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大航海时代的西班牙、葡萄牙,后来因何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开启大航海时代的西班牙、葡萄牙,后来因何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在以“地理大发现”为主导的拓殖时代,西班牙、葡萄牙以“先发”的姿态空前出击,但这两个国家随后为何陷入了停滞呢?

一、西葡两国早熟的民族国家之路

众所周知,葡萄牙和西班牙都位于欧洲西南部的伊比利亚半岛。在宗教和文化上来看,伊比利亚人都热衷于崇拜天主。8世纪初,信仰伊斯兰教的摩尔人侵占了伊比利亚半岛的大部分地方。但他们没有将当地的土著居民视为威胁,以至于伊比利亚人的反抗和复国运动一直没有停歇。

这种为民族复兴而不断进行的战斗,被当地人称之为“光复运动”。而西班牙和葡萄牙两个国家,也正是在复国战争中不断形成的。861 年,葡萄牙国王阿方索宣布脱离西班牙独立,两个国家断断续续地进行了三百年之久的内战。1143年,西班牙国王莱昂承认葡萄牙是一个独立的国家。1179年,罗马教皇正式认可葡萄牙的合法地位。

摩尔人与北非穆斯林

葡萄牙和西班牙人继承了从罗马帝国开始直到苏维汇人和西哥特人时代的文明遗产。两国行政区划的建立,是按照日耳曼人封建制的传统延续下来的。而伊比利亚半岛两国对封建领地的统辖,要比大陆地区严密的多。

首先,两国国王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军队和士兵,他们只效忠于国王一家。再次,由于战乱而到处修建的城堡成为了地方经济生活的中心。两国人民对于王权的统一认知要比大陆人早上许多。

并且,西葡两国的王权是最早摆脱对议会的依赖的。从13世纪开始,由于向南部的拓殖和随时要应对北非穆斯林的敌视,西、葡两国国君开始摆脱议会独立征税。从这时起,“国王享有征税权”的理念就逐渐深入人心了。

西班牙城堡

二、两国率先迈出“大发现”步伐的前提条件

由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和王权的出现,西、葡两国得以更早地集中精力去发展“国家”这一集体。在王权为壮大自己的利益作出努力时,它同时也帮助整个国家提升了实力。就这样,欧洲第一个迈出现代化步伐的地区就这样开启了她的壮阔征程。

经济方面,葡萄牙国王阿方索二世在13世纪推出了一项法令。该法令旨在促进居民向沿海地带迁居,并且对迁居者采取一定的税收减免政策。在政策刺激下,葡萄牙国内的制盐、捕鱼和造船业开始兴旺,并且已经能够同北非、意大利和勃艮第等地展开贸易交流。对海洋的开发拓展了葡萄牙人的民族视野,同时也为未来的地理大发现做了一定的铺垫。

雕有阿方索二世头像的钱币

14世纪末,葡萄牙的粮食产量已经能够超过对国内居民的供应量。多余的粮食不仅能制作酒精饮料,甚至还能出口。再加上西班牙一直进行到1492年的“收复失地运动”,使其国内的粮食需求大大增加。葡萄牙人通过与“邻居”的贸易,极度增强了自身的实力。而西班牙也得益于邻居的贡献,成功组织起了一个以天主教徒为主的民族国家。

在政策方面,由于两国在统一后延续了战争时期的民族热情,于是,在地理条件本就占据优势的两国大力支持海外拓殖事业。在当时的货币制度已经逐渐完善的情况下,两国国王还修建了足够多的海港吸引外国人来本土经商。葡萄牙国王狄斯尼就曾一下子批准兴建了48个大市场,其中最有名的就有里斯本和科英布拉。

里斯本

在阶级层面,由于商品经济的兴盛和农业技术的发展,西、葡两国的农奴逐渐因各种缘由进入市场。传统的土地贵族在13世纪就面临着诸如收入下降、农奴逃亡等挑战。国王由于积极倡导对外贸易,自然同贵族而非平民对立起来。有的农奴跑到城市变成了自由民,他们倡议取消国内的关税壁垒,以便聚集财富。

在文化方面,13世纪,西、葡两国出现了民族语言热。进行祷告的文字突破了罗马教皇钦定的拉丁语限制,越来越多地采用当地民族的方言。西、葡两国的教会在王室的支持下发展的异常兴旺,从修道院中脱胎而出的学校开始向世人开放。

西班牙托雷多大教堂

三、突然的兴起和长期的停滞

由于在种种层面上脱离了旧有的组织逻辑,西、葡两国的民族国家建设得以更快地取得了成就。1500年,是学界公认的世界历史转向近代的时间节点。也正是由此开始,西、葡两国的视野最先迈入了“国际化”这个更广阔的区间之中。

从根本上来讲,在“国际化”的长期过程中,两国取得了海外殖民地的商业价值,从对美洲贵金属大量开采中获得了充足的财富。这样做的结果固然是相当诱人的,但两国却在看似“如日中天”的境遇下陷入了发展停滞。

这又是为什么呢?

至今仍在秘鲁银矿充当工人的当地人

简单来说,两国虽然在海外扩张中获得了相当多的外来财富,但他们却一而再再二三地错过了对国内生产进行投资的大好机遇。西班牙在美洲的金矿、银矿不计其数,然而他们却将货币运往国内进行奢侈品消费,或向罗马教廷进贡以表对信仰的虔诚。货币单单以“被消费”的姿态进入流通领域,所取得的后果只能是抬升物价和进一步刺激消费。

两国紧接着又将制糖厂、制盐厂和捕鱼厂搬到了链接美洲的数十个小岛上,这导致城市居民的大部分消费需求因国内无法生产而必须依赖进口。西、葡两国并未积极开发国内工业,也没有主动提高生产力以适应市场。他们在这次开启的“消费潮”中,仅仅充当了“搬运货币”的工具。严重点说,其作用甚至相当于免费为欧洲各国开设的印钞机罢了。

西班牙人尝试向东方输出商品

比“单纯的消费主义”更恐怖的是,国内的贵族阶级由于垄断了金融业而重新得势。15、16世纪在伊比利亚从事商业活动的,大多数都是因得到国家特许而发际的官僚。在因投资海外事业而获取好处之后,这些人也同样不可能专注于发展国内的工业,而是和国王一样过上了穷奢极欲的生活。

在西欧大多数国家开始实行宗教宽容政策的同时,西、葡两国却谨慎地对非天主教徒展开攻势。臭名昭著的宗教裁判所甚至到了18世纪还在当地存在着。许多试探性地进行金融交易的人员,均被其当作是“放高利贷者”而提以控告。

宗教裁判所的阴森恐怖

文史君说

1578年,葡萄牙国王塞巴斯蒂安在讨伐摩洛哥的战役中阵亡。西班牙趁机以葡萄牙王位空悬为理由,提出西、葡两国合并的事宜。两国合并之后,国王的目光便开始从“海上”转移到对“陆地霸权”的追求。

西、葡两国的殖民地垄断地位不断受到新兴国家的挑战。17世纪以后,随着荷兰商人的崛起,西、葡两国遂丧失了他们在海外贸易上的优势地位。率先力主进行“地理大发现”的西、葡,因为一系列政策和经济手段的失败,丧失了在“现代化”竞赛中的优势,导致现代化事业中“后至”的悲惨结局。抚今追昔,真是令人叹息啊!

参考文献

陆伟芳:《西欧商品经济大发展:地理大发现的前因和后果——纪念哥伦布到达美洲500周年》,《兰州商学院学报》1992年第4期。

薛涌:《白银帝国:征服者被征服》,《书城》2010年第8期。

(作者:浩然文史·瓷国垃圾堆)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