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毛泽东与父亲长谈时曾说:“东风压倒西风,我们两个人要争论一百年。”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031毛泽东与父亲长谈时曾说:“东风压倒西风,我们两个人要争论一百年。”

毛泽东与父亲长谈时曾说:“东风压倒西风,我们两个人要争论一百年。”

1958年父亲陪同毛泽东巡视大江南北途中,毛泽东由马鞍山去南京视察,一下火车就笑着问江苏省委第一书记江渭清:“你借文白先生的3000元到底还了没有?”

江渭清笑着说:“还没有。”毛泽东说:“你们可别忘了还啊!”

父亲听后,才记起20年前的这段往事,也笑着回答:“那是应该的嘛!”原来,1938年底,国民党决定弃守长沙时,江渭清在湖南打游击,经费非常困难,找父亲借钱资助。父亲听说江渭清想组织游击队正愁弄不到枪支弹药款,就借了3000块光洋给他。

其实,1949年到北平后,我们家在经济上遇到了一些困难。父亲曾经让一纯和张立钧去傅作义先生家借钱。到了那里,傅先生问借多少,他们说借250元。傅先生随即叫人拿出500银元。

这件事很快就被周伯伯知道了。一星期后,他派人送来一封信。信一开头就表示歉意,然后写道:“不知你们经济上这么困难,现拨出6000元供你们使用。”

1951年,根治淮河工程开始,中共中央任命父亲为中央治淮视察团团长,到工地进行视察和慰问。临出发前,父亲却病倒了。毛泽东得知病情了以后,在5月5日特派江青持亲笔信到家里来慰问,对父亲的病情表示了极大的关切。

在北京期间,毛泽东一共两次到我们家里来看父亲。1950年年8月14日,素初生日。家里正准备为她举行庆祝会。她接到一些应邀参加聚会的朋友的电话,说你们家门口戒严了,进不去。后来接到通知,原来毛泽东要来看父亲。我和弟妹们跑到大门外,去接毛泽东。

毛泽东看我们家张灯结彩,问父亲是什么喜事?

父亲说:“三女儿从美国回来了,今天是她的生日。”毛泽东把素初叫过去,对她说:“从美国回来就好。今后为祖国服务。”他回去后,还派人送来一个生日花篮。

除了亲自来家中,毛泽东还将各地送来的食品分送一份过来。有一次,山东胶县的一个农业合作社送毛泽东三棵大白菜,毛泽东分了一棵给父亲。母亲称了下,有27.8斤,她舍不得吃,用沙土栽在一个大花盆里,摆在客厅几个月,菜心长出了壮苗开了花。

1952年夏,父亲从西安到北京,毛泽东来到家中,长谈了两个小时。父亲说:“毛主席啊,我们国家这么大、这么多人口,我们只跟苏联建立外交关系,做生意、搞贸易不是长久之计。我们应该和各个国家搞贸易做生意。”毛泽东站起来说:“东风压倒西风,我们两个人要争论一百年。”

1957年,父亲带着我们全家在北戴河休假,毛泽东还请了我们全家吃饭,然后去看电影,一路上有说有笑的,尽兴而归。

1958年5月,反右派斗争接近尾声,父亲写了一份《自我检查书》,总结了建国以后参加革命工作的功过、得失、是非,送毛泽东审阅,并附去1949年冬所写《六十岁总结》。22日,毛泽东复信:

文白先生:

5月3日的信早已收到。原封不动,直至今天,打开一看,一口气读完了《六十岁总结》,感到高兴。我的高兴,不是在你的世界观方面。在这方面,我们是有距离的。高兴是在作品的气氛方面,是在使人能看到作者的新的若干点方面,是在你还有向前进取的意愿方面。我猜想,这一年多的时间内,害苦了你,一个老人遇到这样的大风浪,这种心情,我是理解的。觅暇当约大驾一谈。这几天尚不可能。

祝安好!问候你的夫人和孩子们!

毛泽东

5月22日上午7时

后来父亲问毛泽东:“你说我们的世界观有距离,指的是哪些地方?”

毛泽东说:“你在《六十岁总结》曾说,你对阶级斗争的观念是很模糊的,但是今年写的《自我检查书》里怎么没有提到?你对阶级斗争还没有搞清楚吧?”

父亲解释说:“《六十岁总结》所说的是指1924年至1948年时期,我虽一贯主张联共,自己也亲共,但对阶级斗争观念是模糊的。自1949年在北京住了几个月,报上看到的,报告会上听到的,又读了干部必读的许多书、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你的好些著作,就认识到阶级斗争的必要性,所以才能把过去检讨出来。如果我未认识到阶级斗争的必要性,我就检讨不出来了。”

1958年9月10日至29日,父亲陪同毛泽东视察了湖北、安徽、南京、上海、杭州等地。一路上,他写了4万多字的日记。这一年,父亲与毛泽东的交往和友情应该是最好的时期。这次视察是毛泽东邀请父亲去的,他很珍惜这次机会,每天的视察和与毛泽东的谈话都会详细地记录下来。回来以后,父亲写了《人民热爱毛主席——随毛主席视察散记》一文,发表在《人民日报》上,详细记述了各地人民群众对毛泽东的真诚的、热烈的爱戴之情,以及毛泽东热爱群众、关心群众生活的情况。记录下毛泽东所到之处被四面八方的工人群众簇拥着,黑压压地挤满了人。毛泽东一出现,就会听见雷鸣般的欢呼声、鼓掌声和“万岁”、“毛主席万岁”的口号声。“在参加大冶钢厂的时,工人多,该厂正在扩建中,基建工人也多。他们的欢呼声、鼓掌声、万岁声连机器的巨大轰鸣声都被淹没了,解说的人无法作介绍。”

其实,在1958年8月下旬北戴河会议期间,有一天,毛泽东请我们全家到他住处吃饭、谈话、看电影。分手时父亲对毛泽东说:“过两天我要回北京去了,主席有何吩咐?”

毛泽东说:“不忙,我还有话要对你说,稍等一等。”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十多天过去了,毫无消息,父亲感到纳闷,又不好问。直到9月上旬,毛泽东才请父亲去,说:“我想到外地视察去,你可愿意同行?”

父亲很高兴:“那太好了,能够有这个难得的机会!”

机要秘书余湛邦曾回忆说,父亲回到住处,向他交代了一下:“这回你要好好准备。我每天紧跟在毛主席身边,你利用速记把他讲的话每句都记下,并留意环境和采访群众,到晚上我们把材料凑在一起,就可以成为一篇宝贵的日记。”

9月10日上午8时,毛泽东与父亲分坐两机由北京飞武汉,11时40分到达。余湛邦回忆说,那天武汉晴空万里,气候特佳。一下飞机,父亲就问毛泽东:“你昨晚恐怕又没睡觉吧?”

毛泽东回答:“昨晚开了五个会,今天清晨又接见新疆参观团,没有睡。”

父亲说:“那你好好地睡一觉吧。”

毛泽东说:“不,天气热,我们马上到长江去。”说着就登车。

父亲和曾希圣[1]、王任重同车随行,他们在船上吃中饭。中饭很简单:一碟炒青菜,一碟肉片黄瓜,一碟炒小鸡,一碗冬瓜汤。父亲和曾希圣、王任重以及毛泽东夫妇共五人用餐。饭后,毛泽东忙着要下江游泳,他笑着问父亲:“你可下水?”父亲抱歉说:“不能奉陪了。”毛泽东说:“好吧,你当‘观潮派’吧!”

9月12日在武汉,刚好武汉军区召开党代表大会,毛泽东接见党代表后,坐车到大操场和大家照相。父亲对同车的曾希圣说:“这是党代表大会,我不是党员,不必参加了吧?”曾希圣也说:“我也不准备参加。”

可是汽车停下来后,看到毛泽东站在那里等候。陈再道[2]和叶子龙跑到两人面前说:“主席等你们一起照相呢!”

父亲赶快走到毛泽东的面前说:“我不要照了吧?”

毛泽东说:“为什么?1956年(八大)时我们不是邀请了许多党外朋友参加了照相吗?”陈再道补上一句:“你是国防委员会的副主席呀!”

父亲一想,觉得也对,他当时不但参加了,照相了,而且还作了书面发言。

在要离开武汉的早晨,徐海东到武昌东湖养病,毛泽东知道后特地请他来见面,对徐海东的病情很关心。

毛泽东视察完武汉以后,父亲问他:“您还有哪几个省没有去过了?”

毛泽东说:“西北三省(陕、甘、青)、四个自治区(新疆、内蒙古、宁夏、西藏)、华北的山西、西南的云南、贵州,都没有去过。”

9月16日,毛泽东乘船沿长江从武汉抵达安徽安庆,后又去了合肥、马鞍山。

父亲特别高兴的是毛泽东能到安徽去视察,父亲日记里记录很多。

在合肥时,父亲和曾希圣、罗瑞卿[3]在毛泽东处聊天,毛泽东向父亲介绍《楚辞》,由《楚辞》谈到《论语》,谈到《论语》的朱注,谈到朱熹。谈朱熹时,毛泽东对父亲说:“朱夫子是你们安徽人。”

父亲说:“朱夫子被江西抢去了,婺源县现在划归江西。”

毛泽东说:“婺源虽然划归江西,但不能因此改变朱夫子的籍贯,七八百年来他一向被认为是安徽人嘛。”

在离开安徽合肥的那一天,父亲和曾希圣商议,通过群众夹道欢迎的方式,以便群众都能看到毛泽东。毛泽东由曾希圣陪同站在第一辆敞篷的吉普车上,父亲和罗瑞卿、黄岩[4]等人站在第二辆敞篷的吉普车上。“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声,用父亲的话说就是像波涛一样。

同行的罗瑞卿对父亲说:“今天这种‘夹道欢迎’的做法,是主席多次出来视察的第一次破例。”

父亲对毛泽东说:“今天群众情绪这样的狂热,他们对领袖拥戴敬爱的情景实在使人感动。”

毛泽东回答说:“这是他们感到自己已经当家作主了,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了。过去人们都是愁眉苦脸,而今天人人喜笑颜开,这就是最大的转变。”

父亲曾回忆说,毛泽东在合肥视察时曾谈起父亲的世界观问题。他指着父亲笑着对罗瑞卿部长等人说:“我曾说他的世界观问题没有解决,但是他说已经解决了。他说他从1949年起就已经感到高兴了、满足了,我不相信,我就没有感到高兴过满足过。我在1955年走了几个省份,看到农业合作化已经超过半数户口了,我才有点高兴;可是1956年刮起一阵歪风,说是冒进了,要赶快后退,我又不高兴了。到今年(1958)我看到全国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的情况,我才真正感到有点高兴。”

父亲对毛泽东的这番话并未同意,他说:“你说在1955年前并未感觉到高兴和满足,而我是从旧国民党来的,在过去反动统治时期,眼看着到处表现了贪污、腐败、反动、无能,眼看国家这样坏下去,心想怎么得了,所以一直在苦闷中生活。但是到了1949年,我眼看由于共产党和你的领导,党员干部的刻苦奋斗、认真负责,为人民做事的作风,一切都有了办法,国家是大有希望了,我就如同由黑暗看到光明,所以自然感到精神上得到解放,心情高兴满足了。”[5]

由马鞍山去南京的火车上,江渭清迎接,当时在座的还有罗瑞卿、曾希圣等。毛泽东指着父亲问大家:“你们可知道他为什么字文白?”

大家说不知道。毛泽东说:“他青年时当过警察,取字警魄。后来警察不当了,警魄的字也不用了,遂从警字中取一‘文’字,‘魄’字中取一‘白’字,故字‘文白’,看来他还是个简化汉字的创始人呢!”大家听了都笑了。

杭州是此行视察的终点站,专列到站前,毛泽东对父亲说:“杭州是大家多次到过的,你的观感如何?”

父亲说:“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整顿当然不同。”

毛泽东说:“有两大缺点,一是湖水太浅、水草太多;二是坟墓太多、与鬼为邻。不过,我虽然批评它,还是喜欢它。”

父亲说:“我不能完全同意你的意见,这是你我所处地位不同之故。”

1958年9月的一天半夜,素央忽然被敲门声从梦中惊醒,妈妈要到火车站去接跟随毛泽东视察江南返京的父亲。她回来说,一列专车缓缓进站后,毛泽东第一个走了下来,父亲跟在后面。父亲把素央介绍给毛泽东。毛泽东问她多大了,她回答说33岁。毛泽东说:“还很年轻嘛,做什么工作?”她回答说:“在国家体委工作。”毛泽东说:“好哇!身体健康很重要,做体育工作很好哇!”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