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时的三大军团,任何一个都足以左右国家的走向,最终亡了清朝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清末时的三大军团,任何一个都足以左右国家的走向,最终亡了清朝

晚清时期,政府的执政能力逐渐下降,使得权力一点点过渡到三大军政集团手中。那么,何为三大军政集团,他们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这三大军政集团分别为: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湘军;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淮军;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三者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关系,即:环链关系。

接下来,笔者便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三大军政集团之间的关系。

要了解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首先要知道的是这三大军政集团的起源。

先说说湘军,由曾国藩创立而成,在咸丰二年末,借着团练练兵的由头在湖南地区拉开了帷幕。两年之后,即1854年的春天,湘军首次出征,可以说,这个时候的湘军已经有了初步的形态,但是,在具体的某个方面还是不够完善。

而以李鸿章为首的淮军,大概成立于同治年间,因为,它是在特定的背景下形成的,所以,从发展而言,比湘军快了很多。同治元年,李鸿章赶赴上海出任江苏巡抚一职,这样一来,他手里不仅有权也有军队,至此,淮军正式成立。

晚清名臣徐宗亮,曾说过:“湘、淮本是一家,有水源木本一般的情谊。”他意在说明二者成立的时间,有所不同,但是,实际意义却差不了多少,算得上是同根而生。

再说说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它成立的年代相对来说比较晚,是甲午中日海战以后才渐渐走上政治舞台的。虽成立的时间大不相同,但是,北洋军阀却与湘、淮二军,在一定程度上有着极大的联系。淮军由湘军而出,袁世凯的叔叔一辈曾在李鸿章幕下工作,而袁世凯也得益于李鸿章的推荐,才走上朝堂,所以,北洋军阀虽然成立时间相对较晚,但是,三者之间却有着很长一段时间的交叉期。

这三大军政集团依次而生,时间上相互联系,空间上相辅相成,如此一来,便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说的这种“环链关系”。

再者,就是他们拥有着共同的基础,这个基础,一指的是背景,二则指的是他们军政结合的运营模式。这三大军政集团,都是在清朝特定的军事条件下诞生的,经过长期的发展后,最终,也都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集团性群体势力。并且,这三大军政集团,虽然,在时间上形成了一个环链效应,但是,这三者之间却也有很大的不同:

一是,军队的新旧反差比较大,三者比较来说,湘军侧重于老式的武器,而淮军建立之后,军队武器却显示出了一定程度的现代化。但是,即使如此,它们和北洋军阀相比还是远远不及的;

二是,他们首领的风貌特征大不相同,曾国藩传统、李鸿章做派、袁世凯是一个大老粗,三种不同类型的人,带出的军队也是有所不同的;

当然,这些不同是有一定原因存在的。

这些因素既包括比较客观的现实条件,又包括一些比较主观的人为因素。

比如:在成立的背景上,湘军和淮军之所以成立,与清政府绿营军、八旗军的腐败是分不开的,他们大肆练军为的是代替八旗子弟保家卫国。而袁世凯练军的目的,却与他们大相径庭,他的目的性在于转型、在于自立。虽然,最后他依旧走了两军的老路,但是,过程相对来说却新颖了许多。

再者,就是三军的接连诞生,相当于一个近代军阀的孕育过程。而关于近代军阀的产生以及最终形成,学术界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是,大多数人认为,湘军相当于一个近代军阀的开始,淮军是一个中转进步的过程,而北洋军阀的逐渐完善,则标志着近代军阀的最终形成。湘军奠定基础,淮军添砖加瓦,北洋军阀盖成高楼,这算是一个扭曲绞合的过程,也是三者环链关系的一个解说。

三大军政集团成立时日接近,虽前后经过数十年,却也是一个接一个不曾断链。三者产生的背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些不同,但是,针对最基础的要素而言,它们却有着共同的发展基础。三者新旧反差极大,群体结构大相径庭,首领风貌也是独一无二。而相对来说的特异性,也是具有阶梯性的,三者在发展中均做出了一个新的格局,也成就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北洋军阀。

有学者表明,三大军政集团不同的原因,还体现在朝政权力格局的变化带来的影响。

从曾国藩主持湘军开始,清政府的朝政格局就由“内重外轻”变成了“外重内轻”。而到了袁世凯组建并统领北洋军阀,这种新的政治模式,才变得越来越重要。直到袁世凯凭借一己之力,将末代皇帝溥仪逼下皇位,并将自己推向了大总统的高位。

这期间,袁世凯之所以敢做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则是他已经看清了现实,明白了当时的时事只能由他一人把控而已。

参考资料:

【《湘军志》、《中国历史上十大无敌军团》、《湘军淮军异同论》、《北洋军阀兴亡录》】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