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削藩出昏招,先对周王下手,而放过了燕王朱棣
历史
历史 > 自媒体 > 正文

建文帝削藩出昏招,先对周王下手,而放过了燕王朱棣

洪武三十年(1398年),朱元璋驾崩于南京,皇孙朱允炆于1398年6月30日在南京即位,时年21岁。

年轻的建文皇帝书生气十足而又温文尔雅,且又毫无国政经验,一心向往的是实行理想的仁政。朱允炆把三位儒家师傅引为心腹,他们是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这几位老者对朱允炆关于君之为君的概念起了强有力的作用。特别是黄子澄、齐泰变成了皇帝的心腹,用儒家的修齐治平理论教育他。他们负责研究一些新政策并付诸实施,目的在改组帝国的行政和加强皇帝的权威。但是这几个人都是书呆子,缺乏实践意识和从事公共事务的经验,也没有领导才能,对于问题的分析往往限于纸上谈兵,不切实际。

当时,在诸位王爷中,因为太子朱标、秦王朱均已去世,晋王朱柄成了大家庭中的老大哥。而且晋王朱柄与太子、太孙关系良好。在诸位王爷中,燕王朱棣并不是最得朱元璋信任的一个,他的嫡母并非马皇后,他的地位全是靠自己的军功拼来的。洪武十三年,晋王出镇统兵出塞,讨乃儿不花。面对荒漠草原,晋王怯不敢进,但他手下的燕王朱棣却沿着山川昼夜兼程,获得大胜,令朱元璋大喜于是此后屡次令他统帅诸将出征,并令沿边将士听从朱棣节制,从此朱棣威名大振。

朱元璋死后曾有遗诏要求就藩的亲王们不要前往南京奔丧。但朱棣接到遗诏时已经到达南京。当时户部侍郎卓敬就秘奏建文帝说,“燕王智虑过人,酷类先帝”,而北平之地,又是“强干之地,金元所由兴也”,建议直接扣住朱棣,把他的王府迁到南昌去,那里距离南京不远,水路方便,便于监视。经过一夜的思索,建文帝告知卓敬:“燕王骨肉至亲,何得及此。”卓敬大声疾呼:“隋文帝和杨广难道不是父子关系吗?”建文帝由于深仁而终未采纳。

卓敬之所以敢直接劝建文帝动手,因为建文帝的削藩规划已久,朝野上下人所共知,早在朱元璋还在的时候,朱允炆就与齐泰、黄子澄等人反复规划过此事。否则卓敬是万万不敢干犯皇上的家事的,如果是朱元璋遇到人这么劝他,多半又是将其以“离间骨肉”的罪名草草处死了事。

削藩伊始,齐泰打算首先向燕王朱棣动手。建文帝召齐泰说:“想要削去燕王,可是燕王向来善于用兵,北方士卒又悍勇,这可如何是好?”

齐泰说:“如今北方边境有强敌窥测,我们以防卫边境为名,把燕王的护卫兵全都调到塞外,削去他的羽翼,就能慢慢削平他了。”建文帝觉得很有道理。

但黄子澄认为:“周王、齐王、湘王、代王、岷王等诸王,在先帝活着的时候就经常犯法,削除他们是名正言顺。现在要向诸王问罪,最好先是周王。”黄子澄特别指出,周王是燕王朱橡的同母弟,削除周王是翦除燕王的手足。

这完全是书呆子的话。周王朱的藩邸在河南开封,距离朱棣的根据地北平很远,朱棣怎么会和他串通?更何况周王朱橚一生只爱好写写诗词、研究植物,为了自己王府所在的黄泛区百姓度过饥荒,他搜遍野菜,写成一本《救荒本草》,可见他没什么野心,反倒是有贤王之名。先动了周王,不仅朱棣会立刻警惕,而且天下震动。

然而,周王次子在家受了委屈此时恰好来举报自己亲爹。建文帝命令李景隆率兵袭击并生擒了周王,而周王的供词牵扯到了湘王、代王等诸王。建文帝又将周王和岷王朱贬为平民,将代王朱桂囚禁在大同,将齐王朱博囚禁在应天,湘王朱柏自焚身亡。

齐泰、黄子澄又向建文帝进言说现在所担心的只有燕王了,咱们下手吧。

此时朱棣不断上疏建文帝,称自己病重,一直称病不出,借以韬光养晦,麻痹对手。建文帝想起了侍郎郭任的话:朝廷现在囤积物资准备打仗,是针对谁?还不是针对兵强马壮的燕王。可现在倒好,北讨周,南讨湘,舍其本而末是图。

《汉书·韩安国传》"冲风之衰,不能起毛羽; 强弩之末 ,不能入鲁缟。"即使是强弓射出的利箭,射到极远的地方,力量已尽时,就连极薄的鲁缟也射不穿了;即使是狂暴的烈风,刮过去后,剩下最后的一丝微力,就连极轻的羽毛都吹不起来。

此时建文帝的力量都分散了,还怎能对抗强大的燕王朱棣呢?!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