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话:各位读者大家好好好好好久不见了!疫情期间不知道大家过的是否安好,笔者倒是一直都起五更爬半夜的在社区维持治安和进行检查,累的腰酸背痛……虽然已经复工了,但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也请各位读者做好防护和保持个人卫生,你的健康也是我们的健康。行了,话不多说,让我们进入正题吧。(为向仍战斗在抗疫一线的作者致敬,本文以作者的话代替编者按)
作为一名期待《骑砍2》多年的老玩家,在这部作品发售的当天笔者就拿到了游戏(其实是之前打赌赢来的,我为损友的重信守诺而感到欣慰),并在第一时间开始了试玩。由于在游戏中对自身出身的选择,笔者在游戏的开局仅有一匹马、一把剑、一块盾、一把弓和一袋箭。实践证明,这一配置在100%伤害难度下的游戏前期较难幸存,尤其是在土匪的草叉都比你的剑够的远的日子里,玩家经常会在射到箭尽矢绝后一剑一盾策马冲入匪群,在准备效仿常山赵子龙于匪群之中杀个七进七出时、被劫匪的对猎魔人专用兵器一叉戳死于马下……这时候最想要的当然是一件趁手的长兵器啊!但碍于沉迷古象棋赌博、竞技场梭哈和招兵,囊中羞涩的笔者一度只能骑着一匹老马(有段时间甚至为了跑商囤货把马都卖了换了匹打沙漠劫匪缴获的骆驼)拿着草叉对抗劫匪守护治安,以至于群友给我起了个绰号——草叉骑士。有些人甚至还将自己新开存档里早期招募的NPC打扮成我的样子,不过我也因而获得了嘲笑他们的资本,甚至留下了一句名言:但凡有一把草叉,也不至于被劫成这样啊。——尤瑟夫男爵
▲早期没怎么截图,只能靠群友的同人了
话虽如此,当遇到拦路马匪的时候,尤瑟夫男爵还是经常失手。对于处在前期的玩家而言,拥有一定长杆点数的拦路马匪手中的锯齿矛、和山贼手里的投矛是远比草叉危险的存在。万幸的是,这柄堪用的武器很快就落入了尤瑟夫男爵的手中,并在他手中轻松的将对手的胸口戳了个透心凉。
▲100%伤害情况下我不推荐新手跟任何强盗头目单挑,好好的车说翻就翻
然后男爵就一脚踏进了草原强盗营地,在与匪首单挑时被对方一偃月刀斩于近前!吃一刀长一智的男爵随即就去了最近的城市,第一次掏钱买了一把和匪首同款的偃月刀,并在3天后的一个夜晚再次攻入营地。一刀斩下,匪首应声倒地,斗大的脑袋在地上滴流咕噜乱转……事实证明,不是笔者菜,是对方的家伙事真的好用。
▲尽管被削弱过,但现在的威力也完全够用了
发现这个攻略要素的当然不止笔者一个。很快,“偃月刀是《骑砍2》前期最强开荒武器”的消息就不胫而走。这款可砍可刺、威力巨大、杀伤范围还广的武器迅速获得了全球玩家的认可。部分玩家宛如关公再世、大偃月刀一刀斩十几个杂鱼的视频也一度充斥各大视频网站的首页。不过很快,偃月刀和大偃月刀就迎来了官方的两轮削弱。万幸的是,这两轮削弱主要针对的是偃月刀的穿刺属性(也被部分玩家称为“骑枪属性”或“碰瓷属性”)和在城市中购买到的概率,对于大多数玩家而言这些修改都无伤大雅。在绝大多数作战环境下,偃月刀和大偃月刀依旧可以大杀特杀。
▲大偃月刀也并不是什么都比标准偃月刀好,用哪个还是要看个人取舍
不过随着偃月刀imba传说的火热,一些关于这款武器的争议也越来越大。部分欧洲玩家开始质疑起它的威力和存在的合理性;而部分国内玩家则对“偃月刀”这个翻译产生了怀疑,开始纠结起游戏中的“偃月刀”是否就是《三国演义》中脍炙人口的“偃月刀”了……这些争论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甚至连送我游戏的朋友也向我问起了这个问题。看来,确实是时候说道一下这把“偃月刀”了。我们先从文字部分入手,把游戏设置从中文改回英文,偃月刀的原始设定名称便呈现在我们眼前——hafted blade。这个短语一般认为可能是东欧或土耳其地区的武器称谓的英文转译,其最早出现在《骑砍1》的一个早期更新中,特指罗多克军士和可汗亲卫手中的长柄砍刀。这个短语中的两个单词实际上拼接的非常生硬:haft的意思是手柄、握把,而blade则是刀、刀具。如果从词意上理解的话,翻译成“长刀”或者“长柄刀”似乎都很合理。但这个定义太宽泛了——游戏里符合中文中的“长刀”和“长柄刀”定位的武器非常多。巴旦尼亚资深镰刃手使用的色雷斯制式的反曲长刀、或者阿塞莱苏丹国部队的星型大劈刀都符合这个宽泛的定义。而按照设定,库塞特汗国的原型是库曼人和其他东欧地区的游牧民族,他们所使用的武器和铠甲几乎全部来自东方草原,hafted blade则是库塞特汗国高级骑兵和步兵常用的武器。从来源和精准定义的角度考虑,翻译成“偃月刀”也无可厚非。
▲蒙古军队的“偃月刀”
而如果从形制上分析,游戏中的“偃月刀”和国人传统认知中的偃月刀也有一些区别:它的刀头较中国军队在宋明时代使用的同类型武器短小很多,厚度也更薄。不过这实际上非常正常,因为游戏中的库塞特汗国的偃月刀形制参考并不来自于宋明,而是来自于这两个朝代的宿敌——蒙古。蒙古军队在占领中国北方后,也曾大量使用过这种中原式样的长柄刀用于西征。与宋明两朝的重步兵在实际使用中,非常依赖将大质量的刀头作为钝器对抗重装骑兵不同,蒙古军队的长柄刀主要用于装备自己和仆从军的轻装骑兵部队,预想的作战环境也主要是对抗无甲和轻甲的单位。更重要的是,蒙古帝国的轻骑兵部队并没有宋明那样的顾虑——腿长在他们的马身上,战略主动权也掌握在他们手中,这使得他们长柄刀具的刀头相对短小,也更加轻巧。而在《骑马与砍杀2》的世界里,处于中世纪的各国和现实世界一样,除了资深及以上等级的步兵与骑兵外,都极少装备金属铠甲,帝国的近卫弓箭手所穿着的则是皮甲、弩手军士穿着的也不过是锁子甲。这一设定也使得这种形制的偃月刀的威力得以完全发挥,可汗的铁骑也因此得以像历史上一样轻松的走南闯北、马踏欧亚。
▲《骑砍2》中瓦兰迪亚步兵使用的钩镰在蒙古西征后的时代里,在北欧和东欧地区,“偃月刀”开始逐步与钩镰和斧子融合。
尽管有很多玩家对于这款武器出现在欧洲存在一定的异议,但实际上,在蒙古停止西征后,偃月刀形制的刀具确实在整个东欧和东南欧区域广泛而长期的存在。只不过既没有人对这种“偃月刀”制定过一个标准的形制、也没有人给它一个统一的名称。在东欧农奴造反时,那些农民们用镰刀片、工具刀制造的简易长柄刀通常被被归类为“斧枪”(Halberd)、“钩镰”(billhook)或“异形戟”。在胡斯战争和奥地利王位继承战相关的油画、装饰画和影视剧中,我们也都能见到“偃月刀”的后代——相较于他们的欧洲和亚洲血脉,这些武器要粗糙很多,却依旧强大,只是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太多的足迹。但它们确实存在过,至少也是为之后的军械师们改良自己所属军队的制式武器提供了一些经验和范本。
▲著名捷克电影《扬·杰士卡》的剧照,注意队伍后半段几名士兵使用的钩镰
东北欧地区的莫斯科大公国和克里木汗国接收了大量蒙古帝国所留下的武器装备,“偃月刀”系的刀具自然也在其列。不过,受制于当地的严寒气候和大量盾牌兵的作战配置,这些“小头偃月刀”显得非常脆弱,沙皇的军械师们不得不对其进行改良。最终,他们结合了长柄刀和破甲斧的优势,制造了更加坚固、对重甲士兵杀伤力更强的“劈砍斧”(bardiche),也就是《骑砍1》和同时代的游戏作品中非常常见“半月斧”。直到沙皇建立近卫射击军的时代,这款长柄兵器依然是俄罗斯军队的重要武器——虽然其主要使用价值已经从近战武器逐步转变为了火枪枪架。
▲沙皇近卫射击军与他们的“半月斧”“半月斧”的前身之一是“偃月刀”,而另一个则是《骑砍2》前期的另一样神器——“行刑斧”
而在中欧、南欧和东南欧地区,库曼人和其他游牧民族的雇佣骑兵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依旧使用着“偃月刀”,他们的所作所为和使用心得也在影响着其他的雇佣兵同行。不过,南欧人其实也并不清楚这东西究竟是什么,也将其称为戟(halberd)。最终,这些南方的“偃月刀”开始与法式的戟或者意大利式的双刃枪融合,成为了14世纪的欧洲戟(halberd)、“剑刃戟”(Glaive)和“长剑刃戟”"(glavie-wisarmes)无数的前身血脉之一。顺便一提,游戏中的“长偃月刀”其实也是“偃月刀”的欧洲化产物,库曼雇佣兵在胡斯战争中就曾使用过类似的武器。游戏中的这款武器在野战中性能极佳,但不适合城市战;在狭窄的房间内和走廊上,如此笨重的长兵器非常难以施展。
▲我就问你这把剑戟前端的刀头眼不眼熟吧
当笔者研究到这里的时候,突然意识到了一个问题……无论是“钩镰”、“半月斧”还是“剑刃戟”,刀头的上方或一侧都有一个凸起,这个凸起的主要作用也非常类似于中式卜字戟的小枝——即用于拉扯敌人、劈凿破甲和格挡。而我国早期的偃月刀与其他长杆刀上,背部也同样有这样的一个凸起。这个凸起的存在意义,真的像是后人们认为的一样/仅仅是用于装饰和悬挂红缨的吗?
▲欧洲长杆武器进化史切片,注意最中间的长杆刀
诸多疑点不宜轻下判断。在相关使用方法的古籍难以寻觅的当下,有关它们的猜测可能究其一生也无法找到答案。最终,同那些旧时代的典籍和兵书一样,东方长柄刀也好、偃月刀也罢,西方世界的外来者、hafted blade,最终都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但它们并不只是昙花一现的匆匆过客——在之后的几个世纪里,我们仍然能在欧洲的长杆兵器身上找到这些外来先祖身上传承下来的痕迹。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尤金少将,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