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从众多新军阀中脱颖而出是靠这种轻武器?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蒋介石从众多新军阀中脱颖而出是靠这种轻武器?

原题:先有轻机枪还是先有重机枪

眼下的影视中,是轻机枪的戏远远多于重机枪,哪怕是表现清末民初的戏,也总能看到轻机枪的表现,却鲜见重机枪的身影。这就整个给弄反了。因为在中国的战争舞台上,也和世界战争舞台一样,轻机枪的普及要远远晚于重机枪。

世界上第一挺重机枪是1883年在英国诞生的马克沁重机枪。不过最早的机枪和后来的机枪长的并不太一样,突出的特点是有硕大的轮子和长长的大架,远远看上去更像一门火炮。请看:

中国最早仿制重机枪是1888年,是由金陵兵工厂仿制成功的。 但该厂出品并不多,五年一共出品三十余挺,1893年后就停产了。

重机枪早期的称谓并不统一,有“赛电枪”、“机器炮”、“机关炮”等多种称法。 机关枪一称,大概是日俄战争后开始使用,进入民国后逐渐普及的。

在清末,重机枪的装备使用已经开始。聂士成的武卫前军、袁世凯的武卫右军,便都有重机枪的装备,其型号均是被称作“马克沁机器炮”的7.9毫米重机枪。当然这时的数量并不很多。

1904年至1905年,发生在中国东北的日俄战争,给了重机枪一个施展威力的平台,双方都大量使用重机枪,俄军装备的是水冷的仿马克沁机枪,日军装备的是风冷的哈其开斯机枪,因而当时有人也称这场战争是马克沁与哈其开斯的战争。

日俄战争给了正在进行军事革命的晚清新军一个极大的启发和刺激。 1909年,直隶总督端方奏曰: “日俄之战,俄军之用重炮队、机关枪队较日军为多,故南山、旅顺各战,日军虽胜,伤亡之数实众……日人于战后乃竭力研究重炮队、机关枪队之用法,并购买德、法两国枪炮……其机关枪则每联队中必有一队,更番训练……” 清廷负责考察各省兵工建设的大员朱恩绂于1910年末提出的一份六年兵器生产规划中,有每个镇装备重机枪24挺,36镇共计144挺的方案。 也是在这一年颁发的《新定步兵操法》中,出现每标一个机关枪队的提法,有 “机关枪不分开使用,即有时必须分开,亦必用二枪以上连合射击” 的规定。 由此可见,虽然编制上可能还未执行,但将重机枪配在各标的想定已经形成了。

从那以后,各地新军中重机关枪的装备开始扩大。 由清廷直接操纵的禁卫军和云南新军第19镇中,都有了重机关枪营的编制。 1911年武昌起义前夕,清新军在直隶永平举行秋操(秋季大演习),与以前秋操不同之处,即是将机关枪科目列入演习计划,并花重金一次性从德国购买重机关枪52挺,以每队4挺的标准,分编13个重机关枪队,编配到参加演习的各标。

上图即北洋陆军中的机关枪兵。

辛亥革命爆发后,参加镇压起义军的北洋第2、第4、第6镇,都装备有马克沁机关枪,配备重机关枪不下三四十挺。起义的革命军中也有重机关枪的装备,但数量远远少于北洋陆军各镇,应该不超过两个队,重机关枪不超过6挺。

上图是武昌起义的第八镇机关枪队。 从枪身冷却水筒上的皱褶看,这应该是购自英国的维克斯机枪。

除武昌战场外,辛亥革命的其他战场也有少量机关枪在战斗中使用。李烈钧赣军中所编的机关炮大队,实际就是机关枪大队。在广东北伐军中,也有机关枪营的独立单位,北伐到南京后,更是将该机关枪营扩编成为机关枪团。这是编制最早也最大的机关枪单位。

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比十年前日俄战争更大规模的机关枪实验场。在国内,由于内战的需要,南北各军也进一步认识到机关枪在作战中的作用,千方百计引进仿造,四川、金陵、上海、汉阳、广东、巩县、山西、东三省等兵工厂竞相生产。其品种除依旧主要以水冷的马克沁及以马克沁为基型的各国各式重机枪外,也有风冷的法国哈其开斯以及该枪的日本仿制品三八式重机枪等。

虽然可以自产,军阀混战中,重机关枪多数仍然靠外购。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列强大量的剩余军火正找不到买主,中国的内战正好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倾销的大卖场,所以各国各式的重机枪源源不断地卖到中国。 加拿大籍民国军阀史专家陈安东有一份资料称,山东军阀张宗昌在1927年的一次外购中,便购进“机关炮两万门”。 这里所说的机关炮,就是机关枪。 张宗昌是如此,其他军阀大致也都差不多。 因为穷兵黩武的需要,使得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各路军阀中的一些精锐部队的重机枪装备到相当惊人的程度。 比如江浙战争中,齐燮元苏军第四混成旅曾将重机枪装备到步兵营。 孙传芳五省联军嫡系部队每团重机枪连的编制由常规的6挺增至8挺。

上图戴着小檐军帽的士兵们操纵的机关枪,是汉阳兵工厂仿制美国的M1917机枪,因为是中华民国十年十月十日研发成功的,故名“三十节式”。

北洋军阀中最为强大的两大军阀直军和奉军,既分别有汉阳和奉天兵工厂可以自产,又有钱可以向列强采购,因而双方都有充足的重机枪配备。1924年爆发的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山海关前线奉军姜登选部重机关枪的配置达到每公里正面10挺的密度。直军彭寿莘部第15师则配备了重机枪72挺。这在今天来说不算什么,可在1920年代,这样的配置已经是编制的三倍了。

民国时期山西的兵工建设是卓著成效的。中原大战前的阎锡山晋绥军,不仅将重机枪普遍列装到每个步兵营,还有独立的机枪团的编制。更令人瞠目的是晋军的机枪每连不是国际上惯常的4至6挺的配备,而是每连27挺的实编,好家伙,这机枪连已经相当于一般两个机枪营的编制数了。

上图应该是晋绥军的仿三八式重机枪,因为那枪上有七个散热环,而不是五个。 仿制日本三八式重机枪的在中国只有两家,即广东和山西,从士兵的穿着与相貌看,这显然不是广东兵,只可能是北方的山西兵。

冯玉祥西北军是以装备窳劣著称的,可就是这么一个穷的连洗脸水都用不起的军队,东出潼关时,参加西安解围的高树勋旅,辖下竟有一个36挺制的机枪团。将机枪团编到旅一级,这编制也够怪的了。当然这只是个别现象,但亦可知西北军此时的重机枪应该不在少数。

看上图的兵和枪,那兵是典型的西北军,那枪是典型的苏联枪,只有苏俄才有这种小轮的马克沁重机枪,他们叫M1905/1910年式机关枪。

以上所说这些,除辛亥革命时广东北伐军的机关枪营装备的枪型待考外,全部说的是重机枪,没有轻机枪。

重机枪在二十年代初,已经在中国各大军阀中普遍列装,并在战斗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然而一直到二十年代末,轻机枪还极其罕见,还没有被人们所重视,甚至还不被人们所知道。

轻机枪的诞生晚于重机枪20年,中国仿制轻机枪也晚于仿制重机枪20年,而轻机枪登上中国战争舞台则晚于重机枪差不多30年。

中国最早仿制轻机枪,是1908年由广东制造军械总厂仿制的丹麦麦德森轻机枪。就是下图这个:

之后,是1915年开始由上海、湖南、山西仿制的哈其开斯轻机枪。 再之后,是1922年由金陵厂仿制的法国M1915年式绍沙式轻机枪、1924年东三省兵工厂仿制的日本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1927年天津造船所仿制的捷克式ZB26轻机枪等。 但以上种种轻机枪,一直到中原大战时,产量都不高,也很少装备部队。

辛亥革命中,桂军骁将林虎率军北伐时,曾申领到20挺轻机关枪,编成轻机枪两个连,并将其带到南京,编入陆军部警卫混成团。只是,林虎所带的这些轻机枪,并没有战例留下来,后继者也没有跟上,之后的近二十年时间里,轻机枪仍然是默默无闻。

按说轻机枪制造工艺并不比重机枪复杂,成本则要低很多,那为什么产量一直上不去、部队也迟迟不列装呢? 主要还是战术思想的束缚。 因为尽管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于火炮密度的加大和重机枪的出现,使得原先那种以步兵连为基本战斗单元的情况受到残酷的挑战,步兵之间的间隔增大了,密集的冲锋队形改变了,但对于全部仅仅装备手动式步枪的步兵班来说,却仍然还没能成为一个独立机动和战斗的单元,步兵班也就并不需要或者说并不急需单独的支援火器。

在一战残酷的堑壕战中,人们也开始意识到冲击到敌方前沿的步兵需要一种有着机枪那样密集火力的兵器来给予支援以压制敌兵,而体型庞大、质量重达数十公斤的重机枪显然不适合扮演这一角色,于是,MG08/15机枪、莫西M1909机枪、刘易斯机枪、绍沙1915等轻型机枪便应运而生并曾短暂应用于战场。 但实战中人们发现,这几型轻机枪,要么仍然笨重,比如MG08/15(见上图),虽说是轻量化了,但仍重达20公斤; 要么子弹持续力差,比如绍沙轻机枪:

该枪只有20发的装弹,在短点射这一战术还没有普及之前,只消几秒钟的功夫,一弹匣的子弹便已打光,而且因无战场快速更换枪管的设计,连续发射后枪管很快烧红报废。 所以,既没有重机枪那样持续的火力,又不便像步枪那样可以上刺刀冲锋肉搏,轻机枪在一战战场上得到的便差不多全是诟病了。

因为内战连年,和西方列强相比,中国许多战术的法则是先有实战而后有理论的,但可惜的是,轻机枪战术却也像西方列强一样,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十多年后,才伴随着德国军事顾问的到来和中原大战的经验教训姗姗来迟地登陆中国。

蒋冯阎中原大战时,据参战的当事人回忆,蒋军嫡系部队,每个步兵连的轻机枪达到9挺之多,而嫡系中的教导第一师,装备的轻机枪似乎更多,其辖下的自动步枪营,每连即配备轻机枪40挺。当然这样的装备在蒋军中也应该不会是全部,但至少可以窥见当时轻机枪是如何高比例地配备于蒋军。

蒋军的轻机枪配备是如此之多,却并不代表当时中国其他军队的轻机枪也达到了同样的标准。 反蒋的庞炳勋部营长刘树森在回忆中原大战时,曾经有一句说道: “在步兵第一线初次出现了轻机关枪声。” 这位刘营长是久经沙场,却平生第一次听到轻机枪声,说明轻机枪在战场上的应用,到此时才初见端倪。

中原大战后,轻机枪在国内开始被重视。先是大沽、重庆等厂仿造捷克ZB26轻机枪成功并大量生产,之后,又有川军刘湘所部仿制瑞士启拉利轻机枪成功并大量生产。但除沈阳、大沽和重庆外,一直到抗战全面爆发前,国内其他兵工厂尚不能生产轻机枪,但这不影响他们对轻机枪的青睐,包括中央军在内的各派系新军阀,虽不能自产,但他们只要有钱,可以买。

总而言之吧,在中国的战争舞台上,重机枪更早亮相成为战争的主角,而轻机枪在诞生之后好几十年间,一直坐着冷板凳,直到中原大战时,才突然一下子红火了起来,之后,也才越来越多地走到舞台的中央,与重机枪一起,联袂上演了一出又一出的大戏。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