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五胡十六国时期,最富争议性的汉族人物,当属冉魏武悼天王冉闵。此人凭着一股血气之勇,在五胡势力最为强盛之时,同时与羯、羌、鲜卑三个民族对抗,并冒天下之大不韪,实行了对胡人的惨烈屠杀。但今天我们讨论的重点不在杀胡令,而是冉闵的军事水平。在五胡十六国这个绝对崇尚武力的年代,以军事见长的冉闵,究竟处在什么段位?他具不具备打败五胡,重建北方汉人政权的能力呢?他的惨败,到底是运气不行,还是真正实力不行呢?
一、冉闵的机会和挑战冉闵是石虎的养孙,他崛起的时候,正逢石虎去世、诸子争位,后赵大乱。石虎本来立了长子石邃为太子,但石虎作死,又宠爱另外两个儿子石宣和石韬,同时还像石勒在位时的做法一样,把军权分散到各个军镇,他的许多儿子都掌管一定兵权。后来石邃谋反被杀,石宣和石韬又在互相争宠中死去,而石虎又逐渐病重,后赵王朝出现了内轻外重的局面。
石虎诸子相残,也令石氏皇族的威严沦丧,国中对皇权产生觊觎者越来越多。冉闵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逐渐走上前台。石虎死后其幼子石世当了皇帝,又引起实力派石遵举兵对抗中央。冉闵当时似乎掌握着一定军权,石遵起兵的时候一力拉拢他,并承诺夺位成功后,就封冉闵为太子。那么我们看,冉闵这时候有什么样的机会呢?
第一,政治上,他拥有一定的法统继承权。虽然是养孙,但石氏诸子自相残杀,嫡庶之分泯然,冉闵也就由次要变主要,成为诸王公拉拢的对象。如果妥善经营,他是有成功的机会的。第二,军事上,冉闵的机会越来越大。中央的威权在几个波次的皇族互斫中沦丧殆尽,特别是石邃谋反后,后赵帝国最精锐的十万东宫高力锐士被发配,后来在梁犊之乱中,被后赵诸镇的兵力围剿,损失殆尽,中央已经没有足够的兵力镇慑地方。冉闵是石遵一系势力的中坚力量,他完全有可能凭借实力走上前台。第三,民心上,匈奴和羯族相继崛起,灭亡了西晋,并造成了北方汉人的大规模死亡和迁徙。民间汉人积蓄着可怕的愤怒,如果很好的利用之,这是足以抵抗五胡内迁的强大力量。而冉闵是汉人出身,并没有胡化。
但是在看到机会的同时,更应看到危机。后赵帝国曾经盛极一时,但后赵国内的根本矛盾——民族矛盾,没有解决好。
羯人后赵最强大的敌人是辽东的慕容鲜卑,他们建立了前燕帝国,石虎曾经两次集结重兵进攻慕容部,都没能占到便宜,在对付鲜卑人的铁骑时,羯人似乎一点办法都没有。后赵内部,也潜伏着羌族、氐族两个势力,后赵也不能完全压服他们,羌酋姚弋仲和氐酋苻洪都自立于一方,并且时刻准备趁火打劫。不论石氏哪一方上位,都要面临这三家异族势力强有力的挑战。总而言之,冉闵所处的是一个异常复杂、异常危险,既充满着机会又充满着挑战的环境。这是一个大有可为的环境,又是一个足以将人打得粉身碎骨的时代漩涡。
二、四面皆敌如何处之——试看冉闵战略之失
冉闵的能力,长处体现在勇武能战上。冉闵是累代将门,其祖先的军事经历甚至可以追溯到曹魏时代。其父十二岁时便被石勒看中,命石虎将其收为石家养子。冉闵完全继承了武之家风,成长为一个雄武杰烈的青年战将。所以在后赵末年石氏诸子混战时,他能迅速脱颖而出,成为当时举足轻重的力量。石遵举兵攻杀石虎的幼子石世,自为皇帝。旋即便也掌握重兵的冉闵产生矛盾,他要发兵诛杀冉闵,却不料被冉闵先下手为强,将石遵及其党羽诛杀殆尽。冉闵再立石虎的另一子石鉴为帝,他掌握了后赵帝国的实权,将石鉴架空为傀儡皇帝。那么这时候,冉闵就将承受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和挑战。
首先是石氏皇族的挑战。镇守后赵前首都襄国的石祇,立即率兵与冉闵对抗。冉闵派出去镇压的大将军石琨,也据守冀州与冉闵为敌。其次是慕容鲜卑的觊觎。燕主慕容俊立即遣不世出的名将慕容恪率兵南攻蓟城与中山一带,深入后赵的腹心。第三是氐羌异族的挑战。姚弋仲宣布为石氏报仇,率兵与石氏诸子一同讨伐冉闵。第四是羯族民族矛盾的挑战。冉闵把持后赵大权并显露出称帝的迹相后,一大批羯族中下级武人对冉闵极为不忿,在羯人孙伏都的鼓动下,邺城居然聚集了多达3000人的武装力量,发动兵变要杀冉闵。
第五是东晋的挑战。东晋由于当年石勒烧毁东海王司马越遗体的仇恨,与后赵一直仇深似海,现在后赵发生内乱,也不断发兵侵蚀后赵南方边境。这五重矛盾,虽然看起来令人眼花缭乱,但其实是有主次、有先后的,有些矛盾必须谨慎处理,有些敌人甚至可以化敌为友,处理得好,冉闵是有生存之机的。但不幸的是,冉闵实行了简单粗暴的民族屠杀,彻底得罪了诸胡,让他顿时成为鲜卑、羯、羌诸族的众矢之的。
同时,在几个威胁最大的异族势力上,冉闵也应有所区分,不能等而视之。慕容鲜卑根深势大,已全然是敌国,势同水火,意在吞并,根本无法妥协,和他们死战自然没话说,但羌族并非如此。姚弋仲终石氏之世,还只是小部族,他窜伏于东晋和诸胡之间,没有可供起家称霸的稳固地盘,虽然力量也比较强悍,但与冉闵手中掌握的力量相比,还不是一个数量级的。这样一股敌人,短期消灭不了,是可以牺牲一定利益,先换取西部安全的。姚羌起事,其实目的并不是要取冉闵而代之,他并没有这样的力量,起码他后面还有氐族苻洪在窥伺。其目标只不过是趁火打劫,蚕食一部分后赵的土地。冉闵如果割让部分地盘,将其封王,甚至进一步挑起姚羌和苻氐的冲突,冉闵的处境会更好一些。然而,冉闵根本就没有这些战略上的考量,他完全奉行的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与一切敌人为敌的策略。从战略上看,冉闵失败是必然的。
三、应变能力的缺失
最后,我们再来讲讲,冉闵在具体军事行动上的缺失。我们要承认,冉闵的确是个骁勇善战的将军。他连连打败姚羌和石祇、石琨等人,还顶住了东晋的攻击,拿下了襄国城,使冉魏政权的河北核心区保持了完整。冉魏的军力也达到鼎盛,史称“戎卒三十万”,就连后赵极盛时,也没有冉魏的兵力多。
但是,任何事情都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冉闵击败的几路敌人,都是庸碌之辈,并没有多少力量,军事水平也是中人之下。冉闵真正的大敌姚弋仲,对冉闵很看不上眼。姚弋仲遣其第五子姚襄率兵进攻冉闵,非常轻佻地说,姚襄之才十倍于冉闵,如果姚襄抓不来冉闵,就打他五百杖。冉闵在后期面对的敌人,按轻重缓急,分别是慕容鲜卑、姚羌、苻氐和东晋。慕容鲜卑欲鲸吞,姚羌欲蚕食,苻氐隔岸观火,东晋则是趁火打劫。这种形势,像极了当年石勒创业之时的处境。石勒创业时核心区也是在河北,他北有幽州王浚,西北有并州刘琨,东北有慕容鲜卑,南有东晋,西部则是匈奴刘汉。
石勒与这几家也全是敌对状态。但石勒在具体的作战节奏上把握的很好,他有两条原则:第一,绝不同时与两个敌人开战。第二,能战则战,不能战则逃。所以我们看到,石勒虽然屡屡败于幽州王浚之手,甚至在兵力孱弱的东晋手里也吃过败仗,但石勒始终是来去自如,想去哪去哪,他的主力没有被哪个对手限制住。冉闵在同样的条件下,却打得很狼狈。消灭襄国的敌人后,慕容鲜卑大军南下,进攻至中山、冀州、襄国一带。面对北有鲜卑、南有羌氐的危险处境,冉魏内部产生了暂避鲜卑锋芒的主张,但冉闵冒着两线作战的危险,坚决北进与鲜卑决战。事实上,当时的河北已成死地。冉闵应该像石勒当年一样,打不赢就跑,坚决率主力跳出河北,向山东、河南发展。
而冉闵虽然曾向东晋称臣却被拒绝,但东晋拒绝冉魏的理由是冉闵已经称帝,这其实只是政治上的面子问题。如果冉闵跳出河北,在河南山东寻找新的空间,并主动去除帝号,向东晋称臣,并承诺替东晋消灭诸胡,东晋岂会轻易放弃这个机会?回头再说冉闵与鲜卑慕容恪的决战。冉闵的临阵突击力量确实够可以。两军连接十阵,冉闵连胜十阵。看似局面不错,冉闵要翻盘了。但是,我们再仔细分析一下表面之下的可怕事实。一般来讲,一支军队,哪怕是连败三阵,可能就要崩溃了。但鲜卑军队没有崩溃,反而在连败之后,能稳稳当当地坐下来,改变战术,重新再打。
这意味着什么?第一,慕容鲜卑的补给能力远远超过冉魏,可以在连败之后不断补充兵员和粮秣,更令人恐怖的是,补充的兵员都拥有成熟的作战经验。与这样的敌人打,指望具体战术层面的小胜,是赢不了他们的。只要从体系上击破他们的战争基础,瓦解他们的纵深支撑,才能取胜,而冉闵,做不到,他只有能力与慕容恪的军队点对战作战,别说综合破击了,连线式推进都没有。第二,慕容鲜卑的指挥机构和指挥能力相当可怕。连输十阵,慕容恪的指挥没有散架,我们看看南朝军队,经常是输一场关键战斗,一线指挥部就溃散了,完全拿不出稳定换举措来扭转局势。可是慕容恪不仅能牢牢掌握一线的局面,还游刃有余地转换战术,针对冉闵步多骑少的实际,运用起了重骑兵集群冲锋的战术,一举击破冉闵的主力。
这些深层次的战术问题,冉闵根本没有注意到,他只是在用自己的蛮力,与慕容鲜卑硬拼。拼到后来,他只能是越拼越弱,拼到最后,力尽而死。可以当说,当时北方诸胡都处在人才爆发的阶段,冉闵败在姚弋仲、姚襄、慕容恪、慕容垂这些个顶个的世之英雄手里,也不亏他的了。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票非人,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