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碎玉:埃托岛水域的飞机残骸 B6N“天山”舰上攻击机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平湖碎玉:埃托岛水域的飞机残骸 B6N“天山”舰上攻击机

背景阅读:

平湖碎玉(一):楚克是什么?楚克好吃么 ?—— 楚克沉船的历史

平湖碎玉(二):潜在楚克,沉船潜水盛宴的菜单 —— 楚克潜水介绍

在林林种种的舰载机中,我一直觉得鱼雷轰炸机是一种颇有中世纪骑士风格的机种。面对越来越多将防空武器堆满甲板、武装到牙齿的钢铁怪兽,它们却只能像骑士那样排成阵形、目不斜视的笔直冲锋。当这些没有盔甲的骑士(安了装甲就带不动鱼雷了)以极低的高度(飞高了鱼雷会摔坏)、较低的速度(飞快了鱼雷也会摔坏)、很容易估算的笔直航线(不然射不准)扑向敌人火力最集中的侧舷(侧舷投影面积大命中率高)的时候,沉重笨拙的“长矛”是它们唯一的输出手段。更可怕的是,即使这枚“长矛”已经发挥了杀伤力,“骑士”还是无法脱离,它们还不得不在极近的距离上撞进一次敌人的火网,用生命去演绎死里求生、火中取粟的真正含义。

罪恶的日本军国主义者一直将鱼雷机视为是扭转乾坤战胜美军的利器。“天山”舰上攻击机便曾经是日军非常寄予厚望的新式主力机型,然而它却是生不逢时。它虽然在战争后期频频出场,不断给美军制造“有惊”,可结果却从来都是“无险”。按理说这样一型广泛使用,且大量战损的飞机,应该留下不少遗迹才对,可是事实上,据我所知今天我们能够触摸到的“天山舰攻”就只有美国博物馆中不对外开放的一堆散件和楚克水下这两件孤品了。

通常在楚克提到“Jill”潜点,所指的都是“埃托”岛东北部的一架保存较为完整的“天山舰攻”(我推测是一一型)。但是因为后来人们在西南方向一处战后美军丢弃剩余物资的“水下垃圾场”中又发现了一架缺少内部设备的“天山”外壳,所以我在本文中将两者一并介绍,但是主要篇幅还是聚焦于传统上潜水员们所说的“Jill”潜点。

↑ 进击的“天山舰攻” 来源:航空資料館 松下薫

平湖碎玉 四十

“埃托”岛水域的飞机残骸(五)

B6N“天山”舰上攻击机

Jill Torpedo-Bomber )

沉船概况:

名称:Jill Torpedo-Bomber

型号:B6N“天山”舰上攻击机

原长 / 宽:11米 / 15米

深度:36米

在1930年代末,日本海军航空部队已经在万恶的侵华战场上实践了它们所有的机型,并根据战场上的经验和教训开始对下一代各类飞机展开研发。在舰上攻击机(舰载鱼雷轰炸机)方面,日本海军也在1939年底向中岛飞机提出了下一代“14试”舰上攻击机的技术要求。中岛在1940年5月开始委托松村健一团队全面展开了设计工作。新的攻击机在1941年便进行了首飞,但是却一直因为技术问题缠身,直到1943年才装备部队。根据日军新的命名规则,这型新的飞机被命名为“天山”舰上攻击机,“略符”为B6N。而盟军给它起的代号则是“Jill”。

↑ 油画作品中的“天山舰攻” 来源:照片来自知乎插图,小宁苦寻原画作者无果,还望知情者赐教

“天山舰攻”研发伊始最大的亮点就是采用了中岛新开发的“护式一一”型发动机。得益于这型功率强劲的发动机,“天山舰攻”的理论航程几乎比上一代提高了一倍,高达3000公里。同时它的航速也提高了将近四分之一。从纸面上看来,新飞机的性能超越了当时美军正在研发的下一代鱼雷轰炸机TBF“复仇者”。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是这款“护”式发动机也给新“舰攻”带来了无数磨难。首先最基本的便是发动机重量过重,导致新飞机对起飞跑道长度要求很高,这样日军的一众轻型航母就只能继续使用落后过时的“九七舰攻”了。此外这款新发动机在成熟度上还有很大的欠缺,导致“天山”遇到的麻烦从输出功率低下到螺旋桨力矩偏移不一而足。这也导致了“天山”的量产时间一拖再拖,甚至有很多问题不得不寄希望于装备了部队之后再一点点解决。事实上,在折腾了一大圈之后,“天山”后来真正大量生产的“一二型”还是不得不换成了功率稍小的三菱“火星式二五”型发动机。

↑“天山舰攻一一型”(上)与“一二型”(下),因为更换了发动机,所以前部整流罩的形状有改变,请留意整流罩侧面的排气管 来源:japaneseaircraftofwwii.blogspot.com

经过了长达两年多的实验和修改,“天山舰攻”终于勉勉强强在1943年下半年开始投产并装备部队。而它第一次投入战斗,则要等到1943年12月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方向的“第六次布干维尔空战”了。尽管对新型“舰攻”抱有巨大的期望,但是随着日军经验丰富的飞行员损失殆尽,加上美军的防空能力也大为加强,所以“天山”几乎从一参战便是厄运连连,不但几乎没有取得什么重大战果,反而每次出击都常常是血本无归。

↑ 刚刚从航空母舰“大凤”上起飞的“天山舰攻” 来源:小池繁夫油画

到了44年底,日本航母机动部队已经基本灰飞烟灭。无奈的“天山”几乎只能从陆地机场起飞打“游击战”,依靠单机夜袭的方式偷袭美军舰队甚至是干脆做了“神风特攻队”。终于,日军在1945年初评估决定停产“天山”,改用“彩云”舰上侦察机代替。然而由于此时日本工业已经遭到严重破坏,难以转产“彩云舰侦”,因此直到战争结束“天山”也还在继续少量生产,只是这时候的产品大多只能供自杀特工队使用了。

↑ 从陆地野战机场起飞的“天山舰攻” 来源:小池繁夫油画

“天山舰攻”在二战时取得的成绩是主要是两次击伤战果,分别是在硫磺岛战役中,重创过美军舰队航母“萨拉托加”号(USS Saratoga, CV-3),此次出击同编队的“彗星”还击沉了护航航母“俾斯麦海”号(USS Bismarck Sea, CVE-95);另一次则是在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前三天,用鱼雷击伤了美军战列舰“宾夕法尼亚”号(USS Pennsylvania, BB-38)。在整个战争期间,日军一共生产了1266架各种型号的“天山舰攻”,最后只有187架幸存至战后。然而时至今日,依然存世的“天山”则只剩下一架被美军战后运走用于测试研究的标本,如今以散件的形式保存在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 National Air and Space Museum)。

↑ 战后美军正在菲律宾克拉克基地测试“天山舰攻” 来源:www.j-aircraft.com

对于1944年2月遭到美军突袭的楚克日军来说,那时才刚刚投产几个月的“天山舰攻”绝对还是一件被寄予厚望的新锐武器。当时楚克的“天山”主要有两部分:一个是驻扎在“枫岛”机场、隶属于第十八航空舰队第五五一航空队的26架崭新的“天山舰攻”;另一个则是位于“竹岛”基地的“南东航空厂支所”的数架“保管机”,也就是在此中转,等待分配到其它部队的飞机。

“五五一空”是日军为了巩固“绝对国防圈”所专门组建的一支主力“舰攻”部队。该部是在1943年8月由从“三三一空”抽调的人员为基础组建的,并且在10月成为了日军第一批装备新式“天山舰攻”的部队,但是他们在训练中发现新“舰攻”的尾翼的结构强度不足,不得不一度将飞机送回原厂改造升级。一直到1944年1月底,该部的26架“天山”才第一次由轻型航母“海鹰”运送到楚克的枫岛机场(另有一架飞行长座机在2月11日抵达楚克)进行实战部署。

↑ 1943年12月4日,从美军航母“约克城”号上拍摄到的一架被5.5英寸大口径高炮直接命中的“天山” 来源: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

几天之后在2月16日,鉴于前一天楚克日军监听到了美军活动的迹象,而且有两架执行侦察任务的飞机没有返航,所以当天一早“五五一空”便派出了9架“天山”执行侦察美军和寻找失踪飞机的任务,但是并没有任何结果。到了17日早晨4:20日军雷达发现了来袭的美军机群之后,“五五一空”也立即组织飞机升空侦察来袭美军舰队的位置。第一批8架(后来又追加2架)“天山”在4:55起飞,并且在1个小时之后发现了距离楚克80-100英里的美军航母编队。但是在随后的战斗中有2架“天山”被美军击落。当天“五五一空”在枫岛的基地也遭到了美军的空袭,最后该部前后一共损失了18架“天山”,幸存的9架则连忙飞往天宁岛躲避。

↑ 正在投掷鱼雷的“天山” 来源:www.argc-art.com

第二天,“五五一空”的6架“天山”又从天宁岛起飞试图直接反击袭击楚克的美军航母编队,结果这一次他们在损失了4架“天山”之后依然没能取得任何战果,只好返航。但是“五五一空”与楚克的缘分还没有结束。在获得了4架“天山”和11架“九七舰攻”的补充之后,“五五一空”在4月底再次来到楚克,并且向第二次轰炸楚克的美军航母编队发起攻击,结果这一次又是在损失了6架“九七舰攻”和4架“天山”后无功而返。此后虽然“五五一空”在6月为了执行“あ号作战”又派遣过11架“天山”短暂回到楚克,但是并没有在这里爆发激烈的冲突。几十天之后,在“あ号作战”中被全灭的“五五一空”便被直接解队了,结束了它前后不到一年的部队历史。

↑ 1944年4月29日,从美军航空母舰“约克城”号上拍摄的一架正顶着密集的炮火冲来的“天山舰攻” 来源:U.S. Navy

关于位于“竹岛”基地等待转运的几架“天山”,日军并没有留下详细的记录,我们只能从美军的记录中略知一二。2月17日美军第一批负责争夺制空权的F6F“地狱猫”战斗机飞抵楚克上空的时候,发现“竹岛”机场上的日军飞机正在紧急起飞。当时有二十架左右的“零式舰战”和一些其他机种已经升空,但是由于高度很低所以处于劣势位置。而这时的机场上则布满了近百架各型日本飞机,有些根本就因为没有飞行员一动不动,也有一些正在争先恐后的想要起飞。

占据绝对优势的美军一边消灭已经起飞的日本战斗机,同时也一边开始反复扫射“竹岛”机场上的飞机。有的日本飞机在跑道上被击中,带着火焰起飞没有多远就一头扎进了海里。等到空袭结束之后,“竹岛”基地的“保管机”一共损失了94架之多,其中很有可能也包含了数架“天山”。

↑ 正在遭到空袭的“竹岛基地”(近处),上方(远处)克可以到“夏岛”8号燃油码头的3座燃油罐已经被击中,冒出滚滚浓烟 来源:William H. Balden

1988年,楚克的潜水船“Thorfinn”上的船员无意间在“埃托”岛东北方深水区的边缘发现了一架“天山舰攻”沉在海底。这架飞机的位置就在原来日本“竹岛”基地跑道正前方不到300米远的地方。那时这架飞机正立在大约36米深的沙质海床上,机头朝向北方,保存的非常完好,好像刚刚被乘员放弃在这里一样。

↑ “Jill Torpedo-Bomber”潜点的位置

在这架飞机的最前端,虽然最近几年它的整流罩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破损,但是依然可以清楚的看到“天山”标志性的4桨翼金属螺旋桨。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螺旋桨的桨翼都向后方弯曲,这是高速旋转中的螺旋桨直接撞击到水面的结果。

↑ 机艏螺旋桨明显向后弯曲 来源:Jim Garland

飞机的座舱部分也非常完整。它被发现的时候,座舱盖就都处于开启状态,这让潜水员们可以较为容易的观察机舱内部的设备,同时也许说明当年的3名飞行员都有较大的概率成功逃生了。机舱内部有些轻微的沉积物,但是并不影响我们看到基本完整的仪表盘,甚至连操纵杆也都保持在原位。据说早年的时候这里还曾经能看到完整的飞行员座椅。

↑ 近几年这架飞机的铝合金蒙皮开始出现逐渐脱落 来源:Ryan Smith

在座舱前部的机身上,有一根看似竖直生长的珊瑚,这其实是被珊瑚包囊的拉线立柱。在尾座乘员的后边,本来还安装有一挺英伦血统的“九七式”7.7毫米后射机枪。这支武器经常被潜水员拿来把玩,现在它已经脱落并被丢在了飞机旁边。比较有趣的是这里还有两个英国风格浓重的机枪弹鼓,其中一个处于打开的状态,可以看到里边压满了7.7x56R子弹。

↑ “九七式”7.7毫米机枪及弹药 来源:King Kapmre

这架“天山舰攻”除了飞机操纵面上的帆布结构早已分解之外,铝合金的机体基本完好,上边的珊瑚生长也不是特别茂盛。仔细观察它的外观,可以发现飞机左翼上没有安装7.7毫米机枪,而发动机整流罩侧方的排气管则是集合式的。查阅资料可以发现中岛从建造生产编号为71号的“天山”开始便取消了左翼上的7.7毫米固定机枪。随后他们又在建造完124架使用“护”式发动机的“天山一一型”(B6N1)之后,从生产编号为134的“天山一二型”(B6N2)开始使用“火星”发动机,新的“天山一二型”同时也将整流罩侧面的排气管由集合式改为了独立式推力排气管。综上所诉,我推测这架飞机应该是生产编号71号至133号中的62架“天山一一型”中的一员。根据生产编号区间推测,建造日期大约应该在1943年4月至7月之间。

↑ 机艏整流罩细节,侧面没有独立式排气管 来源:Chris Usrey

今天,如果我们仔细的观察这架“天山”的机身,依然还可以找到多处弹孔。看来无论它当年是“五五一空”派出执行任务,被击伤之后勉强飞回来却在家门前坠海;还是在美军飞机的扫射中带伤从“竹岛”基地起飞又坠毁在跑道尽头,我们都不难想象它未及绽放便落入水底的经历恐怕颇为惨烈,可能这也正是人们所说的“多行不义必自毙”把。

关于楚克另一架不太为人知的“天山舰攻”,我们也在这简单叙述一下:在1990年代,潜水员偶然在“埃托”岛西边发现了一片布满了航空设备和飞机零件的海域。原来二战之后,美军将投降日军遗留在“埃托”岛上的飞机、机上设施等等统统直接推进了这一带的海里。经过仔细辨认,人们在一处18米深的区域发现了另一架相对完整的“天山舰攻”。这架“天山”正立海底、机头朝向北方。机身内部的发动机、座椅、仪表都已经被拆掉了。如果潜水员在这架飞机周围多查看一下,还会发现这里堆放了大量其它设备,甚至包括一枚完整的鱼雷。

↑ 这架“天山舰攻”机身较为完整 来源:Nick Blake

↑ 楚克的另一架“天山舰攻”,外表比较完整,但是内部却是空的 来源:Andrew Lee

关于楚克“埃托”岛附近的几处飞机潜点,今天就全部介绍完了。希望对大家会有一些帮助!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