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文约6800字,配图24幅,原创不易,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不知是出于对昔日“荣光”的眷恋,还是对输掉战争的不甘,战后日本反映二战题材的文艺作品存在一种似是而非的反思倾向,2019年日本拍摄的战争影片《阿基米德大战》就是这样一部作品,讲述了关于最强战舰“大和”号起源的离奇故事。这部以人气漫画改编的电影的情节是虚构的,但部分人物和事件有历史根据,特别是其中的核心事件:日本海军高层关于建造“金刚”号后续舰的争论,确有其事,即“金刚代舰”案。在影片中,这一事件被演绎成战舰派和航母派的对立,在历史上真正的“金刚代舰”案并非如此,而是两个战列舰设计方案的竞争,更掺杂着两位顶尖造舰专家的私人恩怨。
■2019年日本战争影片《阿基米德大战》海报。
海军假日
所谓“金刚代舰”即日本海军为了替换服役多年的“金刚”号战列舰而计划建造的新型战列舰,在影片中关于“金刚代舰”的讨论发生在1933年,实际上早在五年前的1928年就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日本海军为什么要在这个时间节点上研究“金刚代舰”,这还要从被众多大舰巨炮迷们恨之入骨的《华盛顿条约》谈起。
1922年2月,五大海军列强在华盛顿会议上签署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各国同意停止建造主力舰10年,从而开启了著名的“海军假日”。同时,条约对缔约国保有的主力舰吨位和新造主力舰的技术规格做出限定,主力舰的标准排水量不超过35000吨,主炮的最大口径为16英寸(406毫米),条约还规定现役主力舰必须服役满20年后才能建造新舰替换,而且替换战舰铺设龙骨的时间不得早于被替换战舰建成的第17年,同时为各国建造替换战舰制定了明确的时间表。
■以1922年《华盛顿条约》为主题的漫画,表现了英美日三国的主力舰吨位比例。
根据《华盛顿条约》,日本海军被迫接受主力舰吨位为英美六成的比例,放弃了野心勃勃的“八八舰队”案,废弃了大批旧式战舰,停建新型战舰,这个结果被日本国内的愤青们引为奇耻大辱。条约生效后,日本海军在1922年后可以保有的战列舰为10艘,即4艘金刚级、2艘扶桑级、2艘伊势级和2艘长门级,其中舰龄最长的是1913年服役的“金刚”号,将在1933年达到20年的服役年限,结合条约条款,日本海军可以在1931年开工建造“金刚”号的替代舰,此后按照每年一艘的速度建造新舰,至1942年完成全部10艘替代舰的建造,而新舰服役后,被替代舰要依约退役解体。
■根据《华盛顿条约》规定被停工废弃的“土佐”号战列舰舰体。
基于1931年开工替代舰的计划,日本海军于1928年提前展开新型战列舰的技术研究,时任海军大臣冈田启介接到有关部门的研究报告,提出“金刚代舰”的标准排水量为35000吨,装备410毫米炮12门!然而,考虑到当时日本海军最强的长门级排水量不过32700吨,装备8门410毫米舰炮,而“金刚代舰”在排水量仅增加2300吨的情况下将火力提升50%,可以预见是难以实现的,实际上仅有日后美国海军的蒙大拿级实现了12门16英寸炮的火力配置,但其排水量已经高达60500吨!
■1914年时的“金刚”号战列巡洋舰,到1933年时服役满20年,可以建造替代舰。
在最初的研究报告基础上,海军军令部经过反复研讨,最后形成了“金刚代舰”的基本技术指标:标准排水量35000吨,装备410毫米舰炮8门以上,航速中等。应该说这个指标还是比较贴近实际的,既符合条约条款,也参照了当时世界各国现役战列舰的现状。在条约时代在全球范围内仅有7艘装备16英寸舰炮的战列舰,即著名的“七巨头”,其中日本的长门级、美国的科罗拉多级均装备8门主炮,英国的纳尔逊级装备9门主炮,就航速而言,科罗拉多级为21节,纳尔逊级为23节,而长门级为26.5节。所以,新的“金刚代舰”在火力和航速上与现存同等级战列舰持平或超出是最基本的要求。
■1931年时的“长门”号战列舰,长门级是条约时代日本海军最强大的战列舰。
根据军令部的设计标准,舰政本部第四部在基本设计主任藤本喜久雄造船大佐的领导下着手进行设计,于1929年完成了基础设计方案,以“舰政本部案”(简称舰本案,亦称藤本案)的名义提交海军高等技术会议审议。意想不到的是,时任海军技术研究所所长的平贺让造船中将也以个人名义提交了一份设计方案,被称为“平贺私案”或“平贺案”,结果“金刚代舰”案形成了两雄相争的局面。作为海军中的资深造舰专家,平贺中将对新舰设计提出意见本无可厚非,但是他另起炉灶,独立设计新的方案,等同于对藤本案的全盘否定,而他的这个举动很大程度上归结于他与藤本的私怨。
神鬼之争
平贺让和藤本喜久雄都是日本海军造舰史上鼎鼎有名的人物。平贺让生于1878年,武士之后,东京帝国大学工学部造船科首席毕业,工学博士,曾赴英国留学,参与了“八八舰队”案中各级主力舰的设计工作,其成名之作是具有开创意义的试验型轻巡洋舰“夕张”号,古鹰级和妙高级重巡洋舰,1920年出任舰政本部第四部计划主任,在业内有“造船之神”的称誉。藤本喜久雄生于1888年,东京帝国大学造船科毕业,曾作为全权随员参加日内瓦海军裁军会议,1927年出任舰政本部第四部基本设计主任。藤本早年曾在平贺手下工作,参与了大量舰船的设计工作,因为想法大胆新颖,设计不拘常规而被称为“造船鬼才”,他最出名的作品就是重雷装、高航速的特型驱逐舰。
■大正、昭和时代的日本两大造舰官:平贺让(左)和藤本喜久雄(右)。
可以说平贺和藤本都是具有日式匠人精神的造舰专家,但两人的性格和技术理念却截然不同。平贺让是一位治学严谨的学者,性格倔强刚硬,行事固执,不轻易妥协,人送绰号“平贺不让”,在技术上平贺偏于保守传统,对于新技术心存怀疑,在设计舰船时重视稳定性。藤本喜久雄有着后起之秀的冲劲和创新精神,敢于尝试新鲜事物,热衷新技术的应用,且处事圆滑,善于协调人际关系,为了达成目标而懂得取舍,在各个方面都好像是平贺让的反面样板。如果以艺术流派来形容两人,平贺就是中规中矩的古典派大师,而藤本则是求新超前的现代派先锋。
■在影片《阿基米德大战》中出场的平山忠道就是以平贺让为原型。
正所谓一山难容二虎,这样两位个性迥异、理念冲突的精英在同一部门中不产生矛盾几乎是不可能的。早在设计长门级时,平贺曾被前烟囱排烟影响舰桥的问题所困扰,藤本建议采用弯曲烟道解决问题,遭到平贺的断然拒绝:“战列舰的烟囱就应该是笔直的!”然而,后来弯曲烟道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被普遍应用于诸多舰艇之上。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藤本受命主持“赤城”、“加贺”的航母改建设计,他借鉴英式航母推出了别出心裁的三段式飞行甲板,以期实现起飞/降落作业的互不干扰,然而平贺坚持主张为航母加装重炮,硬是在中层飞行甲板前部塞进两座200毫米双联装炮塔,使藤本的初衷得不到完全实现。此外,在焊接技术的应用和柴油机的推广等问题上,平贺和藤本也观点对立。
■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长门”号战列舰,注意其向后弯曲的前烟囱。
平贺和藤本的最终决裂发生于妙高级重巡洋舰的设计阶段。在平贺的原始设计中,妙高级没有配置鱼雷武备,而军方希望能够具备雷击能力,但平贺不予接受。后来,趁着平贺前往欧洲考察的机会,藤本根据军方意愿修改了设计,增加了鱼雷武备。归国后的平贺对此极为恼怒,愤而退出舰政本部第四部,转往海军技术研究所任职,从此视藤本为敌。两人在造舰部门内都各自拥有支持者,从而形成了两派力量,相互间明争暗斗,内耗不已。
■“金刚代舰”案中藤本案(上)与平贺案(下)的侧视线图对比。
在积怨纠葛之下,平贺对于藤本主持的“金刚代舰”设计自然不会袖手旁观。尽管已经离开舰船设计部门,但他在海军造舰领域的权威犹在,同时也是海军高等技术委员会成员,加上在海军中人脉宽广,因此才能以个人名义提交设计案,向藤本的官方设计发起挑战,此举实属违规操作,但也足以看出平贺的秉性和影响力。
舰政本部案
作为“金刚代舰”的官方设计案,舰政本部案,即藤本案并未留下完整的资料,仅存少量基本数据和简略线图,很多细节信息甚至只能推测。依据现存资料,藤本案的基本尺度和动力数据为:标准排水量35000吨,公试排水量39250吨,公试水线长237米,最大舰宽32米,平均吃水8.7米,采用齿轮减速蒸汽轮机驱动,四轴推进,主机功率73000马力,最大航速25.9节。
■“金刚代舰”藤本案的侧视及俯视线图。
在武备方面,藤本案的主炮配置为9门50倍径410毫米舰炮,安装在3座三联装炮塔内,采用前二后一布局,这种火炮很可能是长门级采用的45倍径410毫米三年式舰炮的发展型,值得一提的是,有资料称藤本案还有一种备选的主炮方案,即装备10门410毫米主炮,采用1座双联装炮和2座四联装炮,类似于后来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的布局;副炮配置为12门型号不明的152毫米舰炮,安装在6座双联装炮塔内,其布局完全异于常规,分别位于主炮前后的舰首和舰尾甲板上,其中舰首甲板并排布置2座,舰尾甲板分两列并排布置4座,从理论上说进行大仰角射击时所有副炮都能向同一侧开火,但在正常交战距离下单舷齐射的副炮数量为6门;防空武备为8门45倍径120毫米高射炮,采用4座双联装炮,两座一组安装在前后上层建筑的舷台上,位置高于主炮塔;航空武备为1座弹射器和2架水上飞机,弹射器被置于三号主炮塔顶部。
■今日保存在“大和”纪念馆内的45倍径410毫米三年式舰炮,来自“陆奥”号战列舰。
在防御方面,藤本案没有留下任何详细信息,无论装甲布局还是装甲厚度都是无据可查。有资料称藤本喜久雄比较倾向于德国式的全面防御设计,即在主防御区划之外将舷侧装甲带向舰首和舰尾方向延伸,扩大装甲防护区域,考虑到他将副炮布置在舰首和舰尾,为了保护副炮弹药库而延长水线装甲带也是必然的选择,此外,藤本案还可能采用细化水密区划的方式提高抗沉性,增强间接防御能力。藤本案的装甲布局结构据推测与同期设计的妙高级、高雄级相近。有资料显示,藤本案的船体总量约9000吨,而装甲重量高达15000吨,约占标准排水量的42%!这个数值是相当惊人的,就算“大和”号其装甲重量占比也不过30%。
■日本海军“高雄”号重巡洋舰,藤本案的防御设计推测与高雄级相似。
舰政本部案充分展示了藤本喜久雄标新立异的设计风格,尤其在主炮布局上可谓领先潮流,而在副炮布局上更是天马行空。藤本采用的3座三联装主炮及前二后一布局后来被认为是最佳的战列舰主炮布局,在保持火力、缩短装甲区划及控制舰体长度上达成了平衡,日后被包括大和级、狮级、维内托级、从北卡罗来纳级到衣阿华级等诸多战列舰所采用。不过,在藤本设计“金刚代舰”时,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艘战列舰采用过这种布局。同时,使用三联装炮塔在日本海军的战舰设计中也属于首创。
■美国海军“北卡罗来纳”号战列舰。从北卡罗来纳级到衣阿华级,美国海军各级战列舰均采用与藤本案相同的主炮布局。
相比主炮布局,藤本选择的副炮布局有些让人难以理解,将副炮置于军舰首尾相比通常的舷侧布局最大的优势是扩大了副炮射界,尤其是对首尾方向可以更好地发扬副炮火力。然而,这一布局的弊端也显而易见,所有副炮都处在主炮的射界之内,显然会对主炮射击造成一定妨碍,同时主炮射击的爆风也会对副炮构成严重影响,即便是采用炮塔式副炮也同样难以忽视。此外,将副炮置于首尾也势必需要增加相应的装甲防护,或将主装甲带向首尾延伸,或是在舰首和舰尾设置独立的装甲结构,无论哪一种选择都会在装甲布局和舰体强度方面带来不利影响。也有一种说法认为,藤本将副炮置于首尾是因为舰体中段动力舱面积较大,无法提供容纳副炮基座及弹药库的空间,由于缺乏藤本案动力布局的资料,这种说法难以得到印证。
■法国海军“让·巴尔”号战列舰位于舰尾甲板的副炮群,这是战舰史上少数将副炮部署在舰尾的例子之一。
根据舰艇研究家远藤昭的说法,藤本案还有一个扩大备案,计划在条约失效后以“金刚代舰”为基础发展一型高速战列舰:舰体延长24米,增加一座主炮塔,采用4座460毫米双联装主炮,增加动力输出,航速提升至30节,体现出藤本对于后条约时代的前瞻性。
平贺私案
作为藤本案的反方案,平贺让在他的私人设计中可以说处处针锋相对,在主要性能指标上均略胜藤本案,同时在设计特点上迥然不同,甚至与平贺本人之前的设计也颇有差异。根据现存的资料,平贺私案的基本尺度和动力性能如下:标准排水量35000吨,公试排水量39200吨,满载排水量44000吨,全长234米,公试水线长231.65米,最大舰宽33.53米,平均吃水9.3米,采用齿轮减速蒸汽轮机驱动,三轴推进,主机功率80000马力,最大航速26.3节,常备状态下可搭载3600吨重油,续航力为9000海里/14节。平贺案的尺度与藤本案相仿,但主力功率更大,航速提高0.4节,比较特别的是采用三轴推进,在日本战列舰的设计史上是仅有的一例。不过,也有资料显示平贺案的动力系统为四轴推进。
■“金刚代舰”平贺私案的侧视及俯视线图。
平贺案的主炮武备采用10门50倍径410毫米舰炮,主炮数量比藤本案多1门,安装在2座双联装炮塔和3座三联装炮塔内,采用非常罕见的2-3-3-2布局,关于这个主炮布局特别有趣味,下文详述。副炮采用16门152毫米舰炮,安装在4座双联装炮塔内和8座单装炮廓内,其中4座副炮塔位于上层建筑中部两侧,每侧2座,8座炮廓以两座一组分为四组,分别布置在前后主炮群两侧的舷侧,虽然射界受限,但单舷火力达到8门,依然胜过藤本案。防空武器同样为8门45倍径120毫米高射炮,采用4座双联装炮,位于桅楼前后位置较高的舷台上。航空设施包括1座弹射器和2架水上飞机,不过也有资料显示安装有2座弹射器,分别位于二号和三号主炮塔顶部。此外,平贺案还配置了4具610毫米水下鱼雷发射管。
■后人绘制的“金刚代舰”平贺案侧视图。
平贺案的防御设计存留的资料较为详细。平贺在英国考察时曾接触到纳尔逊级的设计资料,深受英式集中防御理念的影响,并在“金刚代舰”的设计中加以彻底的贯彻。平贺案将绝大部分装甲都集中布置在前后主炮塔之间的要害区域,为了尽可能地缩短装甲防御区划的长度,平贺将主炮塔和上层建筑压缩在约占全长三分之一的舰体中部。
■“金刚代舰”平贺私案的中部舰体装甲结构图。
平贺案的主装甲带设置在舰体内部,呈15~13.8度内倾,厚度为381毫米到351毫米,前后横向装甲隔壁厚度为381毫米,并有15度倾斜;主装甲带下方与水下防御装甲隔壁相接,一直延伸到舰底,其厚度和内倾角度逐渐递减,厚度为335~89毫米,内倾角度为13.2~3.5度;主水平装甲布置在中甲板位置,厚度213毫米,并有一段厚299毫米的倾斜部与主装甲带相连;主炮塔基座和司令塔侧面装甲厚度为483毫米;舵机舱侧面装甲厚度457~127毫米;烟道周围也布设了432~269毫米的装甲。就厚度而言,平贺案在要害部位的装甲防护相当厚重,有资料称其防御目标为在17000~27000米距离上能够免疫410毫米九一式穿甲弹的攻击,水下防御能抵御610毫米鱼雷和200公斤装药水雷的攻击。平贺案的装甲重量为13380吨,排水量占比为34%,船体结构重量为11184吨。
■“金刚代舰”平贺案的装甲区划布局图。
平贺案在技术上有几处值得玩味的地方,首先是为了缩短主防御区划长度而非常紧凑的上层建筑布局,其桅楼建筑上半部略显前倾,烟囱则大幅后倾,两者呈V形造型,目的在于减少排烟对舰桥的影响,这还是从藤本那里学来的主意,感觉有点打脸;其次是主炮布局,平贺案的2-3-3-2布局与美国海军彭萨科拉级重巡洋舰相同,但并不能确定平贺借鉴了美国人的想法,因为在设计“金刚代舰”时彭萨科拉级还在建造中,其实在平贺之前设计的“夕张”号轻巡洋舰上就已经采用了1-2-2-1的混装炮塔布局,“金刚代舰”案或许可以视为升级版本;最后是副炮的混搭风格,采用炮廓式副炮后来被视为平贺技术守旧的表现,但笔者以为是对动力舱布局的妥协之举,基于集中化的主炮塔和上层建筑布局,动力舱段的长度仅有60米,为了充分利用空间而向两舷扩展,挤压了在舰体中部设置副炮的空间,从而迫使大部分副炮向舰首和舰尾方向移动,以炮廓形式配置。值得注意的是,舰体中部的炮塔式副炮采用了高低交错的背负式布局,在减少炮塔间距的同时扩大了射界。
■美国海军彭萨科拉级重巡洋舰的侧视及俯视图,其主炮布局与平贺案相同。
“大和”之源
藤本案和平贺案先后提交海军高层进行研究,这是两种设计方案的较量,同样也是两位一流造舰工程师的对垒。由于藤本案的资料严重缺失,我们现在已经无法对两者的优劣进行全面客观的比较,至少从纸面上看平贺案比藤本案具有多一门主炮的火力优势和0.4节的速度优势,但这种优势实在微弱,并不足以让平贺胜出。至于防御能力,虽然在后日德兰时代集中防御成为主流,但是鉴于德式全面防御设计在实战中的出众表现,以及通过细化水密区划带来的间接防御优势,藤本案的生存性未会输于平贺案。然而,这场交锋并未决出胜利者,随着1930年《伦敦海军条约》的签订,缔约国同意将主力舰停建期延长5年,现役主力舰的替换年限由20年延长到25年,这意味着日本海军最早要到1936年才能开工新舰。于是“金刚代舰”案作为技术研讨资料被锁进了保险柜。
■1936年经过大改装后的“金刚”号战列舰。在“金刚代舰”计划流产后,日本海军转而对现役战列舰实施大规模改装。
平贺和藤本之争又延续数年,最后以特别的方式迎来了结束。1934年的“友鹤事件”和1935年的“第四舰队事件”充分暴露了藤本流设计在复原性和结构强度上的弊端,在巨大的压力下藤本喜久雄于1935年初突发脑溢血去世,平贺让的门生福田启二接任第四部基本设计主任,并对藤本的支持者实施打压排挤,后者以销毁资料的激烈方式表达了不满,这也是“金刚代舰”藤本案的资料未能存留的原因之一。此后,平贺一派把持了日本海军造舰技术的话语权。平心而论,平贺和藤本各有所长,互有所短,平贺的严谨稳重是保证优良舰艇设计的基础,而藤本的创新求变是舰艇技术革新的动力,如能彼此互补,无疑会有力促进日本海军舰艇技术的进步。藤本的悲剧很大程度上是条约时代日本海军片面追求战斗力的错误导向造成的,但他相比平贺的确缺乏对军方不合理要求说“不”的勇气。
■日本海军“友鹤”号水雷艇,该舰于1934年发生倾覆事故,导致了藤本派的失势。
神鬼之争虽然落幕,但“金刚代舰”案的故事并未结束。随着“海军假日”临近收尾,日本海军于1934年重启新型战列舰的研究,主持这项工作的福田启二延请已经退役的平贺让以技术顾问的身份参与设计,最终催生出大和级战列舰,而“金刚代舰”平贺案的技术特征几乎都在大和级上得到呈现:两者的防御理念一脉相承,装甲防护结构高度相似,都采用了集中化的上层建筑布局等等,同时大和级上也能看到“金刚代舰”藤本案的痕迹,比如前二后一的主炮布局和半数副炮沿中线布置的设计,而在设计阶段平贺曾建议将2-3-3-2布局作为大和级主炮布局的选择之一。
■正在舾装中的“大和”号战列舰,平贺让参与了这型超级战列舰的设计。
回顾历史,1928年至1930年的“金刚代舰”案是日本海军首次在条约框架下对新型战列舰设计展开技术探索,受到条约的限制,无论藤本案还是平贺案,都不可能做到完善,但两者都包含了舰船设计师们对未来战列舰发展趋势的思考,因此必然会对大和级的设计产生深刻影响,这也是目前很多舰船史研究者的普遍看法。从这一点看,《阿基米德大战》这部虚构的影片至少反映了一个事实:“金刚代舰”案的确是大和级的源头所在!
■在影片《阿基米德大战》中出镜的“金刚代舰”,可以视为现实中藤本案和平贺案的结合体。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