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断鬼子脊梁的正确方式之丛林血战~布纳战役(2)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打断鬼子脊梁的正确方式之丛林血战~布纳战役(2)

作者:约翰.戴蒙德

飞荇猪译

~继续上期~

1942年2月21日,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直接向菲律宾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发布命令,命令他离开菲律宾撤往澳大利亚。

3月11日,麦克阿瑟及其参谋人员乘坐四艘鱼雷艇离开科雷吉多岛,抵达棉兰老岛。随后飞往澳大利亚。在澳大利亚政府的直接请求下,他被陆军参谋长乔治.马歇尔将军任命为西南太平洋战区(SWPA)总司令。

澳大利亚总理约翰.科廷选择了托马斯·布莱梅爵士作为盟军陆军指挥官。澳大利亚自己精锐的第6、7、9师为了帮助英国人在北非和沙漠之狐作战,本土只有草草训练的民兵可以用于防御。在丘吉尔的协调下,澳大利亚可以撤回自己的第6、7师,美国人将派出他们的陆军支援澳大利亚防御。

不久,“红箭”美国第32步兵师和第41步兵师,这两个由国民警卫队部队新兵组建的美国师被派往澳大利亚战区,第41师于1942年4月抵达澳大利亚,第32红箭师于5月抵达

当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JCS)给麦克阿瑟的授权是,若有机会,西南太平洋战区要重新夺回莱城和萨拉毛亚,夺取并占领新几内亚 - 新爱尔兰地区的拉包尔。

麦克阿瑟知道要夺回莱城和萨拉毛亚,他们需要首先在巴布亚北部海岸夺取一个机场。布纳村,被盟军列入适合修建机场的地点之一,麦克阿瑟首先指示莫尔斯比港的澳大利亚指挥官派出兵力防御布纳村。他更担心日军夺取莫尔斯比港,然后敌用它作为入侵澳大利亚的跳板。

澳大利亚指挥官也认为布纳地区是一个主要威胁,因为它是科科达小径的入口,这条小径可以通往莫尔斯比港。1942年6月,澳大利亚人用民兵部队和本地警察部队组建了第39营,以控制布纳村。7月7日,第39营的连级部队开始攀登科科达小径; 八天后,第39营的B连进入科科达村。科科达村位于欧文斯坦利山脉北部山麓的海拔1200英尺的山谷中。

欧文斯坦利山脉北麓的入口,科科达村的位置,对于双方来说十分重要

7月15日,麦克阿瑟下令在布纳设立他的前线基地。此外,老麦还将在布纳以南15英里的多波杜拉(Dobodura)开工建设新机场,那里已经发现一个平原,足以供轰炸机和战斗机使用。盟军的侦察飞行表明,布纳村对于南太平洋战区指挥官所需要的空军基地来说面积是不够的。

盟军空中侦察,适合修建机场的布纳-戈纳地区

但是,日本人在速度上抢先了一步。日本陆军5月17日成立了第17军,司令官百武晴吉将军,17军总部设在拉包尔,指挥着包括矢泽 清美大佐(Yazawa Kiyomi)的第41联队和第144联队的11,100人。

一九四二年7月21日至22日,日本巡洋舰,驱逐舰和运输船运载着4400人横山先遣队(横山与助大佐)登陆布纳和戈纳村,横山先遣队由第144联队第1大队和负责修路的第15独立工兵联队组成,由拉包尔的堀井富太郎少将指挥。

横山与助接到的命令是,攻占科科达小径,并对道路进行修建和拓宽,为发起一场攻占莫尔兹比港(MO行动)的地面攻击做准备。日军登陆布纳后不久,横山将他的前锋900人派去占领科科达村。

登陆当天,澳军第30旅第39营B连(连长萨缪尔·坦普顿上尉)的129人驻科科达,另有约300名当地民兵。22日傍晚,双方首次交火。由于兵力相差悬殊,澳军只能边打边撤,并烧毁了库姆西河上的桥梁。

第39营营长威廉姆·欧文中校得知日军登陆,急令该营在莫尔兹比港第39营的其余四个连陆续沿科科达小道驰援,自己乘飞机于24日到达前线,但发现无法阻止日军在重机枪、迫击炮和步兵炮支援下发动的进攻,战至29日,坦普顿上尉和欧文中校先后阵亡,日军攻占科科达村,获得攀登欧文斯坦利山脉的前进营地。

到8月13日为止,日军将占据布纳 - 科科达地区,并将这里改建为对莫尔兹比港进攻的出发基地。

实际上,科科达小径是一条泥泞的土路,宽度不超过三四英尺,垂直高度6000英尺,它穿越了世界上一些最荒凉的地形,包括陡峭的峡谷,湍急的河流和始终湿润的苔藓覆盖的岩石和原木。

现在的科科达小径照片

与此同时,莫尔斯比港正得到曾经在北非作战的澳大利亚第7师第21、25旅的老兵,以及盟国空军和防空部队的不断增强,第21旅于8月19日抵达,后续的第25旅则于9月初到达。至8月底,莫港守军已达22000人,到9月初,又增至28000人。(17军南海支队加上增援的第41联队,负责夹击米尔恩湾的青叶支队,一共才1万1千人,翻越最恶劣的地形去打2~3倍于自己兵力的盟军,真看得起自己)

横山先遣部队也在等待南海支队主力的增援,其中包括第144联队另外两个大队和一个山炮大队,在盟军的空中攻击下,这些部队被迫在布纳西北约15公里的巴萨布阿登陆,然后从陆路向布纳村行进。

8月28日,百武命令堀井的南海支队翻越欧文斯坦利山脉,等待青叶支队对米尔恩湾进行的两栖攻击的结果,日军试图夺取那里新建的盟军机场,并作为另一次两栖攻击莫尔斯比港的基地。日军作战于8月25日开始; 然而,澳大利亚第7师的另一个旅——第18旅的北非老兵在8月21日及时到达米尔恩湾。青叶支队登陆失败了,日军于9月7日撤出了他们的突击部队。

没有夺取米尔恩湾,意味着堀井的部队得不到空中掩护。南海支队正在欧文斯坦利山脊上备受严重营养不良,疾病肆虐的煎熬。

9月初,堀井将军的南海支队(7月得到了第41联队的增援)步兵抵达科科达村时状态不佳;台湾和朝鲜劳工每天不得不向前线运送给养(堀井估计这需要32000人力才能运送进攻所需的物资,实际他只有3000名劳工和当地征召的土著人),前线伤员撤回科科达村。后勤补给对堀井来说是一场噩梦,他翻越越欧文斯坦利斯山脉攻击莫尔兹比港的进度远远落后于计划。

堀井于9月5日突破澳军防线,到达“大豁口”。日军的进攻和澳军的败退让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部十分担忧,马克阿瑟继续向莫尔兹比港增兵,在9月间,澳大利亚第6师第16旅、美国陆军红箭-第32师第126、128团先后调往新几内亚。

1942年9月16日,南海支队在欧文斯坦利山脊上挣扎,澳大利亚人最近从山谷撤退到南部的艾米塔岭(Imita Ridge),日军现在可以看到莫尔兹比港周围的平原和大海,他们真的哭了起来。(这和德军在莫斯科城下的失败如如出一辙,德军装甲部队能够看见莫斯科东正教堂的尖顶,也是德国人离目标最接近的一次)这一次,是日本人可以从伊奥里巴瓦岭(Ioribaiwa Ridge)看到40公里外的莫尔兹比港郊区盟军机场的探照灯这也日本人所能进攻的最远距离,此后日本帝国再也没能前进一步。

澳大利亚两个民兵营在艾米塔岭(Imita Ridge)顽强抵抗,后来又得到澳大利亚第28旅北非老兵的增援,他们阻止了堀井的进攻,日本人构筑防御工事等待增援。

日本的补给线已经绷紧到了极限,参与进攻的大部分部队因疾病 - 疟疾,痢疾,登革热和脚气而死亡,受伤和残疾。顽强防守的澳大利亚人和无情的欧文斯坦利山脉已经阻止了日本人的进军。

8月中旬从布纳出发的6,000名日军战士中,只有1500人还能在4周之后保持健康,足以在丛林中进行战斗。

9月24日,17军指挥部命令堀井沿科科达小径撤离,返回布纳和戈纳建立防御阵地。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军在伊奥里巴瓦岭的地方构筑防御阵地,并于9月28日在澳大利亚人的攻击下撤离。

这是日本人的战略撤退,也是盟军西南太平洋战区的胜利。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