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地理志》,中国沿革地理的开始,这是部怎样的志书?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汉书地理志》,中国沿革地理的开始,这是部怎样的志书?

《汉书·地理志》是中国沿革地理学的开山之作,其内容深深的影响了后世正史对于地理志的编纂,并开创了一个以疆域和政区为基础的地理志范式。

《汉书地理志》书影

一、《汉书》所创立的地理志

中国正史的地理志是从班固所著的《汉书》开始的,也是《汉书》中的十志之一,分为上、下两卷。

《汉书•地理志》是我国正史中最早以“地理”命名的地理学著作,而地理志被中国之后十五部正史所沿用,但一些正史并非都是取“地理”作为其名,如《后汉书·郡国志》、《宋书•州郡志》、《南齐书·州郡志》、《魏书•地形志》、《旧五代史•郡县志》等,但其内容与地理志无异。

《汉书·地理志》另外一个开拓就是对古代疆域与政区地理进行详细的介绍。以前的地理著作,如《穆天子传》、《周礼·职方》、《尚书·禹贡》等,大多数都是以山川或者河流作为主体进行论述,但对于疆域的范围、政区的沿革、经济与人口的状况大都不重视,更缺乏统一且严谨的体例,但《汉书·地理志》打破了这一传统。

班固像

二、《汉书·地理志》的内容

从内容上看《汉书·地理志》整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在文章的开篇《汉书·地理志》就引用了《禹贡》与《职方》对黄帝以来疆域的变迁情况。

大禹治水

而从第二部分开始《汉书·地理志》就是列举了西汉元始2年(即公元2年)全国所统辖的103个郡国与所辖的1587个县、道、邑、侯国的沿革状况,而这部分占据了地理志的主要篇幅。除去这套总表本身的价值外,许多地名下的小注也有自己的特点

比如对名山和祠堂的介绍,兼具说明位置的作用。如在新丰下注“骊山在南,故骊戎国”。华阴(今渭南附近)下注“太华山在南,有祠,豫州山”。再如上党(今长治附近)“有上党关、壶口关、天井关、师古曰,研音形”。

今天骊山风景

再如对河道水源的记载,其水流经几县,过几里都有详细的记述,这说明汉代的史料已经相较于前朝有了飞跃性的提升。如对金城郡(今兰州)词条的记述:“积石山在西南羌中,河(其指代黄河)水行塞外,东北入塞内,过郡十六,行九千四百里。”(指汉里,1汉里约今415.8米)文章详细记述了黄河在今天兰州段的走向,过的郡数,以及行所行的里程数字。类似于这样的记载在《汉书·地理志》里还有很多,大大丰富了人们对于汉代时全国经济发展与变化的了解。

《汉书·地理志》的第三部分,在《史记•货殖列传》的基础上,收录了刘向的“域分”与朱赣的“风俗”,将全国按照地理划分为秦、魏、周、韩、越(同“粤”)15个地理区域,并对各个区域的沿革、疆域、城邑、物产、风俗等进行记述,并论述了各区域的内部差异。例如对巴蜀地区的介绍:“巴蜀广汉本南夷,秦并以为郡,土地肥美,有江水沃野。”这体现古人早期已经具备对区域地理学与人地关系思想的意识。

今日的巴蜀岷江

三、《汉书·地理志》的影响

班固创立的《地理志》在之前《尚书·禹贡》与《周礼·职方》的基础上进一步有所发展与提升,内容相较先秦时期的地理著作与文章更加精确化,系统化。并带有浓厚的区域地理分区的特点。

其内容详尽介绍了西汉时期的江河、政区、疆域、物产、风俗、人口等内容,这是之前的古代地理文献所没有的。《汉书·地理志》对于我国的地理学发展的影响是相当大的。这种志书的撰写体例更是影响了后世正史关于地理志、全国总志,以及地方志的编纂。

《汉书·地理志》的写作背景是在全国大一统形式下完成的,在稳定的政治与经济环境的基础上,班固很好的利用当时所留存于世的文献与史料。

汉武帝剧照

由于历代编修的疆域政区地理志是我国古代地理著述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具有传统特色。

文史君说

《汉书·地理志》是在《禹贡》等先秦地理文献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不但继承了《禹贡》系统且理性的分析模式,更详尽且更加具体的介绍了西汉时全国的疆域、政区、人口、经济与物产的情况。这种“地理志”的体例深深影响了我国汉代以后地理学,以及今天历史地理学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编辑:《中国古代地理文献选读》,科学出版社,1959年。

2.王成祖:《中国古代地理学(先秦至明)》,商务印书馆,2015年。

(作者:浩然文史·禹贡行者)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