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名状”“生死状”“军令状”,古代3大状,哪个约束度更高?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投名状”“生死状”“军令状”,古代3大状,哪个约束度更高?

现实生活中,尤其是职场,为了表决心或信心,常常会看到立“军令状”的场景。其实与古代的军令状比起来,现在的操作算是弱爆了。在古代军令状完不成,可是要提头来见的。

那么,“军令状”“投名状”“生死状”,古代3大状哪个更要人命呢?又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和运用的呢?今天,作者详细为大家解答一下!

投名状

谈及投名状,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林冲上梁山,白衣秀士王伦百般刁难,最后让林冲下山杀一个人立了投名状,才可以入伙。这里的投名状,就是“杀一个人”,表决心。

另外,还有2007年陈可辛导演执导的影视剧《投名状》,李连杰、金城武等明星参演,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视剧里的“投名状”,则是兄弟结义,各杀一个外人,断绝后路,以示忠诚!从此兄弟的命是命,其他的皆可杀!这里的投名状,不过是兄弟们同死而已。

由此可见,古代的投名状就是用来约束个人的忠心,以达到增强团体的凝聚力而已。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投名状这个东西的本身出发点就是带有强烈反社会的倾向。所谓的纳投名状也不过是强盗恶霸加入山头的一纸文书,通俗来看就是开出这个条件的唯一目标就是让纳状的人与约束方变成一条绳上的蚂蚱,当事情败露后谁都跑不了。

投名状的产生,也是不同时期的历史产物之一。这一片写在纸上的约束,很多时候对武人来讲并没有太大的压力,很多时候对于老百姓而言,却会带来很多无辜。

生死状

在影视剧里,常常会看到高手比武之际,常常会签约“生死状”。尤其是民国时期,面对外国列强入侵,众多爱国武学人士常常会和西方武者比武,民族英雄霍元甲就是其中代表。

与投名状相比,生死状这个东西却是双方均经过慎重思考后签约的,一旦签下就是白纸黑字的合约,再无更改的可能。这个契约主要的作用就是充分表现该项目的危险,顾及生命,所立的生死状,也可以看作是一个事后的免责声明。

影视剧中常常会出现这样一个桥段,其中的台词也充分说明了生死状的价值,有道是: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签了名字,上了擂台也到了拳脚无眼的时刻,是生是死只能凭本事说话。

军令状

如果说投名状是土匪恶霸的一种文化,生死状是武林好汉的拳术发扬,那么军令状就可以算作是其中最为正面的契约精神。

军令状,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文化,其起源和军队行军作战有着密切的关系,其目的是为了加强指挥官的责任感,确保战斗的胜利。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立军令状是有极大风险的,因为军中无戏言,立下军令状,白纸黑字,那是要兑现的

《三国演义》第49回:"云长曰:'愿依军法。'孔明曰:'如此,立下文书。'云长便与了军令状。"

三国演义里,有很多立军令状的场景。其中关于华容道立军令状,和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军令状最是给人印象深刻。军令状,可以说是一种责任担保书,有军法约束,相对严厉。

但是,要说到“投名状”“生死状”“军令状”,哪个状更要人命,作者之见“生死状”更胆寒。因为生死状是生死之搏斗,刀剑无眼,一不留神就会丧了性命。且生死状一般双方都是死对头,必须分下高下,但凡签约,一般生还的可能性都很小。

其次是“军令状”,因有军法约束,还是很正规的。但也有徇情的一面,比如关于华容道放走曹操,在众人求情之下,诸葛亮也没有追究。最次的是“投名状”,投名状更可能像小混混摆架子一样,投机和花招大于实际内容,只表决心,不谈生死。

读者们,关于“古代 ‘3大状’”,大家认为哪个更残酷?如果喜欢本文章,请转发收藏哦~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