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制作精良的燧发式手枪
在火绳枪逐渐代替冷兵器,并把欧洲骑士们打到怀疑人生的时候,火绳枪的缺陷还是显而易见的。
最致命的缺点是用于引燃火药的火绳,容易受到雨雪乃至潮湿的影响而无法点燃,可以想象在雨天去点燃一个二踢脚得有多大困难,在战场上打不着的火枪比烧火棍只会更加糟糕。
同样,也是由于火绳和引发药的不稳定性,火绳枪打不响的几率相当高,这一切都等待着新技术的突破。
图2. 转轮打火枪的枪机原理
随着中世纪的结束,枪械制造和钟表制造成为欧洲高速发展的新兴产业,出现了许多同时精通两者的工匠。
1515年,德国钟表师约翰·基弗斯把类似打火机的原理运用到火枪设计上,发明了转轮打火枪。这种枪的击发装置是一根蜗牛形发条和一个金属转轮,用右手拇指扳动击锤,发条拧紧,扣动扳机时发条带动转轮高速旋转,摩擦火门上的弹簧片发出火花,引发火药,这已是早期燧发枪的雏形。
转轮打火枪的枪机设计复杂且昂贵,不可能马上更换全体步兵手中的老式火绳枪,但对于骑兵来说却避免了战斗时火绳熄火的麻烦,所以首先在不缺钱的骑兵们中得到装备,甚至每人都携带数把这种转轮发火枪。
图3. 撞击式燧发枪的枪机细节
1547年,又一位精通枪械和钟表制造的法国人马汉,在转轮打火枪的基础上,取消了发条钢轮,改为以击砧打击燧石产生火花的方式,来产生火星并进而引燃火药击发。击发式燧发枪的枪机原理进一步提高了发火率和射击精度,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较低,便于大量生产。
击发式燧发枪的机械结构类似于后期的火绳枪,采用了更强力的击锤弹簧保证提供足够的撞击力度;因此它的扳机力和扳动击锤都要比火绳枪来得费力。相对于“背上一法里长的火绳打一天仗”的火绳枪,仅仅需要几小块打磨好的燧石片的燧发枪的优点是不言而喻的。
和火绳枪相比,燧发枪再也不用担心被潮湿的天气弄熄火绳而无法击发,也不用担心夜晚燃烧火绳的光和火绳独特的气味而暴露目标。
图4. 经过改进的击发式燧发枪,性能和稳定性大大提高,具备了近代武器的各种特征
早期燧发枪多为前装滑膛式,口径在16-22毫米之间,重4-6公斤,枪长1200-1600毫米左右。滑膛燧发枪的射程能达到140-200米,后期线膛式能达到为280-800米,射速相对于火绳枪有了极大的提升。
为了把火药、弹丸紧密安装在枪膛之内,使用了枪膛通条来把弹丸压实在火药中。在实战中由于紧张,有些士兵会反复在枪中安装两发甚至更多的弹丸。
图5. 另外一种形态的击发式燧发枪击锤,更为严密结合
在欧洲,燧发枪的广泛应用大大加速了自15世纪开始的火器淘汰冷兵器的过程。16世纪,旧式的步兵方阵逐渐让位给更能有效发挥火力的线式队形,为了让更多的枪在一个正面上开火,整个步兵阵列的纵深被压缩到了只有几个人。
图6. 火枪手和长矛兵混编的欧洲步兵方阵
火绳枪为了要给火绳留出距离,并排的两名士兵至少要留出一米的活动空间,燧发枪兵却可以紧密排列,在横向上很长很长地延展开来。燧发枪的快速装填,也使得燧发枪兵队列仅需保持3-4列的小纵深。
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力压俄军的那几年,就是靠瑞典火枪兵以小纵深大密度的集体射击的威力。18世纪中叶,普鲁士大帝菲特列大帝指挥训练有素的普鲁士军队能用燧发枪达到每分钟5发的射速。
图7. 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领导了欧洲陆军方阵的改革
同样在这个时代,军队开始特别注重对士兵队形和统一指令的训练。为了实现最大数量的步枪射击,前排的士兵被命令采取跪姿和卧姿,但如果指挥官无法有效控制队伍,在零散的几次射击之后,前排士兵就搞不清是否还要采取跪姿。所以近代军队里特别强调战斗队列,强调勇气和战术的结合。
图8. 采用跪姿和立姿射击的普鲁士陆军
以当时燧发枪的精度,士兵基本很难击中自己瞄准的目标,为了达成对对方的杀伤力,也必须组成密集的人墙来集体发射火器。
另外一个原因是火绳枪和燧发枪发射后的硝烟很浓,甚至达到基本看不清对手的状况,因此火枪手们所要做的,无非就是按照操练流程不断重装子弹,在指挥官的命令下采取跪姿或立姿集体射击。
图9. 早期的定装纸壳子弹
和火绳枪仅为50%左右的点火率相比,燧发枪的点火率达到了85%以上。17世纪初,定装纸壳子弹的问世使燧发枪的射速进一步增加。定装纸壳子弹把定量火药和弹丸装入一个防水的纸制弹筒,使用时只需用牙把弹筒咬开,把里面的火药倒一部分到发火池里,再把剩下的火药和弹丸用通条塞到枪管里就行了。
使用纸壳子弹的燧发枪兵,射速可达到每分钟2-3发甚至更多,这使他们能够打出足够密集的弹雨,即使面对骑兵的冲锋也不再是软弱无力的了。
图10. 套筒式刺刀的安装方式
各种各样的西方火器随着地理大发现和西方殖民者的脚步,也被带到世界各地。东南亚的马来人在得到火枪之后,把本民族的波纹剑安入枪口当短矛使用,这启发了荷兰殖民者,他们把这种构想带回欧洲。
1679年,法国人率先发明了刺刀,早期还是直接塞在枪口里的,射击时要把刀拔下来。17世纪90年代,卡座式刺刀的发明解决了这个问题,必要时刺刀可被卡套在枪管上充当长矛用。此时的欧洲骑兵的主要装备已经是火枪和军刀,装有刺刀的火枪勉强可以应付。
17世纪前半期,正好是三十年战争的时代,古斯塔夫如此重视火器的使用,但在他的军队中仍然保有三分之一左右的长矛兵,而在卡座式刺刀发明仅仅30年之后,最保守的俄军也淘汰了长矛兵的编制,从此欧洲步兵所使用的就完全是枪械了。
图11. 欧洲军迷重演的三皇会战
17到18世纪欧洲标准的步兵冲突,是双方排成宽度足够长的队列,每列纵深仅需2-4排。双方队列互相推进到火枪的有效射击范围内开始对射,形似集体枪决,然而,这是由当时的枪械技术所决定的步兵战术,目的是最大限度集中火力,同时代的英军往往倾向于将第一轮射击保留到更近的距离才发射,以求一举击溃对手的勇气,具体可参看梅尔吉布森主演的《爱国者》一片,有最为精准和形象的展示。
客观地说,这种技战术需要极大的勇气,高度的心理素质和娴熟稳定的重装填技术。在枪林弹雨中,身边战友不断被击倒而血浆满地,有勇气坚持到底的一方才能成为真正的胜利者。“排队枪毙”战术直到美国内战时才被高昂的杀伤力所淘汰。
图12. 西方画家笔下装备早期火绳枪的中国清朝士兵
然而,中国火器装备和研制的进程,由于明朝被满清灭亡而停滞了,清人自马背得天下,对骑兵的克星火枪尤为忌惮,朝廷禁止火器在民间的制造和流行。清军装备的火器,错过了技术的发展期。同样由于技术发展的落伍,清军一直不能走出冷兵器时代的骑射思维。
图13. 八里桥之战的西方油画
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清军主要是守备要塞,但也逢战必败。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在八里桥爆发了一次最有勇气的东西方大会战。
在击败太平军火枪阵的胜利鼓舞下,僧格林沁带领最后的蒙古骑兵向英法联军发起了骑兵冲锋。然而在英法联军密集的燧发枪步兵阵线齐射下,三万清军伤亡近半,英法联军仅有12人阵亡。
此战与血腥的美国内战基本在同一时间。指挥战斗的法军将领孟托班回国后,被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封为“八里桥伯爵”,还让他当参议员。法皇提议再给他年金五万法郎作为奖赏,遭到了多数议员的反对。
议员们认为,发生在八里桥的不过是“一场引人发笑的战斗”,“在整个战役期间,我们只有十二个人被打死,不值得再给他那么高的奖赏!”
图14. 关于八里桥之战,我们的油画画风是鼓舞人心的,但不是振聋发聩的
值得欣慰的是,八里桥之战中的清军表现英勇,甚至得到对手的赞叹:“中国人和以勇气镇定著称的鞑靼人在战斗的最后阶段表现得尤为出色……他们中没有一个后退,全都以身殉职”!
经历了八里桥之战的惨痛教训后,中国人终于开始了痛定思痛的漫长求索,激发了大规模的洋务运动。然而西方科技的发展并没有等待,火枪的前沿科技,正在向连发和精准两条科技树上发展,这些都要留到下一个篇章里继续关注。
火器时代共有三篇,此为第二篇,欢迎延伸阅读和关注
一、火器时代简史之一:从三眼铳到火绳枪,大明火器落后在襁褓期
二、火器时代简史之二:从遂发枪到整装弹药,彻底完结了冷兵器时代
三、火器时代简史之三:更快更准更强,近代枪械的发展高潮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