射性,在衰变过程中会让自身温度变高,因此每个废物库(每个库中有20个罐)周围都建造了冷却系统。然而事故发生时,所在罐的冷却器已经处于故障状态,年久失修,无法再提供冷却能力。
据估计,事故发生瞬间产生的能量相当于70-100吨TNT当量,足以将160吨的混凝土投掷到空中。同时,爆炸产生的大量化学物质上升至1~2km的高度,形成由液体和固体颗粒组成的放射性云。
苏联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
(图片来自:https://www.po-mayak.ru/))▼
在接下来的10到11个小时内,在大风的作用下,放射云向东北移动,散播距离远至距事故300~350公里的地区。车里雅宾斯克州,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和秋明州的部分地区都暴露于放射性污染下,影响面积达52000平方公里。
这道散播轨迹后来被人们称为“东乌拉尔放射性痕迹”。
事故的放射性痕迹
(图片来自:wikipedia)▼
爆炸发生后,考虑到马雅克所处地区的机密性,周围受影响地区的居民并未获悉有关该事故的信息,在Korabolka村,听见响动的农民们还以为全球核战争开始了。为了掩盖了这场灾难,苏联当局将错就错地将天空中的明亮光条称为“极光现象”,也并未立即采取对受影响地区群众的救援措施。
一周后,当局才开始渐渐要求周围受影响地区的人民撤离,但并未说明撤离的原因。而此时周边Berdyanish、Satlykovo等村庄已经有数百人死亡,还活着的也有上千人出现了各种病状——
奥焦尔斯克的白桦林公墓规模越来越大
在爆炸事件发生后,死亡率飙升
(图片来自:rufact.org/wiki)▼
有人全身肿胀,脸肿至肉膨胀挤压,几乎看不到眼睛;有的人嘴巴、舌头、脸颊遍布伤口,一开始是小的,后来愈变愈大;有的人一天要排便20到30次,排泄物中伴随着血和黏液……出现这些种种“怪病”的人挤到这些地区的诊所中,然而诊所的医生也没有完全对症的治法。
被放射性物质影响的村庄遗址(事故爆发后拆除 )
(图片来自:WikiMapia@romio74.png)▼
就这么过了半年,受爆炸影响而死亡的人并未得到统计,受伤的人也并未得到妥善救治。在爆炸影响的区域约有27万人居住,当局仅疏散了11000人,甚至有4个村庄并未被告知要疏散。
在之后的两年间
附近的村民陆续被政府安排搬离此地
毕竟放射性物质不是人体能硬扛的
(图片来自:wikipedia)▼
秘密不再是秘密
在苏联的隐瞒下,眼看着这场事故仿佛就要平息了。但在空气中蔓延的毒性物质并不会在短期内消失,还是触动了一些人敏感的嗅觉。
终于,1958年年中开始,西方媒体出现了类似于“灾难性事件导致放射物质遍布苏维埃和邻国的天空”之类的报道,第一篇详细报道也出现在1959年3月17日的奥地利报纸“Die Press”。
然而,西方的核权威机构和美国中情局对这篇报道的传播进行了限制,原因是担心“破坏公众对于发展核能的支持”,毕竟此时核军备竞赛进行得如火如荼。
最终在70年代末,在苏联异见人士、农艺师、生物学家卓斯·梅德韦杰夫的发声下,奥焦尔斯克核废料爆炸事故才为人所知。不过由于奥焦尔斯克是保密城市,此次核灾难以最近的城镇“克什特姆”命名。
在2007年才为核爆炸清算人员立纪念碑
当地居民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迫与放射性物质为伴
清算人员就是明知危险但还是去收拾残局的人
(图片:Marina Zezelina / Shutterstock)▼
根据国际核事件规模(INES)来衡量,克什特姆核事故的灾难指数达到6级,仅次于福岛核灾难和切尔诺贝利核灾难,研究该地区放射病的俄罗斯医生估计,生活在捷恰河沿岸的人平均受到的辐射是切尔诺贝利事故受害者的4倍。
1959年,政府在辐射最严重的区域设立了管制区
禁止在此区域内进行经济活动▼
不过这次事故只是马雅克基地运作数十年来不当操作的一个缩影。基地运作几十年间,发生过50次以上大大小小的核事故,也因废物处理不当对工人造成了巨大伤害。1990年,苏联生态最高委员会调查结果显示,马雅克基地运作40年中,约造成10000名员工因放射性物质染病,4000名员工因急性放射病死亡。
1996年在克什特姆附近发现的“木乃伊”
虽然在最初被认为是外星人...
但也有人是克什特姆核灾难导致的...▼
人员伤亡也并非核泄露以及核基地运作带来的唯一恶劣后果。
核基地附近的水体,牧场,森林和耕地本就长期暴露于核污染风险之下,而废料长期直接倾倒进河流、以及爆炸的发生,让放射性物质与自然亲密接触。最终,周围地区约500平方公里的土地和森林遭到破坏,发源于此的捷恰河从源头被污染,继而把毒水带来了中下游的集水盆地,再度间接影响人类。可悲的是,直到事故被揭露时,居住在污染区的人对他们所处的境遇仍一知半解。
空气是很好的,景色是很好的
虽然让人总有那么一点点担心
(图片:Marina Zezelina / Shutterstock)▼
如今,这块核基地周围的区域被称为地球上污染最严重的地方,也被西方称为“地球的坟墓”(The Grave of The Earth)。
1987年,马雅克核基地停止了武器级钚的加工生产,安全功能也已经在苏联时代结束时进行了重大升级,进入21世纪后仍在作为乏核燃料的处理厂运营。
但一次核泄漏并不能让马雅克停下来
它的使命还没完成
至今仍为俄罗斯处理大量核废料
(图片来自:wikipedia)▼
不过,从近些年的核事故发生次数来看,这座危险的处理厂还是有很大的改善空间:2007年6月,场内发生了一起涉及放射性纸浆的事故;2007年10月,放射性液体在运输过程中发生阀门故障,导致放射性物质溢出;2017年9月,东欧检测到了较强的机载放射性粒子,研究结果直指马雅克核厂,不过俄当局并不承认。
至于生活在“地球坟墓”里的居民们,也选择有意无意地忽略这个问题,毕竟就是说出来,也是没法解决的。
参考文献: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oviet_atomic_bomb_project#World_War_II_and_accelerated_feasibility
https://en.wikipedia.org/wiki/Kyshtym_disaster#CITEREFMedvedev1976
https://ru.wikipedia.org/wiki/%D0%9A%D1%8B%D1%88%D1%82%D1%8B%D0%BC%D1%81%D0%BA%D0%B0%D1%8F_%D0%B0%D0%B2%D0%B0%D1%80%D0%B8%D1%8F
http://mil.news.sina.com.cn/2019-07-30/doc-ihytcerm7215028.shtml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nvironmental Politics,edited by John Barry, E. Gene Frankland
New Scientist Nov 4, 1976
https://www.mentalfloss.com/article/71026/kyshtym-disaster-largest-nuclear-disaster-youve-never-heard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图片来自:Marina Zezelina / Shutterstock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