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德国突然就崩溃了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文 | 西蒙‧詹金斯

摘自 | 《英伦视野下的欧洲史:从希腊雅典的荣光到普丁崛起》

1940 年 9 月,希特勒与意大利、日本签订同盟,约定若日本与美国开战则德国将支持日本。此举重蹈了 1915 年德皇的覆辙,亦即惹恼美国使其反对德国;此事也使得美国原来普遍的孤立主义精神受到影响,其表现于罗斯福 1940 年 11 月竞选连任前后的表现。

在竞选期间,罗斯福呼吁:“我会一再地重申、重申、再重申,你们这些小伙子们不会被派去打一场外国的战争”;而在他胜选之后、加上邱吉尔极力施压下,罗斯福却讲了完全相反的话,他说美国“必须成为民主的大军火库”,而这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警兆。

罗斯福在 1941 年时提出了“租借法案”(Lend-Lease),以大量的战争物资援助英国,稍后其补给的对象还加上苏联;美国船舰如今沦为德国 U 型潜艇的攻击目标,德国发动攻击的地点甚至及于美国东部的近海区,U 型潜艇是让邱吉尔“真正害怕”的一件事。

至 1940 年年终时,希特勒已几乎征服欧陆。

到此时为止,德国军队未曾遭受重大挫败,德军伤亡颇少,德国周遭的国家则已被德国将领所控制,这些国家的军队武器皆遭德国征用,而这些国家内的犹太人、吉普赛人、共产党人被集中奴役或杀害。如同拿破仑时期,一个独夫的意志及偏执宰制了全欧洲的政治人物,如今仅剩下斯大林和邱吉尔还有自主行动的余地。

▲巴黎的沦陷(1940)-希特勒与史佩尔(Speer)去观光

塔列兰曾经评论道,自大狂的政治领导者通常都是根据最后一个行动中显现出的机会,来决定自己的下一步,此时的希特勒乃根据整体情势来调整自身野心的目标;虽然他亟欲避免与美国作战,但是他必须未雨绸缪。

1941 年 2 月,希特勒派遣隆美尔(Erwin Rommel)将军的“非洲军团”(Afrika Korps)至利比亚地区,防备英军前来占领意大利殖民地;此外希特勒尚须巩固大西洋沿岸,防备美国的攻击、避免补给抵达英国。随后,隆美尔将军发兵经埃及前进中东的油田区。

与此同时,希特勒决定此时为押下关键赌注的时机,那便是以主力军队向苏联发动攻势。德军的目标是控制俄国西部,以宰制或奴役此地的斯拉夫人、杀死犹太人、夺取高加索山区的石油。

1941 年 6 月 1 日,希特勒摒弃德苏互不侵犯条约,下令军事高层启动“巴巴罗萨计划”(Operation Barbarossa),其规划四支军队沿着480 公里长的边界分别入侵俄国,由机动装甲师先行、步兵单位随后跟进,行动总共动用五千辆坦克。

德军迅速横扫乌克兰的基辅(Kiev)以及白俄罗斯的明斯克(Minsk),然后于 1941 年 9 月开始列宁格勒(即彼得格勒)包围战,此包围战耗时超过两年,上百万人因此丧生。

1941 年冬天来临之时,德军距离莫斯科已仅有六十多公里。德军的行径使人深恶痛绝,所有的战争规范都遭其蔑视,已降伏的平民被数以万计地屠杀。德军在广大区域施行所谓的“饥饿计划”(hunger plan),蓄意使当地人口因饥饿而死,以便让日耳曼人取而代之。

斯大林的偏执怒火使其采取预防性措施,有五十万以上的俄国人及其他少数民族,或遭屠杀、或遭流放至西伯利亚的“劳改营”(gulag),以消灭这些人民与德国人合作的可能。

正当东方战事爆发之际,罗斯福与邱吉尔于纽芬兰外海的一艘战舰上会晤,他们共同制定了“大西洋宪章”(Atlantic Charter),此宪章重申了 1918 年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计划,其中包括“最终击溃纳粹暴政”以及民族自决和自由。美国此时尚未参战,此次会面双方没有对外公开的交易是,邱吉尔同意解散大英帝国以换取美国再次参加一场欧洲战役。

至 1942 年 1 月时,二十六个同盟国共同签属了“大西洋宪章,并称之为对抗希特勒的“联合国宣言(declaration of united nations),然而这也不保证纳粹的挫败,此时仅有苏联人奋力地在战斗。

“大西洋宪章”的会谈结束后,接续发生的是一场“未经挑衅的侵略”(unprovoked aggression)。西元 1941 年 12 月,日本发动 353 架飞机攻击美国夏威夷珍珠港(Pearl Harbor)的太平洋舰队,击沉四艘战舰并损坏十五艘船舰,造成两千四百名美国海军身亡。

▲日军偷袭珍珠港

同时,日本向东南亚及西太平洋地区的美国、英国、荷兰殖民地发动攻势,侵略了香港、菲律宾、马来亚、新加坡及荷属东印度地区,日本尚对锡兰、印度表现显著的意图。

英军绝望地抵抗日军,欧洲驻亚洲的军队遭到遗弃。至此,这场战争真正成为了全球性的战争,但这也造就了一个转折点。珍珠港事件后,德国在三日之内向美国宣战。

情势扭转

西元 1942 年 1 月,德国纳粹及党卫军的官员们在柏林附近的万湖(Wannsee)举行会议,会议主题是欧洲一千万犹太人的最后解决方案(final solution),要将已处于奴役状态的犹太人全数歼灭。

官员们介意德国社会大众─ 特别是纳粹化程度较低、天主教信仰区的省份─ 对此计划的反应,集中营(extermination camps)主要设在东部地区,尤其是波兰。

虽然欧洲史上也曾经发生灭绝事件,其针对对象也常是犹太人,但是由一个现代国家系统性地规划灭绝数百万公民,这真是未曾见诸史册。一个欧洲国家不仅从事灭绝行动,且其作为还建立在工业化及“伪科学”(pseudo-scientific)的基础上,这确实足以称之为大屠杀(Holocaust)

▲纽伦堡 (Nuremberg) 纳粹大会

西元 1941 至 1942 年的冬季乃是二十世纪最冷的冬季,此时莫斯科已在德军的视线范围之内。德军炮弹上的润滑油结冻,德国坦克需要花几个小时的时间暖车方能移动,德国军装不宜越冬而士兵普遍冻伤;俄国的老朋友“冬将军”再度使出招数,就像它曾经抵挡瑞典的查理十二世及法国的拿破仑一般。

苏联发动大规模动员,征召了一百万俄人加入已有九百万人的苏联军队。如此人数是成功的保证。苏联指挥官朱可夫(Georgy Zhukov)从莫斯科逼退德军,希特勒首次尝到败绩!

隔年夏季,希特勒向苏联南翼的斯大林格勒(Stalingrad)发起报复性的大型攻势,共有两百五十万军队参加战斗,战役自 1942 年 7 月延续至隔年 2 月。若考量此战人数之众,这可能是欧洲历史上最大的一场战役。

德军进入了斯大林格勒城中心,旋即爆发数月之久的街道战,德军渐趋劣势。到了冬天,苏联反击并包围德军,德军的补给断绝,老鼠啃咬德国装甲坦克的电线,有半数的坦克因此瘫痪。至西元 1943 年 2 月,斯大林格勒的德军指挥官违背希特勒的命令,他选择投降。

日本在远东地区的霸权只是昙花一现。

西元 1942 年 6 月时,美国海军在中途岛战役(Battle of Midway)击败来犯的日本舰队,日本帝国舰队有七艘主舰遭击毁,其中包括四艘航空母舰。隆美尔横跨北非的进军也遭受阻碍。

在西元 1942 年 10 月至 11 月期间,英军在阿拉曼战役(Battle of El Alamein)成功抵御威胁埃及和阿拉伯石油区的德军。德、意军队后退至利比亚、突尼西亚。

11 月时,由艾森豪将军(Dwight D. Eisenhower)统领的美军逐渐抵达,自西边攻击隆美尔军;至 1943 年 5 月时,德国在非洲的行动宣告终止,十五万德、义军队被俘虏、缴械。邱吉尔形容阿拉曼战役道,“这甚至不是结束的开始(beginning of the end);然而,这可能是开始的结束(end of the beginning)”。

战争的基调改变了。从西元 1943 年夏天开始,希特勒从侵略者转变为防御者,德军自苏联与非洲地区撤退,而且他们知道盟军迟早要登上欧陆。盟军内部随即出现一个激烈的争论,到底要从北部─ 沿着法国海岸线,还是要从南部─ 自法国南部或意大利─ 进攻欧陆?最后进攻路线是由罗斯福与邱吉尔两人 1943 年 1 月在卡萨布兰加(Casablanca)会晤时确定的。

此时,英国的战争表现主要限于海上护卫行动以及晚上轰炸德国城市的行动。德国对英国的轰炸攻击已几乎停息,此刻纳粹空军(Luftwaffe)尚需投入东部战线。

英国皇家空军的“摧毁士气”(demoralization)行动转变为摧毁象征德国文化的地点,他们首先于 1942 年春季炸毁历史古城吕北克港(Lübeck)以及罗斯托克港(Rostock),愤怒的希特勒报复以贝德克尔指南(Baedeker)攻击,轰炸英国主教座堂城区,包括艾克斯特(Exeter)、巴斯(Bath)、诺里奇、考文垂(Coventry);在英国人毁掉大半古老的柯隆(Cologne)之后,德国人停止了这种野蛮行径,但英国人没有罢手。

希特勒于西元 1943 年 7 月下令奋力一搏,攻击苏联心脏地带——位于莫斯科南方的库尔斯克(Kursk),这场坦克大战让那些非洲战役相形之下皆显得小巫见大巫;另一方的苏联坐拥丰厚的资源,其两百五十万大军加上五千辆坦克,压制了七十八万德军及三千辆德式坦克,德国的征俄之途宣告终结

同时接近尾声的是大西洋的战事,英、美合作进行反潜艇作战,他们破解了德国的“恩尼格玛”(Enigma)密码机,使得盟军掌握了 U 型潜艇的行踪,德国潜艇的行动从此形同自杀,于是 1943 年度盟军海上舰队的损失减少,补给开始大量输入欧洲。

▲墨索里尼(左)与希特勒(右)

希特勒的失败此时看来虽是迟早的问题,不过此时尚言之过早。

英、美军队于西元 1943 年 7 月时登陆西西里并迅速攻下巴勒摩,而在两天之内,那位对希特勒战事贡献微乎其微的墨索里尼先生,被意大利的大议会(grand council)解职并下狱;墨索里尼当时虽被德国人解救,但后来又被游击队员抓住,处决后其尸体被吊挂在楼中。即便意大利已经正式投降,德国后卫军队仍在此地坚决抵抗。直至 1944 年 6 月,盟军才夺得罗马,这一次盟军选择尊重罗马的历史建筑。

目光回到东部战线,包围列宁格勒的德军终于在西元 1944 年 1 月被迫撤退,他们劫掠了罗曼诺夫皇室的宫殿宝藏而返;列宁格勒宣告解围后,斯大林竟旋即命令饿坏的工匠们修复毁坏的宫殿。

而此时在伦敦,艾森豪将军负责指挥接下来从北线进攻法国的行动,其策略成功地解决了他与邱吉尔、流亡的法国戴高乐(Charles de Gaulle)将军之间的三方冲突。1944 年 6 月 6 日“作战日(D-Day),是沿着八十公里长的诺曼地海岸的盟军登陆行动,这是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部队攻势。

盟军征服德国纳粹的任务出乎意料地费力。一直要到西元 1944 年 8月底,盟军才收复巴黎,而该处的德国指挥官违抗了希特勒炸毁巴黎史迹中心区的命令。12 月时,撤退的德军在比利时亚尔丁地区发起突出部之役(Battle of the Bulge),一度拖延盟军的前进;但是到了 1945 年 2 月时,苏联军队及西方军队已经突进至德国领土。

英、美的轰炸机肆意地粉碎德国城市,除了毁坏大量财产之外,轰炸上影响德国的经济产能、降低其战争生产力,德国的铁路系统因此毁坏大半;德国则以飞弹的研发加以回应,布署 V-1 型及 V-2 型飞弹瞄准伦敦。

1945 年 2 月,英、美空军让德勒斯登(Dresden)─ 城中挤满了苏联进军下逃亡的难民─陷入一片火海,死亡人数估计在两万五千至十多万人之间。

▲战争的悲凉-摧毁德勒斯登

柏林失陷于 5 月 2 日,这是希特勒在地堡中自杀的两天之后,希特勒的情妇伊娃·布朗(Eva Braun)服下氰化物,亡于希特勒身旁。德国的将领们向英国的蒙哥马利将军(Montgomery)投降,地点在北萨克森尼吕讷堡石楠草原(Lüneburg Heath)的一间荒凉小屋内;东线的其余德国将领则向苏联投降。盟军如今散布在这块饱经摧残的土地上,试图恢复一点秩序。

原本人们虽已知犹太人的悽惨处境,但当希特勒设置的集中营获得盟军解救后,竟然发现了更巨大的噩耗,约有六百万犹太人─ 约是全欧洲犹太人口的三分之二─“消失”在集中营中,另外尚有接近上述同等人数的苏俄人、波兰人、斯拉夫人、吉普赛人(Roma gypsies)遇害。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