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淫无道的商纣王,真的沉湎于酒吗?周人指责的背后,真相更复杂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荒淫无道的商纣王,真的沉湎于酒吗?周人指责的背后,真相更复杂

饮酒的风气在中国古代存在已久,据记载,夏朝末代君主桀便喜好饮酒作乐,“昔者桀为酒池糟堤,纵靡靡之乐,而牛饮者三千”。但要问因为饮酒而失国最典型的例子,大家一定会想到商纣王。一提到他,大家脑中都会浮现出残暴无道、荒淫无度的形象,因为他的种种作为,导致了商朝的灭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沉湎于酒,仿佛酒彻底迷乱了纣王的心智。但事实果真如此吗?今天的酒活动除了单纯饮酒作乐外,还带有人际交往等社会用途。殷周之际亦是如此,除了纣王的享乐,隐藏在酒里的,是更深层次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小小的一杯酒,其中承载了怎样的历史呢?

商纣王影视形象

一、周族人的指责——沉湎于酒

武王打败纣王,周朝代替商朝后,对商朝的灭亡开始了反思。从而诞生出“殷鉴”的思想,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反思商末的酒文化。在周族人的典籍中,我们可以清楚得看到对于商末沉湎于酒的反思与指责。其中最著名的无疑是《尚书·酒诰》一篇。周公辅政时,封自己最小的弟弟到卫国。由于康叔年纪尚小,且卫国靠近商朝故地,周公怕其重蹈纣王之覆辙,沉迷于酒,不理政事,故颁布了这一篇诰命。《酒诰》中,详细得描绘了商末的酒文化风气,并提出周族人对其的看法。

周公

周公指出商朝前期与后期对于酒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商前期之时,成汤开启了良好的局面,统治者勤勉行政,广施仁义道德,百姓安居乐业,各司其职。所以,对应对酒的态度就是“罔敢湎于酒”,不敢因为自己的安逸而沉湎其中。但到了商朝末期这种情况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从统治者开始,将酒作为尽情享乐之物,“惟荒腆于酒”。

相传纣王在沙丘设酒池肉林,男女衣不蔽体,日日夜夜畅饮其中。纣王的这种作为引起了百姓的不满,但其并不听从劝告。所以百姓也自暴自弃,开始纵情饮酒,导致商朝国都之中,都是一片酩酊大醉的状态,失去了前期的活力。介于这种对比,周公告诫康叔,首先自己不能沉湎于酒,起好带头作用。其次,臣下与百姓也不可进行大规模的群饮活动,不然要押付给周公,将他们处死。可见,周族人对商末沉湎于酒的社会风气是痛定思痛,进行了严格的限制措施。

商纣王

从周族人的描述中,我们得知,商末的不良饮酒风气,从统治者到百姓都沉湎其中,从而导致了灭亡。其实这是有考古学依据的,商末的青铜酒器发展到达了一个高峰。不仅有着尊、壶、区、卮……等等不同的酒器,而且都形制精美,造型独特。青铜器为贵族专有,可以看出他们对于酒的重视与喜爱。在平民的墓葬中,也发现了大量的陶制酒器。由此可见,周族人的记载是有依据的,商朝末年确实存在沉湎于酒的情况,并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但在酒背后的故事,真的那么简单吗?

商代酒器

二、施政暴虐——酒背后的经济因素

实施暴政贪图享乐导致老百姓的不满,是商亡的重要原因。“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刑辟 ”、“俾暴虐于百姓”,可见纣王的确遭到百姓与诸侯的不满。其中,酒对于暴政的影响,明确在《酒诰》中有记载,“厥心疾很,不克畏死……诞惟民怨”。众所周知,过量饮酒会导致人的堕落,行事也会更加鲁莽,变得不理智。纣王的种种暴虐行为也许就是醉酒后的不理智行为。

但招致百姓不满,应该还有更深层次的经济因素。商朝酿酒采用发酵法,需要用酒曲使粮食发酵而酿成酒。据考古发现,商朝的酿酒业十分发达,酿酒作坊林林总总,已经达到大规模生产的地步。在商朝农业生产力不发达,农产品产量不高的时代,大规模的酿酒会消耗大量的粮食。上文已经提到,商朝末年对酒的需求高,饮酒风气盛行。大规模的用粮食酿酒供给贵族享乐,百姓正常的生产生活必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商代酿酒作坊

这种情况下,百姓才会怨声载道,对沉湎于酒的商王产生许多怨恨。周公感叹“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从之”。证明商王沉湎于酒,不体恤农民农事,就是他暴虐施政的一个表现。由此,纣王也失去了广大的民心,牧野之战时,临阵倒戈的将士,都有着对纣王怨恨的心理。战争结束,武王进入朝歌之时,并没有遭到不断的反抗,而是受到具有礼节的迎接,“商人再拜稽首,武王亦答拜”,很欢迎他的到来。

古代社会,农业是一个国家的根基与命脉,凡是伤害农本,最终都会造成亡国之祸。而大肆酿酒以伤农本,造成百姓的怨恨,无疑是商朝末年不得人心的原因之一。

三、荒废祭祀——王权加强

酒的原始作用是祭祀祖先与天地,商朝重视对神与祖的祭祀,酒与祭祀密不可分。甲骨文中,表示酒的字有“酒”、“醴”、“鬯”,也有用“酉”表示酒。甲骨文卜辞中,出现上述字,大多与祭祀有着关系。“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不仅仅作为一项宗教事务,其还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与文化倾向,往往可以表现出统治者的政策与社会文化取向。而酒在这种祭祀活动和中有着了重要的作用。据资料显示,商朝是一个十分重视祭祀的朝代,甚至存在大量人殉的情况。

但在周族人的描述中,纣王却是一个荒废祭祀的人。武王在商郊牧野,与众人盟誓时,列举了纣王几大罪状,其中就有其荒废祭祀,“今商王受……昏弃厥肆祀”。《酒诰》之中,也提出“弗惟德馨香祀”,荒废祭祀。如果按照这种说法,纣王的罪过就在于,将本该用来祭祀祖先与上天的酒,用来自己享用且沉湎其中。换句话说,这时的酒仅供给商王享乐,而没有发挥祭祀的社会作用。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商代精美酒器

根据文献与考古资料显示,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至少是不够准确的。甲骨文与金文中,有着大量的纣王祭祀祖先的记载。“在四月,隹王二祀”、“在二月……隹九祀”。金文中,亦有相关的记载,“帝辛四祀十二月自乙己”,连续祭祀了三天。可见,纣王绝非不祭祀祖先,反倒较之前几代君王,更为大规模进行祭祀活动。但指责纣王不进行祭祀的说法绝非空穴来风,纣王时期的祭祀一定有着与众不同的地方。

甲骨文

据研究表明,商纣王对于祭祀,进行了很大程度的改革。首先,他虽然大规模进行祭祀祖先,但祭祀的范围却极大缩小,仅限于自己的直系祖先,将王族的其他祖先排除在外。其次,在广泛信仰上帝的商代,纣王减少了对于上帝、上天的祭祀。而深藏在祭祀改革的背后,却是纣王对政治权力的改革,大力提升自身王权的一个表现。祭祀直系祖先,从而削弱了其他贵族的政治地位,而减少祭祀上帝,就是在宣传自己的权威。联系到纣王对比干、微子、箕子这些王室亲属的排斥态度,以及其在位时的各种雄心壮志,其渴望扩大王权之志与举动则显而易见。但这,也遭到了贵族与其他部落的排斥,最终导致纣王众叛亲离的局面。所以,纣王并非将酒的用途全放在享乐上,酒仍然在祭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随着祭祀改革,酒也沦为了纣王扩大王权的一个工具。

饮中八仙图

文史君说

周代商后,反思殷商灭亡的原因,得出了很多结论,并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其中,与酒有关的除了限制饮酒,实行严格的酒政外,还吸取了纣王扩大王权,不恤农事的教训。周人发展出“德政”的思想,敬德保民,不再大肆酿酒伤害农民,更为体恤小民。在政治权力层面,周更为依赖于宗族血缘关系,不再像纣王一样使用直接的手段扩大王权。发展出一套利用宗法血缘制,分配政治关系,维持政治稳定的模式。对于其不敬上帝的教训,周人更是将其统治的正统性交给上天,描述自己是受命于天,讨伐纣王是顺天之举。表现在祭祀上,则是提升了酒在祭祀中的地位,恢复了酒祭祀上帝与旁支祖先的功能。

周对酒文化的改造,使之与“礼”相结合,促进后世酒与艺术、文学、养生等社会生活的更广泛融合。

酒因其特性,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史书的撰写,往往把沉湎于酒与统治者的堕落、王朝的覆灭相联系,商纣王就是典型的一个例子。但我们又可以看到,酒仅仅是纣王的一个工具,酒背后的其扩大王权的目的。讲述历史时,常给予许多事件简单、表面的原因,但在这些简单历史描述的背后,却蕴藏着历史本事的复杂。酒只是一个载体,真正重要的终归还是“事在人为”。

参考文献:

王世舜,王翠叶译注:《尚书》,中华书局2018年版

司马迁撰:《史记》,中华书局2014年版

晁福林:《夏商西周社会生活变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王进锋:《殷周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宋镇豪主编:《商代社会生活与礼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宫长为, 徐义华主编:《殷遗与殷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作者:浩然文史·河南师大春秋学社)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