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三国志,中日韩斗而不破的历史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东亚三国志,中日韩斗而不破的历史

汉朝在朝鲜半岛设立四郡后,便注意到“乐浪(乐浪郡,位处今朝鲜平壤一带)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朝鲜半岛亦因中原王朝的统治,丰富了物质与精神文明。即使在中国陷入五胡十六国与南北朝的大分裂后,依然有“倭五王”与朝鲜半岛三国坚持同中国往来。至于日韩间的联系也很频密,日本还透过百济派去的阿直岐、王仁、段杨尔、高安茂等使者,习得儒学与医药科技等先进知识。

虽然这之间并不总是伴随着礼乐弦歌,亦有刀光剑影,但和平交流的时间仍然比冲突长。

历史上,朝鲜高丽光宗(925─975年)曾称帝建元,但并未因此被中国王朝攻击或警告;日本更是长期不愿称臣服属(除了曾向明朝称臣纳贡的室町幕府将军足利义满、继位初期的足利义持之外),但中国也没就此拒斥之。

中日韩爆发大战的原因,都与朝鲜半岛息息相关,且战后的影响都十分深远。

唐龙朔三年(663年)的白江口之战,对阵的双方分别是唐朝与新罗联军,以及日本和百济联军,各方都想争夺朝鲜半岛的主导权。唐朝欲借消灭百济,开辟自南方出击高句丽的新战线;而日本很早便对朝鲜半岛怀有企图,日本史书有在半岛南部设置“任那日本府”的记载,高句丽广开土王碑亦有击退日军的碑文:“倭不轨,侵入带方界……倭寇溃败,斩杀无数”,因此日本颇不甘势力遭排挤,盘算扶植百济王子扶余丰复国,借以继续扩大在半岛的影响力。

结果唐军大胜,“四战皆捷,焚其舟四百艘,贼众大溃”。而这场战争最深刻的影响,在于唐朝就此扫除高句丽的可能性外援,为收复辽东境土奠下战略优势;新罗则借唐军消灭世仇百济,为统一三国排除障碍,并因此更亲近唐朝与吸收中国文化;日本则是加速派出遣唐使,学习中国的律令制度后整备自身国家组织,历时二百余年不辍。

1592年至1598年间的万历朝鲜之役,三国又了发生激烈战事。同样的,这场战役间接促使明朝衰亡;朝鲜也因文物和经济遭严重破坏、户籍散乱,不得不着手整顿内政和防务;日本则因俘虏不少朝鲜人习得工艺技术与儒学。不过在大战之后,三国间的往来依然热络,韩日间的通信使更是没中断。

1894年甲午战争,由于日本的扩张图谋混杂西方帝国主义的殖民手段,以及英、俄、美等国也跟着掺和进来,造成三国关系发生跟古代极为不同的痛苦质变。最后甲午战争以清朝的惨败告终,这加深欧美列强瓜分中国的风潮,以及清朝变法维新图存和效法日本,而其失败又刺激辛亥革命的爆发。日本则因战胜取得台湾澎湖作为殖民地,以及确保对朝鲜的宰制,最后以此累积侵略资本,发动侵华战争。

1945年后虽然日本的法西斯主义被挫败,但由于美苏冷战的缘故,导致朝鲜半岛被分割、日本再武装化、以及台海两岸的对峙,即便冷战已结束多年,但这些强权遗留的地缘形势,仍是今日东亚政治摩擦的主要源头。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