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法国最后的坦克中队:北非战场欺软怕硬,被德军88炮狂虐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二战法国最后的坦克中队:北非战场欺软怕硬,被德军88炮狂虐

"我们再也等不及了,同盟国军队与轴心国军队在突尼斯激战正酣,法兰西帝国的最后一个坦克中队请务必尽速赶到。"

——北非法军总司令亨利·吉罗(Henri Giraud)

1940年,德法双方在巴黎郊外的贡比涅森林签订停战协定以后,法国军队装备的大量坦克装甲车辆大部分落入德军手中,其余按照协定要求在仓库封存。战败的法国军队并不甘心就此向德国服输,而是怀有再次和德军开战的心理准备。为了重组装甲部队,法国军官们盯上了停放在索玛工厂仓库中的29辆索玛S35坦克。

■索玛S35中型坦克,重20吨,主炮口径47毫米,最大装甲厚度55毫米。该型坦克是二战前期法军的主要装备,在法国战败以后有相当数量的S35被德军缴获。

由于维希法军的一举一动都在德意停战委员会的监视之下,法军决定把宝贵的坦克和坦克兵运送到轴心国鞭长莫及的非洲加以组织训练。机会很快就来了——1940年8月,戴高乐的自由法国军队纠合英军攻打维希法国的西非殖民地首府达喀尔失败,引起德意军队的极大警惕。维希法国抓住这个大好时机,借口加强殖民地的防务,将部分人员和装备从法国本土转移到非洲殖民地。法军在北非成立了第1非洲猎骑兵团独立大队(Groupe Autonome du 1er Régiment de Chasseurs d'Afrique),并将仍在本土的29辆S35坦克编成第2中队,任命格里比乌斯中尉(Gribius)担任中队长,准备用轮船运到非洲与第1摩托车中队会合。接到组建坦克部队的命令后,法军在德意停战委员会的监督下对仓库中的29辆索玛坦克进行评估和维修,并用拖车和火车把其中相对完好的23辆运送到南部港口马赛准备装船。

■从索玛工厂运往港口的S35坦克。

要把S35坦克顺利运到非洲,就必须躲避德意停战委员会的检查。1940年12月5日,法军将23辆S35坦克装上轮船,但是疑心重重的德军扣下了几乎所有的零备件。随后,停战委员会的德意军官检查了坦克状况。法军趁着意大利看守疏忽大意,又把堆放在港口的坦克零备件不声不响地运回船上,并在巨大的空箱子里放入船锚、铁链和其他杂物,造成这些零备件还在的假象。偷梁换柱之后,法国船队缓缓起航前往北非卡萨布兰卡。

即便如此,这批S35坦克仍然十分缺乏各种备件——它们全部没有安装无线电设备,有些缺乏车载机枪,甚至还有一辆没有安装47毫米主炮!维希法国军方接到报告以后,秘密召集索玛公司的专家和工程师,将他们派遣到摩洛哥,同时组织人手搜索整个法国境内的各个仓库、公园等有可能存有坦克零备件的地方,把搜集到的物件秘密分批运往非洲。最后,焕然一新的23辆S35坦克顺利抵达了卡萨布兰卡郊外的一座营地。

1941年6月8日,独立大队搭乘"孟德斯鸠"号轮船离开卡萨布兰卡,经过8天的颠簸旅程后在西非的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下船。独立大队驻扎在达喀尔郊外,并改名为独立第12非洲猎骑兵大队(12ème Groupe Autonome de Chasseurs d'Afrique)。

■在达喀尔卸船的S35坦克。虽然在北非依旧有德意停战委员会的眼线,但出于拉拢维希法国的政治原因,德方对法国人运送坦克的事情采取默许态度。

法军坦克兵在北非的生活环境十分艰苦。军营没有砖瓦房,官兵们只能住在简陋的草棚里,整日和数不清的蚊虫打交道,晚上睡在草席上。独立大队在刚抵达西非驻地时共有445人,每个中队配备有1名殖民地医务官。改变番号以后,独立大队又增加了67名官兵,并增加了医务官的配额。

1941年9月,独立第12非洲猎骑兵大队拥有23辆索玛S35坦克、97辆各式摩托车、10辆乘用车、41辆卡车或货车。这些车辆也只能停放在茅草搭成的"车库"里。当时的西非时常有疾病流行,独立第12非洲猎骑兵大队的许多官兵染上了疟疾、黄疸等疾病。法军中的殖民地医官人数有限,无力完全控制疾病蔓延,再加上条件简陋,很多染病的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在驻扎塞内加尔的这段时间里,独立第12非洲猎骑兵大队共计有21人死于疾病。

■西非营地内的维希法军S35坦克和摩托车、汽车。

法军并没有被艰苦的居住环境吓倒,他们在大队长吉罗·德·朗格拉德少校(Girot de Langlade)的带领下刻苦训练,并利用从法国本土运来的零备件建起了一个坦克维修车间。S35坦克时常和其他法国殖民地驻军举行联合演练,为将来的战斗做好准备。为了改善生活条件,独立第12非洲猎骑兵大队的官兵动手用石块和泥土搭建房屋,并在营地外修了一个游泳池,在外围移植上香蕉树,建成了一个小小的绿洲,供法军体能训练和休息。轮流休假的独立第12非洲猎骑兵大队士兵时还经常到达喀尔海边钓鱼,和当地居民一起打猎。法军士兵的配给是定额的,每个人每天只能得到2升水和不多的面包。这些面包用灰面粉烤制,面粉经常会发霉。在多人染病身亡以后,朗格拉德和医务官想了很多办法改善部队的营养状况,比如加入红薯、水牛肉或者当地其他可以吃的食品改善伙食。

■维希法军在西非搭建的露天教堂,两边摆放了2辆S35坦克。

安逸的时光总会过去的,毕竟这是战争。朗格拉德在1942年3月晋升为中校,随后他密切关注着北非战场的局势转换。当年11月8日,美英军队发动登陆法属西北非的"火炬行动",三天后与法属北非的最高指挥官达尔朗海军上将达成停火。不久以后,达尔朗宣布北非法军加入盟军一方对轴心国集团作战。

1942年12月,法军陆军与空军总司令来电,询问驻扎西非的独立第12非洲猎骑兵大队状况如何。在得到状况基本良好、可以作战的答复后,上级命令朗格拉德以最快速度赶到北非的突尼斯战场,尤其要让第2中队的S35坦克立即投入前线。

北非法军总司令亨利·吉罗将军对仅剩的这23辆S35坦克非常看重,接连催问它们什么时候可以到达北非:"我们再也等不及了,同盟国军队与轴心国军队在突尼斯激战正酣,法兰西帝国的最后一个坦克中队请务必尽速赶到。"1943年1月12日,独立第12非洲猎骑兵大队驶进达喀尔港口,23辆S35坦克排着整齐的队形登上3艘轮船。独立大队在3天后抵达卡萨布兰卡,然后换乘另外2艘商船继续前行。

■1943年1月,驻扎西非的S35坦克开往达喀尔港口,列队准备上船前往北非。

2月14日,独立大队在朗格拉德中校率领下在奥兰登陆,隔日奉命改编为第12非洲猎骑兵团(12ème Régiment de Chasseurs d'Afrique)。按照上级命令,朗格拉德带领团部和第1摩托车中队留在后方,准备接收美制M4中型坦克,第2坦克中队改编为第7中队,在短暂的整备后立即投入前线战斗,仍然由格里比乌斯上尉担任中队长。2月16日,吉罗将军和其他几名法军高级将领在朗格拉德中校陪同下视察了整备完毕的第7中队,并检阅了游行的S35坦克队列。吉罗认为S35坦克必须立刻投入战斗,和盟军一起赢得突尼斯战役的最终胜利。

2月19日,格里比乌斯上尉得到指令,率领第7坦克中队离开驻地前往靠近突尼斯的阿尔及利亚城市泰贝萨(Tebessa),并在距离前线不远的地方展开部队。此时,第7坦克中队编制内共有23辆索玛S35坦克、25名军官和126名士兵。格里比乌斯的中队部配备一辆担任指挥的S35坦克,部下分为4个排,每个排配备5辆S35,其余2辆留作预备。法军官兵和后勤人员给S35坦克涂上了类似当地环境的特别涂装,并依次给每辆编号为01、02至23号车。为了便于战场识别,每一辆S35除编号外还在炮塔显眼的地方涂上了"红桃A"、"黑桃A"等扑克牌标识。

■部署在突尼斯的法军S35坦克,8号车的编号表明它是属于第7坦克中队第2排的车辆。

第7中队在2月26日至27日抵达突尼斯边境,划归法国第19军指挥,等候进一步命令。3月13日至16日,法国第19军将第7坦克中队与第5非洲猎骑兵团的一个坦克营(装备英制"瓦伦丁"步兵坦克)、摩洛哥机动群(Maghzen mobile du Maroc)和第9非洲猎骑兵团提供的6门卡车底盘75毫米火炮合编成一个集群,由达尔迈·德拉·加朗尼上校(Dalmay de la Garennie)指挥,配合美国第2军进攻加夫萨地区(Gafsa)。当地的地形十分崎岖,第7中队得益于驻扎在塞内加尔期间的严格训练才得以通过这一段路程,并首先开进了敌军刚刚弃守的加夫萨。

随后,第7中队的S35坦克掩护美军步兵向加夫萨东南的高地推进。德意军队的抵抗逐渐增强,美法联军在推进时遇到了不小的困难。3月21日,巴尤中尉(Baillou)的第2排在掩护美军一个侦察队靠近一座山头的时候遭到德军的炮击,但炮击未能给法军造成伤亡。隔日,第7中队主力赶到并向另一座高地移动,它们遭到比昨天更加猛烈的敌军炮火覆盖。一辆S35坦克被炮弹击中,但并未受到严重伤害。德意军队在山区构筑了严密的防线,盟军多次组织突击都没能突破。

■1943年突尼斯战场,一名法军坦克成员趴在S35坦克的炮塔后方,用望远镜观察敌情。

4月7日,德意军队突然撤离,格里比乌斯上尉命令中队马上追击,与从盖塔尔开展攻击的美军会合。法军S35坦克在行进时越过一片雷区,13号S35坦克不幸踏上地雷无法行动,坦克内的4名乘员都受了不同程度的伤,很快被人送回后方救治。

突尼斯南部的战斗以盟军的胜利告终,但是德意军队主力也已逃走,转移到突尼斯北部继续顽抗。4月12日,第7中队回到加夫萨,然后乘坐英军派来的坦克运输车赶回泰贝萨。4月15日,法国第19军下达了新的命令,要求第7中队的S35坦克赶到突尼斯西北部山区中的锡勒亚奈(Siliana),并入勒库特·德·科蒙将军(Le Couteulx de Caumont)率领的法国装甲集群(Groupement Blindé Français),然后前去增援蓬迪法赫斯(Pont du Fahs)的第3外籍步兵团,后者正承受着德军虎式坦克的重压。

■在突尼斯的原野上列队行进的S35坦克群。

设计制造于三十年代的S35坦克当然无法与虎式重型坦克抗衡,所幸的是,当面德军在格里比乌斯率领的第7坦克中队抵达之前主动放弃了攻击。4月25日,上级给格里比乌斯上尉和中队全体官兵集体放假,在布阿拉达(Bou Arada)的驻地庆祝复活节。

4月26日,第7中队恢复进攻态势,向关键的交通要隘蓬迪法赫斯推进。法军第一个要攻克的目标是一座桥,蒂特军士长(Titeux)的坦克排冲锋在前,S35坦克向德军阵地射出连串的炮弹。德国守军在法军坦克的猛烈火力下抵挡不住,只好在第一辆S35坦克即将开上大桥的时候放弃桥头堡后撤。随后在德军炮兵和反坦克炮的密集轰击下,蒂特坦克排的攻势暂时陷入停滞,与德军僵持至5月3日。

■蒂特军士长和他的S35坦克。

1943年5月8日,盟军对德意军队发动全线猛攻。第7坦克中队的蒂特坦克排首先发起攻击,随后其余的3个坦克排也投入到进攻中。德军在法军进攻沿线的阵地前方布置了密集的雷场,残余的少量虎式坦克横亘在公路两侧,试图阻挡潮水般的盟军进攻部队。鉴于德军的桥头阵地易守难攻,格里比乌斯命令巴尤坦克排居于后方提供火力支援,库佩中尉(Coupé)的坦克排随同步兵冲锋占领桥梁。经过一阵歇斯底里的激战,法军S35坦克和第3外籍步兵团的步兵完全占领了桥梁,越来越多的法军得以从这个突破口杀进轴心国军队的防线。

■第7中队所属的一辆在突尼斯前线横冲直撞的S35坦克。

接下来,法军利用第7中队的S35坦克、一部分摩托化步兵和炮兵组建了一个临时快速集群,要求格里比乌斯上尉迅速越过德意军队的溃兵,直奔轴心国军队的交通枢纽宰格万(Zaghouan)而去。格里比乌斯指派一个坦克排担任尖刀部队,由安德烈·马尔斯(André Mars)担任坦克排的指挥官。早上8:30,法军先头部队冲入一座城镇,抓到了第一批俘虏。9:30,马尔斯率领的坦克排攻占了莫格拉尼村(Mograne)。德军利用强大的反坦克火力封锁了村庄的出口,并用大炮轰击法军坦克。格里比乌斯要求马尔斯派坦克向宰格万方向搜索前进,探测防御的敌军实力。

马尔斯派出的巡逻队刚一出发就钻进了敌军用各种反坦克武器设置的陷阱。S35坦克开炮还击,但很快就发现自己已经暴露在德军88mm高射炮的射程内。3号S35坦克被88炮直接命中,一块装甲板被当场炸飞,变成一团冒着滚滚浓烟的火球,马尔斯准尉和2名乘员阵亡。不久,格里比乌斯的传令兵也在德军的炮击中丧生。德军88炮先后击毁了2辆S35坦克,第7中队试图再派一支巡逻队组织接应他们撤退,但也在88炮的直射火力下被迫撤退。第7中队被迫撤退到附近的高地上,用坦克炮和机枪连续袭扰德军。

■被德军88mm高炮击毁的3号S35坦克残骸,车体中间出现了一个大洞。

5月11日,格里比乌斯受领了新的任务。第7坦克中队要趁着崩溃的德意军队陷入混乱的间隙,插入宰格万市,占领圣马里都齐兹(Sainte-Marie du Zit)。第7中队成功完成了任务,从意大利人手中接管了一切,并抓获了200名意大利俘虏,截获近100辆各式车辆。

当天下午13:00,杜伯斯特中尉(Douboster)的坦克排正在一条道路上行进,与一辆打着白旗的德军桶车相遇。车上的德军表示突尼斯德意军队的最高指挥官冯·阿尼姆上将(von Arnim)愿意率领他的总部、德国非洲军军部和"赫尔曼·戈林"师的一个营投降。杜伯斯特中尉会说德语,于是前往阿尼姆总部受降。不料,阿尼姆一看见来人是一个法军中尉就急得不住跺脚,强烈要求会见美军或者英军的高级将领,绝对——不向——法国军队投降!最终,英军第4印度师的英国军官抢先接受了阿尼姆的投降,阿尼姆座驾的奔驰车则成了法军的战利品。5月20日,第7中队在突尼斯参与了盟军组织的胜利大阅兵。

■1943年5月20日,突尼斯胜利大阅兵会场上的法军S35坦克。

突尼斯战役结束了,这也是北非战役的终结!法军仅剩的S35坦克在经历了被法军自行毁坏、重新修复、远渡海外、在西非殖民地重新组织成军的重重坎坷后,终于再次参加了对德作战,迈出了重铸法军尊严的第一步。之后,第7中队回归第12非洲猎骑兵团,全团陆续换装了性能更加优秀的美制M4中型坦克,并被编入勒克莱尔将军率领的法国第2装甲师。1944年8月,第12非洲猎骑兵团随法国第2装甲师登上诺曼底犹他海滩,回到了阔别三年的法兰西故土。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