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赤壁之战——曹操的兵力优势并没有后人想象得大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真实的赤壁之战——曹操的兵力优势并没有后人想象得大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最重要的一场战役,它决定了三国鼎立的基本态势,直接影响了中国后来的历史进程。今人对赤壁之战的了解大多源自《三国演义》。不过相信大家也都很清楚,《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小说,其内容与真实历史并不完全相符。曹操在小说中统领的八十三万大军,在现实中并不存在。那么,历史上曹操在赤壁究竟投入了多少兵力呢?真实情况可能会让你大跌眼镜。

赤壁之战实际发生在汉口以东,樊口以西的浦口赤壁。这不仅可从史料中推理出来,还有考古证据佐证。

赤壁之战始末

要讲赤壁之战,还要先从曹操逼降荆州说起。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集结北方军队,兵锋直指荆州。由于刘表在八月就因病去世,他的两个儿子刘琮、刘琦正在为争夺荆州勾心斗角。最后刘琦听从诸葛亮建议,争取到江夏太守的职位。刘琮则在蔡瑁、张允的支持下继承荆州牧。虽然刘琮取得了荆州,但他的大臣都惊惧于曹操的军势,纷纷劝刘琮投降。最终,曹操没费多大力气就取得了荆州。

刘备在樊城听闻刘琮投降的消息,立刻撤往位处荆州南部长江北岸的江陵。企图利用那里的物资,在江汉地区组织对曹操的抵抗。但他还没抵达江陵,就被曹操派来的文聘和曹纯追及,大败于长坂。不得已,刘备只好向东北方的汉津进发,与顺汉水南下的关羽会和。此后,刘备继续顺汉水南下到夏口,跟刘琦合军,并向东吴求援。

孙权接受诸葛亮建议,与刘备联手抗曹。他给周瑜调拨三万军队,命他总领抗曹事宜。孙权自己则亲率军队进攻合肥。曹操在处理完荆州事物后,也率领主力顺汉水抵达浦口(如今湖北黄冈往西十五里处,因此处山石皆呈赤色,故称之为赤壁,此时刘备军已撤往黄冈以东的樊口与周瑜会和),与孙刘联军遭遇。因曹军不习水战,外加水土不服疫病流行,故而先吃了次败仗,从江中撤往长江北岸。

为了能在接舷战中与江南水兵抗衡,同时也为了让北方军队适应水战环境,曹操命人将战船连在一起。东吴大将黄盖见状,提议周瑜使用火攻。于是在决战的当天,诈降的黄盖率十艘装满柴草、灌满鱼油的蒙冲斗舰驶向曹军舰队,并成功引燃了链接密集的舟船。一见到浓烟升起,静候已久的孙刘联军水陆并进,一路杀向曹军。在火势和孙刘联军的夹击下,曹军损失惨重、士气大跌,不得不撤回江陵。

中国古代的船帆可以利用侧向驱动船只向前航行,因此赤壁火攻并不需要借东风,诸葛亮七星坛借风纯属小说虚构。

孙刘联军乘胜追击,周瑜围攻江陵,刘备则在汉川赤壁设伏。曹操撤到江陵后,留下曹仁守卫,自己还师北上。却不料在汉川赤壁遭刘备伏击,败走华容道。赤壁之战也由此落下帷幕。

曹军与孙刘联军的军队数量对比

讲完了赤壁之战的过程,我再来分析一下双方的实力对比。

东吴军队的数量恰如史料所载,总计三万兵力。而刘备方面也不例外,应如史料所载,有一万兵力。再加上刘琦麾下的一万江夏士兵,孙刘联军应共有五万之众。但如果曹操方面真如史料所言,共有二十万兵力(“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那么孙刘联军的胜利就显得有些蹊跷了。

曹操在赤壁初遇孙刘联军时便吃了一次败仗。如若他真有二十万大军,这次败绩就不应发生。特别是其中还有六、七万深谙水战的荆州军队,即使所有北方军队都受到水土不服的影响,这六七万军队也不至受到影响。而且要载二十万众过江,所需的舰船数量将极为惊人。三国时期的大船约有72米长,10米宽。这种大船要载满二十万人,大约需要四百艘,这还未算上运送粮草等军需的船只数量。十艘火船不可能毁得掉四百艘战舰,而且曹操的战舰根本不是用铁索而是用木板相连(铁锁相连实乃《三国演义》的讹传)。十艘火船莫说烧毁大半曹军军舰,就连烧毁四分之一都不大可能。

在真实的历史情境中,雄姿英发的周瑜才是赤壁之战的主角。其心胸也并非像《三国演义》中描绘的那么狭隘。

从赤壁之战的过程分析,上文揭示了曹军数量的夸大之处。接着我们再从动员力的角度,分析一下曹操真正能用于南下的兵力总量。

曹操在官渡之战时,仅能拿出三、四万兵力抗衡袁绍。六年后的赤壁之战,却反而拿出了十五、六万士兵南下。乍一看似乎没什么问题,但曹操在这六年间吞并的河北四州,其实并不能为他提供多少机动兵力。三国时期的士兵主要是世兵,东汉末年征兵制已经式微,百姓多反感被征召入伍。而募兵制也因为“生民百遗一”的人口状况和“荒畴不复田”的经济萧条而无法大行。曹操从起家到官渡会战,扩充军力的方式一直是整编降军,官渡之后也不例外。可是,新征服的领土同样需要留兵驻守(在那个战火纷飞、强盗蜂起的年代,守卫城郭的士兵是必不可少的),故而曹操能抽调的机动兵力其实只有十五、六万。而且为了防范关西马超、韩遂,他也只能从这十五、六万人中抽调九万。尤其在南征过程中,曹操还派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七将约三万五千军队留守南阳郡,所以到达荆州的曹军实际只有五万余人。

那么,新征服的荆州能为曹操提供六、七万士兵吗?事实上也不可能。荆州的六、七万军队是整个荆州地区的总兵力,而当时曹操只控制了荆州城和江陵,还有长沙、桂阳、零陵、武陵、江夏未受他控制。荆州地区能提供给曹操的机动兵力实际只有三万人。

如此说来,最后曹操带往赤壁的兵力,就是五万北方士兵和三万荆州士兵的总和吗?这个数字依旧高估了曹军数量。为了防范蜀地的刘璋和维持荆州的忠诚,曹操又让徐晃驻守樊城、襄阳,曹仁驻守江陵。这么一来,曹军的总体兵力进一步分散,在赤壁与孙刘联军对决的曹军恐怕至多(注意是至多)只有七万。五万对七万,实在说不上是一场兵力悬殊的战斗。

除了上文所述外,限制曹操兵力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还有后勤。以古代的运输条件,是不可能支撑十几万大军长时间远征的。所以古代军队的粮食补给,大部分要依靠就地解决。但十几万士兵在当时已经相当于一座城市的人口,远超荆州的供给能力。以曹操在官渡对粮草的重视程度来看,很明显他不会犯这种错误。

读军事史,时时刻刻都应对史书中出现的军队数量保持审慎的态度,因为著史的文人大多有夸大兵力的习惯。这种对兵力的夸大,有时是为了强调“天命难违”,有时是为了向“政治不正确”的指挥官泼脏水。但以我们现代人的角度来看,把一场战争的兵力夸大到数十甚至上百万,实质上是对读者智商的一种不尊重。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