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到了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也就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母亲节”节日。
母亲节,并不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他最早起源流传于西方国家,上世纪末随着全球文化的融汇交流,母亲节开始在中国兴盛,并逐渐形成一种特有的文化。
那么关于母亲节的起源与发展,你知道吗?接下来文史君为您来解读:
母亲节起源
母亲节最初起源于古希腊。当时在1月8日这一天,古希腊人要向希腊众神之母瑞亚致敬,与中国古代的祭祀有些相似。到了古罗马时期,这样的庆祝活动规模更大,盛况往往要持续3天以上,参加人数也更多。
到了17世纪中叶,母亲节流传到英国,英国人把封斋期的第四个星期天作为母亲节。在这一天里,出门在外的年轻人将回到家中,给他们的母亲带上一些小礼物。
而那时,美国还没有母亲节的概念。只是诞生了一位伟大的女性,叫安娜·查维斯夫人。一次,她在礼拜堂讲授美国国殇纪念日的课程,讲到战役中捐躯的英雄故事后,她进行祈祷时说:“但愿在某处、某时,会有人创立一个母亲节,纪念和赞扬美国与全世界的母亲。”
安娜·查维斯夫人一直在礼拜堂服务了25年,当她72岁逝世的时候,41 岁的女儿安娜,立志创立一个母亲节,来实现母亲多年前祈求的心愿。
安娜先是找了一些当时社会上很有名望的人,要求他们支持设立母亲节,但是这些人的反应都比较冷淡。但是她并不气馁,继续向社会各界呼吁。
1907年5月12日,算是等来了一个机会。安德烈卫理教堂应安娜之邀为母亲们举行一个礼拜仪式。隔了一年,此仪式在费城举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并引起了维州州长的支持。同年,州长宣布于1910年在该州设立母亲节。
到了1911年,母亲节活动仪式在美国各州开始广泛传播。不仅席卷了美国的各大洲,甚至连加拿大、墨西哥和南美的一些国家也都开始庆祝这个节日。甚至美国还把宣传母亲节的宣传单,用十种不同的文字印发到其他国家。
1912年,美国专门成立了母亲节国际协会。1913年5月,美国众议院一致通过决议,号召总统以及内阁、参众两院和联邦政府的一切官员一律在母亲节佩戴白色石竹花。
1914年,美国国会正式命名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并要求总统发布宣言,号召政府官员在所有的公共建筑物上悬挂国旗。声势非常之大。
母亲节诗词
现如今,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很多国家,都一致认可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在这一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将以不同的方式,对母亲的养育之恩表达致谢。
众所周知,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孝文化”传承的国度。关于母亲的文化,不仅流淌在历史长河里,更沉浸在诸多国学里,其中诗词是最具代表的文化符号。
在先秦的《诗经》里,就有描写关于“母爱”“母亲”的诗作:
《诗经·邶风·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到了唐宋时期,诗词发展达到巅峰。关于母爱的诗词,更是层出不穷。其中最具代表的莫过于唐代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还有李商隐的《送母回乡》:
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以及清朝诗人蒋士铨的《岁暮到家》,也是堪称绝唱: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读者们,关于“母亲节的到来”,大家有何感触?如果喜欢本文章,请转发收藏~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