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年太平军势如破竹 清政府用这招瓦解了太平天国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1852年太平军势如破竹 清政府用这招瓦解了太平天国

湘军是曾国藩在办团的基础上成立的

1851年金田起义之后,太平军迅速从广西蔓延至两湖,直至江南地区。更要命的是,清政府竟然没有能拿得出手的军队。在机动灵活又强劲的太平军面前,原有的以绿营兵为主体的军事体制不堪一击,八旗兵更是不复当年英勇,整个大清国的军队如同一只纸老虎,被西方列强和太平军秒成了渣。为了保命,清政府只好放手地方去办团练。这就是地方军事化的先声。

一、如何应对强大的太平天国

1851年后,太平军在清朝的疆域中攻城略地,气势长虹,而清政府深知绿营兵的脆弱,开始寻找新的军事发展路径,既然太平军起于地方,那就委派团练到地方上搞军事动员。

说干就干,1852年起,清政府向全国各地委派地方团练官。啥是团练?这个官究竟是做什么的?简单来说,团练就是挑选各地有名望的士绅,协助地方官组织地方部队,以应对太平军的进攻。说白了,就是自卫性质的地方军事力量。

这时候,曾国藩还在湖南老家为母亲丁忧守孝,结果清政府一纸任命,让他夺情起复,担当湖南的团练大臣。曾国藩就是在团练练兵的基础上拉起来一支精悍有力的队伍——湘军。

曾国藩曾是湖南团练

把军权交给地方,其实是很危险的,要是有更好的办法,清政府肯定不会选择团练。清朝统治者心里明明白白,在短时间训练出一支正规的中央军,是根本不可能的,而太平军不会因为清政府的军队还没训练好就大发慈悲,停止进攻,等正规的中央军训练出来了,太平军早就打到紫禁城了。在短时间内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太平军打进来了,你们自己想办法打回去。为了保卫自己的家乡而战,就没有不拼命的。

团练大臣与当地官员要是配合得好,在最短的时间里就能取得最大的军事动员效果。团练大臣多由地方士绅担任,他们很熟悉本地的情况,又有威望,而地方官员则具有政治权力与权威,两者结合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就拉起一支军队。也就是说,如果团练办得好,全国各地都会形成一座座坚强的自卫堡垒,太平军也就会四处碰壁,进而失败。

团练制度是晚清军制的变革

二、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理论是丰满的,但现实是骨感的。

清政府的设想是极好的,事实上在湖南的团练政策也很有效,湖南团练曾国藩训练的湘军,成为打败太平天国的主力军。但湖南以外的其他地方,团练大臣的政策却并没有取得什么效果,原因嘛,就是团练大臣与地方巡抚之间有矛盾,团练事业展不开。

团练和地方官怎么会闹别扭呢?

为了办好团练,清政府真是煞费苦心,团练大臣都是专门选拔出来的,必须是那种始于才华、陷于人品的贤能之人。地方官员也有自己的责任,他们得监督团练大臣,如果发现团练大臣“勒派侵渔”,就要如实上报。但地方官事务繁忙,根本无法像专职办团练的大臣一样,关心团练事业,所以本应由地方官承担的那部分责任,全都压到团练大臣的身上。

乡绅在地方也可能为祸乡里

团练大臣就觉得很憋屈:我明明只是协助你的,但却包揽了团练之事,而你明明不怎么参与团练,却要来监督我,你凭什么监督我?

团练大臣和地方官不闹矛盾才怪呢。1853年,帮办江苏山阳县的团练大臣丁晏以乱用职权的罪名被发往军台效力,实际上等于流放边疆。1854年,广西提督对本省的团练大臣龙启瑞和朱琦二人也很有意见,就向朝廷告状,说二人利用权力作威作福,尽管事情的真相并不能只听取一方的意见就可以下结论,但从中可以看出,地方官与团练大臣之间的矛盾是赤裸裸的。

三、团练大臣的困境

为何团练大臣屡屡招致地方官不满呢?说白了,一是因为钱,二是因为权。

钱的方面,各地团练大臣练兵的费用多是地方政府拨的,按理说,团练经费应该自筹,地方官自然不想将钱白白浪费在本不该他们支付的地方。

权的方面,团练大臣的军事权力时常与地方官相冲突,在地方防务问题上他们意见多有不同,更要命的是,许多团练在太平军进攻时并没有奋勇迎敌,而是弃城逃跑。如1853年1月,江西九江团练就在战前带领家人逃跑。这就是清政府专门选拔出来的团练大臣吗?太不靠谱了。地方官觉得自己是个冤大头,我给你出钱,你还不保护我,那我干嘛还要支持你呢?

在太平军面前许多团练畏葸不前

当然,不是所有的团练都不靠谱,也有许多团练想做出一番事业,但地方官对他们的牵制太大,以至于什么事情都做不成。拿曾国藩来说,他在湖南担任团练大臣时,对地方官员的不作为痛心疾首。由于他与湖南巡抚等意见实在不合,最终将军队驻地由长沙迁往衡阳。

由于种种原因,团练大臣政策出台后数年,效果一直不佳,团练大臣没有具体的官职、头衔,所以他的权力来源就不清不楚,直到1860年以后,朝廷才下令正式设立督办团练大臣职务,以从根本上解决团练大臣无权的问题。

李鸿章等从办团练开始拥有自己的军队

文史君说

团练大臣是清政府面对太平天国运动时无奈的举措,目的是利用各地有名望的乡绅发展地方力量,在各地拉起一支支队伍来对抗太平天国。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团练大臣没有国家编制,导致其与地方官员多有矛盾,除曾国藩等治军卓有成效外,各地团练问题重重,以致于朝廷不得不进行改革。

参考文献

崔岷:《咸丰初年清廷委任“团练大臣”考》,《历史研究》2014年第6期。

崔岷:《统合官绅的困境:“ 团练大臣”与地方官员的冲突(1853—1860)》,《宁夏社会科学》2017年第5期。

(作者:浩然文史·刘越)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