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日本鬼子,国民党的军队为何弱不禁风损失如此惨重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打日本鬼子,国民党的军队为何弱不禁风损失如此惨重

八一三淞沪会战,是抗战中中日两军精锐部队首次硬碰硬的较量,也是中国军队牺牲最大、战斗最为惨烈的一役。此一役,中国陆、海、空军虽然精华丧失殆尽,但是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春秋大梦。

不过,凡参加过淞沪会战的国民党军人,感受最深的是日军陆、海、空、炮的联合火力杀伤凶猛;感受最悲怆的是中国军队武器装备整体落后、火力不济。进攻时,陷入日军的立体火网;防御时,饱受日军的火力轰击。很多参战的国民党军高级将领如陈诚、张发奎等回忆说,战斗激烈时,常常是一个军拉上去顶一周就得撤下来整补;一个师打下来,只能编成一个团;一个团齐装满员地开上去,晚上只回来了几副伙食挑子;一个营打下来,仅能够勉强凑成一个连,一个连上去甚至十多分钟就全连阵亡。在整个会战期间,国民党军以人海填火海,兵员损失达到一天一个师的惨烈程度。

那么,国民党军队为何损失如此惨重?

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中日两军在精良武器装备数量方面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以侵华日军一个常设师团(即甲种师团)与中国最精锐的陆军第88师(德械师)相比,两军装备的各种枪炮在性能上互有优长,但在数量上拉开了差距:日军步枪数量是国民党军的1.6倍多,轻重机枪是两倍多,野战重炮是四倍多。在密集火力与重火力杀伤等方面,日军对中国军队构成了成倍的数量优势。

此外,日军作战可以得到相当数量的空中火力支援以及坦克冲击的加强,这就使日军在战场上构筑了陆、海、空三军联合火力网。而中国的陆军师以步兵为主,辅以少量的炮兵和工兵,至于汽车和坦克就更谈不上了。由此带来的差距,就是中日军队在战场火力密度相差甚远,中国军队很难在战场上对日军进行火力突击与火力压制,反而基本上被日军所压制。

必须指出的是,以上的比较,只是中国少数精锐陆军师与日军师团相比。至于中央军之外的其他中国军队,不仅重武器极少,就连普通枪械都不能满足正常的编制数。

如淞沪会战进入守势阶段以后,随着战事日益扩大,川、滇、黔、湘、两广等地方军队陆续前来参战,而这些地方军队的武器装备从总体上看极其简陋落后。

例如,参战的黔军第26师,一个步兵连只有三挺机枪,50多支“汉阳造”步枪(由汉阳兵工厂仿造德军1888式毛瑟步枪而得名),而且残缺不全,很多枪有着十几年的枪龄,膛线早已磨光;还有不少枪栓都是松的,得用麻绳系着机柄,以防脱落。而就是这些老枪,在战时也不敢连续射击,否则枪膛发烫,就容易炸膛。

因此,面对侵华日军的立体火网,中国军队只能凭借数量优势,以几倍于敌的血肉之躯去与日军拼,牺牲之大、战斗之艰苦,甚至屡屡失利,也就不难理解了。客观地讲,淞沪会战中,国民党军以武器装备上的整体劣势,对抗火力杀伤占据绝对优势的日军,能打三个月、使日军伤亡五万余人,已属不易。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