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女翻译·557《中国艺术》(354)
历史
历史 > 自媒体 > 正文

处女翻译·557《中国艺术》(354)

编者按:《中国艺术》(Chinese Art)是西方早期研究中国艺术的重要文献,1958年在纽约出版,上下两卷。作者William Willetts(魏礼泽)(汉学家、西方艺术史家)从中国的地理特色着手,系统梳理了玉器、青铜器、漆器、丝绸、雕塑、陶瓷、绘画、书法、建筑等中国艺术的各个门类。他坚持客观描述作品的方法,“并不对所讨论器物给予美学价值论断,而是让器物自己说话”。

“让器物自己说话”,与观复博物馆“以物证史”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也是我们选择翻译此书的原因。此次我们邀请到美国CCR(Chinese Cultural Relics《文物》英文版)翻译大奖获得者对此书进行正式专业的翻译,译者也是MLA(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 Bibliography美国现代语言协会国际索引数据库)和AATA(国际艺术品保护文献摘要)收录的美国出版期刊Chinese CulturalRelics的翻译团队成员。

本着尊重原著的原则,此次翻译将存疑处一一译出,其后附有译者注。现在就让我们跟随本书,在绚烂璀璨的器物中,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辉煌。

对于中国人自己来说,花鸟画是主要的绘画表达,千年来一直承载着他们的想象,相当于欧洲裸体画的重要性。这种题材现今还存在。资深画家齐白石(1955年时95岁)所作的有力研究,证明了这种题材的生命力以及他个人的积极和兼收并蓄性格。只要看过这些画,我们会感觉到中国的艺术意识的浓厚,吸收和转化能力的强大。我们还可以说,中国现在的艺术学校还虔诚地保留和珍视千年的传统。关于这一点,Chang Jen-hsia教授说,“艺术风格无禁忌,只需要注重强调意义和美,去除一切浅薄和累赘”。

强调意义对于宋代思想来说至关重要。新儒学派的代表人物朱熹(1130-1200)认为,对于一切有情众生来说,对于一切事物、事件和关系来说,都有理的存在,理存在于所有范畴。虽然理的种类比事物的种类还多,理的数量是恒定的,归于太极,归于至善点。对于每种存在的形式原因来说,是其物质原因,即质。这是一种非常缥缈的存在,一种至关重要的气质,其聚合和组成形成各种差别事物;如果理赋予其内核,质赋予其物质形式。根据新儒学派的观点,格物致知,含义表示这个人融太极于一人内,人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而万物皆备于“我”。这意味着,穷天地之理,要想知道理,必须格物。这就是理学。

而如何做到这些,从技术上完全没有路径。但只要理学是关于从个别具体的事物探求达到普遍真理,这就是一种归纳法思想。同样,由于其目的是自我完善而不是科学知识,其提议并不倡导科学的实验观察。所以这种学问不能成为科学方法论的基础。而且,在后面的心学看来,这种思想连成圣都无法做到。他们说,这种思想并不倡导对外部现象的研究。圣人与天地万物往来,但这种认识只是基于直觉的运作而非对事物的探究。明代哲学家王阳明将问题置于关键考验。从理学的话语来看,王“走到庭院中的竹子跟前,开始格物想知道其本质。数天过后,他只得放弃。他无法穷就竹的理。王阳明略带嘲讽的说,“他所做的只是落下病”。

自动播放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