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时代的北京城,你知道东西长安街是怎么来的吗?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元明清时代的北京城,你知道东西长安街是怎么来的吗?

比起西安和洛阳,北京成为首都的历史并不算很长。辽国以今天的北京地区为南京,成为辽国五京之一,但五京的设置主要是出于功能性目的,南京并不是辽国的区域政治中心,自始至终,辽朝的政治中心都在皇帝的行营——四时捺钵的驻地。北京成为大一统中国的首都,要归功于蒙元帝国,正是从这时候起,北京作为首都影响了数百年间中国历史的发展,其影响力一直持续到了现在。

一、漫长的前夜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身兼河东、范阳、平卢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在其老巢范阳(今北京地区)正式起兵叛唐,拉开了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的序幕。叛乱虽然最终被镇压下去了,但整个东北亚的格局却被永久的改变了。安史之乱后,河北地区成为唐王朝难以统治的化外之地,幽州、成德、魏博三个河朔藩镇,与唐王朝既对抗又合作。为了对付河朔三镇,唐廷非常依赖江淮地区的租税,为了保证赋税顺利到达长安,唐王朝十分重视对大运河的维护。大运河沿线的城市也随着交通贸易的发达而逐渐崛起,五代和北宋的首都开封就是在这一时期快速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的政治中心开始由西部关中地区向东部转移。

安禄山剧照

安史之乱仿佛一枚扔进湖面的石子,彻底改变了唐王朝东北边境的格局,契丹、女真的崛起在某种程度上便受到这一冲击的影响。河北地区成为游牧帝国与农耕国家对持的核心地区,安禄山曾经的老巢范阳,开始从一个边境的军镇,逐步变成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中国历史的政治中心开始向北方转移。

二、元朝时期的北京城

忽必烈

公元1271年,忽必烈在汉地按照《易经》中“大哉乾元”的意思,定国号为“大元”,这个国号是相对于汉地而言的,在草原地区,大蒙古兀鲁斯依然是忽必烈的不二选择。定国号为大元的第二年,忽必烈确立了正在营建中的新城为大都(今北京地区),从此以后北京开始成为全国政治中心,元、明、清三代的都城。

元大都遗址公园

元大都坐北朝南,有三套方城,分别是外城、皇城、宫城。外城是一个南北略长的长方形,根据现代考古学的研究,外城南北长7600米,东西宽6700米,周围一共约28600米,与《元史·地理志》“城方六十里”的记载大体符合,当时的城墙全部用夯土筑成。外城有十一座城门,城门的名字分别来自《易经》的卦象,例如“健德门”取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意。皇城位于外城内的南部中央地区,皇城内有太液池纵横南北,也就是今天的北海和中海。宫城在皇城内稍微偏东部地区,整体呈现为南北长、东西短的长方形。宫城的中心位于全城的中轴线上,城市内的重要建筑大多排列在中轴线两侧。

三、明朝时期的北京城

明朝建国后,朱元璋定都南京,靖难之役后,朱棣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朱棣最终决定把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主要是出于两个原因,一是朱棣在南京根基薄弱;二是当时蒙古虽然被赶到北部草原,但依然能够威胁到明朝的安全,定都北京有天子守国门的意味。

朱棣剧照

当年徐达北伐攻入元大都后,对元大都的皇城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一是缩小城圈,当时大都北部居民稀少,比较空旷,徐达决定放弃这里,在南面5里的地方另外新筑北城墙,开设两个城门;另一项措施是加固城墙,用砖包砌原来的土墙外侧。

崇祯在煤山自尽的地方

朱棣为了迁都北京,下令在元大都的基础上重新营建北京城,重建北京城的工程极为浩大,每年动用军民达百万人之巨。新都城仿造南京的规制重新建造, “凡庙社、郊祀、坛场、宫殿、门阙,规制悉如南京,而高敞壮丽过之”。明朝北京城和元大都相比,很多地方发生了改变,明代的宫城和元代宫城在同一南北中轴线上,但位置南移了,并且重新在宫城四周挖了城壕筒子河,挖河产生的废土被堆筑成了一座土山,俗称“煤山”,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就是在这座土山上上吊自尽的。由于宫城南移,北京城的南城墙也因此向南推移了,原来元大都的南城墙就空了出来,朝廷下旨将其修筑为南北向的大街,这就是今天的东、西长安街。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朱棣在新北京城的皇宫中“御奉天殿受朝贺”,明朝正式迁都北京,升北京为“京师”。

四、清朝时期的北京城

永定门城楼

甲申之变后,清军长驱直入占领了北京,小皇帝福林当年便从沈阳迁到北京,在天坛告祭天地,即皇帝位。定都北京后,清朝完全沿用明朝的北京城,没改变北京城的布局。北京城城墙上面的城砖由于年久损坏,清朝统治期间一直不断地修补城墙,清政府还对明城墙的城楼进行了重新设计,明城楼的瓮城上面没有箭楼,清朝给每个瓮城增建了箭楼,并且重建了各门的瓮城。

紫禁城

清朝将皇城正门的外门大明门改称为大清门,用满、汉文在石匾上刻上“大清门”,大清门是皇城正门天安门的外门,有清一代,凡朝廷大典都要在天安门上举行颁诏仪式,在天安门上宣读诏书之后,用一个木雕的金凤凰口衔降下,由礼部官员手托接住送往礼部,用黄纸誉写后传送全国,这就是所谓的“金凤颁诏”。天安门后面是端门,再往里面去便是午门,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紫禁城是明清二代皇城的专称,午门后是金水河,过了金水河便是太和门,里面是外朝三大殿,明朝称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清朝依次改名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太和殿是举行大典的地方,新皇登极,元旦、冬至、万寿圣节(皇帝生日)三大节,都要在太和殿升座,接受朝拜。三大殿后面的内廷是皇帝和后妃们居住的地方,熟悉清宫剧的人肯定对内廷里面地殿名不陌生,著名的乾清宫、坤宁宫、养心殿等都在内廷。

文史君说:

一座城市的历史往往能折射出数个世纪内这个国家的历史,这句话套在北京城上面再合适不过了。北京的历史,是元明清三朝的历史,也是中国近世的历史。从以汉族单一民族为主体的“小中华”,到五十六个民族和谐共处的“大华夏”,北京地处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界处,北京地位的变化,反应了从“小中华”到“大华夏”的变化趋势。

参考文献:

冈田英弘等,《紫禁城的荣光》,社科文献出版2017年版

侯仁之等,《北京城的起源与变迁》,中国书店2001年版

高福美,《明北京城的空间结构与功能特征》,《北京史学论丛》2017

(作者:浩然文史·南禾)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