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的专利抬枪,到底多受将领热衷?从鸦片战争开始50年不变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大清的专利抬枪,到底多受将领热衷?从鸦片战争开始50年不变

说到清朝近代的积贫积弱,武器装备差一直被诟病。其实清朝巨大的体量,也购进了不少西方先进的武器。但是,将领顽固的思想才是这些武器没受重用的主要原因。比如大清最引以为傲的专利武器,抬枪。在清朝将领眼里威力巨大的武器,其实就是万历时期日本大筒的翻版,竟然被清朝从鸦片战争一直用到了甲午战争。

小编先给朋友们介绍介绍这款清朝独门武器。抬枪之所以叫抬枪,是因为是要抬的。这款枪支在使用过程中,一个人在后面作为枪手瞄准扣动扳机射击,一人在前面扎好马步抬着。史料记载:“木鞘长五尺, 距鞘梢尺余, 凿通一孔, 上穿皮带, 一人将枪安于肩上, 双手勒定皮带, 又一人将枪尾托定, 看准钩发。”为啥要这么操作?是训练士兵的基本功和心理素质?估计朋友们想多了。主要原因就是抬枪太长了,需要有个人当枪架子,就好比炮架子一样。那这款枪有多长呢?

据记载“抬枪成式, 长七尺五寸”。实际上,由于清朝时候没有个统一标准,各制造局也做不到精准加工,所以长度还有一定差距。比如,江南制造局生产的抬枪长2.45米,重13.2公斤;山西制造局的抬枪2.2米,10公斤以上。想象我们的篮球运动员姚明,才2.26米的身高,你就知道一个抬枪立在你面前到底多长了。我们看看抬枪的图片,有没有觉得很像日本的大筒?

不仅是外观,其实论构造和原理,大筒和抬枪还真的挺像。在万历援朝战争期间,大筒就出现在了明军的视野里。这种大筒可以算是轻型火炮或者大型火绳枪,基本就属于两者之间。跟抬枪一样,大筒也需要多人操作,连长度都相近。日本最大的几种大筒也有2米到2.5米之间。万历年间的武器,到太平天国运动,还都是清军制式武器。不过想想同样戚继光大力推崇的鸟铳,在清朝绿营军中还是主力武器,我们其实也不用太过惊讶。

抬枪的实际理念就是枪管越长,射程越长,火药越多,威力越大。抬枪可以射击500米,还可以射出散弹。这种武器,在面对太平天国初期或者捻军等缺少防护的农民起义军,威力相当巨大。为啥说是太平军初期?因为太平天国占领江浙后,有了钱的太平军也开始大量购置洋枪洋炮。

抬枪面对国内的农民起义军是合格的,面对享受工业革命红利的英法列强就不够用了。清朝官员对抬枪有多么热爱呢?1883年中法战争还在使用抬枪,当时抬枪还大量的出现在电报中。

而到了甲午战争,抬枪竟然还大量装备于清军。要知道,在太平天国运动后,清军已经大量装备新式武器。像美国的雷明顿这种高级货装备了不少,但是只有少数军队可以配备。同样是从闭关锁国而来,这里却要吹一波一直很恶心的日本,能一跃成为工业强国。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