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剧与古装言情的差别:细数《清平乐》与宫斗剧的不同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正剧与古装言情的差别:细数《清平乐》与宫斗剧的不同

正在大众被各路宫斗戏“轰炸”至审美疲劳时,《清平乐》横空出世。它的诞生仿佛一股清流注入影视剧市场,向世人证明用心的正剧永远不过时。许多观众会拿《清平乐》与过往的“于妈剧”“琼瑶剧”做对比,细细品味二者之间的不同。从分类上讲,双方都可以划入“历史剧”。就历史而言,近十年的宫斗剧与《清平乐》这样的正剧有着诸多差异。笔者将归纳双方主要的不同之处,让你了解为何一个属于正剧,一个属于古装言情。

《清平乐》与宫斗剧的不同之处——对于官员、外戚的态度

在大部分宫斗剧中,妃子们为了争夺皇帝的宠爱或者构陷对手,往往会和官员们勾结。对象往往是妃子们的娘家或者朝中有权有势的大臣。这些后宫妃子入宫争宠的重要目的,就是为各自的娘家争夺皇帝的目光,让娘家人可以借助宫廷势力平步青云。

【华妃和年家互为犄角,这其实很犯忌讳】

然而在正史上,后宫嫔妃勾结外臣,依仗自己娘家的势力固宠极为犯忌。宋代开始,朝廷吸取前朝外戚专权的教训,对于后宫与外臣的交往十分警惕。作为首个正式确立“强干弱枝”政策的王朝,赵宋竭力打压权臣现象。因此,宋以后的王朝极为关注前朝士大夫与后宫的交往,一旦出现后宫干政的现象,轻则言官清流口诛笔伐,重则帝皇下旨贬黜与前朝大臣过从甚密的后宫嫔妃。

【《清平乐》中本颇为得宠的二位嫔妃因结交外臣,直接打入冷宫】

宋仁宗时期的曹皇后,本身为开国元勋曹彬的后人。按宋以前的政治规则,曹家可以借此机会平步青云,成为汉之王莽,唐之长孙一般的强势外戚。但是,无论是正史还是《清平乐》,曹家都没有借助皇后的上位之意,相反在剧中皇后还反复强调自己的女官不得用旧时礼节面对自己,尽全力消除过往的印记。这点无疑更符合当时的政治规则。

《清平乐》与宫斗剧的不同之处——堕胎与杀婴

无论是《清平乐》这样的正剧亦或者《延禧攻略》这样的古装言情剧,都深知一个道理——嫔妃的地位来源于她们的子宫。“母凭子贵”这个道理一直到今天依旧被港澳等地的豪门所信奉。在女子地位低下的封建王朝,这个道理无疑更加深入人心。

于是,在各路宫斗剧中,“堕胎”与“杀婴”成为了家常便饭。无论是女主角还是各路女配,一旦怀孕便仿佛置身于《三体》中的黑暗森林,时时刻刻提防身边的宫女、太监是否会被收买;时时刻刻担心某个人送来的食物是否被下了堕胎药;时时刻刻警惕周围的家具是否在自己没注意时,被人放了可以导致流产的“香囊”。在《如懿传》的原著小说中,还有用脐带勒死刚出生不久的婴儿,甚至手撕子宫的剧情。

【《延禧攻略》中的富察皇后要么被人暗算流产,要么婴儿被人放火熏死】

然而稍微了解下古代宫闱制度的人,都知道这些剧情完全不可能出现在正史中。无论一个王朝多么强盛,无论一个君主多么英明能干,都需要一个健康、合格的继承人保证传承。所有朝代都会极为关注皇室子弟的健康与成长。每一个怀孕的嫔妃,都会有专门的女官或者內侍照顾。当皇子或者皇女出生后,会有事先挑选好的奶妈负责照料,如果不小心出了差错导致皇家子嗣夭折,所有负责照料子嗣的宫女、太监、侍卫都要跟着倒霉,严重时可以让他们的脑袋集体搬家。某些宫斗剧中,通过收买内侍谋杀皇子的剧情根本不可能出现。试问多大的好处能让人不惜前途,乃至是生命呢?

【宫廷是全国防卫最严密的地方】

况且皇帝也不是傻瓜,你能从外部运送堕胎药给其他嫔妃打胎,那么运送毒药进入宫闱暗杀皇帝,便也不是什么难事。历朝历代的皇室对此极为警惕,清朝的皇室甚至要求妃子侍奉时,必须一丝不挂,以防止嫔妃身上携带武器。嫔妃们一旦被查出带有违禁品,轻则“被出家”,重则被斩首,甚至会祸及家人。因此,真实历史上,嫔妃们不但不能像宫斗剧那样为所欲为,反而活得像《清平乐》中那般如履薄冰。须知,无论在剧中还是在正史上,宋仁宗都是以宽厚、仁慈闻名于世,他的后宫尚且如此,那些以霸道出名的君主的后宫更应该小心翼翼,深怕犯了错遭到惩罚。

【作为皇后仅仅因划伤仁宗,便“被出家”了】

《清平乐》与宫斗剧的不同之处——礼仪与等级

许多人想起“正剧”往往会想起它们考究至极的服、化、道。其实,随着近几年的信息爆炸,不少古装言情剧已经能够做到考究。宫斗剧密集的清宫更是如此,毕竟清朝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距今不过100多年,又有大量实物与旧照片存世,不说细致入微,大致到位还是不难。双方真正的差距在于“位置”,即对古代宫廷地位的了解。宫斗剧无论在服化道上考究多么严谨,一到说台词时便暴露出问题。须知宋朝开始,儒家礼法已经深入人心,皇帝作为天下表率,更是时时刻刻需要注意自己是否“失仪”。后宫乃是皇帝的家,更是最为强调等级制度的地方。

【真传回古代,这样一记巴掌足以让你“青史留名”】

在《清平乐》中,郭皇后不满二位嫔妃,不仅仅是因为她们夺走了宋仁宗的宠爱,还因为她们仰仗官家的宠爱故意不对她行礼。礼节在现代人看来是一种礼貌,可在等级森严的古代,却是地位的体现。因为礼仪出了问题,导致得罪人或者被治罪的情况史不绝书。以对士大夫最宽松的宋朝为例,文官可以任意进谏不用担心杀头,但是一旦被认为在礼节上“大不敬”,依旧可以被下狱问罪,甚至处斩。

同样在这套礼法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帝皇也不会喜欢那些“不知礼数”的嫔妃。在《清平乐》中,郭皇后之所以被宋仁宗嫌弃,就是因为她“像莽汉”一样。可真的拿郭皇后去比宫斗剧中的嫔妃们,我们会发现她简直是傻白甜,行为比起动辄挖苦讽刺他人,乃至满嘴污言碎语的嫔妃们,绝对能算大家闺秀。相比敢于直接和作为“正妻”的皇后叫板的妃子们,郭皇后至少对儒家的等级制度还有敬畏之心。

【曾经是个“假小子”的曹丹姝,入宫后成为一个只知礼仪的“皇后”】

另一方面,出于同样的礼法约束,一个嫔妃无论多么受宠都不能飞扬跋扈,否则就会被指责“恃宠而骄”。固然也会有张贵妃这样的“另类”,但大部分的后宫妃子知道“人言可畏”这个道理。因为,嫔妃本质是皇帝的“妾”,在礼法上不能和作为正妻的皇后相提并论。古代司法里,妾侍不过是男人的奴隶(宋朝除外,妾侍可以被雇佣),奴隶受主家的宠爱那是福气,但若敢于依仗这份宠爱欺压主家的亲戚或者下属,那么史官大笔一挥一个“恶名”是逃不掉的。有些以爱惜臣下出名的皇帝还会因此将其贬斥,让她明白这一切来源于谁。

【作为铁帽子王弘晓向侄子的妾下跪,这简直可笑】

结语

作为正剧《清平乐》能获得现在的成绩殊为不易。因为,人们永远会用现在的思维,去解析以前发生的事情。所以,无论古装言情剧的服化道多么精美,都无法与正剧相提并论,因为它们缺乏对古代等级制度与社会背景的了解。偏偏是同样的理由,让它们每每能霸占流量榜单的前几位——无他接地气。好在《清平乐》作为正剧,目前也获得了不错的收视率,可见市场对真正用心的好剧,依旧是青睐的态度,也证明现在已经不是纯粹的快餐时代了。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