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打火器兵,清朝虎衣藤牌兵能击溃俄国,却为何惨败给英国?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同样是打火器兵,清朝虎衣藤牌兵能击溃俄国,却为何惨败给英国?

鸦片战争其实并不是清朝第一次面对非汉人的火器部队,早在清朝最鼎盛的康熙时代,清朝就直面了来自欧洲技术的火器。

17世纪末期,沙俄政权沿着蒙古人的足迹,一路向东走,走到了白令海峡,进而占据西伯利亚,并在这里以宗主自称,将当地的渔猎民族、游牧民族纳入麾下,且试图南下今天中国的东北地区。

而这对于来自东北的清朝统治者来说,是极大的威胁,东北是他们祖先发家之地,是所谓的“龙兴之地”。因而时任清朝皇帝康熙,下令对沙俄进行国战。

也正是因为这次国战,清朝遇到了沙俄的火器,此时此刻虽然清朝在经过跟半火器化的明朝对抗后,所属士兵也有大量火器,但依旧处于冷热参半的状态。且因为本身靠骑马发家,火器并没有被重视,甚至是压制。

相对的来自欧洲的沙俄殖民者,他们经历了欧洲冷热兵器的交替,已经将火器作为自己的主战兵器,全军也是以密集火器射击为主要攻击方式,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四月第一次雅克萨之战,450名俄国殖民者就有300支火绳枪。

面对这迥异于明朝的火器士兵,康熙这边在准备打沙俄时,是想过办法来治的,第一次雅克萨之战之前的1684年冬,康熙明确召集了原来在海上跟西洋人对战过的原台湾郑氏所属降将林兴珠。

希望可以从他口中得到当年郑氏争霸东南亚时,是如何对付洋人火器的,于是问道“火器之利,因问所以御之者”。

林兴珠二话没说,推荐了曾在收复台湾之时,所用的利器“藤牌兵”,并当众演示了藤牌兵的作战方式。利用盾牌挡住火枪的第一波攻击,而后快速滚动到对方前面,然后用手中的大刀结束他的生命。

油浸过的藤牌,可以防弓箭,还可以挡鸟枪(火绳枪)。而此时根据后世记载,当时的沙俄确实是装备的火绳枪。

为了验证林兴珠的说法是否有效,康熙还做了实验“命善射者数人,以雹头射之”,结果“数发皆不能中。矢未发已滚至面前,疾于飞鸟”。

至此康熙兴奋极了,急忙出钱出人组建,最终在正式对战沙俄之时,手握了“虎衣藤牌兵”作为自己的制胜法宝。

而虎衣藤牌兵也没有让他失望,在对沙俄的战斗中打的沙俄士兵“哇哇”叫,盾牌挡住射击,一个滚地翻转,要了对方小命,成为当时清朝军中最亮眼的风景。

简而言之,虎衣藤牌兵面对沙俄的火器部队时,是打赢了的。至于为什么后来在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就被英国打的找不到北了,失去了“虎”,成为了不堪一击,没有在战争中,像雅克萨之战时创造奇迹。

其实原因很简单,问题就出在英国是使用火器,但是跟沙俄的火器比,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了。当时英国普遍装备布朗贝斯步枪,这种枪已经不是火绳,而是燧发枪。

燧发枪因为是半自动的用内置燧石点火,而非传统的外置火绳点火,大大简化了射击过程,提高了发火率和射击精度。同时英国人采用纸包定装弹,不是黑火药直接填充,避免了由装填火药不均,而造成的炸膛以及增幅了换弹速度,士兵不用再一点一点倒火药装填了,直接摸出弹丸往枪里塞。

不管是“燧发”、“纸包定装弹”,提高的火器关键数据就是连续射击的能力、而虎衣藤牌兵之所以能够打败沙俄,核心的一点,除了盾牌可以一定程度抵消火药射击,就是抓住火器装填的瞬间近身。

从鸦片战争的结果可见,燧发枪确实已经可以快速射击,射击与射击之间的间隙,缩的极短了,短到虎衣藤牌兵无法近身,一翻转可能依旧被击中。

同样是打火器兵,清朝虎衣藤牌兵能击溃俄国,却为何惨败给英国?火器进步了,虎衣藤牌兵没有了它战胜对方的客观条件。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