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太平洋(二):战略转折点——瓜岛战场游记(上)
历史
历史 > 自媒体 > 正文

燃烧的太平洋(二):战略转折点——瓜岛战场游记(上)

历时长达六个月的瓜达尔卡纳尔战役通常被认为是太平洋战场真正的转折点。在这个此前无人问津的小岛上,美日两军展开了一场陆海空360度的惨烈厮杀。最终,美国人依靠着强大的实力和三军将士们的坚持笑到了最后。瓜岛也变成了日本人的黑洞,无情地把日本稀缺的资源和兵力吞噬掉,最后使得战争的潮水彻底改变了方向,逐渐向日本流去。

➤ 中途岛到所罗门:日军攻势的终结

随着日本人偷袭珍珠港取得的巨大成功,日本陆军在海军的支援下横扫了大半个太平洋。他们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攻下了香港、马来半岛、新加坡、缅甸、菲律宾、关岛、威克岛、荷属东印度群岛,并直逼所罗门群岛和新几内亚的南端。

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日本人从欧美国家的手里生生夺下了一个太平洋上的海洋帝国。

日本在1942年夏天的“太平洋帝国”

1942年4月18日,美军首先动用两艘航空母舰搭载着杜立特带领的八架陆军航空兵(二战时美国还没有独立空军)B-25轰炸机,对日本进行了象征性的空袭。(相关照片请参阅珍珠港一文)尽管损失不大,但是却使得日本举国哗然,要求日本海军消灭美国航母。

此时,在太平洋上的美军共有六艘航母,分别是企业、约克城、萨拉托加、列克星敦、黄蜂和大黄蜂。日军参与过偷袭珍珠港的主力航母也是六艘,分别是翔鹤、瑞鹤、赤城、加贺、苍龙、飞龙。尽管双方都会制造更多航母,但是在1942年的夏天,这就是双方的几乎全部家底。

中途岛战役中对日本航母发起攻击的SBD俯冲轰炸机:它们一举击沉了四艘日本航母

本着消灭美国航母的态度,在1942年的5月到6月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的前两次航母对战。五月初的珊瑚海海战以平手告终:日本人以翔鹤、瑞鹤遭到重创的代价击沉了列克星敦号。然而,接下来当日军集结剩下的全部四艘主力航母进攻中途岛时,却遭遇了二战中的第一场惨败。美军靠着破解日军密码的情报优势、飞行员和士兵们的勇敢、以及不小的运气,在6月4-5号的战斗中,以约克城一艘航母为代价击沉了日军全部四艘航母。自此,日军已经失去了继续全线猛攻的能力。历史的天平开始逐渐向另外一个方向倾斜。然而,真正改变战略态势的一战却在一个不知名的小岛上如同河流汇聚一般,出人意料地开始了。

➤ “暸望塔”行动:意外的反攻

随着中途岛的胜利,美军上下也弥漫着一股乐观的气氛。他们认为,反击的时刻已经来临。然而,此时此刻的日本军队却并没有放弃继续扩张的企图。他们在南太平洋一路进攻,直接威胁到了澳大利亚本土。在所罗门群岛东南部一个叫做瓜达尔卡纳尔岛的地方,日本人正在修筑一座机场。如果修筑成功,那么通向澳大利亚的航运就将处于日本人的打击范围内。

这一情况迫使美国人采取了行动,匆忙制定了“瞭望台”行动(Operation Watchtower),试图趁日本人大意,迅速夺取瓜达尔卡纳尔岛上的机场。

瓜岛登陆的地图:Air Strip就是美军登陆的大概位置。事实上,美国人仅仅在瓜岛北部建立了一个很小的防御圈,远远没有控制整个岛(岛的大部分也都是山地,根本无法进入)

于是,在1942年的8月7日,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师从“红滩”(二战中美军习惯用颜色命名登陆滩头)抢滩登陆,却出乎意料地没有遇到日军的阻击。原来,日本军队没有想到美国人会如此迅速地发起反击,因此岛上大部分的日本军队均为建筑部队。美军一登陆,他们就躲到了丛林里。

今日的登陆海滩红滩:在红滩美军出乎意料地没有遭受抵抗

红滩远处的船只:1942年滩头上云集着美军的登陆艇和上岸的陆战队员

➤ 日本人的反应与血战的开始:短吻鳄溪之战

在美军登陆成功之后,日本军队马上采取了行动,开始将部队调往瓜岛。具体的海战和空战我们将在之后的推送中讲述,但是日军一度逼退了美国人的运输舰队,将陆战一师困在了瓜岛上。因此,美军只得在瓜岛海岸的北部围着机场建立了一个方块型的阵地:北边是大海、东边是短吻鳄溪(Alligator Creek)、南边是茂密的树林和几座山岭、西边是马坦尼考河(Matanikau River)。不久之后,这些地名就都将成为双方士兵的绞肉机。

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师(陆战一师)师徽:正是瓜岛战役让陆战一师名扬天下,因此一字中间写的正是“Guadalcanal”(瓜达尔卡纳尔)

第一支增援到瓜岛的日本部队是一木清直率领的一木支队。此人十分狂妄,仅仅带着第一批917人就打算进攻此时已有数千人的美军部队。诚然,在战争初期日军不乏以少胜多的情况,尤其是依靠夜间的白刃战。但是在瓜岛上的美军部队是海军陆战队的第一师。不同于其他陆军部队,这支部队是美国军队中的精锐。他们战斗意志顽强,并且拼刺刀技术河战斗力也都一流。在陆战一师一团的阵地上,一木将撞的头破血流。

短吻鳄溪旁边一木支队的纪念碑

在8月17日的深夜,陆战一团的士兵们紧张地看着短吻鳄溪对面树枝的摆动:毫无疑问,有人来了。紧接着,美国人和日本人几乎同时开枪。尽管谁也看不到谁,但是双方的子弹都以雨点般飞向对方的河岸。

紧接着,出现了另所有美军士兵惊讶的一幕:日本兵们大喊着“Banzai”(万岁)通过小溪入海口处的沙洲,端着刺刀冲了过来!美军顿时将步枪、机枪、迫击炮、发射散弹的反坦克炮全部对准沙洲上毫无掩护的日军,将他们一片片地打倒。

从美军当年的阵地位置看到的沙洲:当年日本人就是从这里试图冲过来

战斗马上演变成了一场一边倒的屠杀。但是日本人像机器人一样继续向前冲锋,哪怕已经横尸遍野也不撤退。美军面对着这样的人潮和射来的子弹也不轻松:一名机枪手被击中脑门死后,手在扣在板机上,又射出了一百多发子弹;他的副射手接过机枪,不顾被炸伤的双眼,朝着日本人的方向继续扫射!直到子弹打完。

日本人试图冲过的沙洲:当年许多日本兵就是站在这个位置被美军打死

第二天早上,天亮之后,美军派出坦克从上游渡过了小溪,从背后攻击日军的阵地。幸存的日军被赶往小溪的方向,大部分葬身于恭候在对面河岸的美军机枪手中。

瓜岛战役中的美军主力坦克:M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

但在沙洲上的景象则难以用语言形容:沙滩上几乎被日本人的尸体布满。在之前的一夜中,包括一木在内的800多名日本兵丢掉了性命。

同一个角度,76年之后:很难想象当年成片的日军尸体就躺在这片安静的海滩上

自此,日军试图夺回瓜岛的第一次尝试以惨败告终。这次战斗在HBO迷你剧The Pacific的第一集中被表现了出来。

➤ 危急时刻:艾德森岭的血战

在一木支队进攻失败后,日军加大了增援规模,将川口旅团的四千余人运到了瓜岛上。然而,川口拒绝像一木一样沿着海岸进行自杀式的攻击。他决定绕道南边的丛林,打美军一个措手不及。事实上,美军确实没有料到日军这一手,仅仅在南边部署了少量兵力。然而,正是这少量兵力在瓜岛战役中最危急的时刻决定了胜负。提到他们,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艾德森上校。

艾德森中校(Edson)是海军陆战队第一突击营的营长。这支部队之前参与了攻击图拉吉岛的行动,遭到了不小的损失。然而,他们身为陆战队中的精锐部队,可以说是精锐中的精锐。与他们一同防守的还有陆战队伞兵营,也是陆战队中的精英。

艾德森岭上的纪念碑

尽管陆战一师师长范德格里夫特(Vandegrift)拒绝相信日军会从南边进攻,但是艾德森敏锐的直觉让他带着手下两营850人的部队做好了准备。

陆战队员们当年挖掘的机枪阵地

他们驻扎的艾德森岭呈“王”字型。最上面的横竖交叉处是80号高地(Hill 80),而底部的交叉处是123号高地(Hill 123)。以山岭的三个横为基础,艾德森构筑了他的三道防线。日本人也因此地势将其称为“蜈蚣高地”。

80号高地的“左臂”

80号高地的“右臂”

9月12日深夜,日军川口旅团的3000多人终于钻出了树林,对艾德森岭展开了第一波进攻。他们迅速穿透了艾德森岭以西的一片树林,迂回到了山岭的旁边。但是由于天色过暗,无法有效组织进攻,而被迫暂停。次日白天,双方互相狙击,都动弹不得。

12日夜日军突破之处:当年的树林更加茂密,一直延伸到山脚下。我所处的位置就是艾德森岭山顶

次日晚,川口旅纠集着3000人马从两边同时对艾德森岭展开了攻击。由于树林过密,美军往往无法发现渗透的日军,而只能扫射全部可疑的位置。时不时就有日本兵成功爬上高地,与美军进行激烈的肉搏战!杀红了眼的美军不管三七二十一,手榴弹拉开了弦直接就往山下滚。

山岭左侧的空地:当年这里是一片密林,里面到处是渗透进来的日军士兵

一时间,战场天昏地暗,仿佛两个重量级的拳手已经眼睛肿到了看不到对方的地步,只能胡乱挥拳。然而,由于日军的人数优势,美军渐渐不支,80号高地和第二道防线纷纷失守,剩余的士兵们退回了123号高地的山顶,向四面八方嚎叫着冲锋的日本兵倾泻着弹雨。

从123高地遥望80高地:一度80高地已经失守

最后,美军的火炮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它们对准山岭两旁的丛林如犁地般从一头炸到另外一头再炸回来。同时,他们也将被日本人占领的80号高地至于炮火之下。尽管什么也看不见,但是美军能够清楚听到每轮炮弹落下时日本人的鬼哭狼嚎!

哪怕在如此猛烈的炮火下,还是有很多日军冲过了美国防线。顿时,整个瓜岛的美军阵地岌岌可危。但是艾德森坚持站在一个弹药箱上,不顾枪林弹雨鼓舞士气,使得美军士兵停止了后退,死死地钉在了123高地上。

艾德森中校当年所处的位置

同时,在高地后方的师指挥部里,瓜岛战场的美军指挥官:范德格里夫特将军甚至都掏出了手枪向日军射击!事后,他回忆道,艾德森岭战役是瓜岛战役中最危险的时刻。

箭头处为范迪格里夫特的指挥所。照片拍摄于123高地

终于,随着太阳的升起,美国飞机也加入了战斗,将日军藏身的树林化为一片火海。日军只得丢下上千具尸体仓皇撤退。艾德森岭上的英雄们以几百人伤亡的代价拯救了整个瓜岛战场上的美军。为此,艾德森也获得了荣誉勋章。

➤ 马坦尼考河的拉锯

在美军防御圈的另外一个方向,西方的马坦尼考河(Matanikau)的两岸,尤其是河口的沙洲上,双方进行了一场从战役最开始到战役最后结束才结束的旷日持久的拉锯战。

被群山环绕的马坦尼考河

在美军登陆之初的8月12日,一名被俘虏的日军士兵声称在河的西岸有不少日军想要投降。于是,缺乏经验的美军情报军官Geottge带领着24名士兵去接受俘虏。然而,等待他们的却是日本人的子弹和刺刀:最终只有三个人成功从海里游回了己方阵地。其余人员,包括Geottge本人,均被杀死然后肢解!从此以后,陆战队员就清楚,自己面对的是一群心狠手辣,近乎野蛮的敌人。

随着战场东边一木支队的惨败,日军在九月将川口旅团增援到了马坦尼考河的西岸。随即,美军在9月27日发动了第一次进攻,试图将日军击退。然而,这次试图越过沙洲的美军部队和之前短吻鳄溪一木支队的遭遇如出一辙:在日军的火力下寸步难行,只有徒增伤亡。只不过美军在受到更大伤亡前就停止了进攻。

今日儿童们玩耍的马坦尼考河河口当年是无数日美两军士兵的葬身之地

在马坦尼考河更上游群山之间进攻的美军也无法成功渡河。他们仰仗渡河的是一条横在河上的独木桥。显然,在日军的封锁下,这是毫不现实的。

当年的独木桥所在地:今日仍然是当地人的渡河地点

然而,由于沟通出现了问题,陆战7团1营误以为河口的美军攻击成功,于是被登陆到了日军背后,随后被切断,围困在了一座名为84号高地(Hill 84)的小山上,动弹不得。眼看就要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危险,一艘海军的驱逐舰靠到岸边猛轰日军阵地,才使得美军得以从山上冲到海边,登上登陆艇撤回河东岸。

今日从海岸方向看到的84号高地:当年美军正是从这里逃下山来

在这次撤退行动中,海岸警卫队的Douglas Munro在登陆艇上不顾个人安危用机枪扫射日军阵地,掩护陆战队撤离,最后牺牲在了登陆艇上。他被追授了美国最高军事荣誉:荣誉勋章,并且时至今日也是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海岸警卫队员。

吸取了教训的美军在10月7日卷土重来:这次在更靠南的位置上成功偷偷渡过了河,并且抢先与部分驻守在河东岸的日军部队占领了河口,包围了这些日军部队。同时,渡河成功的部队一路向海岸挺进,成功将日军一个营驱赶到了两座小山之间,然后以炮火彻底覆盖了山谷,炸死数百名日军。

葬身山谷的日军尸体

这一仗下来,迫使日军放弃了河东岸的阵地,以至于日军的重型火炮无法威胁瓜岛上的亨德森机场本身。

日军留下的榴弹炮:从河东岸的阵地,它们可以直接打到亨德森机场上

10月23日,当日军主力第二师团从河岸到南边的树林对美军发起全面进攻时,日军的九辆坦克再次试图通过河口的沙洲攻入河东岸,但是无一例外地被击毁在了沙洲上。此时,沙洲上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人间地狱,充满了双方的尸体和遗弃的装备。

沙洲上被击毁的日军坦克

最终,在11月1-4日美军故技重施,将日军一个联队困在了岸边。这股日军建立了坚固的阵地,于是美军只得一个堡垒一个堡垒地清理日军的残兵,才最后全歼了这股敌人。

从南面渡河的美军士兵

在这后两次的战斗中,美军均是以几十人伤亡的代价消灭数百日军。然而,兵力不足的美军再次撤回河东岸,直到次年的2月才终于顺着海岸一路推进,攻下了整个瓜岛。

尽管每场战斗看着都区别不大,但是马坦尼考河战役却是整场瓜岛战役的缩影。在这些连续不断的战斗中,意志、补给、训练、总结能力更强的一方最终战胜了对手。当美军第二、第三次进攻出其不意时,日军还在继续顽固地冲击河口,将自己投入火海之中。

➤ 大决战:亨德森机场战役

随着一木支队和川口旅图的先后失败,日军第二师团主力终于到达兵在10月23-26日之间发动了决战。

按照日军计划,他们将同时从马坦尼考河河口(如前所述的坦克攻击)、西南方的山脊发动佯攻,主力从南方的树林里发动主攻,不过这次要避开艾德森岭。

然而,由于主力部队在树林中失散,最后这场协同攻击变成了各个部队的各自为战。马坦尼考河口的日军于23日发动的进攻遭到惨败。同时,日军主力也被美军的侦察兵和前哨阵地发现,因此美军此次早有准备。

白星是美军的一个前哨阵地的位置,被称为Brigg's Outpost。这里的十多个美军在通报了敌情后几乎被日军包围,最后只有数人成功活着返回了美军战线,剩下的都失踪在了丛林里。

终于,主力日军部队在24和25日连续两个晚上对美军发动了自杀式的攻击。其中在美军陆战7团1营的方向,日军攻击最为猛烈。但是在这些树林边缘的战场上,大部分日军部队从刚开始就被带刺铁丝网缠住,然后遭到美军机枪和大炮的屠杀。

美军防御日本人冲锋的利器:带刺铁丝网。图一的高铁丝网用来阻止敌人前进,图二的矮铁丝网则藏在草里,挂住不小心踏入其中的日本兵

日军死伤之多,以至于他们的尸体都堆到了美军阵地前面,阻碍了美军的视线!一名叫做John Basilone的中士勇敢地冲出阵地将尸体堆推倒,然后继续用机枪射击,直到子弹近乎耗尽后,只身一人前往后方拿更多子弹继续抵抗。事后,Basilone因此被授予荣誉勋章。正是这样顽强的抵抗,使得日军最后被迫放弃了进攻。

星星的位置是Basilone机枪阵地的大概位置

最后,到了26日凌晨,另外一支日军的佯攻部队才到达攻击位置。面对着美军固守的山岭,日军再一次发起了疯狂的冲锋。他们一度冲上了山顶,但是紧接着就被美军的反击赶了下来。最后,这股日军也在几乎全军覆没之际放弃了攻击。

从两个角度看这股日军攻击的山岭。第一张图片于艾德森岭拍摄。第二张图片是从日军进攻的方向拍摄的。

凭借着顽强的意志、高超的指挥和战斗水平,以及装备上的优势,日军最后在死亡了2200人之后彻底放弃了这次史称为“亨德森机场战役”的攻势。自此,日军在瓜岛上再也没能组织起来任何有效的攻势。

➤ 后记:陆战一师与转折点

在太平洋战争中,瓜岛战役是绝对的转折点。尽管这是一场陆海空的全面大战,但是至少在1942年的8月到11月,几乎孤立无援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师和突击营、伞兵营的部队以自己的实力和意志战胜了狂热的敌人。尽管高级将领的指挥、装备的优势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但是终究是这些在散兵坑里等待着随时会出现的敌人,沉着冷静地应对恶劣的生活环境、酷热的天气、短缺的食品和饮用水,坚守在战线上的陆战队员们守住了瓜岛上的美军阵地,拯救了自己也书写了历史。

终究,陆战一师还是幸运的:并不是每支部队都有机会去书写神话。但是同样,他们是英雄的:毕竟不是每支部队都能如此坚持。

最后,让我们用尼米兹将军的话概括陆战一师的伟大成就吧:“在瓜岛上,不寻常的勇气是常见的美德”(Uncommon Valor is a Common Virtue)。让我们向在瓜岛战场上坚韧不拔书写了历史的陆战队员们致敬。

➤ 相关推荐电视剧

推荐电视剧:《血战太平洋》

推荐理由:这部太平洋战场版《兄弟连》同样出自HBO之手。其真实性、视觉冲击力、历史容都近乎完美。其中,前两集就讲述了短吻鳄溪和亨德森机场战役的战况。没有哪部影片更能带我们和陆战一师的英雄们一同回顾那段艰苦的岁月了。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