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衙门,十万宦官,宦官政治为何成了明代政治的一大特色?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千百衙门,十万宦官,宦官政治为何成了明代政治的一大特色?

历朝历代,皇帝常常通过赋予低级别官员实权以制衡现有体制下的高级官员,以此提高皇权。这一手段早已被后来的皇帝们用的炉火纯青。而到了明朝这一手段最终演化成重用宦官来提高威权。明代宦官政治也成为明代政治的一大特色。

一、明代政治体制上的巨瘤

明代宦官之所以为后来史学家们所诟病,原因在于其危害不仅仅是某些宦官对皇帝进谗言导致皇帝决策出错,更是因为宦官俨然成为明朝政治体制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规模之庞大,权力之无所阻碍,使后来政治改革者只能选择与其合作而难以将其清除。

在明代宦官等级分明。我们常说的太监实际上是宦官体制中的最高等级。太监通常担任各个衙门的长官或者是镇守太监。(朱棣迁都后派太监前往南京就任守备,故称镇守太监)。太监往下依次是少监,监丞,乌木牌(乌木牌和手巾、小火者都承担着皇宫内的苦力活)。

宦官集团除了等级分明,其职能划分也相当明确、全面,从某种程度上能和朝臣系统相媲美。

影视作品中的明代宦官

首先在职能上分为内外。对内负责皇宫维持和运作。对外监视各地,担任各地方守备亦或是皇帝特使。设在皇宫之内的机关,是包括十二监、四司、八局在内的二十四衙门。其中司礼监是内外宦官系统的核心。其他宦官碰到司礼监,叩头称其为上司,他们掌控着全国大小宦官部门。从某种意义上实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除了司礼监,还有诸如内官监,御用监,司设监,御马监,惜薪司,兵仗局等。他们各司其职,共同构成了皇宫内的基本秩序。

从人数上看,宦官规模是逐渐上升的。明宪宗朱见深时期有大臣上奏说:“监局内臣数以万计。”到了万历皇帝这里刚即位就:“允收马安等三千二百五十人。万历六年又命令司礼监会同礼部拣选内竖三千五百七十名应用。”后来当李自成攻破北京时,史料记载:“七万宦官竞相奔走。”由此可见明代宦官数量之多。

起初宦官不过是皇权创造出来的附属品。可是随着其尾大不掉,后来的皇帝固然能随意杀戮更换掌印太监,可是却对宦官体制本身无形之间愈发依赖。

二、“结党,构陷,剥削”明代宦官的三大原罪

自朱棣开始,一改朱元璋时期不许宦官干政的原则。开始有意识的培养宦官的文化素质,使其帮忙处理政务。朱瞻基设立了专门负责培养宦官的机构:内书堂,甚至派遣翰林官专门教导文墨。除了认字和了解背诵宦官行为守则:《内令》。他们还会和国朝读书人一样学习《论语》、《大学》、《百家姓》等书籍。

宦官冯保的作品,字相当不错

宦官参政后,因为其身为皇帝亲信的天然属性,可以在皇权从上而下的实行中稍做手脚,以此增加自己的权力。比如,皇帝若对内阁票拟有所更改,就要将奏折发回内阁。而司礼监就负责奏折批答工作。除此之外传皇帝谕旨,拟旨和传旨也皆由宦官负责。在上述环节中,如果有心,宦官们常常能通过皇帝旨意夹藏私货,甚至假传口谕。大学士孙承宗就曾对此表达过不满:“且传天语者,一字抑扬,便关轻重,臣愚不胜过计,望皇上慎重口传,酌为札记。”由此就可以看出宦官隐形权力之大。

《大明风华》里的明英宗

到了朱祁镇时期,王振甚至可以凭借权势操控内阁。都察院王文为了跻身内阁,通过滥用司法权力讨好王振,最终如愿以偿。朱见深时有大臣曾上奏称: “今之大臣,其未进也,非夤缘内臣则不得进;其既进也,非依凭内臣则不得安。

明代《杏园雅集图》中的内阁官员

明武宗朱厚照时期这一情况愈发严重,在此之前,朝中大臣与宦官的关系大体是对立的。(未有阁部大臣公然为阉效命者也。)而明武宗时文臣求升职而委身阉人已蔚然成风。甚至阁中重臣每遇见当时的掌印太监刘瑾,言必称“千岁”,自称“门下”。后来但凡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首辅都无不需要与掌印太监合作。

明武宗朱厚照剧照

日益上升的权势助长了宦官们嚣张的气焰。他们通过各种特务机构来构陷政敌或牟取私利。不管是官员,还是百姓都深受其害。

在底层,探子们凭借宦官们的权势用平民充当盗贼。诬陷的手段不一:“有括家囊为盗赃,挟市豪以为证者;有潜构图书,怀挟伪批,用妖言假印之律相诬陷者,或姓名相类,朦胧见收。”造成无数平民家破人亡。在朝野中,司礼监太监不光捏造罪名将大臣下狱,甚至还直接痛下杀手。王守仁因上疏弹劾刘瑾被贬谪贵州,中途被刘瑾派来的两个军校追杀差点丧命。除了刘瑾,历代中像汪直,张鲸魏忠贤手上都沾满了忠臣的鲜血。

王守仁画像

宦官们不仅破坏政治生态环境,在经济上更是如同蛀虫不断蚕食着明王朝的根基。全国各地方官员朝觐时,王振公然收取贿赂:“郡邑庶职能具礼者无不见,以百金为寻常,重至千金者,始得一饱一罪而出。”刘瑾甚至直接在朝中实行罚米法,若官员因公事遭受责罚,可以直接贿赂刘瑾以免罪。

三、皇帝的存钱罐和背锅人

宦官们通过贪污,勒索收取的财富不计其数。朱祁钰籍没王振家时,竟发现“金银六十余库,玉盘百,珊瑚高六七尺者二十余株,其他珍玩无算。”因此身为皇帝宫奴的他们有时候也会成为皇帝的下手目标。

刘瑾死后,其财产被皇帝收至豹房,并建立新的仓库存储。而万历皇帝为了给潞王准备珠宝,与太后商量加大力度搜索冯保财产。万历认为:“奴黠滑,先窃而逃,未能尽得也。”后来中官张诚的财富引起他人嫉妒,就有人进言万历说:诚家富逾天府。万历就因此生了心思,以张诚家奴仆冒功的罪名,将其抄家,财产送至内府。

皇帝与宦官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一方面宦官长期陪伴着皇帝,有的甚至陪伴着皇帝成长。皇帝对其往往有着较深的感情。可另一方面宦官在身份上只是家奴,皇帝给予其权力并默许其种种出格行为,是为了制造新的矛盾以对抗群臣,或者满足自己规则之外的贪欲。一旦朝中甚至民间对其怨声载道,或者政治风向急转而下,第一个被抛弃的就是这些看似风光无限的宦官。他们往往落得家破人亡以平复人心的下场。

宦官政治是明代政治的一大特色。《明史》中甚至单独设立《阉党传》来对其进行介绍。后来的清朝也吸收明亡的教训,杜绝宦官与王公大臣亲密接触。宦官本身就身有残疾,导致其多数性格上存在缺陷。他们虽然受过一定教育,但是终究不及正常文人的气节和使命感。因此当他们接触政治后往往会表现出极大的控制欲和极端性。这对明代的政治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参考文献:

1. 丁易:《明代特务政治》 江西教育出版社 2012年出版

2. 《明实录》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5年出版

3. 张廷玉等人:《明史》 中华书局 1974年出版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